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琰光
作者系汾酒集團董事會秘書長
原標題:《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酒文化,燦爛輝煌!》
編者按:8月21日至25日,2019(山西·杏花村)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在山西汾陽開幕。來自5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748款酒品齊聚酒都,同臺競技。
此外,大獎賽還吸引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qū)、共計104名國際、國內評委參與品評,其中國際評委84名。這也讓本屆大獎賽創(chuàng)下開賽20屆以來,參賽品種最多、參賽國家最多、參賽人員最多的新紀錄。
除了緊張激烈的賽事,本屆大獎賽期間,主辦方還特設9場專家論壇——大師班,邀請國內外酒類專家學者共同品鑒、交流、學習。其中,汾酒集團董事會秘書長張琰光作為演講嘉賓之一,以汾酒為遠點,以中國白酒為主題,引經(jīng)據(jù)典,講解了中國白酒源遠流長的歷史與文化。
時光不居,歲月如流。在擁有6000年釀酒史的杏花村,一幅百花齊放的白酒畫卷,隨著張琰光的解讀徐徐鋪開。
▲汾酒集團董事會秘書長張琰光
1、 中國酒的種類
中國的釀酒史,大約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時期,和世界上古埃及、兩河流域的釀酒史差不多。
中國最早的谷物酒應該是米酒,也就是現(xiàn)在的醪糟,直到今天,中國民間依然用這種方法進行釀造。之后,米酒逐漸演化為黃酒,南方用糯米,北方用黍加酵母進行液態(tài)發(fā)酵,這個時間大約在商周時期,距今三千年左右的時間。
第三種酒是葡萄酒,大約起源于漢代,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時間。
第四種酒,也就是我們今天的白酒、也叫烈酒、燒酒,實際上就是蒸餾酒。大約起源于1400年前的隋唐時期,也有可能早到南北朝時期,典型的例子就是劉白墮釀酒的故事。
這個時期的酒,基本上定型了中國白酒三大工藝:一是使用酒曲,二是固態(tài)發(fā)酵,三是蒸餾提酒,可以說是原始白酒,是中國白酒的初級階段,又經(jīng)過幾百年不斷完善。到元代,這種釀造技藝在全國得到推廣。
2、 杏花村釀酒史是中國釀酒史最完整的樣本
根據(jù)1982年國家考古隊在杏花村遺址,發(fā)掘出土的大量釀酒器、貯酒器、飲酒器,證明杏花村早在6000年前就開始了釀酒,一直到今天從來沒有停止。
歷史上一些很有名的酒,先后消失在歷史的煙云之中,當今一些很有名的酒企,歷史很短,沒有這么深厚的歷史,只是現(xiàn)在經(jīng)營的比較好,我們把這叫做:有的酒有過去沒現(xiàn)在,有的酒有現(xiàn)在沒過去。
而能夠穿越六千年的風風雨雨,一直走到今天的,也只有杏花村的汾酒。所以有人把杏花村汾酒的釀酒技藝叫做中國釀酒業(yè)的活化石,這在世界釀酒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汾陽杏花村這個地方,6000年來距離各個朝代的首都都不超過五六百公里,在古代屬于生產(chǎn)力最發(fā)達的地區(qū),屬于中華文明的核心區(qū)域,這一區(qū)域也是中國古代人口最密集的地區(qū),更是各種飲酒活動最頻繁的地區(qū),對酒的需求量最大。
▲杏花村遺址
這些因素,促進汾陽杏花村釀酒業(yè)改進技術、提高水平、不斷發(fā)展,一直走到了今天,引領了中國釀酒特別是白酒的發(fā)展,被稱為中國釀造技藝的教科書,中國白酒產(chǎn)業(yè)的奠基者,傳承中國白酒文化的火炬手,是中國白酒的源頭,是清香白酒的祖庭,是中國酒文化的根脈。概括起來講,就是中國酒魂。
下面我按時間順序,從十個方面簡要地把以上的幾個結論,給大家做個佐證。
1500年前的北齊時代,武成帝給他的侄兒寫信的時候,推薦喝汾酒。
那個時候,汾酒叫汾清酒,他說我在晉陽喝了幾杯汾清酒,挺好的,你在鄴城那邊也喝一喝,真的很好喝。說明北齊時候,汾酒已經(jīng)成為宮廷用酒。這件事,被記載在中國最權威的史書《二十四史》中,汾酒是中國白酒唯一上榜的酒類。
此外,當時中國別的地方生產(chǎn)的還是濁酒,而杏花村已經(jīng)可以生產(chǎn)清酒了,實際上我認為清酒就是蒸餾酒,就是今天的白酒,因為我還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jù),不能輕易定為事實。
大體上也在1500年前,杏花村人,又有一項發(fā)明,那就是酒和動物、植物的結合。
利用酒的溶液特性,在釀造過程中,溶解羊肉的營養(yǎng)到酒液中,既解決了飲酒的感官享受,同時還能直接吸收營養(yǎng),一舉兩得。這種酒被叫做“羊羔酒”,一直流行到元末明初。
它是現(xiàn)在社會上依然存在的,類似“鹿龜酒”“勁酒”“玉冰燒”等進補酒的先祖?,F(xiàn)在河北藁城、甘肅一些地方依然有生產(chǎn)。
酒和植物的結合,是為了把植物中有利于治療、滋補、調理、養(yǎng)生的有效成分,吸收到酒體中,用來幫助提高人的健康水平。這就是大家熟知的藥酒,藥酒除了治療的功能外,還衍生出調理、養(yǎng)生的酒,比如竹葉青酒,從北周時期出現(xiàn),一直到現(xiàn)在,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董酒也是一個現(xiàn)存的例證。
1400年前,杏花村出現(xiàn)了一種“干和酒”。
這種酒是按照工藝來命名的,所謂“干和”就是用水量較少,采用干拌釀酒材料的方法釀造,這種方法,只有通過蒸餾技術才能把發(fā)酵好的材料里的酒精提取出來,用這種方法釀造出來的酒,較之之前的液態(tài)發(fā)酵釀造出來的酒,酒精度要高得多,基本上到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白酒水平。
這種固態(tài)發(fā)酵的方法,無論是考古和典籍里,其他地方都沒有找到過類似的實證資料,所以我認為,杏花村是中國最早釀造白酒的地方。
1300年前,晚唐詩人杜牧從長安出發(fā)。
杜牧經(jīng)洛陽、潞州一路北上,來到太原,游說各地節(jié)度使,讓其振奮斗志,恢復大唐氣象,可是四處碰壁。
返程時路過杏花村,正值清明節(jié),詩人心情不爽,又偏偏遇到細雨紛飛,寒意襲人,詩人想飲酒御寒,于是便有了《清明》這首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首詩讓杏花村和汾酒名滿天下,杜牧也為汾酒做了將近1200年的免費廣告。
▲畫家關山月為汾酒創(chuàng)作的《清明示意圖》
距今大約1100年前的宋朝,有個叫張能臣的人,寫了一本書叫《酒名記》。
這部著作記載了中國兩百多種酒,其中,他認為最有名要數(shù)汾州的甘露堂,也就是今天杏花村在宋代時生產(chǎn)的一種酒。
距今大約800年前的元朝,大帝成吉思汗四處征戰(zhàn),他的軍隊把杏花村的汾酒帶到歐洲。
當時,一個喝完酒的酒瓶被留在了哪里,至今還保存在大英博物館當中。同時,成吉思汗把汾酒的釀造技藝也帶到了歐洲,教會了韃靼人釀酒,韃靼人又把這個技藝教會了俄羅斯人,所以說俄羅斯的伏特加釀造技藝也是由山西汾酒傳播過去的。
明朝奪得天下后,朱元璋為了能盡快恢復全國的農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經(jīng)濟,實行了大規(guī)模的移民政策。
距今大約700多年前的元末,由于經(jīng)過長期戰(zhàn)亂和自然災害,使得很多地方田地荒蕪、人口稀少,而山西卻因獨特的地理優(yōu)勢,成為當時經(jīng)濟最好和人口最多的地方。
在明初的這場大移民中,有百萬山西人被移民到全國的十八個省市,山西的釀酒技師也移民到全國各地,從此杏花村的釀造技藝在全國廣為傳播。當時,在沒有發(fā)酵陶缸的情況下,他們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創(chuàng)造出窖池發(fā)酵的新工藝,因為各地的水質、土壤、氣候、原料的不同,釀造出的酒也和杏花村的不同,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醬香型、濃香型、鳳香型等各類香型的中國白酒。所以,濃香、醬香型酒的出現(xiàn),不會早于明代。
▲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單的杏花村汾酒老作坊
距今大約400多年前,崛起的晉商,更是把杏花村釀造技藝輸送到了全國各地。
晉商經(jīng)營山西酒,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把山西杏花村地區(qū)生產(chǎn)的酒向外地販運;第二種方式是把山西杏花村釀酒師請到全國各地,在當?shù)胤抡招踊ù宸诰浦ǖ尼劸啤?/p>
新疆奇臺縣的古城酒,青海互助縣的青稞酒,湖北武漢的黃鶴樓酒等,都對晉商創(chuàng)立酒坊有明確的記載。也有變種為濃香、醬香的,茅臺酒就是山西晉商在清咸豐年間創(chuàng)燒的。杏花村的釀酒技藝通過晉商的傳播,催生了各地的釀酒業(yè)的發(fā)展壯大,逐步形成了中國白酒百花齊放,各類香型爭香斗艷的局面,奠定了今天中國白酒產(chǎn)業(yè)的基本格局。
1915年美國政府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的開通,在舊金山舉辦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
當時,杏花村“義泉泳”作坊,決定推介老白汾酒赴巴拿馬參展,結果在展覽會上博得評委好評,獲得了當時的最高獎章——甲等大獎章,這在當時是所有品牌白酒中唯一的一個最高獎。
▲《并州新報》對汾酒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甲等大獎章的報道
萬國博覽會之后,汾酒事業(yè)名聲大噪,經(jīng)營業(yè)績劇增,成為民國時期酒業(yè)霸主,光在上海、南京、武漢地區(qū)就有二百多家商號經(jīng)銷汾酒。香港永利威公司三十年代還向杏花村定制汾酒,通過天津口岸出口美洲。
這期間,汾酒創(chuàng)造了中國國白酒史上的很多個第一:第一個形成白酒品牌體系、成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釀酒企業(yè)、中國白酒業(yè)的第一位職業(yè)經(jīng)理人、注冊了白酒業(yè)第一枚商標等等,汾酒成為幾千年中國白酒史上的“老大”,人稱“汾老大”。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對白酒進行了五次國家級評比,在這五屆全國評酒會上,汾酒均被評為“國家名酒”。
綜上所述,中國白酒在6000年的發(fā)展過程中,有過四次爆發(fā)點:
一是6000年前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期;
二是南北朝到隋唐,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白酒以及白酒和動植物結合的功能酒;
三是元代末年到明代中期,這一時期是釀酒技術的大傳播期,大傳播衍生出了中國濃香、醬香等幾大香型;
四是民國初年,為了抵御外國葡萄酒、啤酒的搶占中國市場,酒界大量發(fā)明配制酒。如白玉酒、玫瑰酒、五加皮酒、茵陳酒等等,和洋酒展開競爭。
四次大的爆點期,杏花村汾酒都是參與者,引領者,名符其實是“奠基者、教科書、火炬手、活化石”,是“國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酒魂。
3 、杏花村釀酒技藝是中國保留古法釀造最鮮活的樣本
杏花村的釀酒,遵循和傳承周代釀酒“六必”技藝,1933年,經(jīng)方心芳總結提升,概括為“七大秘訣”,解放后又升華為“十大秘訣”。從原料開始到產(chǎn)成品出廠,也就是從田間到餐桌,核心工藝、工序都是按照古法來進行的,當然其他工序也結合了現(xiàn)代科技手段。
汾酒釀酒用水
杏花村汾酒釀造對水的要求是“水必得其甘”。坐落在山西著名的郭莊泉巖溶水保護區(qū)內的杏花村,地下有非常豐富的巖溶水資源,水中富含大量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礦物質。
1991年,汾酒集團在郭莊泉上游的巖溶水域,新鑿出了一口5號井,井深840米,井水清澈透明,清洌甘爽,煮沸不溢,盛器不銹,洗滌綿軟。該水PH值約7.3-7.6,屬弱堿性,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國際好水”的標準界定,杏花村的水是“最高層級”的水,也是釀造好酒的絕佳用水。
▲清代汾州府水系示意圖
民國年間和解放初期,由于環(huán)境和植被沒有遭到破壞,地表水和淺表水也是可以用來釀酒的,但現(xiàn)在不行了,必須經(jīng)過處理才能釀酒,汾酒800多米深的巖溶水,直接就能用來釀酒,不需要經(jīng)過原水處理,可以說汾酒廠是中國白酒企業(yè)中極少數(shù)幾家沒有原水處理設備的酒廠。
汾酒釀酒用糧
杏花村汾酒釀造對糧的要求是“糧必得其實”,其一是釀酒用的糧食必須顆粒飽滿;其二,這些糧食必須符合汾酒釀造的嚴苛標準,比如容重、千粒重、純糧率,以及色澤氣味、雜質、水份等各項質量指標。
汾酒釀酒的主要原料為:用于釀酒的高梁,用于制曲的大麥、豌豆。
為了“天下好糧,為我所用”,獲取飽滿堅實、符合釀酒專用的高質量標準糧食,汾酒耗費了五年時間,跑遍了全國適合釀酒糧食生產(chǎn)的近十萬平方公里土地,精挑細選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沒有污染幾十萬畝土地作為汾酒釀酒用糧原料基地,按照綠色無公害的原則管理原糧生產(chǎn)。
東北黑土地的松嫩平原、內蒙赤峰是汾酒的高粱主產(chǎn)區(qū),這些地方晝夜溫差大,有利于養(yǎng)分積累,也不易生病蟲害,可確保原糧品質;在祁連山北麓的山丹軍馬場,以及科爾沁草原的腹地吐列毛杜農場,種植著汾酒的萬畝大麥;在“苦水玫瑰”的故鄉(xiāng)——甘肅永登縣,以及壩上草原張北縣,種植著汾酒的萬畝豌豆。
可以說,從田間開始,到餐桌綻放,汾酒始終將“綠色品質”“消費者健康”放在首位。
酒大曲生產(chǎn)
汾酒的大曲生產(chǎn)簡單地說就是將精心培育的大麥和豌豆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粉碎,加水攪拌均勻,然后踩曲,制成曲塊,經(jīng)過有名的“兩晾兩熱”工藝,形成汾酒釀造使用的三種曲型。
這三種曲,有的是加強醇厚感的,有的是增強酒香味的,有的是提高爽凈度的,在中國白酒釀造中采用三種曲,汾酒是唯一的一家。
整個操作過程,主要憑借人工經(jīng)驗通過對窗戶大小開合、曲塊高低、里外擺放位置改變等來控制不同曲的溫度和濕度,以便于與周圍空氣中的微生物自由結合,產(chǎn)出不同的霉、菌等,整個過程,類似于育嬰一樣,細心、精心、用心。
汾酒釀造技藝
杏花村汾酒釀造方式的獨特性主要表現(xiàn)在“清蒸二次清、固態(tài)地缸分離發(fā)酵”。
所謂“清蒸”,就是每投入一批酒醅的原輔料(高梁、稻殼)都要單獨清蒸一次,原料是為了糊化,利于發(fā)酵,輔料是滅菌去腐味。
所謂“二次清”,就是釀酒原料只發(fā)酵兩次,蒸餾提酒兩次,然后就作為酒糟處理。徹底清理后,重新投入一批新料,進行新一輪釀酒。丟掉的酒糟盡管還有10%左右的淀粉,但再進行第三次發(fā)酵,邪味、雜味、腐味、酸味都會帶入酒中,酒的品質不能保證,所以,寧可少流些酒也要保證品質。
汾酒的這些特點,與混蒸續(xù)楂工藝的顯著不同。這種工藝的主要目地是為了衛(wèi)生,確保材料之間不會串味、酸敗、感染,確保產(chǎn)出的汾酒味道純正,沒有邪雜味。
所謂“固態(tài)地缸分離發(fā)酵”,就是汾酒釀造是將曲與高粱原料固態(tài)形式配比,采取“地缸分離”發(fā)酵,中國白酒明代之前都是這種發(fā)酵模式,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到“和曲釀甕中,七日,以甑蒸取”,講的就是元代的地缸發(fā)酵。
江西李渡出土的元代釀酒遺址,也都是采用地缸發(fā)酵模式。這也是汾酒保留古法釀造的發(fā)酵方式,明代中后期才出現(xiàn)了窖池發(fā)酵模式。這種發(fā)酵方式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國內大多數(shù)的“地窖型”的發(fā)酵方法。汾酒是使用大曲發(fā)酵,釀出的酒是完全是糧食生成的香味兒,采用地缸發(fā)酵模式,隔離了被泥土和雜菌感染的可能,生產(chǎn)出來的酒純正、清爽,香味自然,屬于天然味道。
在整個釀造過程中,一些關鍵性工序都是在人工操作下完成的。比如和糝、潤糝、配料、入甕等環(huán)節(jié),都要依據(jù)當天的氣溫、地溫、室溫以及對未來二十八天發(fā)酵期氣溫變化的預測來確定入甕的品溫。入甕后七天、十五天,還要對發(fā)酵材料的發(fā)酵狀況進行檢查評價,以此為依據(jù),調整發(fā)酵溫度。
所以說汾酒釀造需要和天、地、材料、溫度打交道,一個好的釀酒師,沒有十多年的歷練,掌握不了釀酒秘訣。可以說,杏花村的釀造技藝是中國古法釀造保留最完整的樣本。
汾酒的特點
從杏花村釀酒歷史文化到杏花村汾酒釀造工藝,我們可以看到,汾酒是中國白酒中最干凈、最純正、最健康的白酒,也是最具歷史文化的白酒。
汾酒聞要清香,嘗要味醇,落口要爽凈,一直以來以清、爽、綿、甜、凈著稱,這也是汾酒馳名中外的根本原因。
4、 中國酒文化博大精深 成為東方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酒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據(jù)著重要位置,從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學、藝術,到老百姓的治病飲食、婚喪嫁娶、祭祀天地、廟堂之上、坊間集肆等等無處不在,已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沃土之中,滲透到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之中。
可以這樣說,“一部酒文化史,就是一部中國社會生活史”。
酒在中國政治、軍事中的作用
酒與中國許多政治人物、政治事件密切相關的記載有很多,其中有幾個有名的典故。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剛上位,很擔心手握重兵的將軍們會威脅自己的政權,便通過一場酒宴進行暗示,讓他們自愿放棄了兵權,回老家“花天酒地”、頤養(yǎng)天年。這個歷史事件被稱為“杯酒釋兵權”。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曹操和劉備的“煮酒論英雄”,劉邦和項羽的“鴻門宴”,乾隆用汾酒招待的“千叟宴”,這些酒宴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權的走向。
到了近現(xiàn)代,酒與政治、外交等聯(lián)系依然緊密。無論是毛澤東在建國前夕用汾酒招待米高揚,還是周恩來一次次用“酒宴外交”征服各國政要,都體現(xiàn)了中國白酒中蘊含的東方智慧。
酒與中國祭祀
酒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身份,就是溝通人與天地神靈、故人的橋梁和法器。
在中國的傳統(tǒng)祭祀風俗中,除佳肴外,酒是必備的祭品,有“無酒不成祭”的說法,用酒來表達世人對上天的敬畏、對故人的哀思,因為酒是純凈的,是具備精神與物質雙重屬性的神通之物,所以酒在中國是必備的祭品。
酒與中醫(yī)的關系
中國白酒自誕生那天起,便與中醫(yī)學息息相關。
酒最初的主要功能是治病,有“百藥之長”說法。中國漢字“醫(yī)”字的繁體寫法──“醫(yī)”,下方是一個“酉”,酉者,酒也。酒能夠舒經(jīng)活絡,調理腸胃,用酒泡各種藥材制成的養(yǎng)生酒、保健酒更是效果顯著,最有代表性的是以汾酒為基酒,添加十二味純植物藥材釀造而成的竹葉青酒。
中國的詩酒文化
酒對東方文化最大的貢獻便集中在文學藝術方面,酒能激發(fā)人們創(chuàng)作的靈感,說到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酒文化之大成者,還首推中國的詩酒文化。
公元825年,唐朝大詩人杜牧寫下了一首《清明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后來成為“詩酒文化”的經(jīng)典之作,流傳于大江南北,寫作背景便是山西杏花村,酒便是杏花村汾酒。因此,山西杏花村也被譽為“詩酒天下第一村”和“詩酒文化的高地”。
酒是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對于中國人來說,沒有酒辦不了的事。中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酒。
比如孩子出生后,親友要喝滿月酒;成年時,要辦成人禮,喝成人酒;考上大學后,則有升學宴、謝師宴;新婚時,從小兩口的交杯酒,到親友們共同舉杯的喜酒,處處都是學問;走向社會之后,有親友小酌、朋友小聚、商務酒宴以及婚喪嫁娶、引來送往的各種酒席;年齡再大點,六十大壽、八十大壽等都要喝酒。
酒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人生活的必需品,酒文化也深深地印入了中國人的生活。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酒與中華文明是相生相息、相輔相成的,可以說酒是中華文明中具有靈性的一部分。
作為中國白酒中歷史最悠久的汾酒,具有6000年釀酒史,1500年成名史,1300年蒸餾史,300年品牌史和100年國際史,全面見證了中華酒文化的發(fā)展進程,對中華文明的進步做出了積極的歷史貢獻。
5、 6000年中國釀酒史的九大特點
總覽中國六千年釀酒史,我總結出這么九個特點:
一、中華酒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非西方以佐餐為基點的酒文化所能比擬的。隨著中國的崛起,東方文明的傳播,中國的酒文化,將深刻影響世界。
二、中國酒從發(fā)明開始,既保留了原始的風格、風貌,也有技藝的創(chuàng)新和進步,原生態(tài)和新發(fā)展并存。前面提到的米酒、黃酒、葡萄酒、白酒,都依然存在,甚至在少數(shù)民族和邊遠地區(qū)還能找到更原始的釀酒技藝。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品質、文化非常發(fā)達的現(xiàn)代化釀酒企業(yè)。
三、中國的釀造技術,和中國的其他科學技術一樣,存在著核心區(qū)域向落后地區(qū)漫延、輻射的現(xiàn)象。山西人被稱作“老醯”,“醯”是什么?“醯”就是醋,醋是釀造出來的,酒醋同源,所以說山西是中國古代乃至現(xiàn)在釀造技術最發(fā)達的地區(qū)。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山西酒在明清兩代釀酒技藝的大傳播,才有了汾老大的江湖地位。
四、中國的白酒,因物候條件的原因,形成不同的產(chǎn)區(qū)和特色。黃河以北為清香型酒,黃河到長江之間為濃香型酒,長江以南為醬香型酒。現(xiàn)在科學技術高了,這個規(guī)律可能會被打破,但我還是感覺尊重大自然最好。
五、酒雖厚利,但在古代卻不是大宗商品,遍查中國典籍,對酒商品的記載很少,不像茶葉,皮毛、顏料等。在古代,酒是奢侈品,人們釀酒很多是為了自家享用,也只有解決溫飽之后,才會對酒有需求。
六、釀酒和禁酒一直此起彼伏,從黃帝開始禁酒,到周代的《酒誥》,再到歷朝歷代時釀時禁,乾隆二年,甘肅巡撫上奏折,要求禁售汾酒,山西巡撫卻以汾陽人世代以釀酒為生,反對禁酒。
禁酒的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考慮糧食緊缺問題,涉及到軍事戰(zhàn)爭和老百姓的溫飽問題,我們國家曾經(jīng)提倡的新工藝酒,也是考慮糧食問題。第二是可能帶來的成癮和醉酒問題,這些負面作用會影響到政治和思想。
七、釀酒行業(yè)一直是國家和政府的搖錢樹,是國家的重要稅收來源。唐代時曾經(jīng)國家建好酒廠,租賃經(jīng)營,加強管控,專門收稅,增強國力,應對戰(zhàn)爭需求。
八、酒是中國人幾千年最能表達情懷的尤物。無論皇親貴胄、文人墨客、販夫走卒,都會借酒表達情懷。無論是詩詞歌賦、書法繪畫、戲曲唱本、小說故事,沒有一樣表達情懷的文藝作品里能缺少了酒,我以為酒和愛情一樣,是文藝作品中永恒的主題。
九、酒沃中華。唐朝屬于花天酒地——醉里醉后醉寫新詩;宋朝屬于高山流水——淺醉后的填詞、聽琴、寄情山水;元朝屬于游戲人生——醉里塞北、秋風、瘦馬悲人。明清屬于俠義肝膽——英雄、綠林、打打殺殺;民國屬于亂世春秋——美酒美人推杯換盞亂城頭;當代屬于實用主義——不寫詩,不填詞,你來我往為交際。
文化燭照未來,技藝傳承萬代。汾酒為中國千年酒史開創(chuàng)出兩個高地——釀造技藝高地和歷史文化高地,并讓中國酒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汾酒,因此贏得了無可置疑的“國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和“中國酒魂”的至高地位和無上榮譽。
1.《1400年前 我國隋朝專題之張琰光:8000字凝萃,解讀6000年中國酒史》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400年前 我國隋朝專題之張琰光:8000字凝萃,解讀6000年中國酒史》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69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