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奎巷是我常去的地方。
南宋市臨安市(即現在的杭州市)將魚街橫過主干道、四面八方胡同,形成了四通八達的道路網。
住在這個方塊內的人家,沒有一戶不開店的,人們稱之為“南宋時期的百老匯”。
直至現在,還有一些這樣的街道存留著。人們維護開發(fā)出一些典型的、像樣的,統(tǒng)稱為廿三坊,也有叫二十三坊的;總之,就是23條街巷弄罷了。
二十三坊在上城區(qū)中山南路的西側。整個街區(qū)以太廟遺址為核心,覆蓋了萬松嶺隧道以北、伍公山麓以南、中山南路以西、紫陽山麓以東的范圍,占地面積有4萬平方米。
坊巷內的院落,大多建于清代、民國或建國初期,青磚、黑瓦、老墻門;老巷、老弄、老房子;店鋪、騎樓、石牌樓......又有滿頭銀絲的老人出來進去,是杭州城市井味兒最濃的地方。
廿三坊中,首推十五奎巷;十五奎巷,全名叫周衙弄北十五奎巷。
在中山路上從北向南走,從中山中路步行街(就是現在的南宋御街)穿過鼓樓進到中山南路時,右手邊上就是十五奎巷。
巷東口的鼓樓
巷東口對面的鼓樓堂
巷子不長,一眼就能望到頭;也不算寬,還不到10米。
然而,這個巷子實在不一般:五代十國的吳越國王錢镠在這個地方建過鼓樓,南宋的皇帝趙構在這里設過太廟,是真正的皇城根下的寶地;巷子又是四通八達,東口和南宋時的御街相接,可至河坊街、城隍牌樓巷、丁衙巷、清末中國巨商第一豪宅的胡雪巖故居,還通往臨安城遺址、杭州博物館、吳山花鳥市場......巷子又剛好在吳山腳下,隨便從哪里一拐,即可上到吳山。
據史料記載,康熙44年(1705)四月初四,康熙帝曾乘轎攜皇太子上吳山的紫陽山??滴醯鄢鲂袑m,過鼓樓,沿十五奎巷入城隍牌樓巷上吳山,午后才原路返回行宮。
早在南朝時,十五奎巷更加繁華。
那時,巷子屬于長慶坊,因遍布售賣細竹竿的店鋪,被稱為竹竿巷。
民間手藝人們在這里扎著堆,賣燈籠的、賣年畫的、賣手編竹籃的、賣糠人泥人的……巷子里有“候潮門勾欄”,街頭有耍木偶的、表演戲劇的、耍雜耍的……好不熱鬧!
現在的十五奎巷,沒有當年的那種喧囂了,但還是有幾家木桶店,蒲扇店、涼席店、竹篩店、棉花加工店……
巷子的99號,是杭州歌劇舞劇院、杭州越劇傳習院和杭州滑稽藝術劇院的辦公、生活和排練場所,沒有勾欄瓦舍了,但依然沒設圍墻,是開放式的。
竹竿巷是在什么時候改叫十五奎巷的?沒有人能說得清楚。
小門內的石板路通向吳山,對面尖頂建筑是望仙閣
有一種說法,說這名字起源于巷內的一個徽州會館。這家會館內有一石龜很大,因而將此巷稱作石烏龜巷,又嫌這叫法不雅,遂改稱十五奎巷;另外一種說法,是說明嘉靖年間,巷里的居民多擅長騎馬射箭,科舉考試時一舉得中十人,故稱十武魁巷,諧音為“十五奎巷”。
新杭州人遇到不解的事情,多藉以古書相助,如南宋吳孜牧的筆記小說《夢粱錄》,如宋末元初周密的雜史《武林舊事》。
在清末著名藏書家丁丙所著的《武林坊巷志》中,有“吳山新雨道少人,石龜巷古無風塵”之說;如此看來,前一種說法似乎更靠譜一些。
巷內一隅
拋卻這巷子叫法的來源,明朝嘉靖年間十五奎巷人善長射箭確有其事。
那個時候,倭寇不斷騷擾浙江沿海,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無所不為。明廷派總督胡宗憲駐兵通江橋,整飭武備。但當時杭人經商成風,荒于武事,少有投軍效命者。胡宗憲就以開科考試競技演武為名,提倡市民習武,以糾正重文輕武愛財怕死之陋習,發(fā)動民眾保衛(wèi)家鄉(xiāng)。石烏龜巷有一批少年平時愛好騎射,騎射水平明顯高出于其他街坊,見有用武之機,便率先報名,帶動了其他街巷習武之風。
巷子里的民居,多是屋頂鋪青瓦,室內鋪石板,這是按照北宋時期將作監(jiān)李誡組織編撰的、由官方頒行的建筑設計學著作《營造法式》修建的。
巷子更深更窄處,白墻黛頂上攀附著綠色的爬藤植物。
此路通向吳山
十五奎巷曾經是杭州廟宇集中地,解放前,在通向吳山的一條小路兩側布滿了廟宇、庵堂,里面香火不斷。
當初的十五奎巷31號,號稱是吳山第一廟,這座廟是為南宋人施全修建的。
施全是殿前司的一名低級武官,秦檜等人害死了岳飛后,他非常憤怒。
紹興二十年(1150),也就是岳飛被害的第九年。這一年的二月,施全提著一柄長刃藏于秦檜上朝必經之地——望仙橋,上演了“荊軻刺秦王”一幕。
就像荊軻一樣,施全的刺殺行動也失敗了。
施全被綁送到大理寺,由秦檜親審。
當問及行刺原因,他正氣凜然道:“全天下的人都想抗金殺敵,唯獨你不肯,所以我要殺你!”
秦檜大怒,判了施全死刑,在臨安鬧市區(qū)將其“磔于市”。
后人為了紀念他,就在十五奎巷設立了施公廟。
如今,廟已不在,只剩下一方石碑,默默述說著當年那一場驚天動地的忠義之舉。
不僅是施公廟,巷子里的很多古寺廟古建筑現在都不復存在了,如宋代的智果院、都奏進院、三執(zhí)政府等,明代的玄妙觀、普福庵、兩廣會館等。
有一位叫倪金富的耄耋老人,打出生就住在這個巷子里。
完全憑著記憶,老人將自己少年時代時生活的這個小巷子還原了出來。一張張皺皺巴巴的畫紙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墻門、民居、商鋪和水井。當初的炒貨店、小賣部、酒店、木材廠、茶葉廠等全都歷歷在目,老人此舉一時成為新聞。
老人說,“我在這里住了一輩子,感情實在太深了,眼看著原來的記憶一點點消失,舍不得。加上我年紀大了,巷子里的老人越來越少,我怕我們這代人都走了后,就沒人記得以前的十五奎巷是什么樣子的了。”
在巷東口看見三眼井,這是一處千年古井。原先是四眼的,現在只剩了三眼。傳說當年的十五名武魁都是喝了此井水中狀元的,因此井邊墻上赫然寫著“狀元井”三個大字。
狀元井
這些井在南宋《夢梁錄》中有記載:“杭城內外,民物阜蕃,列朝帥臣,常命工開撩井泉,以濟邦民之汲,庶無枯涸之憂……壽域坊仁王院前上四眼井。長慶坊竹竿坊巷曰下四眼井?!泵鞒锶瓿傻摹段骱斡[志》也有記載:“長慶坊,俗稱石龜巷,西通石佛山。宋有都奏進院,即智果院舊址也,掌王言出納與四方章疏。其南,為三執(zhí)政府,乃宰相私第也,內有四眼井?!?/p>
......
天上下起了小雨,十五奎巷很是安靜。
坐在羊湯飯店里,看雨滴點點落下屋檐,一首歌漸漸響起在耳邊。
那歌中唱道:“青磚伴瓦漆/白馬踏新泥/山花蕉葉暮色叢染紅巾/屋檐灑雨滴/炊煙裊裊起/蹉跎輾轉宛然的你在哪里.......”
這歌叫什么來著?哦,想起來了,它叫——《聲聲慢》。
1.《關于15路宋朝我想說杭州那些老街老巷子里的故事:南宋的百老匯——十五奎巷》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關于15路宋朝我想說杭州那些老街老巷子里的故事:南宋的百老匯——十五奎巷》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45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