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創(chuàng)業(yè)初期,特別是隋唐時期,涌現了許多勇猛善戰(zhàn)的歷史名將和歷史書上記載的許多著名戰(zhàn)役。
如李靖破突厥,侯君集滅高昌,蘇定方開西域,李勣平遼東,李孝恭平滅蕭銑、裴行儉威震西域、薛仁貴三箭定天山。除去正史記載之外,諸多官方或民間小說,都表達出人們對那個時代英雄的崇拜。"大唐戰(zhàn)神"李靖
出身:
李靖出身官宦之家,祖父李崇義是殷州刺史,父李詮是趙郡太守。
李靖的舅父是隋朝名將韓擒虎,深受舅父軍事思想影響。韓擒虎每次與李靖談論兵事,無不拍手稱絕,稱贊李靖可以與孫武、吳起能力相比。
李靖兄長李正明是唐左驍衛(wèi)、右屯衛(wèi)、左衛(wèi)將軍,兄長李端是隋朝大將;弟弟李客師是唐左領軍大將軍,弟弟李偉節(jié)是隋司隸州刺史。
李靖全家?guī)缀醵际擒娛录遥捎诩彝パ?,李靖從小便聰穎過人,軍事天賦異稟。
戰(zhàn)績:
唐朝完成統(tǒng)一,李靖功不可沒,滅南梁蕭銑,討平江南輔公拓,奇襲擊滅東突厥,遠征擊破吐谷渾,無一敗績。
李靖共為大唐打下約七百萬平方公里國土,為古代名將前所未有,保障了關中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為貞觀盛世創(chuàng)造和平環(huán)境。
滅南梁蕭銑之戰(zhàn),展李靖杰出軍事才能
李靖佐助李孝恭出師,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即消滅了江南最大的割據勢力南梁,展現出李靖杰出的軍事才能。
平定輔公祏之戰(zhàn),穩(wěn)定南方局勢
李靖展現出高超的軍事智慧,運籌帷幄,判斷準確,奇襲制勝,使江南重回穩(wěn)定局勢。
擊滅東突厥之戰(zhàn),洗刷大唐恥辱
李靖先謀而后戰(zhàn),奇襲突厥營帳,擒獲頡利可汗,不僅解除了西北邊境的禍患,也洗刷了大唐向突厥屈尊的恥辱。
遠征吐谷渾之戰(zhàn),打通西域障礙
擊敗伏允十幾萬大軍,擴大唐朝疆域,掃清絲綢之路最大障礙,使華夏文明傳向西域各地。
封賞:
功拜尚書右仆射,獲封代國公,李世民后改封李靖為衛(wèi)國公,授為濮州刺史,世襲。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八位。
結局:
649年,李靖病逝,終年七十九歲,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謚號"景武",陪葬昭陵。
"出將入相"李勣
出身: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家庭富庶,救濟貧苦人他早年投身瓦崗軍,后隨李密降唐。
戰(zhàn)績:
李勣一生經歷戰(zhàn)陣無數,屢從唐太宗征討,平王世充、滅竇建德、伐劉黑闥,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勛;后來在攻亡東突厥、平定薛延陀、擊滅高麗等重大軍事戰(zhàn)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虎牢關之戰(zhàn),初露鋒芒
李世勣隨秦王李世民出戰(zhàn),夜間埋伏軍隊接應,占領了虎牢關,抓獲了鄭國的荊王王行本。又參與擊擒竇建德、降伏王世充。
洺水之戰(zhàn),平定兗州
李世勣在洺水之戰(zhàn)中擊敗劉黑闥部將高雅賢。不久后,李世勣便擒獲徐圓朗,斬其首級獻給朝廷,兗州就此平定。
大破突厥之戰(zhàn),勝利班師
629年李靖總統(tǒng)帥,帶領李勣、柴紹、薛萬徹等十幾萬軍隊分道出擊突厥。李勣從云中出發(fā),在白道與頡利可汗軍遭遇。奮力沖殺,突厥潰不成軍。李勣在俘獲五萬多人后順利回師。
薛延陀之戰(zhàn),開疆拓土
李勣率步卒六萬、騎軍一千二百人屯駐羽方,與李大亮、李襲譽等分兵抵御薛延陀進犯。大破薛延陀軍,斬首三千余級,俘獲五萬余人及馬一萬五千匹。
唐滅高句麗之戰(zhàn),建立安東都護府
經過一個多月等戰(zhàn)斗,高麗王高藏派泉男產等人持白旗投降,李勣以禮相待。大唐設安東都護府統(tǒng)管高麗舊地。
封賞:
先后封萊國公、曹國公,并被賜姓李氏,637年李勣被改封為英國公,世襲蘄州刺史。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三位。
結局:
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冊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謚號"貞武",陪葬昭陵。
"皇家血統(tǒng)"李孝恭
出身:
唐朝宗室、李虎曾孫,隋朝右領軍大將軍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
戰(zhàn)績:
在李靖的幫助下,李孝恭攻略巴蜀;撲滅蕭梁;破輔公祏;平定江南。帶領唐軍攻下一個又一個的割據勢力。
平滅蕭銑之戰(zhàn),成功招撫嶺南諸州
李孝恭又獻計進攻蕭銑的割據政權,廣造大船,教習士兵水戰(zhàn),根據李靖的建議,衰其士氣、避其兵峰,挫其銳氣,一戰(zhàn)而勝。蕭銑祭拜太廟后,率官吏赴李孝軍門請降。
俘獲輔公祏之戰(zhàn),平定江南
輔公祏部將馮惠亮等人守險邀戰(zhàn),孝恭堅守壁壘而不出戰(zhàn),派出奇兵斷絕賊寇糧道,賊眾漸饑,夜逼其營挑戰(zhàn),孝恭堅臥不動。交戰(zhàn)一場,大敗其眾,俘獲輔公祏于武康。
封賞:
封河間郡王
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
結局:
640年,暴病身亡,年五十歲。詔贈司空、揚州都督,陪葬獻陵,謚元,配享高祖廟庭。
"恃寵矜功"侯君集
出身:
侯君集出身于上谷侯氏,沒有讀過什么書,入伍參軍自稱勇武。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立下軍功,跟隨衛(wèi)國公李靖學習兵法。
戰(zhàn)績:
侯君集積極策劃并參與玄武門之變,輔佐李世民即位為唐太宗。官至兵部尚書,參與滅亡東突厥,大破吐谷渾,滅亡高昌,功勛卓著。
征討吐谷渾之戰(zhàn),斬獲頗豐
當時夏天卻有霜降,山里有很多積雪,但侯君集等克服自然困難追擊二千多里地,先后于邏真谷、漢哭山、星宿川、柏海等大破伏允軍,斬獲頗豐。
攻滅高昌之戰(zhàn),打通西域商業(yè)往來
高昌王麹文泰斷絕西域與中原的商業(yè)往來,于是李世民任命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大軍前往討伐。侯君集包圍高昌國都城,分兵平定高昌各地,高昌國滅亡。
封賞:
封陳國公。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七位
結局:
643年,侯君集與太子李承乾謀反敗露,太子坐罪被廢,侯君集被殺,妻兒流放嶺南
"少年悍將"蘇定方
出身:
蘇定方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十五歲跟隨父親征戰(zhàn),多次率先沖鋒陷陣。
戰(zhàn)績:
蘇定方一生馳騁疆場數十年,北擊頡利,西滅突厥,東平百濟,南鎮(zhèn)吐蕃,縱橫萬里,"前后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西域諸國震懾降服。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咸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
北擊頡利,東突厥之戰(zhàn)
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蘇定方率兩百名騎兵先登陷陣,攻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帳,為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
滅西突厥之戰(zhàn),遷回安西都護府
657年蘇定方再次征討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西突厥滅亡后,原臣服于西突厥的中亞諸國紛紛降附,整個西域置于唐朝的掌控之下,安西都護府遷回高昌故地。
蘇定方對西突厥實行分化和重點打擊相結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出其不意,窮追猛打,終獲大勝,唐朝的勢力也因此延伸至中亞。
夷平百濟之戰(zhàn),再次擴大唐朝版圖
660年蘇定方統(tǒng)率水陸大軍十萬人征討百濟。百濟軍沿江屯兵據守,蘇定方從東岸出兵,依山擺開陣勢,與百濟軍交戰(zhàn),唐朝海軍揚帆前行,覆蓋了整個海洋,百濟軍戰(zhàn)敗。百濟平定后,五都督府下轄三十七州,二百五十縣納入唐朝版圖。
征伐高麗之戰(zhàn),大獲全勝
661年蘇定方在浿江大破高麗軍,屢戰(zhàn)皆捷,于是進軍包圍平壤城(高麗首都)。唐軍在契苾何力的率領下踏冰而過,鼓噪奮擊,高句麗軍大潰,唐軍追擊數十里,斬首三萬級,其余部眾全都投降。
封賞:
封邢國公。晚年受命擔任安集大使,全面負責對吐蕃的軍事防御。
結局:
667年,蘇定方病逝吐谷渾戰(zhàn)場的最前線,終年七十六歲。高宗悲傷痛惜,冊贈左驍衛(wèi)大將軍、幽州都督,謚號"莊"。
"能預知勝期"裴行儉
出身:
裴行儉出自河東裴氏,其曾祖父、祖父都是北周為官。父親裴仁基在隋朝官至左光祿大夫,兄長裴行儼為隋末猛將。
戰(zhàn)績:
裴行儉參與防御吐蕃,計俘叛亂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大破東突厥阿史德溫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并以反間計逼阿史那伏念等來降,盡平東突厥殘部。
史稱裴行儉精通陰陽歷法,每次行軍作戰(zhàn),都能預知勝期。
威震西域,破西突厥之戰(zhàn)
679年,裴行儉用計擒獲突厥十個部族的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高宗親自設宴表揚道,裴行儉率孤軍深入萬里,不戰(zhàn)就捉拿了叛黨,平息叛亂,真是文韜武略集于一身。
大破突厥,朔州、黑山之戰(zhàn)
裴行儉再次用計戰(zhàn)勝敵人,斬殺了相繼反唐的突厥二部落首領阿史那泥熟匐可汗,活捉了阿史那奉職后班師回朝。
封賞:
高宗追贈裴行儉為幽州都督,謚號"獻",累贈揚州大都督、太尉。
結局:
682年,十姓突厥的車薄叛亂,裴行儉任金牙道行軍大總管,準備領兵出征,但還未出師,便在長安延壽里的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四歲。
"勇冠三軍"薛仁貴
出身:
薛仁貴出身于河東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后代。貞觀末年投軍,隨征高句麗,受唐太宗拔擢。
戰(zhàn)績:
薛仁貴自貞觀末年投軍以來,兩次擊破高句麗。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大敗九姓鐵勒。云州之戰(zhàn)擊破突厥。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
嶄露頭角,單騎取敵軍將領首級
在征討高句麗之戰(zhàn)中,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領人頭,將其首級懸掛于馬上。高句麗軍觀之膽寒,于是撤軍,薛仁貴名揚軍中。
三箭定天山,穩(wěn)定邊患
661年,一向與唐友好的回紇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鄭仁泰、薛仁貴率軍赴天山后,九姓鐵勒擁眾十余萬相拒,并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zhàn)。薛仁貴臨陣發(fā)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騎士懾于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大敗九姓鐵勒。
一路凱歌,降伏高句麗
666年,隨李勣征討高句麗,在新城戰(zhàn)役中,薛仁貴引兵迎擊,將高句麗軍截為兩段,大破高句麗軍。隨后,薛仁貴一路凱歌,與李勣大軍會師于高句麗都城平壤城外,對平壤形成合圍之勢。至此,高句麗滅亡。
兵敗大非川,革職除名為平民
670年,唐朝為了打擊吐蕃和光復吐谷渾,出動五萬大軍護送吐谷渾王還青海,以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總管。然而郭待封傲慢,不聽從薛仁貴之命,導致唐軍戰(zhàn)敗,薛仁貴無奈,只好與吐蕃大將論欽陵約和,才得以退軍。
云州之戰(zhàn),薛仁貴再度起用
681年,李治念及薛仁貴舊功,再被起用,次年率軍大敗突厥軍,斬殺上萬人,俘虜兩萬余,奪取駝馬牛羊三萬余頭,取得云州大捷。
封賞:
唐高宗冊贈薛仁貴為左驍衛(wèi)大將軍、幽州都督。
結局:
683年,薛仁貴去世,終年七十歲。
唐朝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很少敗績。不僅贏得了和平的社會環(huán)境,也安定百姓生活,為經濟發(fā)展奠定下非常好的環(huán)境,更近一步促進了各民族的經濟文化和交流。
據考證,唐朝統(tǒng)一后擁有的最大疆域范圍,最西邊到達中亞咸海以及呼羅珊地區(qū),最北邊抵達貝加爾湖至葉尼塞河下流一帶,最東邊抵達朝鮮半島,最南邊抵達越南順化一帶,總疆域面積達到1237萬平方公里,對現今中國版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1.《關于5個唐朝戰(zhàn)士我想說解讀大唐七位戰(zhàn)神名將,看出身,拼戰(zhàn)績,論封賞,思結局》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關于5個唐朝戰(zhàn)士我想說解讀大唐七位戰(zhàn)神名將,看出身,拼戰(zhàn)績,論封賞,思結局》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47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