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歷史,我們可能認為它長、厚、認真、認真。
有時,還有點枯燥…
但有這么一部片子,卻把歷史拍出了不一樣的感覺:
說起魏文帝曹丕,嘲諷他因為堅持“朋克養(yǎng)生”的指導方針,生活作息非常不規(guī)律,所以面臨禿頂?shù)睦_;
講到著名文學家蘇軾,稱這位大文豪為北宋文學史上的大IP,還給他取了個親切的名字:吃貨東坡;
不僅如此,甚至還給這群我們想象中,一本正經的歷史人物,拍出了不少歡脫、好笑、腦洞大開的小電影:《歷史那些事》
這部紀錄片,非常顛覆我們對歷史人物形象的認知...
我們都知道,蘇軾,是名傳千古的大文豪。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個特別會吃、懂吃的吃貨。
每次被貶到一個新去處,蘇軾都要先去找當?shù)氐暮贸缘?..
在黃州,他親自下河摸魚;
在惠州,他忍著痔瘡,一顆接一顆地吃荔枝;
即便是到了荒涼的海南,他還是找到了鮮美的生蠔...
發(fā)現(xiàn)生蠔后,他還給兒子寫信,說:為父發(fā)現(xiàn),海南的生蠔鮮美無比,但你要幫我保守這個秘密,如果被士大夫們知道了,可能會來跟我搶...
我們都知道,明朝的嘉靖帝,是一個不太合格的皇帝。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竟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貓奴...
為了養(yǎng)貓,他專門在宮里設立了一個機構,叫“貓兒房”,還派了小太監(jiān)作為歷史上第一代“鏟屎官”,去伺候這些貓主子。
嘉靖最愛吸的那只貓,名叫“眉霜”,他們感情很好,無論嘉靖走到哪,眉霜都一路跟著...
眉霜死去時,嘉靖特別傷心,哭得昏天黑地,難過得幾天都不吃不喝。他下令厚葬這只貓咪,甚至還給它立了個碑,封它為“虬龍”...
我們都知道,末代皇帝溥儀,身世凄慘。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經為了攢錢留學,竟然把皇宮里的文物,偷出去變賣...
這部文化紀錄片《歷史那些事》由B站出品,共兩季,分別在豆瓣上拿下了7.9、8.4的高分。
每一季只有8集,一集片長不過30分鐘,體量不大,非常符合當下人們快節(jié)奏的觀影習慣。
片中的每一集,會從漫漫歷史長河中,選取幾個知名人物,講述幾個和他們有關的故事。表面上看,這似乎就是一部普通的文化紀錄片。
但與眾不同的是,它表達的方式非常有創(chuàng)意,解說詞中夾雜了不少網絡流行語,還會在正片中插入一個叫作“歷史小劇場”的實驗性節(jié)目,其中滿是當下流行的元素:翻拍電影、模仿節(jié)目、惡搞廣告、歷史人物玩說唱...
腦洞既大,用詞、語言又幽默,一改人們對歷史紀錄片嚴肅、正經的印象,有網友評論:是正兒八經的歷史紀錄片,但手法很新穎,有種看著看著,突然笑得掉到溝里的感覺。爬上來繼續(xù)聽,結果沒過一會,又掉下去了。
這是一部頗具爭議性的片子。
批評的人通常認為,它不夠嚴肅,惡搞太多,是糟蹋歷史。
老實說,比起傳統(tǒng)的紀錄片,這部實驗性很強的作品,的確創(chuàng)意大于紀錄、搞笑大于科普、下飯解悶大于了解知識...
但說它是“糟蹋歷史”,還是言重了。
看著這群原本印在白紙黑字上的人物,突然鮮活起來,說著21世紀最熱門的俏皮話,還格外有那么點惡趣味...
要知道,抖機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抖得過頭了,反而會讓人心生厭惡。
但這部片,卻能把這些俏皮話用得恰到好處,既不尷尬、也不唐突,還能博人一笑:
比如,講到蘇軾被貶以后,游歷赤壁,作一詞兩賦。解說詞突然猝不及防地說:蘇軾,引來了無數(shù)點贊收藏投幣...
語氣仍然是慢條斯理、一本正經。
但看到這里,你會秒懂,這表面上是在夸獎蘇軾的文章寫得好,實際上是在明目張膽地,用B站用語求“三連”...
彈幕上的網友也都看穿了這個梗,一面調侃節(jié)目組: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一面又非常配合地說:懂了,下次一定!
說起魏晉時期,曾經在士族中風靡一時的五石散。
本來還在耐心地講解:五石散,由丹砂、白礬、雄黃、曾青、磁石等五種礦物質組成。早在遠古時期,中國人就已經發(fā)現(xiàn)這些沒有生命的無機物,在食用和藥用的可能。
下一秒,卻突然胡說八道起來:直到今天,吃土,還是不少年輕人度過困難時期的首選。
讓人啞然失笑,但仔細想想,好像說得還真是這么回事。
講到隋文帝楊堅,曾因為和皇后慪氣,扯下龍袍、離宮出走...
旁白嚴肅而認真地調侃:對于皇帝來說,世界并不是很大,可他為什么偏偏一定要去看看呢?
有一個故事,講古代工匠打鐵、鑄劍。
描述這個過程時,他們是這么說的:他將精利的刀刃,插進爽利的蜀江水里,光氣四濺、嗶哩嗶哩...
這句“嗶哩嗶哩”,用得太讓人服氣。
明明是在給B站增加曝光度,但居然毫無違和感。嗶哩嗶哩本來也是個象聲詞,越想你竟然越會覺得,那個打鐵的聲音好像就是“嗶哩嗶哩”...
而片中穿插的“歷史小劇場”,更是創(chuàng)意十足,腦洞大開...
他們拉了一個微信群,叫作“吳國集團——高層管理群”,里邊是夫差、勾踐、伍子胥。臥薪嘗膽的故事,被演繹成職場內斗大戲;
他們采訪離宮出走的隋文帝楊堅,楊堅搖搖頭,模仿網絡上的段子,說:不會回宮的,這輩子都不會回宮的。在外面,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朕超喜歡在外面;
他們還拍了默劇、致敬了王家衛(wèi)電影、模仿了《舌尖上的中國》、甚至讓蘇軾穿越到現(xiàn)代,嘗了一口他親自發(fā)明的東坡肉...
雖然充滿大量惡搞、不正經的元素,但實際上,這部片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一直嚴謹、客觀。所有故事都合乎史實、有史料考證,即便是天馬行空的穿越、惡搞,也不會違背客觀事實。
比如,有一集,他們找來了在B站上火爆的美食博主,拍了一出美食博主穿越回大唐探店的戲碼。
兩位美食博主的耳朵上,都戴了一個同聲傳譯的裝置。原因是,在唐朝,人們說的都是中古漢語,現(xiàn)代人根本聽不懂,要靠翻譯才能溝通…
這個細節(jié),雖然一句帶過,但足以見得團隊對歷史的尊重,和制作的用心。
事實上,最近這些年,有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文化,以一個全新的、充滿創(chuàng)意的形式,重新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線中...
比如,北京的故宮,被稱為600歲的網紅。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故宮博物院
一張雍正雙手戳腮的表情圖,被交口稱贊,稱霸熱搜,受到人們的追捧和喜愛…
圖片來源于網絡
之后,他們推出了大量文創(chuàng)產品,都以故宮為主題,以傳統(tǒng)文化作為特色和賣點:
膠帶、鑰匙扣、擺件,筆記本…設計精巧美觀,又不失古典文化底蘊。
他們開設故宮淘寶店,設計中國傳統(tǒng)風格的口紅、眼影,每次上新,都能引起不小的關注。
圖片來源于淘寶店鋪:來自故宮的禮物
2018年,還推出了以故宮文化為主題的綜藝節(jié)目《上新了故宮》,請來當紅偶像作為嘉賓,科普了有趣的歷史小知識,揭開故宮不為人知的秘密…
從一個景點、一座建筑、一個歷史遺跡,到成為一個真正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名片,故宮就是以這種充滿創(chuàng)意,符合當下流行趨勢的方式,成功轉型。
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這個過程中,更系統(tǒng)地認識了故宮,更深刻地愛上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上新了故宮》
可以看出,為了引起更多“后浪”們,對歷史、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這群人煞費了苦心。
他們絞盡腦汁想出更好玩、更新穎、更容易被年輕人所接受的方式,不只是為了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更是以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歷史并不枯燥,傳統(tǒng)文化也并不無聊。它們有無數(shù)待挖掘的潛力,它們是中華民族真正的瑰寶。
拍攝《歷史那些事》的團隊,也是如此。
總監(jiān)制金鐵木,曾經制作過很多嚴肅、正經的歷史文化紀錄片:《復活的軍團》、《玄奘之路》、《大明宮》、《圓明園》,這些作品,在中國紀錄片歷史上,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
金鐵木在拍攝中
《玄奘之路》
《大明宮》
而這次,選擇以這種最貼近年輕人,最符合當下流行的方式,去創(chuàng)作《歷史那些事》,金鐵木說:歷史不是凝固的文字,不是僵硬的過往,它是那些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兒…
這樣做的目的,不是嘩眾取寵,也不是刻意跟風、討巧賣乖,而是真正在思考,在嘗試,如何讓那些曾經活生生的人,重新住進人們的心里去…
黑格爾曾說過: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依然有余溫。
愿意穿過這堆枯萎的灰燼,去觸摸那份溫度的人,值得敬佩。
但觸摸到這份溫度后,還愿意把它傳遞出去,并且想盡辦法,讓更多人也同樣有機會,去感受、去體會這股余溫的人,卻更加令人尊敬。
1.《b站唐朝,干貨看這篇!B站9.7,這居然是個歷史片,我笑到頭掉》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b站唐朝,干貨看這篇!B站9.7,這居然是個歷史片,我笑到頭掉》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124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