豬崽是圖里語(地圖語)的俗稱,被稱為黑豬、尾巴成語、黑豬語、圣里語等,原產于南美洲的圭亞那、委內瑞拉和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
其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一種。中文學名
豬仔魚(地圖魚)
界
動物界
分布區(qū)域
南美洲的圭亞那,委內瑞拉,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
適合水溫
10-25℃
別 名
尾星魚 ,黑豬魚,星麗魚等
PH值
7.0-7.5
收起
基本簡介
豬仔魚
產地:南美洲的圭亞那、委內瑞拉、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一般成魚體長35公分。
適合水溫:18-25℃。
水質要求:酸堿度(pH):7.0-7.5。
別名:豬仔魚、尾星魚 、黑豬魚、星麗魚。麗魚科屬。
性格:十分兇猛,有時會自相殘殺,或者吃掉自己的小魚。
但是它如果跟其他種類的魚待久了以后,它還會保護它。
外形特征
地圖魚是熱帶魚中體形較大的一種魚,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可達30厘米長,現在已有幾種不同變種。地圖魚體形魁梧,寬厚,魚體呈橢圓形,體高而側扁,尾鰭扇形,口大,基本體色是黑色、黃褐色或青黑色,體側有不規(guī)則的橙黃色斑塊和紅色條紋,形似地圖。成熟的魚尾柄部出現紅黃色邊緣的大黑點,狀如眼睛,可作保護色及誘敵色,使其獵物分不清前后而不能逃走。因體色暗黑,又稱黑豬魚;其尾鰭基部還有一中間黑、周圍鑲金黃色邊的圓環(huán),游動時閃閃發(fā)光,因此又叫尾星魚。 地圖魚的背鰭很長,自胸鰭對應部位的背部起直達尾鰭基部,前半部鰭條由較短的鋸齒狀鰭棘組成,后半部由較長的鰭條組成;腹鰭長尖形;尾鰭外緣圓弧形。 地圖魚色彩雖然單調,其形態(tài)卻很別致,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同時它的肉味鮮美,具有食用價值。據介紹,地圖魚經人工飼養(yǎng)后,很有感情,當人們走近水族箱時,它會游過來,表示歡迎。
品種分類
1. 虎紋地圖魚 (黑圖)
黑底色 + 橙色/紅色條紋
相傳虎紋地圖是原生地圖魚和紅色地圖魚雜交的品種.
2. 紅色地圖魚 (紅圖)
黑底色 + 全身或大部分連成一片的橙色/紅色條紋, 無塊狀條紋.
最初是由一位叫pattabonge的泰國商人培育的. 他發(fā)現一些地圖魚有著異常鮮明的紅色, 后來經過選育在1969年成功培育出紅色地圖魚.
紅色地圖魚的明顯特征之一就是沒有了尾星.
3. 原生地圖魚 (原版)
黑底色 + 淡色條紋. 一般有淺黃色, 灰色, 淡綠色, 非常淡的橙色.. 野生地圖魚就是這種顏色.
4. 白化地圖魚
白底色 + 非常鮮明的橙色/紅色條紋.
關鍵標志是, 如果眼睛呈粉紅(或橙色), 魚鰭沒有暗色,它是一個白化地圖魚. 否則, 它是一個黃化地圖魚.
白化地圖魚是虎紋地圖魚和紅色地圖魚白化選育出的.
4.1 白化虎紋地圖魚 (白化黑圖)
白底色 + 紅色/橙色條紋
4.2 白化紅色地圖魚 (白化紅圖)
白底色 + 橙色/紅色連成一片的花紋.
5. 黃化地圖魚
與白化地圖魚非常相似, 只是顏色更深, 眼睛和魚鰭帶有暗色.
白化地圖魚沒有黑色, 棕色, 或綠色條紋.
5.1 黃化虎紋地圖魚 (黃化黑圖)
白底色 + 橙色條紋, 身體或魚鰭帶棕色/灰色
5.2 黃化紅色地圖魚 (黃化紅圖)
白底色 + 橙色條紋, 魚鰭帶褐色/灰色
6. 地圖魚罕見品種
6.1 檸檬地圖魚
6.2 黃金地圖魚
類似紅色地圖魚, 但黃色/金黃的顏色多于紅色/橙色.
6.3 血色地圖魚/超紅色地圖魚 (血圖)
(幾乎)全身紅色.
6.4 染色地圖魚
地圖魚也不可避免的被染色.
這是一個可怕的過程, 會使魚削弱, 容易患上疾病而且縮短壽命. 建議不要買染色的魚.
6.4.1 藍莓地圖魚 (藍莓地圖)
白化/黃化的紅色地圖魚/虎紋地圖魚 染成藍色.
6.4.2 草莓地圖魚 (草莓地圖)
白化/黃化的紅色地圖魚/虎紋地圖魚 染成粉色/紅色.
7. 變異品種
不同顏色品種雜交外, 身體和魚鰭變異的地圖魚也被選擇性繁殖.
7.1 長尾地圖魚 (彗星碧玉豬)
顏色常見, 卻有超過正常長度的魚鰭.
7.2 短身/氣球地圖魚
比正常的地圖魚, 有更短, 更緊湊的身體.
8. 其它物種
還有兩種, 都不是地圖魚, 但它們是密切相關的, 而且看起來非常類似.
關于是否是同一物種還是不同物種的爭議還在進行著.
8.1 Astronotus orbicularis (眼斑圖麗魚)
8.2 Astronotus crassipinnis (厚鰭圖麗魚)
生活習性
地圖魚
地圖魚體型較大,行動遲緩,習性并不兇猛,只是食量驚人,非常貪吃,它們幾乎吞食任何可以接受的餌料,但 是最喜歡的食物還是鮮活的小魚、小蝦。在進食的時侯,甚至嘴里含著一條還未吞咽下去的小魚就去追逐捕食另外的,它們的貪婪由此可見。所以,千萬不可將它們和體形較小的其他魚類一起混合飼養(yǎng),以免成為它們的點心!在吃飽喝足以后,它們有時會側著身子平躺在水族箱的底部,這時,可不要以為它們有什么不適,它們只是開始偷懶稍作休息而已。
地圖魚的生命是熱帶魚中較長的,據有關資料介紹,已經有地圖魚在水族箱中存活13年的記錄。同時,它們也是熱帶魚中最有感情的魚,它們甚至可以認出長期飼養(yǎng)它們的主人。當 陌生的人在觀賞它們時,它們會若無其事地做自己的事,而當它們的主人一旦靠近水族箱,它們即刻會游靠過來,轉動它們的大眼睛,搖著尾巴表示歡迎……它們也會接收主人的撫摸而沒用絲毫驚異的狀況,訓練有素的地圖魚甚至會從水族箱中躍起水面接受主人手中的餌料……總之,地圖魚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觀賞魚。
地圖魚的飼養(yǎng)非常容易,身強體壯的它們幾乎適應任何水質環(huán)境,只要將水溫控制在20℃左右,并提供充足的食物,它們就會生活的非常好,并不需要特殊的照顧。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它們真的和豬一樣,會吃會睡,也會拉--會排泄大量糞便。所以,如果沒有一套很好的過濾系統,最好在飼養(yǎng)它們的水族箱中鋪設一層2CM以上的底砂用以給硝化細菌提供足夠著床來維持水族箱的生態(tài)平衡,以防止過多的糞便沉積,導致水質驟然惡化。
經過12-18個月,地圖魚進入性成熟期。雌雄鑒別特征是:雄魚頭部厚而發(fā)達,背鰭、臀鰭尖而長,身體上的斑紋色彩較雌魚艷麗而多;雌魚總體較雄魚粗壯。
地圖魚的繁殖也比較簡單,經過自然配對后,它們會尋找一處光滑的表面,輪番啃食干凈后開始產卵,數量根據種魚的大小從800-2000不等。產卵后,它們會和其他的慈鯛科魚一樣細心照料著魚卵直到經過36-48小時后孵化,仔魚在孵化后的前4-5天里靠吸收自身的卵黃素生長發(fā)育,隨后就會自行攝食。
經過人工改良,地圖魚已經有了許多同類,體色、形態(tài)更變得多姿多彩。新近出現在水族市場上熱銷中的是一款長尾型的紅眼白化種地圖魚,稱為“彗星碧玉豬”。
地圖魚因為生長速度很快,而且味道鮮美,所以,一些地方甚至將它們作為高檔食用魚在餐廳里出售,供食客品嘗食用。無疑,這是它們的悲哀!
飼養(yǎng)要點
地圖魚,屬于輻鰭魚綱鱸形目慈鯛科麗魚科屬,俗稱星麗魚,豬仔魚,黑豬魚等。地圖魚在如今的熱帶魚市場并不算昂貴,價格從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此魚生命力極強,容易飼養(yǎng),是水族市場上的搶手貨。
地圖魚食譜較廣,幾乎什么都吃(個人感覺的確如此 ),而且它真的和豬一樣,能吃能拉(這也是種福嘛~ ),還能睡:只要吃得太飽,就會橫躺著睡覺(可不要誤以為是這家伙不舒服哦)。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
一,開缸。
個人經驗認為在正式飼養(yǎng)喜歡的魚之前,先要養(yǎng)幾條闖缸的。為什么養(yǎng)闖缸魚呢?因為可以用它來搞實驗,如測試水質等等。養(yǎng)闖缸魚的話不需要養(yǎng)水多長時間,只養(yǎng)了一天(付出了一定代價:兩天死了兩條! )。闖缸魚推薦品種:小型錦鯉。理由:該魚生命力強,食量小,價格低,體型小(體型小的話,將來養(yǎng)地圖還可以當活食 )。闖缸一周之后,開始請魚啦!
二,請魚。
諸位都知道奸商的狡猾吧?這里就不多說了。選魚一定要選同齡魚中個頭較大的(為什么?因為個頭大的說明食量大,胃口好,也比較好養(yǎng)活)。還有就是要注意有沒有外傷啦,顏色正不正啦之類的,這里我就不多廢話了。也可以和鸚鵡,戰(zhàn)船,龍魚,七星刀魚等一起混養(yǎng)。(注意!以上所說的魚之間體型差異均不能過大。)
三,喂食。
地圖能吃,這是眾所周知的。所以要有強大的過濾,不然你就等著BB把你的魚缸填滿吧!
還有就是要注意喂的飼料種類。不推薦喂活魚,因為地圖貪心,這一條還沒咽就追另一條。推薦喂食:顆粒飼料和冷凍干蝦(要小的那種?。┪故城?,可以搖晃食物盒子,用發(fā)出的聲音吸引地圖前來。
生長繁殖
地圖魚
地圖魚的雌雄鑒別比較難,一般說雄魚頭部較高而厚,背鰭、臀鰭較尖長,身上的斑塊和條紋較多較艷。雌魚身軀較粗壯,臀鰭較小,體色沒有雄魚亮麗。親魚性成熟年齡為10~12個月。一般可自選配偶。繁殖水溫以26~28℃為宜,繁殖前應在水族箱底置放平滑的大理石板(規(guī)格為20厘 米×20厘米×2厘米),將配好對的親魚放入。親魚會在石板上用嘴啃出一塊產卵巢。雌魚將卵產在清洗過的石塊上,雄魚隨后使之受精。雌魚臨產前靠近產巢,雄魚則圍繞雌魚游動。雌魚每次產卵 500~1000粒,其卵粒比一般魚卵粒大,并呈不規(guī)則的直線排列。受精卵經48小時孵出花褐色仔魚,7天后仔魚游水,一周后開始覓食。親魚有吞食卵粒的習慣,產卵結束后應將產巢取出,放人孵化缸中人工充氣孵化。 受精卵約經3天孵化出仔魚,5~6天后仔魚始能自由游動,攝食。仔魚生長迅速,約18個月可達性成熟,繁殖力強,產卵期為每年7~10月,可多次產卵。
地圖魚的繁殖過程及所需要的條件
種魚的挑選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當然要挑選品質好的一對做種魚,種魚相對而言是指8個月以上已性成熟的魚。(品質:指體形,圖案,色澤,的總體評定)(雄雌的分辨:科學的方式是在生殖器進行分辨,雄魚生殖器稍細呈尖狀。雌魚生殖器粗呈橢圓狀。要進行細致的觀察)種魚一雄一雌的即可配對,不用自然配對!
繁殖缸及設備
地圖魚
其實種魚成熟后所活動的區(qū)域不是很大,繁殖的缸在60cm長45cm寬50cm高以上就完全可以!器械:橫溫加熱管,氧泵,過濾器,照明燈只要齊全就可!繁殖板:用紅色吸水地板磚35cm見方即可!
孵化缸及設備藥
魚子要單獨孵化,缸在60cm長40cm寬以上即可!器械:橫溫加熱管,氧泵,照明燈。藥:土霉素兩片。
繁殖過程
(準備工作:晾過幾天的水+水溫28度-32度+純足的氧+營養(yǎng)價值高的食物蝦+24小時的燈照+擺在缸中的繁殖板)條件具備后放入種魚,第一次繁殖的過程時間一般比較長,可能要經過1個月-幾個月時間!性成熟的種魚對繁殖板比較敏感,會經常倒立起身子用嘴添板,添板是性成熟的表現不一定會馬上繁殖。真正快繁殖的的種魚在繁殖之前生殖器會突出,十分大,這很正常,不要被嚇著!雌魚在繁殖板上下子,雄魚受精,繁殖過程要3個小時左右!繁殖完后提出繁殖板放入孵化缸。注意:此時的地圖十分兇惡,小心被咬!
孵化過程
(準備工作:晾過幾天的水到入化開的土霉素+水溫28度以上和繁殖缸內一樣+純足的氧+24小時的燈照)提出繁殖板放入孵化缸,兩天后魚崽孵化出,先甩尾,稍強壯后擺脫卵殼落板。一星期后起水,魚崽自身的卵黃消化完后即可喂洄水.以后根據魚崽的生長需要更換魚食。 經過人工改良,地圖魚已經有了許多同類,體色、形態(tài)更變得多姿多彩。新近出現在水族市場上熱銷中的是一款長尾型的紅眼白化種地圖魚,稱為“彗星碧玉豬”。
地圖魚因為生長速度很快,而且味道鮮美,所以,一些地方甚至將它們作為高檔食用魚在餐廳里出售,供食客品嘗食用。無疑,這是它們的悲哀!
繁殖要點
地圖魚圖片
雖然地圖魚的飼養(yǎng)非常容易,但是繁殖起來需要區(qū)分其雌雄卻是比較難的,光看其外形很難準確分辨,所以,想要繁殖地圖魚的朋友們還是需要注意繁殖中會出現的種種問題的。
條件具備后放入種魚,第一次繁殖的過程時間一般比較長,可能要經過1至幾個月時間!性成熟的種魚對繁殖板比較敏感,會經常倒立起身子用嘴添板,添板是性成熟的表現不一定會馬上繁殖。真正快繁殖的的種魚在繁殖之前生殖器會突出,十分大,這很正常,不要被嚇著!
繁殖缸:其實種魚成熟后所活動的區(qū)域不是很大,因此,繁殖的缸在60cm長45cm寬50cm高以上就完全可以!
由于親魚有吞食卵粒的習慣,因此繁殖完后提出繁殖板放入孵化缸中進行人工充氣孵化。(注意:此時的地圖十分兇惡,小心被咬?。┒芫呀?8小時孵出花褐色仔魚,5~6天后仔魚始能自由游動、攝食。(開口食應以“洄水”喂養(yǎng),待1周后再改喂小型魚蟲。)
雌雄鑒別
地圖魚屬卵生魚類,18月齡進入成熟期,每年可以繁殖多次,多在夏秋季節(jié),繁殖并不困難。地圖魚的雌雄鑒別比較難,一般說雄魚頭部較高而厚,背鰭、臀鰭較尖長,身上的斑塊和條紋較多較艷。雌魚身軀較粗壯,臀鰭較小,體色沒有雄魚亮麗。
地圖魚的雌雄鑒別比較難,一般說雄魚頭部較高而厚,背鰭、臀鰭較尖長,身上的斑塊和條紋較多較艷。雌魚身軀較粗壯,臀鰭較小,體色沒有雄魚亮麗。
地圖魚屬卵生魚類,18月齡進入成熟期,每年可以繁殖多次,多在夏秋季節(jié),繁殖并不困難。
一般情況下,飼養(yǎng)缸里養(yǎng)多尾地圖魚,到性成熟時,它們會自行相愛,覓偶配對,只要將自然成對的親魚放入繁殖箱內即可。繁殖箱也要用大一些的,繁殖用水硬度為7-10,pH7-8,水溫以25-26攝氏度為宜。繁殖箱里事先放置一些光滑的石塊或瓷盤等作產卵附著物。親魚在產卵前,先要用嘴把附著物清掃干凈,然后再把卵產在上面。
一般每尾雌魚可產800粒左右,多者達2000粒以上,地圖魚有護卵的習慣。受精卵經48小時左右可孵化成仔魚,這時應將親魚撈出另養(yǎng),以免吞食傷害仔魚。再經5天左右仔魚開始游動覓食,開口食應以“洄水”喂養(yǎng),待1周后再改喂小型魚蟲。
相關事件
地圖魚的飼養(yǎng)方法
地圖魚很容易飼養(yǎng),繁殖也不困難,因此受到人們的歡迎。因地圖魚個體較大,飼養(yǎng)時一定選較大的水族箱。由于這種魚食量很大,而且排泄能力極強,所以其生長速度很快,大約每個月可以生長3cm左右。但是這樣一來,其排泄的大量糞便造成對水質的污染很嚴重,所以應分段喂食,一次少喂,不可喂10分飽。缸底不適合鋪沙,養(yǎng)草,而且要建立強大的硝化系統,以保證水的質量!它對飼水要求不苛刻,在弱酸性、中性和堿性水中均能正常生活,適宜水溫為22-26 ℃,最低飼養(yǎng)溫度14℃,但進食明顯減少。地圖魚的顏色隨年齡大小而異,亮度與光照密切相關,飼養(yǎng)時應給予充足的光照。地圖魚看起來笨拙,實際上游泳很靈活,捕食敏捷,比較貪食,喜食動物性活餌料,屬肉食性兇猛魚類,能水蚯蚓、蝌蚪、小魚、小蝦,所以不宜與其它魚類混養(yǎng)。家庭喂養(yǎng)時,要注意它的雜食性,除喂它一些小魚、小蝦、蝌蚪外,也可以喂一些瘦肉等,以免造成它的食性單一。在吃飽喝足以后,它們有時會側著身子平躺在水族箱的底部,這時,可不要以為它們有什么不適,它們只是開始偷懶稍作休息而已。地圖魚屬地層水域魚,生長迅速,壽命也較長,可活10年以上,可謂長壽的熱帶魚了,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觀賞魚。
相關資料
常見病及其治療方法
(一)地圖魚的白點病是由原生動物所引起,病原體名為白點蟲,它會深入皮膚的細胞,進行無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點狀胞囊。患有此病的魚全身滿布白點,每個白點胞囊內含有許多幼小白點蟲,白點蟲吸取魚體組織的營養(yǎng)而長大并增加數目,后來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魚體上侵襲皮膚,形成更多的小白點。白點病的癥狀?在患病初期,病魚會用身體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可見許多小白點。病魚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動。后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體色暗淡無光。白點病的發(fā)生環(huán)境?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水溫15—20℃最適于白點蟲繁殖。白點病的治療方法?
1。可利用白點蟲不耐高溫的方法,提高水溫到30度。促使產生在魚體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長速度,使他們自魚體表面脫落后。
2。用硝酸亞汞、孔雀石綠治療(注:一些書籍上常提到這兩種藥物,但這兩種藥物卻是劇毒產品,會對人體產生巨大傷害,極易至癌。故不推薦使用,在此提到也是提醒大家在其他病害的治療上也應避免使用??!
3。紅藥水治療。這種方法的關鍵在于不要加多,水色曾微紅即可,寧少勿多!浸泡5-10分鐘,每天1-2次。以上這些資料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如有不確切或遺漏的地方也請魚友指正補足。
(二)病原體-小瓜蟲小瓜蟲病是觀賞魚常見病、多發(fā)病,若治療不及時,死亡率高達90%以上。因此,要做到及時發(fā)現,及時治療。小瓜蟲屬金毛目、膜口亞目、凹口科、多子小瓜蟲。它的體型和大小在幼蟲期和成蟲期差別很大。成蟲一般呈球形或近球形,體長為0.35mm~1.0mm,體寬為0.3mm~0.4mm。蟲體柔軟可隨意變形,全身密布著短而均勻的纖毛。在腹面的近前端有一“6”字形的胞口,螺旋形的口緣由5~8行纖毛組成,作反時針方向轉動,一直到胞咽。在身體前半部有一馬蹄形和香腸形的大核,小核圓形,緊貼在大核的上面。胞質外層密布有很多細小的伸縮泡,內質有大量食物粒。
胞囊內最初成熟的幼蟲為圓形,經過一定時間(約5~8小時后),才開始活動,身體逐漸延長,前端尖而后端鈍圓,最前方有一鉆孔器。剛從胞囊內鉆出來的幼蟲身體圓筒形,但不久變成扁鞋底形,中部向內收縮凹陷。全身除密布著短而均勻的纖毛,在身體后端還有一根粗長的尾毛。一個大的伸縮泡,位于身體的前半部。大核圓形或橢圓形,多數在身體的后方;小核呈球形,在身體的前半部。在身體前方腹面有一“6”字形的原始胞口,在“6”字形的缺口處有一個卵形的反光體。小瓜蟲一般可分為營養(yǎng)體和胞囊兩個時期。在營養(yǎng)體時期,幼蟲鉆進宿主皮膚或鰓瓣等處后,汲取宿主營養(yǎng)生長,形成白色膿胞,即肉眼見到的小白點。
小瓜蟲的生殖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宿主組織內蟲體可進行分裂生殖,另一種是主要生殖方式,即成蟲離開魚體,在水中游泳一段時間后,停下來在原點轉動,不久沉沒在水底或其他固體物上。當環(huán)境不適,特別是低溫時,并不立即形成胞囊而先分裂,有的中途死亡,有的分裂到一定數目中途再產生胞囊或不形成胞囊。胞囊形成2~3小時后開始分裂,但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特別是溫度高低的影響,分裂可能出現不均分現象,同時分裂速度也有先后之別。剛孵化出來的幼蟲24小時內感染率較高。
水溫在15~20℃感染率最大。小瓜蟲病流行情況全國各地均有發(fā)生,危害較大,不論魚的種類,從魚苗到成魚,均可發(fā)病,尤其在面積較小的水體或高密度養(yǎng)殖時更易發(fā)生;流行期長,水溫15~25℃,早春、晚秋和冬季都可發(fā)生,更嚴重危害著金魚的安全。當水溫降至10℃以下或上升至28℃以上,蟲體發(fā)育停止時,才不會發(fā)生小瓜蟲病。
1.《【地圖魚】「魚百科」——地圖魚》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地圖魚】「魚百科」——地圖魚》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pet/239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