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另一邊,中國文化在繪畫、書法、文學、哲學、音樂等各方面都處于發(fā)展高峰。有些藝術甚至在這一時期登峰造極,后世難以超越。
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因為魏晉時期的社會名士們所獨具的一種精神力量。這種力量對藝術的發(fā)展具有天然契合的推動作用,后世稱這種精神為“魏晉風流”。
。。。。。。
魏晉包括兩個朝代。魏是三國爭霸中實力最強的曹操一脈。公元220年曹操死后,長子曹丕逼漢獻帝禪讓,立國號為魏,史稱曹魏。
晉是魏國權臣司馬懿父子篡的江山。曹丕死后,司馬父子掌權。司馬懿的二子司馬昭滅蜀漢,其子司馬炎有樣學樣,在公元265年篡位自立,最終滅了東吳,一統(tǒng)天下。國號為晉,史稱司馬晉。
魏晉兩朝都很短,曹魏有40年,東西兩晉也只有160年,加起來總共不到漢朝的一半。正因為時間短,歷史學家們往往習慣把魏晉和隨后的南北朝連在一起,統(tǒng)稱魏晉南北朝,算做一個時期。
老沙話畫以講中國繪畫的發(fā)展史為主,魏晉時期正好是中國繪畫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階段,所以拎出來單講。這一階段可以說是承前啟后,十分重要,用傅抱石先生的話講,叫做:
“晉以后的中國繪畫,無論思想、樣式、技法,都是另一轉變的大樞機。” 注1
這一時期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當時中國社會主流思想發(fā)生了重大的改變和發(fā)展,藝術作為思想的表現(xiàn)形式也會隨之反映。
魏晉時期最最重要的主流精神就是“風流”,這種魏晉風流,形成了千年來鮮明的時代特征和藝術風格,也給中國繪畫發(fā)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這種“風流”精神的產(chǎn)生,主要有內外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內因: 九品中正——世家貴族階層形成
魏晉以前,中國也有世襲的貴族階層,不過社會給老百姓提供的上升通道還是有很多。
你看“毛遂自薦”和“完璧歸趙”這兩個成語的主人毛遂、藺相如都是下崗職工獲得政府重用。70歲的低保老人姜太公釣著魚就被周文王破格提拔為太師。秦穆公用五張羊皮的奴隸身價,等于發(fā)個微信200元紅包就買來了百里奚為相,成就了春秋五霸的功業(yè)。
這說明當時社會階層晉升的制度還是很健康的,一方面論功行賞,一方面唯才是舉。
可是魏文帝曹丕登基以后,推行了一種新的官員選拔制度,叫做“九品中正制”,一直延續(xù)到兩晉。
九品中正的意思就是把全國各地的人才劃分為九品,等政府需要任命官員的時候就從中對應選用,而負責品評人才高低的人就叫做“中正”。
這就帶了一系列的問題。評定人才的標準本來就很模糊,如果一個家族里的人世代做官,很有影響,那么負責選人才的“中正”很可能與這個家族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如果有幾個這樣的大家族彼此聯(lián)姻,互相包庇,那么高級的人才和“中正”多半都出自這幾個家族。政權中高級的官位也就被掌握在這幾大世家手中,其他人才根本得不到上升的機會。
前文所說的瑯琊王氏、(見 老沙話畫系列 第二十一話 世家風流)弘農楊氏、陳留謝氏和譙郡桓氏,就是如此,滿門上下都是高官貴族。這樣的世家子弟,從小讀名校,長大做高管,一生平順,子孫無憂。平日里相互交往又多,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個地位超群的世家貴族階層。
他們家境富裕,從小接受很好的教育,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yǎng),有共同的價值觀和精神追求,對自身和所處環(huán)境的要求都很高,對精神世界的理解和要求更高,這就為魏晉風流埋下了土壤。
二、外因: 戰(zhàn)禍連連——人們追求精神寄托
再從大的外部環(huán)境來看,魏晉時期可謂戰(zhàn)火延綿,兵連禍接。漢末的三國逐鹿就先打了個天昏地暗,魏晉之后五胡亂華,南北爭戰(zhàn),國家破敗,家園頹廢。
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長久了,人們無不格外珍惜安寧平靜的生活。而這樣的生活在現(xiàn)實中無從尋覓,于是紛紛前往精神世界里尋求寄托和安慰。
于是社會主流思想發(fā)生變遷。秦朝立國以法家為主,漢朝以儒家為尊,但實際上施行的還是“外儒內法”的政治措施。而漢末道家的興起和隨后佛家的大盛讓這兩個以出世修行為目標的哲學宗派接為同盟,并為普羅大眾所廣泛接受。
這兩家的思想精髓經(jīng)過一番轉化,結合世家貴族階層里面高級文士團隊的重新釋義,在魏晉演變?yōu)橐环N新的思潮,叫做“玄學”,也可以稱做“新道家”。
“玄學”的理論代表叫做向秀和郭象,這二人注釋《莊子》 , 解釋得精細入微、絲絲入扣,簡直比莊子本人還懂《莊子》 ,后人感嘆:“曾見郭象注莊子,識者云:卻是莊子注郭象?!?注2
而另一幫身體力行推廣“玄學”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行為表演藝術家—— “竹林七賢”。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拘禮法,曠達自在,任性而為。經(jīng)常集會于竹林之下,高談闊論,縱酒放歌,上演天體秀,神交秀。
清 任伯年 《竹林七賢圖》
總之,“玄學”作為一種思想,強調萬物自生,人應自然而然,融入天地,這樣才能超越萬物,達到終極的自由和快樂。而魏晉名士們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形成了獨特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風流”。
。。。。。。
這種“風流”并不是一味的追求享受,而是追求自在的感覺,體現(xiàn)在行為上便是一種純真率性的舉止。而這種自在正是古今中外所有藝術門類要做到極致所必須達到的境界。
正因如此,魏晉時期中國幾乎所有的藝術門類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在繪畫書法、詩歌文章、音樂曲賦、建筑雕塑等各方面均登峰造極。
繪畫上有“畫圣”顧愷之、書法上有“書圣”王羲之、文學上有“才高八斗”的曹子建、音樂上有死后《廣陵散》從此絕矣的嵇康。
這些人物的“風流”,不止體現(xiàn)在他們的作品上,也體現(xiàn)在他們的行為上。而這種下意識,毫不造作的自在,正是其藝術成功的關鍵。我講個小故事大家感受一下。
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王徽之也是當世書法家,才華出眾。有一天夜里下起大雪,他醒來一看,白雪皚皚,月光皎潔,便命人取酒吟詩賞月。忽然想念一位朋友,于是連夜乘船,行了一夜前去探望。可是天亮到了朋友家門口,他并不進門,就原路而返。別人奇怪,他卻說:“我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非要見到朋友呢?”
這樣的情趣意境,當真不是常人可以做到,而以藝術的觀點來看待就非常容易理解,因為這里面充盈著一股“真性情”。因此,魏晉時期的繪畫書法作品里總有一種后人模仿不來的瀟灑,稱之為“韻”,這一時期的藝術特點也被總結為“晉人尚韻”。
實際上魏晉時期的繪畫發(fā)展還有一些脈絡可尋,比如人物畫方面佛像畫向神仙畫的轉變,后來兩者合并,統(tǒng)稱為“道釋畫”。
東晉南渡長江后,江南的山水形勝,煙云丘壑,讓背離家鄉(xiāng)的中原人物思鄉(xiāng)心切,催生出“山水畫”一門。不過這些轉變于魏晉時都只是萌芽,后期才有所大成,我們以后再講。
而最令人難以忘記和不可磨滅的,恰是那真情洋溢的魏晉風流。
行文至此,我眼中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幕場景。和風初暢、花香微醺、竹林搖曳、清溪蜿蜒,幾位好基友圍坐在天地美景之間,高談闊論,吟詩作畫,是不是瞬間就能忘記世上的煩惱,得到精神的安慰呢?
三百年后唐朝山水畫南宗之祖王維做了一首詩,詩中有畫地描寫了魏晉風流。這里老沙借來為本話作結: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注3
注1:見傅抱石 《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
注2:見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
注3:見唐朝王維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前回文章:
老沙話畫 第二十一話 世家風流
老沙話畫 第二十話 傳神妙法
老沙話畫 第十九話 虎頭三絕
老沙話畫 第十八話 江南人物
老沙話畫 第十七話 畫劫
老沙話畫在今日頭條專欄上于每月初1號和每月中15號更新。
欲見更多前文,可以在微信中直接輸入“話畫趣”搜索同名微信公眾號。即刻關注并提取。
1.《【160年的晉朝】專題老沙話畫第二十二話,魏晉篇總結》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60年的晉朝】專題老沙話畫第二十二話,魏晉篇總結》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91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