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瑞偉
《祭孔十五譚》徐英
全篇在孔子去世的第二年,盧愛公講話時稱孔子為“尼布”。
實際上魯哀公還有一個舉措,就是將孔子的故宅立為廟。于是公元前478年,世界上便有了第一座孔廟。這座孔廟是魯哀公立的?沒有確切的記載。這個事是1000多年后,孔子的第四十七代孫孔傳重講的,言之鑿鑿,大家也沒有證據(jù)反對,只好跟著后面認了。
但也有人懷疑。當年魯哀公致辭時痛心疾首,“嗚呼哀哉,尼父”的樣子,孔子的弟子們很不以為然,在下面小聲嘀咕,生前不用,死后哀悼,這是哪些門子尊敬之禮?!因此,孔子弟子會不會接受魯哀公的立廟,還是個問號。
中國曲阜,孔廟(來源:東方IC)
有人說,這座廟是孔子弟子們立的。
孔子雖一生不得志,但在當時也算是社會名流。民間認為他是博學有名的大學者。弟子們則更是對他推尊有加,贊美備至。以子貢為代表,將孔子奉如天人,比擬為高天、日月、木鐸(宣揚上天旨意、權威學說的圣人、智者),凡人是永遠不可企及的,是天生的圣人。
孔子死后,孔子的弟子們?yōu)槠渑e辦了盛大的葬禮,不少達官貴人和社會名流參加了葬禮。孔子墓旁,弟子及魯國人從墓而家者上百家,墓地也得名孔里。不少弟子守墓3年,子貢守了6年。弟子們將孔子的故宅立為廟,供人祭拜,這是很有可能的。
不過,無論如何,以孔子舊宅為廟,收藏了孔子衣冠琴車書,這是不爭的事實。
當時的孔廟,比較簡陋?!皬R屋不過三間”,孤懸在縣治十幾里外的闕里。茅屋、秋風、落葉、枯草,格外地沉寂??v有孔子后人及弟子的祭拜,或偶有一些達官貴人拜謁,本質(zhì)上仍然是家廟一座。
此時的孔子仍是一介布衣,充其量是一家之主,一校之師,是人而不是神。只有當對孔子的祭祀作為國家祀典,孔子從一族之祖上升為全民文化之祖的時候,才可以說孔子登上了神壇!
然而,這一過程卻是艱難曲折的。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沉寂簡樸的孔廟,迎來了它問世后的第一次轉(zhuǎn)機。這一年,劉邦路過曲阜,以“太牢”到孔廟祭祀。
古時候,祭祀等級很有講究。牛、羊、豕[shǐ](本義為豬)“三牲”齊備叫“太牢”,沒有牛的“兩牲”叫“少牢”。開國皇帝用高規(guī)格祭祀孔子,使孔廟蓬蓽生輝。不僅如此,劉邦還下詔以后諸侯、公、卿、將、相至郡,必先拜謁孔廟,而后才能處理政事。
明代彩繪絹本《圣跡之圖》中的漢高祖幸魯祭孔圖
這不僅開創(chuàng)了天子祭孔之先河,更重要的是確立了儒家思想正統(tǒng)地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孔子登上神壇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我們知道,從秦到漢,孔子的儒家學術一直被統(tǒng)治階級視為禁區(qū),作為“異端邪說”欲滅之而后快。最著名的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當時社會最大兩種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家重禮義,輕刑法,主張復古,實行“分封制”;法家重刑法,輕禮義,主張創(chuàng)新,實行“郡縣制”。秦始皇為了推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在朝廷激烈的斗爭中,一怒之下,下令除《秦紀》、醫(yī)藥、卜筮、農(nóng)家經(jīng)典外,諸子和其他歷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銷毀;三十日后不交的,處以黥刑并罰苦役四年。結(jié)果不到30天時間,全國秦以前的古典文獻,尤其是儒家經(jīng)典全都化為灰燼,留下來的只有皇家圖書館內(nèi)的一套藏書。并為此“坑儒”四百六十余人。
秦至漢,儒家學術遭到毀滅性打擊。直到漢代,儒家思想言論的禁區(qū)才開始松動。從這時起,一些尚存的老儒依靠記憶,口頭傳經(jīng)。時至今日,我們所看到的許多儒家經(jīng)典都是靠這些老儒的記憶和解釋記錄下來的,被稱之為“今經(jīng)文”。那些后來通過拆除老房子,或從地下挖掘整理出來的古文經(jīng)典被稱之為“古經(jīng)文”。
實際上,秦朝的“坑儒”和漢朝的“尊儒”,實質(zhì)是一樣的。都是要統(tǒng)一思想,也就是以什么樣的思想理論作為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因此,漢高祖劉邦的這次拜謁實際上是儒家思想步入正統(tǒng)的開始,這對于日后孔子走向“神壇”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梢哉f漢高祖劉邦是孔子最終登上“神壇”的政治奠基人。
盡管漢高祖的這一次祭祀,被后代所效仿,但并沒有將祭孔列入到國家祀典。漢初的統(tǒng)治者只是意識到了儒家思想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性,但并沒有提到應有的高度。由于沒有制度上的保障,這座孔廟只能在歷史的煙塵中沉浮。時而大紅,時而大紫;時而暄鬧,時而沉寂。還差一點被拆。
有一件事很能說明問題。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兒子劉余被封為魯王。上任后大興土木,擴建王宮,大造林苑,以養(yǎng)狗馬。為擴充用地竟要拆除孔子舊宅。不料,破拆時忽聞天上有金石絲竹之聲,有六律五音之美,結(jié)果從墻里面發(fā)現(xiàn)了古文經(jīng)傳十幾篇,嚇得他不敢再拆。此事曾作為奇聞在魯?shù)貜V為流傳。
也許是上蒼的眷顧,孔廟才得以保留。
公元29年(東漢明帝永平二年),劉莊帝令京城的大學祭祀周公、孔子。那時的大學不叫大學,叫“國學”。這成了“國學祀孔”的第一次。別小看這第一次,它帶有開天辟地的意味,說明祀孔開始與大學教育融合,國家祀孔的禮制和“路線圖”初露端倪。更重要的是,它一改過去祭孔都在闕里(孔子故里)的慣例,開創(chuàng)了異地祭孔之先河,為孔子“沖出家門,走向全國”創(chuàng)造了可能。
明帝的這份功勞,差點被后人所推翻。
有人翻出明帝之前的一份“文翁石室禮殿圖”說,你看,這張圖說明“國學祀孔”早在漢景帝時期就有了!的確,這份圖上不僅畫有周公、三皇、五帝,還畫有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文翁是我的老鄉(xiāng),廬江舒人。自少好學,精通《春秋》。他在蜀郡太守任上,也就是公元前143年左右創(chuàng)建了文翁石室。這是中國的第一所地方官辦學校,也是目前世界僅存的最古老的公辦學校。
文翁石室(攝影:Mr張)
如果“文翁石室禮殿圖”出自于初創(chuàng)時的文翁石室,那么“國學祀孔”無疑被前推了170年左右。
問題在于,文翁石室在創(chuàng)辦250多年后,遭火災燒毀,直到70多年后,也就是大約在公元180年左右,蜀郡太守高朕才著手重修。重修中,在過火石室旁又增加一個石室作為周公禮殿。如果“文翁石室禮殿圖”畫于此時,那就比漢明帝“國學祀孔”遲了將近150年左右。
而“文翁石室禮殿圖”恰恰就是出自高朕之手,在很大程度上是畫在重修后的“文翁石室”中,屬“跟風”之作 。
這一點早在晉代,就有學者任豫在《益州記》中考證:文翁學堂,在大城南,經(jīng)火災,蜀郡太守高朕修復繕立,并圖畫圣賢古人像及禮器瑞物。
可見,漢明帝劉莊作為“國學祀孔”創(chuàng)始人的歷史地位是無法撼動的!
盡管如此,從文翁石室起,各級地方公辦學校如雨后春筍,為日后祭孔從大學向地方公學幅射創(chuàng)造了可能。文翁作為公學始祖,為孔子登上神壇立下了汗馬功勞。
以后,中國進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分裂動蕩中,“國學祀孔”仍得到了不斷地發(fā)展與傳承。
公元246年(魏齊王正始七年),魏齊王曹芳派朝廷掌管宗廟禮儀的官員,在國立大學“釋奠”。所謂釋奠,是專指在學校設置酒食以祭奠孔子的一種典禮。公元271年(晉武帝太始七年),皇帝司馬炎命太子“釋奠”于太學,也就是大學;公元335年(晉成帝咸康元年),皇帝司馬衍親自到太學“釋奠”。此為太子、天子釋奠之始。
這里的三個關鍵詞值得注意!這就是“天子”“太學”“釋奠”,這三個關鍵詞表明,祭孔禮典開始進入國家祀典,專門的“祀孔于學”的禮儀規(guī)范——“釋奠”禮典初步形成。
于是,公元550年(北齊文宣帝天保元年),朝廷明確規(guī)定:每年仲春、仲秋和每月的第一天日出時,由祭酒(官名)領著博士(主管教育的官員)以及大學教職員工及學生,在大學明門(四方帶門的明堂)祭祀孔子。博士以上的在明堂內(nèi),助教以下的在明堂外臺階下拜孔行禮。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fā)現(xiàn),漢代祭祀并不是獨祭孔子,還有周公,孔子只是作為周公的配享出現(xiàn)的。
的確如此!
周公,姬姓,名旦,是魯國的開國之君,魯國太廟的主神??鬃幼鳛轸攪某济?,難以居王之上。同時,周公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和學者。周公在周王朝立足未穩(wěn)的情況下,二次克殷,統(tǒng)一東方,建立以成周為中心的軍事中心;政治上確立了以宗法制度為核心的嫡長制以及分封制;文化上制禮作樂集周禮之大成。自春秋以來,周公被歷代統(tǒng)治者和學者視為圣人。他被尊為中國商末周初儒學奠基人,也是孔子最崇敬的古圣之一,以致孔子一生都以振興周公之道為己任,矢志不渝。因此,孔子作為周公的配享在當時是不足為怪的。
周公(來源:東方IC)
周、孔并處一室的狀況,自漢代以后悄然發(fā)生變化。曹植的一首《孔廟頌》就是這種變化的開始。從上面提到的魏齊王,以及以后的政權都皆主祭孔子,并競相在京師興建孔廟。此時的周公不知何故在各類“釋奠”中不見了蹤影。
不過到了唐初,孔子國學獨享祭祀的地位又受到了挑戰(zhàn)。公元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唐高祖李淵下令在大學內(nèi)分別建周公和孔子廟,四時致祭。并在詔文中奉周公、孔子為“二圣”。這是周公廟第一次出現(xiàn)在國學之中,比孔廟進入國學晚了200多年。雖說是周公、孔子廟分設,但畢竟是對孔子獨尊地位的撼動。
公元628年(唐貞觀二年),太宗李世民吸納了房玄齡、朱子奢等人的建議,決定更改其父成法,下詔罷祀周公,獨祭孔子;公元630年(唐貞觀四年),又詔令全國州、縣學校都要建孔子廟;公元646年(唐貞觀二十年),詔皇太子“釋奠”于國學,皇太子初獻,國家主管祭祀的官員祭酒亞獻,大學的主官司業(yè)終獻;又規(guī)定以后京城大學“釋奠”,祭酒初獻,司業(yè)亞獻,教授官博士終獻;州里的學校以刺史、上佐、博士三獻;縣里的學校以令、丞、主簿若尉三獻。
山西,李世民雕像(來源:東方IC)
至此,孔子“主祀”地位確立。學校祀孔制度日趨完善并走向全國州縣,祭孔被正式列入國家祀典之列??鬃油瓿闪藦囊患抑娴饺裎幕娴拿撟?,終于登上了至高無尚的“神壇”。
按說事情到此可以結(jié)束了。但到了唐永徽年間(公元650- 655年),唐高宗李治再次升周公為先圣,黜孔子為先師。這足以讓孔子及其儒家圣賢們驚出一身冷汗!好在時間不長,在太尉長孫無忌、禮部尚書許敬宗的建議下,公元657年唐高宗又恢復了孔子的“先圣”地位。
此后的宋元明清,各代皇帝再也沒敢撬動孔子的“神壇”地位??讖R祭祀獨成一統(tǒng),孔子穩(wěn)居正享再無暄賓之憂。相反,從宋代“至圣文宣王”到元代“大成至圣文宣王”,再到清代的“至圣先師”,對孔子的加封追謚越來越多,祀典禮遇越來越隆盛,孔廟數(shù)量超常增長,規(guī)格越來越高,氣勢也越來越恢宏!
真可謂:“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所謂“素王”,是指沒有土地、沒有人民,只要人類歷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權勢就永遠存在;素王也如同佛教中的“空王”,指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稱譽孔子為“素王”,意為孔子是真正的王)
孔廟大成殿孔子“神位”
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孔子之所以走上至高無尚的“神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儒家學說,如“三綱五?!焙汀盎蕶嗵焓凇钡人枷肭『脻M足了統(tǒng)治者“服從與和平”的統(tǒng)治要求;儒家學說所強調(diào)的“仁”和“禮”可以從道德層面上形成一種社會自覺,對維護等級制度和封建秩序十分有用。自漢朝以來,所有的封建統(tǒng)治者都是“實法名儒”,即用儒家的學說教化百姓;用法家的方法統(tǒng)治天下。因此,作為集儒家學說之大成者,孔子倍受歷代封建王朝的推崇就不難理解了。
延伸閱讀
祭孔十五譚(一):引言
祭孔十五譚(二)|第一譚:孔廟所祀人員及其位次
這才是國風|祭孔十五譚第二譚:“至圣先師”的追謚之路!
- 作者:黃舒?zhèn)ィㄗ髡呤跈喟l(fā)表)
- 運營:束文杰
- 編輯:束文杰
- 制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1.《【154年后其后代滅了晉朝】這才是國風|祭孔十五譚第三譚:孔子是怎樣登上神壇的?》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54年后其后代滅了晉朝】這才是國風|祭孔十五譚第三譚:孔子是怎樣登上神壇的?》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7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