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東滾的水,浪花洗劫英雄”明代楊欣寫的單詞《臨江仙》,三國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人物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劉備引人注目,以仁德愛民警縣的名義,至今為人懷著緬甸。根據(jù)宋代大門號蘇東坡的《東坡志林》,當時是評論。
可是蜀漢政權最終還是二世而亡,究其原因,后來者大多批評劉禪,講他是扶不起的阿斗,荒淫無度,好逸惡勞,胸無大志,寵信宦官黃皓,不能任用姜維等一眾賢臣,現(xiàn)在都說孩子的成敗,父母的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么是劉備的教育出了什么問題嗎?還是說他壓根沒好好管教過這個兒子?
根據(jù)陳壽《三國志·蜀書·后主傳》,建安十二年劉禪出生在荊州,等到父親劉備真正奪取根據(jù)地益州,進位漢中王時,劉禪剛剛十三歲,當劉備駕崩劉禪繼位時,他也不過十七歲,再加上劉備半生漂泊,看來他很可能沒有多少時間或者功夫教育孩子,除了常規(guī)的童蒙教育,可能劉備真正管教約束兒子時候,已是身居高位,他更多會以帝王之道來教育未來的君主,通過爬梳史料,從細枝末節(jié)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父親一面的劉玄德。
上圖_ 劉備(161年-223年)
一.智慧歷史尋
翻看陳壽所寫的《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其中寫到“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了解漢代歷史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這不活脫脫一個劉邦嗎?在司馬遷史記和班固的漢書里,劉邦還是一個游俠豪杰,根據(jù)日本學者增淵龍夫先生的研究,劉邦的成功跟他的豪俠性格和游俠經(jīng)歷分不開,而先主傳里的劉備正是好武勇,愛交接豪俠,甚至曾經(jīng)怒鞭督郵,儼然也是一個游俠,那么這到底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劉備有意為之呢?
劉備自稱出自中山靖王之后,世居涿郡,父親曾仕州郡,祖父曾舉孝廉,這樣的經(jīng)歷在東漢,只有地方上豪強宗室等擁有一定勢力的家族才能做到,劉備出身想來不會太低,只是家道中落,才會織席販履,黃巾起義,時局動亂,對于劉備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此時他更希望也更可能通過建立軍功,出人頭地。
上圖_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
那劉備以漢室宗親為號召,從歷史經(jīng)驗中找尋先祖劉邦的成功之道,并以此來效法,也就不難理解了。《三國志》裴松之注解中,引用西晉官方編修的《諸葛亮集》,其中就有先主遺詔,說是劉備臨終讓劉禪多讀漢書的,晚清民國學者盧弼解釋說漢書是本朝掌故。
其實再進一步說,就是劉備希望兒子能跟自己一樣,多學習前人,多吸取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尤其是漢高祖,一介布衣成就帝業(yè)。劉備三顧茅廬,禮賢下士,在克蜀稱帝后不吝賞賜,與民休息,這都是效法高祖的地方,這些應該都是劉備希望兒子從《漢書》中汲取的,這種教育理念我稱為先人之道。
上圖_ 劉備三顧茅廬
二.仁德記心中
劉備的仁德之名,通過小說《三國演義》流傳愈廣,歷史上的劉備并不完全這樣,例如在徐州兵敗后,舍棄妻子,獨自逃命,益州劉璋,與他同是漢室宗親,但是劉備還是沒有太大顧慮,一把搶奪西川,面對曾經(jīng)嘲笑過自己的張裕,即使有諸葛亮等人的勸阻,但是他還是毫不留情的處死,即使這樣,我們還是說劉備確有仁德之心,只是要換個角度解說,不能光做仁義仁慈,道德高尚解釋。
何為仁呢,《禮記》是劉備要求劉禪重點閱讀的書籍,盧弼解釋說是治身的要藉,其實禮記是孔子及其后人門生對于《儀禮》的研究文集,東漢時期,經(jīng)學大師鄭玄在六藝論中說過,西漢時期戴德戴圣叔侄兩人,分別傳授大小戴禮記,鄭玄為小戴禮記注疏,形成了現(xiàn)在流傳的禮記本子,而《儀禮》主要是士禮,《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己復禮”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舉止合乎禮節(jié),這就是仁,劉備讓兒子學習禮記,就是希望他得仁。
上圖_ 《華陽國志》又名《華陽國記》,地方志著作,由東晉時期成漢常璩撰寫
再看德,據(jù)《華陽國志》,諸葛亮轉述說,劉備在徐州向名士大儒陳紀和鄭玄討教,不以小惠而是靠大德治國,什么是大德,例如劉巴是劉備昔日的仇敵,劉備大有殺心,但是最終他還是重用劉巴,處之顯任,關鍵還是看重劉巴的賢德和名望,不計較私人恩怨,以大局為重,這才是大德,況且劉備這樣做,還博得了愛惜賢才的名聲,吸引更多人投效,我想即使是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者,也諳熟此道。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的這句名言廣為人知,其實就是出自前面談到的遺詔,此外游戲三國殺中劉備的臺詞惟賢惟德,能服于人,也來自這里,仁德的用意,劉禪應該能強烈感知,這可是父親的良苦用心,臨終的諄諄教導啊。
仁德可以說是立身之道。
上圖_ 曹操(155年-220年)
三.謀略胸中藏
在史書中找了經(jīng)驗后,還要有運用智慧的手段,何況當時三方鼎立,即使得了益州,面對曹操進攻漢中,劉備還是終日惶惶不安,何況夷陵戰(zhàn)敗蜀漢政權風雨飄搖,就像諸葛亮所說是危急存亡之秋,無論何時劉備都不會忘記謀略的重要性,這是生存之道。
同樣是上文引用的遺詔,劉備讓劉禪閑暇時讀讀諸子書,六韜,商君書等,聽說諸葛亮為太子寫申子,管子,韓非子等書十分欣慰,諸子書無所不包,謀略更是無奇不有,司馬遷的史記本來是作視為子書,內(nèi)藏于西漢宮廷內(nèi)部的,漢成帝時大將軍王鳳以其中包含縱橫謀略,拒絕外借,六韜雖然有爭議,但是根據(jù)《漢書·藝文志》它必然是與姜太公有關,太公輔佐周文王和周武王,治國治軍均有成效,魏晉六韜雖然不知具體內(nèi)容,但是相比和軍國大略分不開,其他的書籍都屬于法家,法家講究權謀,君主要懂得治馭臣下,學會集權,看來是妥妥的帝王學,劉備讓劉禪看這些書,無非是希望他能掌控政局,懂得治國的手段。
上圖_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懷帝
陳壽在后主傳的贊中,委婉的說劉禪其實是可塑之才,就像布染色,青黑自便,他懂得任用諸葛亮治國,當時還算明智,不過后來他就耽于享樂,親小人遠賢臣,完全忘記了父親的教導。
其實劉禪也跟劉備學到了一些成果,例如裴松之就很認可惡人不隨意大赦,贊揚后主還是有治國手段和理念的,只是最終劉禪還是未能真正領悟,只是表面上做個樣子罷了,不得不說劉備的教育雖然內(nèi)容充實,但是還是不得要領,換言之劉備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他給了孩子指導,無形中變成了兒子心里的大山,難以逾越。
作者:白樂天居大不易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三國志》 陳壽
〔2〕《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 李開元
〔3〕《中國古代的社會與國家》 (日) 增淵龍夫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chuàng)作,配圖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關于qq三國掌控技能有哪些我想說后世大多批評劉禪,功成名就的劉備,是怎樣教育阿斗的》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關于qq三國掌控技能有哪些我想說后世大多批評劉禪,功成名就的劉備,是怎樣教育阿斗的》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94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