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_少妇福利无码视频_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_一级毛片国产A级片

當前位置:首頁 > 話題廣場 > 歷史專區(qū) > 商朝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總結(jié)很全面速看!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

商朝又稱殷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同時期文字記錄的王朝,由商唐建立。

這標志著中國進入了信史時代。

商代的國土不是一個彌合的整體,而是以都城(大邑)為中心,四周遠近散布著幾個或幾十個屬于商朝的諸侯“據(jù)點”。北至蒙古,東北至遼寧朝鮮半島,南至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西至于甘肅,東至東海海濱。

商朝前期屢屢遷都,直至盤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陽市),及后的273年里再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有時候也稱為殷商或者殷。商代出現(xiàn)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銅器上,亦稱“銘文”)是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tǒng)的文字符號。

中國傳統(tǒng)歷史學關(guān)于商朝的詳細文獻記載資料,多來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記錄,主要有東周的《竹書紀年》和《尚書》,西漢司馬遷的《史記》。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遷都。其中只有安陽殷墟是盤庚以后諸王世的都城。安陽殷墟遺址于20世紀上半葉被發(fā)現(xiàn)后,出土的甲骨文幾乎完全印證司馬遷《史記》中所記載的商王世系?,F(xiàn)在的考古證明,在商朝控制范圍之外的非中原地區(qū),同時期也存在相當發(fā)達的文明。如成都、廣漢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寧鄉(xiāng)的炭河里遺址。

殷商

簡介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經(jīng)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后相傳17世31王,延續(xù)500余年。

國號

五帝帝舜時期,商人的始祖契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对娊?jīng)·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君主仲丁時,商朝的國都開始了頻繁的遷移。至盤庚時,又將國都遷至北蒙,改名為“殷“”,國都才穩(wěn)定下來,在此建都長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稱為殷或殷商。“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對商先王宗廟所在的商國舊都商邑(今商丘)的尊稱,在戰(zhàn)爭中稱呼己方軍隊為“商方”。尚不明晰商人是否擁有對整體國家或族群的泛稱。

甲骨卜辭、古本《竹書紀年》等早期文獻均稱這個朝代為“商”,《尚書》《史記》等文獻稱呼商朝為“殷”,這兩種稱呼并見于先秦的文獻中。元明時代的今本《竹書紀年》等文獻稱它為“殷商”。在先秦文獻中,《尚書·召誥》用“大邦殷”稱呼商國。然而,在目前出土的卜辭資料中,尚未發(fā)現(xiàn)可解讀作“殷”的甲骨文字。

歷史

先商時期

商湯

《史記·殷本記》載:“有娀氏之女名簡狄,吞玄鳥之卵而生契”。相傳契是簡狄吞玄鳥蛋而生,所以,商人便以玄鳥為圖騰。堯稱帝時,封帝嚳之子契為司徒,后被封為玄王。帝舜時期,契幫助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建立商國。的兒子昭明由商邑遷居至砥石。帝相十五年,契的孫子相土在趁姒相由商丘遷都于斟灌(帝丘)之際,遂遷回商丘。此后,相土馴服了馬,發(fā)明了馬車,開始向東方泰山附近發(fā)展。

夏朝中期,契的五世孫冥因治水而死于水中,商人“郊”祀之。契的六世孫王亥馴服了牛,除了用牛耕地,還發(fā)明了牛車,用牛拉貨物,開始發(fā)展以物換物的商業(yè)貿(mào)易,使商國逐步強盛起來。

夏朝末年,契第十四代孫湯時,商已成為東方一個比較強大的方國,“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

勢力崛起

孔甲下傳四世,夏朝的最后一位國王履癸(桀)繼位。相傳夏桀非常殘暴,百姓已不堪忍受?!拌畈粍盏露鋫傩眨傩崭タ??!睘閿[脫孔甲以來的日益衰敗的局面,桀加強了對內(nèi)的統(tǒng)治,堅決鎮(zhèn)壓異己力量,據(jù)說他斬殺黎民如砍伐草木一般。但高壓手段并未達到其目的,而是加劇了人民對他的痛恨,人民甚至發(fā)誓要與之同歸于盡。到夏桀之時,夏王朝的統(tǒng)治已處于嚴重的內(nèi)外交困之中。

與此同時,興起于東方的商族則有較大發(fā)展,并逐漸強盛起來。夏朝中期,契的六世孫王亥通過進行商業(yè)貿(mào)易,使商的勢力逐步強盛起來。夏朝末年,商的勢力由黃河下游發(fā)展到中游,滲透到夏的統(tǒng)治地區(qū),契的第十四代孫商湯滅夏后,返回亳都,以“商”作為國號,建立商朝。在商湯的領導下已積蓄了滅夏的實力。湯即天乙,姓“子”,甲骨文稱大乙,后世習慣上稱之為成湯,是一位很有修養(yǎng)的商族首領,他在成商部族首領后,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夏的暴政已引起眾叛親離,便著手建立新的王朝。商湯為了準備滅夏,在夏桀十五年,將商國的國都由商丘(今河南商丘商丘古城附近)遷至亳(今河南商丘虞城縣谷熟鎮(zhèn)西南35里)。湯在亳這里營建新國都、積蓄糧草、招集人馬、訓練軍隊,為滅夏之戰(zhàn)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滅夏建國

湯以德立威,厲兵秣馬,使臨近部落紛紛歸附。商族在滅夏前尚處于氏族社會末期。此時商族內(nèi)部的不平等、奴役和剝削等現(xiàn)象亦早已產(chǎn)生,但相對于夏王朝的統(tǒng)治來說要寬松、緩和得多。湯亦注意取得國內(nèi)的擁護和支持?!皽詫捴蚊?,而除去邪”,“夙興夜寐,以致職明。輕賦薄斂,以寬民氓。布德施惠,以振窮困。吊死問疾,以養(yǎng)孤孀。百姓親附,政令流行”。成湯的勤政薄斂體恤民情等舉措,對籠絡人心,鞏固統(tǒng)治,積蓄滅夏力量起到了十分顯著的作用。他的行為不僅得到本族人的擁護,也使得夏人及其他方國人民十分向往。因此,也就有了“湯修德,諸侯皆歸商”的局面。商湯的活動自然引起了夏桀的注意。此時商的力量雖已有較大發(fā)展,但相對于夏仍然弱小,不得不暫時臣服于夏。夏桀出于猜忌將商湯召來并囚之于夏臺。

湯在興兵伐桀的誓師大會上,歷數(shù)夏桀的罪惡及人民對桀的痛恨,假借上天的旨意指出滅夏戰(zhàn)爭的正義性和必要性,指出滅夏是上天的命令而不可違背,有功者將受到獎賞,不從者要受到嚴厲懲罰。這就是保存至今的《尚書·湯誓篇》。商湯從亳起兵,矛鋒直指夏都。

在與夏桀決戰(zhàn)之前,先滅掉了此時仍然聽從夏王指揮的個別方國部落?!对姟ど添灐らL發(fā)》:“韋、顧即伐,昆吾夏桀”鄭玄如是注釋:“韋,彭姓也。顧、昆吾皆己姓也。三國黨于桀惡,湯先伐韋、顧,克之。昆吾、夏桀則同時誅也。”說明湯之所以伐韋、顧、昆吾三國,是因為它們?nèi)栽谥钆c商為敵,即“三國黨于桀惡”。三國之中最后滅亡的是昆吾,“當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代昆吾,遂伐桀”。至此,夏桀羽翼已被全部剪除。然而,此時夏桀對商湯的進攻并未做認真防備,“桀亡待湯之備”。因此,當商湯的軍隊到來時,“未接刃而桀走”。

夏軍逃至鳴條(山西夏縣之西),一戰(zhàn)被商軍擊潰,夏桀逃奔南巢而死。滅夏后,湯回師亳邑,大會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虞城縣谷熟鎮(zhèn)西南三十五里)?!皽僳`大子位,代夏朝天下”。至此,商湯完成滅夏重任,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

商朝的建立,大大促進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使古代文明的進步獲得轉(zhuǎn)機。商朝建立以后,為了抵御自然災害,屢次遷都,經(jīng)濟水平十分低下。但商湯吸取夏朝滅亡的教訓,廣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權(quán)得到了初步鞏固。商朝的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迅速發(fā)展起來。出現(xiàn)了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經(jīng)濟作物,經(jīng)濟發(fā)展加快,私有制度進一步完成,商朝走向了奴隸制度占主要地位的時代。歷史上把這一段時期稱作“商湯革命”時期。商朝確立統(tǒng)治,就在亳(河南商丘)建都。

內(nèi)亂不止

統(tǒng)治階級貪婪本性,決定了王室內(nèi)部為權(quán)力和利益斗爭的局面不可避免?!妒酚洝ひ蟊炯o》中記載;“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于是諸侯莫朝”。從仲丁算起,經(jīng)九世正好到盤庚時期,說明這一期間商王室內(nèi)部為爭奪王位,內(nèi)亂不止,致使外患不斷。

這期間,商王朝曾多次遷都?!吨駮o年》記載,商王仲丁自亳(河南商丘)遷于囂、河亶甲自囂遷于相、?!妒酚洝酚涊d祖乙遷邢(河北邢臺),遷庇、南庚“自庇遷于奄”、盤庚“自奄遷于北蒙,曰殷”。

公元前1525年,相(今河南內(nèi)黃)遭洪水,祖乙把國都遷到了耿(今山西河津),祖乙遷至耿的第二年,因發(fā)生河患,耿城被摧毀而遷都至庇。因其為都僅一年,近代史學界就把祖乙遷耿略去不談。但上述這幾個都城,它們與文獻中記載的名字是甚么關(guān)系,學術(shù)界還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陽殷墟是盤庚以后諸王世的都城,看法一致。對商代歷史上多次遷都的原因,史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但從《尚書·盤庚篇》中看到,遷都與內(nèi)部的政治斗爭有一定關(guān)系。如盤庚雖然聲稱“視民利用遷”(為人民的利益而決定遷都),但對那些不聽命令的人,他發(fā)出了“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于茲新邑”(我要將他們斬盡殺絕,不讓孽種留在新邑)的威脅,反映了內(nèi)部爭斗的激烈。

盤庚遷殷

盤庚遷殷以后,王室內(nèi)部的矛盾得到緩解,促進了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并為武丁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基礎。

武丁中興

武丁是盤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盤庚之侄,死后謚為高宗,所以他又被稱為殷高宗。他年幼時,小乙曾讓他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生活的艱難困苦。他即位以后,兢兢業(yè)業(yè)、不敢荒寧,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yè)。他四出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戰(zhàn)爭的規(guī)模不小,往往動用數(shù)千兵力,最大的一次發(fā)兵一萬三千人。在這些征戰(zhàn)中,商王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捉獲了大量俘虜。

武丁時期的文化遺存相當豐富,宮殿、墓葬、作坊等遺存都有發(fā)現(xiàn)。代表當時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的青銅業(yè),有了突破性進展,如銅、鉛、錫三元合金出現(xiàn)了;分鑄技術(shù)已被廣泛運用;青銅器生產(chǎn)數(shù)量大增,還出現(xiàn)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聯(lián)甗這樣的重器。

武丁之世在青銅業(yè)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國青銅時代進入繁榮時期。此外,在紡織、醫(yī)學、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開創(chuàng)的盛世局面,為商代晚期社會生產(chǎn)的發(fā)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王朝滅亡

武丁死后,他開創(chuàng)的太平盛世,沒能長久延續(xù)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諸王,特別是帝乙帝辛時期,國內(nèi)矛盾十分尖銳,東南方的諸侯起來反叛。

面對這種情況,商王帝辛(紂)少年英勇,派部下向東征討萊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將商的勢力延伸到了東海和長江流域,但是其連年的征戰(zhàn),極大消耗了國力,進一步激化了國內(nèi)矛盾,國內(nèi)兵力空虛,使其對西北的控制下降,給了周以可趁之機。

在周武王時,周起兵攻商,商王帝辛(紂)倉促間只能以奴隸為軍抵御周人,結(jié)果,商王的軍隊毫無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戰(zhàn),“血流浮杵”,國內(nèi)商軍盡墨,帝辛逃到鹿臺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滅亡,周王朝建立。

商人后裔

周武王分封諸侯時,仍然封紂王的兒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庚是紂王之子,幼時聰明好學。約公元前1046年2月底,商亡周立。武庚管理殷余民,殷民大悅。周武王為防武庚叛亂,又在朝歌周圍設邶、鄘、蔡等三國。朝歌以東設衛(wèi)國,使管叔由管徙封衛(wèi),朝歌西與南為,使蔡叔由蔡徙封;朝歌以北為邶,使霍叔自霍徙封邶。共同監(jiān)視武庚。此時,武庚留居在紂宮(今淇縣城內(nèi)的西壇、三海一帶)續(xù)殷祀。

殷亡第四年(公元前1043年)武王駕崩,子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代成王掌管國事。對此,管叔、蔡叔皆不滿,散布周公想篡位之謠言,并串聯(lián)武庚起兵反叛。周公和召公為保周江山,“內(nèi)弭父兄,外撫諸侯”,周公以成王命率軍東征,伐朝歌叛軍,武庚兵敗被誅。周公又殺管叔、放蔡叔、貶霍叔,將朝歌“殷頑”遷于洛陽管教之。

武庚之亂后,使周初統(tǒng)治都更深刻地認識到封建親戚、蕃屏周室的重要性。在武王分封的基礎上,周公、成王再次大規(guī)模分封諸侯。相傳周公分封71國,其中有53人是姬姓子弟,他們都是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后人,如文王之弟封于東虢、西虢,文王之子封于邗、晉、應、韓;周公之子封于凡、蔣、邢、茅、砟、祭。另封未卷入叛亂的、曾降周的紂王的庶兄微子啟于商朝舊都商丘,建國號宋,以奉商朝的宗祀。在周朝,宋國也常常自稱“商”。戰(zhàn)國時(公元前286年),宋亡于齊。

平三監(jiān)之亂后,周武王姬發(fā)封同母弟康叔封于商朝殷墟之地沫邑,建立衛(wèi)國,管理部分商朝遺民。在秦二世時被秦朝吞并。

另外,商朝滅亡后,殷商的王族箕子不愿臣服于周,于是率領部分殷民北遷,建立朝鮮國,史稱箕氏朝鮮。西漢初期,燕王盧綰部將衛(wèi)滿滅掉箕氏朝鮮。另外,朝鮮半島的辰國就是商族國家。

疆域

商朝的勢力范圍大大超過了夏朝。《史記·吳起列傳》記載商朝疆域“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jīng)其南?!鄙坛?,北到遼寧,南到湖北,西到陜西,東到海濱。除了包括夏所屬長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蘇,陜西的一部分,還可能包括陜西江蘇的剩余土地,遼寧,甘肅,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然而,商王朝遠未形成后世的統(tǒng)一的大帝國,其疆域只是大致的勢力范圍,所能直接控制的主要是今河南省的北部和中部,其若干方國則只是商勢力的據(jù)點,商的控制力是比較薄弱的。

據(jù)《尚書·商書》記載,“自契至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八遷的地點,歷來說法不一。大體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不出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圍。有人認為鄭州商城、偃師商城都可能是湯都西亳。成湯滅夏后,自亳至殷,據(jù)《中國歷史地圖集》和《中國史稿地圖集》的考訂,商王朝共有過七個都城,即亳、囂(隞都)、相、邢、庇、奄、殷(殷墟),至于朝歌是否為商的最后都城,則存在爭議。

政治

官制

從文獻記載可以知道,商代已經(jīng)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國家機構(gòu),有各種職官、常備的武裝(左中右三師),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規(guī)等等。商代實行世官制度。

商王朝的職官有中朝任職的內(nèi)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別。內(nèi)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務官和內(nèi)廷事務官。最高的政務官,是協(xié)助商王決策的“相”,又稱“阿”、“?!?、“尹”。

王朝高級官吏統(tǒng)稱卿士。三公,則是因人而設的一種尊貴職稱、并不常設。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記載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禱鬼神的祝,掌記載和保管典籍的作冊(又稱守藏史、內(nèi)史),武官之長的師長,樂工之長的太師、少師。

內(nèi)廷事務官是專為王室服務的官員,主要是總管的宰和親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項具體事務,有百工之長的司工,掌糧食收藏的嗇,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獵的獸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車的車正,為商王御車的服(又稱仆、御),侍衛(wèi)武官亞,衛(wèi)士亞旅,掌教育貴族子弟的國老,掌外地籍田的畋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國首領的侯、伯,有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衛(wèi)邊境的衛(wèi)。

商代在實行貢納制度的同時,還有勞役租“助”,就是要求農(nóng)人助耕公田(籍田),收獲皆為統(tǒng)治者所得,其比例約占農(nóng)人收獲的十分之一。殷紂王加征賦稅,用以充實鹿臺和巨橋。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權(quán)觀念籠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統(tǒng)治者“尚鬼”、“尊神”。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則,就是依據(jù)上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國家。

法律

商朝的法制指導思想在夏朝奉“天”罰罪法制觀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發(fā)展,更加強調(diào)“神”尤其是祖先神的作用。在這種天命觀的影響下,商人十分迷信鬼神。商王自稱是上帝的兒子,即“下帝”也稱天子。因此,執(zhí)行占卜的神職人員——巫,史等,在商朝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王權(quán)神授觀下,商朝的法律也都是一“天”與“神”的名義制定的。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語。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汝,罔有攸赦?!币蕴斓拿x對夏進行討伐。

《荀子·正名》中有“刑名從商”,這一論斷從一側(cè)面反映出商朝法制應該比較成熟了?!蹲髠鳌ふ压辍份d“商有亂政,而作湯刑”與夏朝一樣,它也是后繼者為了紀念湯,而以湯來命名他們的法典。

除了《湯刑》外,還有《甘誓》《盤庚》《伊訓》等篇章也都是商朝具有效力的法律文件。

國都

商朝五六百年間曾多次遷都,大部分都城都在河南境內(nèi)。在河南的安陽市發(fā)現(xiàn)了殷墟,其他地方也發(fā)現(xiàn)商朝文化遺存。

關(guān)于商朝的信息多來自于其后面的周朝,漢朝司馬遷的《史記》,以及商朝金文和安陽甲骨文的記載。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tǒng)的文字符號。

安陽的殷墟遺址于20世紀上半葉被發(fā)現(xiàn)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幾乎完全印證了司馬遷《史記》中所記載的商王世系,殷墟發(fā)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

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并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蠻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區(qū),如成都、廣漢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寧鄉(xiāng)的炭河里遺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證明,在商時期的長江流域也存在發(fā)達的文明。

安陽殷墟博物苑

安陽殷墟博物苑

軍事

軍隊人數(shù)

商朝人口約500-700萬,士兵約12至15萬。

軍隊建制

商朝的軍事制度在甲骨卜辭中有較多的記載。如“□方出,王自征”(《柏根氏舊藏甲骨卜辭》.25)、“□王自征人方”(《殷契粹編》.1185)等卜辭表明,商王是最高軍事統(tǒng)帥,有時親自出征。王室婦女,如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也曾率軍出征。高級軍事領導職務由貴族大臣和方國首領擔任,他們平時治民,戰(zhàn)時領兵。甲骨文中常有“□”、“□”、“射”、“戍”等名號出現(xiàn),可能表明當時軍隊成員已有不同的職守。士卒由貴族和平民充當,平時要練習射、御;并以田獵的形式進行演習。

“王登人五千征土方”(《殷墟書契后編》上.31.5)等卜辭說明,戰(zhàn)時常根據(jù)需要進行“登人”(征兵),一次征發(fā)1000、3000或5000人,也有超過1萬人的。兵以庶民為主,奴隸多擔任雜役。

商朝除王室擁有強大的軍隊外,各宗族或各方國也都掌握相當數(shù)量的軍隊?!巴跗淞钗遄迨酢保ā兑笃醮饩帯罚?149)、“令多子族從犬侯寇周,葉王事”(《殷墟書契續(xù)編》.5.2.2)等卜辭表明,這些宗族或方國的軍隊須聽從商王的調(diào)遣。商朝軍隊有步卒和車兵,作戰(zhàn)方式以車戰(zhàn)為主。戰(zhàn)車一般由兩匹馬駕挽,車上有甲士3人,居中者駕車,居左者持弓,居右者執(zhí)戈。車下隨行徒若干人。甲骨文中也曾出現(xiàn)過“步伐”的記載,可能表明當時有獨立的步兵隊伍。

“王作三師右中左”(《殷契粹編》.597)等卜辭說明,當時軍隊的最大編制單位可能是師?!暗前偕洹保ā都坠俏暮霞罚?760)、“左右中人三百”(《殷墟書契前編》.3.31.2)、“王令三百射”(《殷墟文字乙編》.4615)等卜辭說明,當時軍隊的組織可能以100人為基層單位,300人為中級單位,并有右、中、左的區(qū)分。

武器配備

商朝軍隊的武器裝具,據(jù)考古發(fā)掘和甲骨文記載,主要有戰(zhàn)車、弓、箭、戈、矛、刀、斧、鉞、干盾、矢鏃、頭盔、甲胄等,其中戈、矛、刀、斧、矢鏃、頭盔等是用青銅鑄造的。河南安陽侯家莊1004號商王陵墓內(nèi)有大量武器出土,其中有70捆矛,每捆10個,說明商朝對於武器的存放可能有一定的制度。

對外戰(zhàn)爭

經(jīng)濟

農(nóng)牧業(yè)

商朝的農(nóng)業(yè)和畜牧、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都比較快。商人從一開始就是一農(nóng)業(yè)為主的部落,商湯曾派亳人幫助葛人種地。甲骨卜辭中多次見到“其受年”(能獲得豐收嗎)的問語,反映商朝統(tǒng)治者對農(nóng)業(yè)的重視。在畜牧業(yè)在商代出土的除了有六畜的遺骸外,還有象骨,說明當時北方還有訓象。并且掌握了豬的閹割技術(shù),開始了人工養(yǎng)淡水魚。

手工業(yè)

商朝手工業(yè)發(fā)展很快,青銅器的冶煉與制造都相當成熟,各種常用的器具和禮器、酒器十分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公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手工業(yè)全部由官府管理,分工細,規(guī)模巨,產(chǎn)量大,種類多,工藝水平高,尤以青銅器的鑄造技術(shù)發(fā)展到高峰。成為商代文明的象征。而且商朝人已經(jīng)發(fā)明了原始的瓷器,潔白細膩的白陶頗具水平,造型逼真,刻工精細的玉石器表現(xiàn)了商代玉工的高超技藝。絲織物有平紋的紈,絞紗組織的紗羅,千紋縐紗的縠,已經(jīng)掌握了提花技術(shù)。

商代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的進步促進了商品交換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許多牽著牛車和乘船從事長途販運的商賈。到商代后期,都邑里出現(xiàn)了專門從事各種交易的商販,呂尚就曾在朝歌以宰牛為業(yè),又曾在孟津賣飯。

土地

商殷時期的每一個別的公社農(nóng)民只有通過其所屬的公社才能領得自己的份地。正因為份地所有權(quán)在法律上屬于國王,所以每一個公社農(nóng)民的剩余勞動也就屬于這個最高統(tǒng)一體。

由于公社所有制一般分為“公田”和“私田”,所以在這種公社中,公社農(nóng)民的剩余勞動是以耕種“公田”的形式而出現(xiàn)的。《孟子·滕文公上》所說的“惟助為有公田”、“同養(yǎng)公田”的“公田”,是由原始公社中的“共有地”演變而來,“同養(yǎng)公田”就是說公社的“公田”由公社農(nóng)民來集體耕種。

賦稅

“公田”上的收獲物就作為交給奴隸主貴族的一種賦稅。這就是孟子所說的“殷人七十而助”的“助法”。這種助法,按照孟子的看法,就是畫地面為井字形,分為九區(qū);八區(qū)分配于八家之民,稱曰“私田”;其中之一區(qū),八家合力耕作,謂之“公田”。

所以,孟子說:“助者,藉也”。中國古代文獻中的“藉”字應作“耤”,后來誤作“籍”?!奥c”即“借”字,“耤”(強迫)公社農(nóng)民的力量來為自己耕種叫做“耤”,字從“耒”即表示其與農(nóng)事有關(guān)。所以趙岐《孟子注》云:“藉,借也,借民力而耕公田之謂也?!编嵭ⅰ抖Y記·王制》中的“公田藉而不稅”時也說:“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惡取于此,不稅民之所自治也?!?/p>

人口

雖然商代沒有人口調(diào)查制度的具體記載,但從甲骨文的祭祀卜辭用牲資料中可以間接算出晚商人口。

文化

服飾

商代服飾不論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兩段的形制,上著衣,下穿裳,后世稱服裝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其服飾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設計為緊窄的樣式,長度齊膝,便于活動。古代華夏族上衣下裳,束發(fā)右衽的裝束特點,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雖然商代服飾的基本形制趨同,但實際上商朝的服飾還是具有相當嚴格的等級制度的,比較高級的染織品、刺繡品及裝飾品都由奴隸主階級享用,而底層的民眾只能穿麻布以及與麻布同類的葛布制成的編織物。

除形制以外,商朝服飾嚴格的等級制度還體現(xiàn)在顏色的使用上。貴族的禮服,上衣多采用青、赤、黃等純正之色,下裳多用間色,如緇、赭、綠等經(jīng)過數(shù)次浸染的顏色,并且衣領,衣袖處還有鑲邊,日常家居則常穿縞衣,綠衣和緇衣。平民百姓的衣服就沒有這么豐富多彩了。

殷商時期的裝飾紋樣造型,強調(diào)夸張和變形,結(jié)構(gòu)以幾何框架為依據(jù)作中軸對稱,將圖案嚴緊地適合在幾何框架之內(nèi),特別夸張動物的頭、角、眼、鼻、口、爪等部位,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的輪廓線表現(xiàn)出一種整體劃一,嚴峻獰厲的美學風貌,象征著奴隸主階級政權(quán)的威嚴和神秘,這是奴隸社會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時代風格。

服和飾通常是搭配出現(xiàn)的。從殷代的出土玉石人形象可見殷代男女貴族身上還有佩玉的習慣,統(tǒng)治者甚至制定了一整套的玉佩制度,用以區(qū)別階級和等級。商人玉佩的形式,一般是把玉雕琢成各種小動物形象,最常見的是一種玉魚。

殷商時期,服飾能夠出現(xiàn)這樣的等級差別,與當時相對于原始經(jīng)濟而言的繁榮和技術(shù)進步密切相連。正是由于當時的經(jīng)濟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才有可能為社會提供眾多的服飾資料,統(tǒng)治階級才能擇其優(yōu)者自用,而棄其劣者予貧民;才能夠在服飾材料的質(zhì)地、顏色、圖案上分等論級,這就給后代的等級制度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在后世正式確立了章服制度。

商朝服飾至少有十二種形態(tài):

(一)交領右衽短衣,有華飾,衣長及臀,袖長及腕,窄袖口,配以帶褶短裙,寬腰帶,裹腿,翹尖鞋。是為高級權(quán)貴衣著。人像“身著大領衣,衣長蓋臀,右衽,腰束寬帶,下身外著裙,長似過膝。脛扎裹腿,足穿翹尖之鞋。衣之領口、襟緣、下緣、袖口緣有似刺繡之花邊,腰帶上亦有刺繡之緣。裙似百褶,亦有繡紋。衣飾回紋、方勝紋等。

(二)交領右衽素長衣,長袖,窄袖口,前襟過膝,后裾齊足。配以寬褲,寬腰帶,鞋履,腹懸一斧式蔽膝,頭戴高巾帽。是為中小貴族或親信近侍所服。此類帶后裾的交領長衣,即“深衣”的先例。短發(fā)后梳至頸部往內(nèi)卷,頭頂中央至背脊臀部一線有扉棱飾品。穿緊身長袖花衣,衣長及足。著革制低幫平底翹頭履。

(三)交領長袖有華飾大衣,衣長及足踝。配以寬腰帶,上窄下寬形蔽膝,鞋履,頭戴頍形冠卷。是為高級貴婦之服。頭編一長辮,辮根在右耳后側(cè),上盤頭頂,下繞經(jīng)左耳后,辮稍回接辮根。戴一“頍”形冠,冠前有橫式筒狀卷飾,冠頂露發(fā),冠之左右有對穿小孔,靠前也有一小孔,為插笄固冠之用?!抖Y記·玉藻》云:“縞冠玄武,子姓之冠也?!编嵶ⅲ骸拔?,冠卷也?!边@里說的子姓殷人之冠,指此類帶有橫筒狀卷飾之冠。穿交領窄長袖衣,衣長及足踝,束寬腰帶,左腰插一卷云形寬柄器,腹前懸一過膝長的條形“蔽膝”,著鞋。

(四)肩背部披格子長條巾,交迭胸前作右衽裝束,下穿格子條紋長裙,腹下懸一斧式“蔽膝”。頭戴格子條紋布帽冠蒙覆其發(fā)。為貴族服飾。雙手拱置細腰前,雙肩披格子長條巾,交迭胸前作右衽裝束,下穿格子條紋長裙,腹下懸一斧式“蔽膝”。頭戴布質(zhì)格子條紋帽冠,齊齊罩覆額頭發(fā)際及后腦,冠頂四周有綴物固冠。這類帽冠可能類于禮書中說的“緇布冠”。

(五)直領對襟有華飾短衣,長袖,衣長及臀。配花長褲,鞋履,頭帶頍形冠。是為貴族衣裝。雙手后支地,頭上仰。戴圓箍形“頍”,直領對襟衣,衣飾云紋和目雷紋。下著分襠褲,腹胯間有一大牛面紋。足穿高幫鞋。

(六)對襟長袍,寬長袖,衣長及足。為貴族衣裝。頭頂左右雙髻,雙手拱抱腰前,作鞠躬狀,穿對襟長袍,寬長袖,衣長及足,足似穿高幫鞋。

(七)對襟華飾長袖短衣,束腰,花長褲,配花鞋。頭發(fā)用某種膠類固定成高高聳起型,發(fā)梢外勾。為中下層貴族或近臣親信形象。發(fā)式高高聳起,發(fā)梢外勾,可能是用某種膠類固定成型。穿對襟華飾長袖短衣,束腰,花長褲,著花鞋,為布帛制品。

(八)高后領敞襟長袖花短衣。是為親信貴族之衣。頭上截留短發(fā)一周,著衣,長袖窄口,敞襟,后領較高,衣下緣垂及臀部,背部衣飾云紋。著鞋。

(九)圓領長袖花短衣。配緊身花褲,帽冠。是為中上層貴族衣裝。發(fā)式高聳呈尖狀,十分奇特,沈從文認為其發(fā)可能用某種膠類膠固成型。頭上戴有高冠,冠向后背,且向下卷,周邊有扉棱突出。頭之后腦部有向上彎曲之突出如蠆尾的發(fā)髻。長袖窄袖口衣,下著緊身褲,遍飾云紋,臀部有一⊕紋。曲臂,手置胸前,跣足。頭發(fā)上束成前后雙髻,前髻高而向后下卷,后髻略小而突起。冠型高聳,周邊有突棱,冠向后卷,身著長袖窄袖口衣,緊身褲,遍飾云紋,臀部也有一⊕紋,又戴一臂環(huán)。華冠周邊有突棱,冠前后作直角式,與上例異,緊身衣褲飾云紋,臀部也有一⊕紋服飾與上例同,而其華冠比上例高出一倍左右。頭戴冠,冠型前高后卑,前面和上側(cè)有扉棱,后側(cè)平滑,冠身不透空。衣飾云紋。

(十)圓領窄長袖花大衣,衣長及小腿。是為中下層貴族衣裝。頭頂心梳編一短辮,垂及腦后。穿窄長袖衣,圓領稍高,衣長及小腿。衣飾蛇紋和云紋。跣足。

(十一)圓領細長袖連袴衣,下擺垂地,束腰索,衣式簡而無華。是為罪隸服??煞謨深悾阂活愵^頂禿光,臂被縛于背后,為男性罪隸;另一類頭上盤發(fā)或束單髻,有的戴額帶,臂被縛于前,雙手均桎梏于拲中,是為女性罪隸。身著圓領窄長袖連袴衣,下擺垂地,腰束索,臂被縛于背后。(男)頭頂收發(fā)束單髻,渾身一絲不掛,跣足,雙手被枷于腹前(女)。

(十二)赤身露體或僅于腹前束一窄蔽膝,以及頭部戴圓箍形“頍”,或戴一扁平圓冠。乃卑民家奴形象。頭戴一圓箍形“頍”。僅腹前懸一“蔽膝”。

音樂

自商代起,中國音樂進入了信史時代。民間的音樂和宮廷的音樂,都有長足的進步。由于農(nóng)、牧、手工業(yè)的發(fā)展,青銅冶鑄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從而使樂器的制作水平飛躍,大量精美豪華的樂器出現(xiàn)了。樂舞是宮廷音樂的主要形式??煽甲C的有《桑林》、《大護》,相傳為商湯的樂舞,為大臣伊尹所作。從事音樂專業(yè)工作的,主要有“巫”、音樂奴隸和“瞽”三種人。有關(guān)商朝的民間音樂的材料很少,《周易·歸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宗教

據(jù)商代的甲骨資料來看,殷商時代的萬物崇拜依舊盛行,信仰對象包含大自然的各方面,例如:河神、山神、日月星辰、地神等對象。但這些自然神祇仍屬于萬物崇拜,變化有限,比較特殊的,是商人心中的“帝”信仰。

“帝”是商人心中的最大神,地位最高、權(quán)力最大,也是社會秩序的主宰。這種“一元”(帝)“多神”(自然神祇)的信仰模式,與現(xiàn)實世界的“王權(quán)政治”相仿。簡單來說,人世有君王統(tǒng)治百姓,在自然界有“帝”統(tǒng)治自然神祇,但“帝”的能力和權(quán)威更凌駕世間君王之上,他是一切萬物的主宰。

商人問卜的對象有三大類,即天神、地祇、人鬼。在這三類之中,權(quán)威最大的即是“帝”,“帝”所具有的能力主要有三種,第一是對自然氣候的控制,這些問卜主要是關(guān)系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豐欠。第二是主宰人世間的禍福獎懲。第三是決定戰(zhàn)爭的勝負和政權(quán)的興衰,由于商代仍屬部族式的社會形態(tài),仍需以戰(zhàn)爭手段征服諸邊各部落,商王往往向“帝”問卜戰(zhàn)爭的勝敗,看看“帝若”,還是“帝不若”。由此來看,商人日常生活中,幾乎莫不禱于“帝”,在如此的宗教心理之下,也就不難理解,商人何以會有“好祀”、“重祀”之風了。

藝術(shù)

商代的陶器有各種顏色,有些為輪制,有些則使用泥條盤筑法,陶器上常壓印花紋。所知最早的中國釉料出現(xiàn)于商朝。此時期還有大理石及石灰石雕刻的真實與神話動物。由商代的都市可看出,當時已具中國建筑的基本形式,值得注意的聚落包括商丘、二里頭、鄭州商城、殷墟等,這些地點在不同時期均曾為首都。商代晚期的統(tǒng)治者均熱衷于建立奢華的宮殿。

科技

天文

商朝對于天文天象的記載、對于干支記時法的運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商代日歷已經(jīng)有大小月之分,規(guī)定366天為一個周期,并用年終置閏來調(diào)整朔望月和回歸年的長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記錄。

數(shù)學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致三萬的數(shù)字,明確的十進制,奇數(shù)、偶數(shù)和倍數(shù)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計算能力。光學知識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

文字

考古學家從安陽的小屯村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甲骨文,說明殷商時代文字已經(jīng)得到充分廣泛的應用,發(fā)展得也比較成熟;漢字的結(jié)構(gòu)在甲骨文中已經(jīng)基本形成。通過對甲骨文的研究,使后人對商朝的了解更為詳細可靠。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會意、形聲、假借、指事等多種造字方法,已經(jīng)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總共發(fā)現(xiàn)有4672字,學者認識的已有1072字。甲骨文因刻寫材料堅硬,故字體為方形。而同時的金文,因系鑄造,故字體為圓形。

商朝文字-甲骨文

國君世系

商朝的世系年代無定說,前后相傳17世31王,延續(xù)600年左右。

商朝帝王譜
商朝(約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于商湯,終于商紂,共30帝,享國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稱殷商。商朝時奴隸制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并在文化,青銅冶煉等發(fā)面達到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

商太祖(商湯)

在位30年


商湯,姓子名湯。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湯時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為相,逐漸強大起來,又有夏桀殘暴無道,民怨沸騰,遂起兵征討夏,大敗夏軍,建立商朝。建國后又修《湯刑》,《明居》等法,比較關(guān)心民命。商湯即位17年踐天子位,為天子13年崩。

商代王(太乙)

在位1年

  太乙商湯的兒子

商哀王(外丙)子勝

在位3年


外丙,商湯的兒子,在位3年卒。商代天子,名勝。商開國君主湯之子,湯的太子太丁早死,乃立太丁弟外丙為王,是為外丙元年,伊尹攝政。外丙即位后三年卒,傳位其弟仲壬。

一說 外丙是商湯的弟弟,湯子太丁叔。商湯卒,太子太丁已先商湯而亡,遂繼為王,在位3年。即商朝第二代王。

商懿王(仲壬)子庸

在位4年



仲壬,商湯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襲是先弟后子,仲壬在位4年卒。仲壬亦稱中壬、燕壬、工壬、其壬、南壬,姓子名庸,是中國商朝的一位君王。

商太宗(太甲)子至

在位23年

太甲,商湯長孫,太丁的兒子。即位初,因“顛覆湯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宮,三年后改過復立,成為有成之君。這就是“桐宮悔過”的故事。

太甲,生卒年不詳,為湯嫡長孫,太丁子,叔仲壬病死后繼位,共在位23年,病死,葬於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

太甲,由四朝元老伊尹輔政,伊尹連寫了《肆命》、《祖后》等幾篇文章,教導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繼位后的頭兩年,其表現(xiàn)還過得去,但從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發(fā)號施令,一味享樂,暴虐百姓,朝政昏亂,又親自破壞湯制定的法規(guī)。伊尹雖百般規(guī)勸,他都聽不進去,伊尹只好將他送到商湯墓地附近的桐宮,(今河南省偃師縣西南)居住,讓他自己反省,史稱“伊尹放太甲”。

太甲住在桐宮,見祖父身為開國君王,墳墓卻十分簡陋,又從守墓老人那里了解到祖父的許多艱苦創(chuàng)業(yè),仁厚省儉的舊事,對照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確實不像話,便暗暗內(nèi)疚,決心痛改前非,開始在桐宮關(guān)心孤老,遵守法制,與人為善。

三年后,伊尹見太甲真心悔過,十分高興,便帶領文武大臣,攜帶王服,冠冕,迎接他回到亳都,還政於他。從此,太甲以自己過去的失足為鑒,早朝晏罷,勤政愛民。遵守湯制定的法律,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商朝也逐漸繁榮起來,伊尹見太甲成為明君,更加高興,特地寫了一篇《太甲訓》的文章來贊揚他,稱他為太宗。

另有一說是在仲壬死后,伊尹篡位,逐走太甲,7年后,太甲潛回都城,殺死伊尹后復位。

太甲在位23年后病死。

商昭王(沃丁)子絢

在位29年



沃丁,太甲的兒子。沃丁在位29年。沃丁亦稱羌丁,姓子名絢,繼父太甲即位。在位期間,輔政功臣伊尹去逝。沃丁死后,由弟太庚即位

商宣王(太庚)子辯

在位25年



太庚,又作大庚,誤稱小庚。姓子名辯。他是沃丁之弟,太甲之子。繼沃丁而即位,在位25年,他死后由子小甲(一說為太庚之子)繼位。

商敬王(小甲)子高

在位36年



小甲,太庚子。小甲姓子名高,一說他是太庚之子,也說他是太庚之弟。在位36年(一說17年)。小甲死后,弟雍己繼立,商朝始衰

商元王(雍己)子密

在位12年



雍己,小甲弟。為商王小甲之弟,商王太戊之兄。商王小甲死后即位,在位12年,荒廢政事,商朝開始衰落。死后由弟太戊繼位。

商中宗(太戊)子伷

在位75年

太戊,雍己弟。太戊勤政修德,治國撫民,頗有振作。

商第9位國王,姓子。湯五世孫,太甲孫。死后追謚為中宗。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為商王太庚之子,商王小甲、雍己之弟。這個太戊繼位時還是個少年,不勤于國政,整天只圖享樂。在他繼位第七年時,王宮的庭院里長了一棵桑樹,長棵桑樹沒什么奇怪,奇怪的是這棵桑樹下又長出了一棵楮樹,七天的時間里就瘋長了,長得很大。這本來是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偶然現(xiàn)象,換現(xiàn)在也不作為怪,人類生的怪物都多更何況植物,可是在商代的時候人還沒有植物學知識,就把它看作是妖魔鬼怪。這個少年國王很怕。他的大臣伊陟(估計是伊尹的后代書上沒有考證)就說:臣聽說妖怪勝不過德,大概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缺德之處,所以才會出現(xiàn)妖怪。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會免除禍害。這太戊一聽有道理,果然一改前非,勤于朝政,修德治國。而這種不是正常生長的共生樹木,長到一定時候會自然枯死。太戊以為是自己修德治國以德壓妖的結(jié)果,就更相信了。據(jù)古書上記載太戊在位75年,是商王朝在位最長久的。病死,葬于內(nèi)黃(今河南省內(nèi)黃縣南30里處)。太戊勤政修德,治國撫民,頗有振作。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國政。國政大修,各小國又紛紛歸順,商朝中興,故后代尊稱他為中宗。

  商中宗陵為商代第九代王太戊的陵墓,位于內(nèi)黃縣城西南15公里,商中宗陵是我國古老皇陵之一,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一處商王陵。漢代建陵,唐代續(xù)修,宋太祖開寶七年復修,明、清多次修葺增建。

  商中宗陵坐北面南,占地百畝,圍墻筑高墻,前后分區(qū),規(guī)模宏大,布局奇特。前區(qū)為陵墓區(qū),后區(qū)為祭祀?yún)^(qū),中間甬道為中軸線,直通拜殿,甬道東為太戊陵,西為嬪妃墓,歷代王朝祭祀不絕。陵內(nèi)宋開寶七年(公元947年)所立《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廟碑》高聳雄偉,通高7.2米,寬1.6米,厚0.59米,由翰林梁同翰撰寫,碑有銘有序,雕刻精湛,字跡清晰,筆法變化多端,妙趣橫生,刀工嫻熟,骨刀堅凝,堪稱一絕。

  商中宗陵是以陵寢陵園、碑碣為特色,極具歷史文化價值和旅游觀光價值的尋根祭祀之圣地。

商孝成王(仲丁)子莊

在位11年



仲丁,姓子名莊。生卒年不詳。商王太戊子。太戊死后繼位。在位13年(一說11年),病死,葬于狄泉。仲丁于己未年即位,仲丁元年,自亳遷都于囂。(今河南省鄭州市附近,一說在今河南省滎陽縣東北)。當時,東南方的夷族興起,仲丁六年,其中的藍夷進攻商朝,仲丁出兵擊退藍夷。仲丁死后,諸弟爭奪王位,造成繼承上的九世之亂,商朝一度中衰。仲丁死后,其弟外壬即位。

商思王(外壬)子發(fā)

在位15年



外壬,在甲骨文中被稱作卜壬,姓子名發(fā),商朝第十一任的國王。外壬,生卒年不詳。商王太戊子,商王仲丁弟。仲丁死后繼位。在位15年,病死,葬于狄泉。仲丁死后,外壬成功地奪取王位,并向諸弟妥協(xié),造成了商王朝繼承上的混亂,史稱九世之亂。商朝開始衰落。外壬死后,由其弟河亶甲繼位。

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在位9年



河亶甲,姓子名整,生卒年不詳,商王太戊子,商王仲丁、外壬弟,外壬死后繼位,在位9年,病死后葬于相(今河南省內(nèi)黃縣境內(nèi))。河亶甲在位時,商朝又再度衰落,他曾遷都于相,又曾出兵征伐東南方的蘭族和班方。

商穆王(祖乙)子滕

在位19年



祖乙,商朝國王,商王河亶甲子,河亶甲病死后繼位,即位后遷都于庇,商朝的社會經(jīng)濟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商朝又興盛起來。在位19年(一說75年)。祖乙在位時,遷都于邢(今河北省邢臺)。他幾次出兵平服了蘭夷、班方等國,解除了東南方的夷族對商的威脅,國運再度中興。甲骨文中稱他為中宗祖乙,和太乙、太甲合稱為“三示”(意為三位功勛卓著的祖先)。病死,葬于狄泉。由其子祖辛即位。

  當時,天氣風云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祖乙,奏稱要設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于事。萬年知道后,忍不住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派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guī)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chuàng)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阿衡見此,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萬分懼怕萬年因創(chuàng)建歷法而得寵,國君會怪罪自己提出祭祀天神的主意。于是,他陰謀策劃,派了一個刺客去除掉萬年。刺客攀上日月閣,見萬年正在閣上觀察星斗,便張弓搭箭,準備射死他。誰知,刺客被衛(wèi)士發(fā)現(xiàn),被當場緝拿。祖乙知后,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xiàn)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jié)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jié)吧。'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后來,萬年經(jīng)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jù)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的。春節(jié)由此而來。

商桓王(祖辛)子旦

在位16年



祖辛,姓子名旦。生卒年不詳。商王祖乙子。祖乙死后繼位,在位16年,病死,葬于狄泉。死后由其弟沃甲即位。

商僖王(沃甲)子逾

在位25年



沃甲,姓子名逾。生卒年不詳?!妒辣尽纷鏖_甲,商王祖乙子,祖辛弟。祖辛死后繼位。在位25年(一說5年),病死,葬于狄泉。沃甲死后,祖辛之子祖丁即位。

商莊王(祖丁)子新

在位32年



祖丁,在甲骨文中作且丁,姓子名新,中國商朝第17位國王。商王祖辛之子,前任國王沃甲之侄,根據(jù)《竹書紀年》,定都于庇,在位共九年(一說32年),死后由侄子(一說堂弟,即商王沃甲之子)南庚即位。

商頃王(南庚)子更

在位25年



南庚,,生卒年不詳,商朝國王。商王沃甲子,商王祖丁堂弟,祖丁死后繼位,在位25年,病死,葬于狄泉。

  南庚在位時,商朝國運再度衰落,后遷都于奄(今山東省曲阜縣)。死后由祖丁之子陽甲繼位。

商悼王(陽甲)子和

在位7年



陽甲,生卒年不詳。陽甲在甲骨文中稱象甲,姓子名和,是中國商朝的第十九位國王,商朝國王祖丁之子,后任國王盤庚之兄,南庚死后繼位。在位7年,病死,葬于狄泉。陽甲在位時,商朝內(nèi)亂不止,奴隸主貴族之間相互殘殺。陽甲已無法控制局面。定都于奄,在位共四年,曾西征丹山戎,在位期間,商朝再度衰落,諸侯不朝?!暗坳柤讜r,殷衰”。

商世祖(盤庚)子旬

在位28年


盤庚,祖丁子,陽甲弟。盤庚遷都于殷,商朝自此稱殷商。遷都后,社會經(jīng)濟得到較大發(fā)展,殷都成為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

  盤庚,甲骨文做般庚,,名旬,生卒年不詳。祖丁子,陽甲弟。陽甲死后繼位。商代第20位國王,根據(jù)《夏商周年表修正》,在位28年(前1300-前1277年在位)。于在位的第三年(前1298年)遷都于殷。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國王。病死,葬于殷(今河南省安陽縣小屯莊)。

  盤庚即位時,商朝經(jīng)過幾代內(nèi)亂(即九世之亂),政治腐敗,貴族奢侈,王室內(nèi)爭激烈,階級矛盾尖銳,加上天災頻繁,面臨著嚴重的危機,盤庚為了挽救商王朝的衰亡,決定放棄原來的都城,遷都到荒蕪的殷,以抑制貴族的奢侈,緩和階級矛盾,并減經(jīng)些自然災害。在此之前,商民族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十幾次的遷徙。有時是因為土地荒蕪,有時因為河水泛濫,有時因為外族奇襲,有時因為內(nèi)部矛盾。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擺脫政治困境,他不顧一些貴族的反對,決心選擇一個有長遠發(fā)展前途的地方重振朝綱。當他得知安陽(當時稱北蒙)一帶土肥水美,山林有虎、熊等獸,水里有魚蝦時,就決心到此來發(fā)展。為了動員遷都,他曾發(fā)表一個重要的演講。“星火燎原”一詞即由此次演講內(nèi)容凝練而成。貴族們竭力反對遷都,盤庚就發(fā)布文告,嚴厲命令他們服從,終于,馬蕭蕭,車轔轔,他率眾西渡黃河,來到了安陽,史稱“盤庚遷殷”。遷到殷后,他又以強硬手段制止了貴族們搬回舊都的企圖。《尚書·盤庚》就是他在遷殷前后的的講話記錄。他還提倡節(jié)儉,改良風氣,減輕剝削,終于安定了局面。奴隸的血汗勞動,使殷發(fā)展成為一個十分繁榮的都市,此后270多年,商的都城一直在這里,商朝也被稱為殷朝殷商。

  商王陽甲之弟,湯第九代孫。在盤庚以前,商王朝政局混亂,統(tǒng)治階級豪華奢侈,王朝的統(tǒng)治出現(xiàn)了危機。盤庚繼位以后,決定把都城從奄(今山東曲阜)遷到殷(今河南安陽),遭到貴族的反對。但是盤庚決意遷都,并作書告諭,違者重懲。于公元前1298年遷都以后,執(zhí)行比較開明的政策,人民安居樂業(yè),文化發(fā)展,社會富足繁榮,商王期從此中興。故商又可稱為殷或殷商。

商章王(小辛)子頌

在位21年


小辛,商朝國王,姓子名頌,商王盤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盤庚死后繼位。相傳在位21年,病死,葬于殷。小辛繼位后,放棄了盤庚的治國之策,商朝國運又一次衰落。

商惠王(小乙)子斂

在位21年


小辛,姓子名頌,商王盤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盤庚死后繼位。相傳在位21年,病死,葬于殷。小辛繼位后,放棄了盤庚的治國之策,商朝國運又一次衰落。

商高宗(武丁)子昭

在位59年


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盤庚以后最好的國王,政治改善,商朝復興,他還擊敗四方入侵,商朝威鎮(zhèn)四方。

  商朝國君,軍事統(tǒng)帥。子姓,名昭。商王小乙之子。相傳少年時期遵父命行役于外,與平民一同勞作,得以了解民眾疾苦和稼穡艱辛。繼位后,勤于政事,任用工匠出身的傅說及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勵精圖治,使商朝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fā)展。出土的武丁時期甲骨卜辭有“中師”之名,當是開創(chuàng)軍隊以“師”為最高建制單位,也有認為是初建右、中、左三師。鑒于方、土方經(jīng)常侵擾商朝邊地和屬國,甚至聯(lián)合威脅商西北邊安全,乃采取各個擊破之策,多次遣將發(fā)兵進攻,又親自統(tǒng)兵出征,終將方、土方征服。用長達三年時間平定鬼方。發(fā)重兵擊敗羌方,俘獲大批羌人充為奴隸(見武丁攻西北部族之戰(zhàn))。統(tǒng)兵南征,深入荊楚之地,擊敗荊楚軍,俘獲甚多。還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對周邊方國、部族的戰(zhàn)爭,拓展了商朝版圖和勢力范圍,促進了中原地區(qū)與周邊部族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使商朝成為西起甘肅,東至海濱,北及大漠,南逾江、漢流域,包含眾多部族的泱泱大國,史稱“武丁中興”。在位59年而卒,被追謚為高宗。

商后平王(祖庚)子躍

在位7年



祖庚,商朝國王,姓子名躍,公元前1191年即位,在位約7年,他是商朝著名國王武丁的次子,病死,葬于殷。祖庚有長兄祖己,因受后母誣陷,被父親武丁逐出京城,后含冤而死。三弟祖甲為后母所生,為表示不愿與兄長爭奪王位,便暗暗地離宮出走,武丁病死,祖庚得以繼位。祖庚死后,三弟祖甲繼位。

商世宗(祖甲)子載

在位33年



祖甲,商朝國王,姓子名載,生卒年不詳。商王武丁第三子,商王祖庚之弟,祖庚死后繼位,在位33年,病死,葬于殷。商代鼎盛時期,高宗武丁偏愛幼子祖甲,打算廢太子祖庚而改立祖甲。祖甲認為這是違禮之舉,不可強行廢立,否則就可能重演“九世之亂”的局面,因此他效法武丁當年之舉,離開王都,到平民中生活。武丁死后,由太子祖庚繼承王位。這使祖庚非常感動,使立祖甲為王位繼承人,祖庚即位7年左右病死,祖甲這才回到王都繼承王位。為了報效祖先功德,商人盛行祭祀,但所祭對象和順序都很零亂,沒有一定的規(guī)矩。祖甲即位后,創(chuàng)造了“周祭”之法,具體方法是:從每年第一旬甲日開始,按照商王及其法定配偶世次、廟號的天干順序,用羽、彡、三種主要祭法遍祀一周。周祭以旬為單位,每旬十日,都依王、妣廟號的天干為序,致祭之日的天干必須與廟號一致。如:第一旬甲日祭上甲、乙日祭報乙、丙日祭報丙,直至癸日祭示癸;第二旬乙日祭太乙(湯)、丁日祭太?。坏谌兹占捞?、丙日祭外丙。如此逐旬祭祀,一直祭到祖甲之兄祖庚。用一種祭祀法遍祭上甲到祖庚的先工先王,需要九旬。祭畢,再分別用另兩種祭法遍祀,直到全部祭遍為止。周祭之法,使殷人的祭祀系統(tǒng)更為嚴密規(guī)范,因此盛行于商代后半期,并逐漸達到最高峰。祖甲創(chuàng)立的周祭之法是祖先崇拜和宗教制度的最好體現(xiàn)。在上古文明中,各大民族都有自己的祭祀體系,周祭之法和古巴比倫、古埃及的祭祀法各不相同,是中國古代特有的祭祀系統(tǒng)。

商甲宗(廩辛)子先

在位6年


廩辛,姓子名先,商朝國王。生卒年不詳。商王祖甲子,祖甲死后繼位,在位6年,病死,葬于殷。

  廩辛在位期間,西方一些方國部落不斷攻擾商朝,廩辛發(fā)兵多次征伐,還征調(diào)衛(wèi)、虎、受等幾個部落出兵攻打。但是,始終沒有將方國部落征服。廩辛死后,由其弟康丁繼位。

商康祖(庚丁)子囂

在位1年



康丁,商朝國王,姓子名囂,《史記·殷本紀》誤作庚丁,他是商王祖甲之子,商王廩辛之弟。廩辛死后,于前1148年繼位,在位僅1年,死,葬于殷。他死后,由其子武乙繼位。他在位時,羌方在今陜、甘一帶重又崛起,屢犯商王朝,常使商戍軍遭到很大損失,成為商王朝欲用兵的重點。商王針對羌方武裝力量強悍等特點,戰(zhàn)前進行了全面的謀劃和布置,一面命戍軍暫避敵鋒,待機而動,一面組織精銳部隊適時增援抗擊羌方進犯。由于采取積極防御策略,康丁時抗擊羌方的戰(zhàn)爭取得最后勝利,擒殺羌方伯,占領羌方部分土地,并派出與王族關(guān)系密切的逐、何等五族戍守。但羌方并未被攻滅,成為隱患。

商武祖(武乙)子瞿

在位35年



武乙,商朝國王,姓子名瞿。商王康丁之子,康丁死后于前1147年繼位,在位35年,卒于公元前1113年,死后由其子太丁(也作文?。├^位。傳說被雷擊而死于渭水流域,一說死于戰(zhàn)事,葬于殷。

  武乙在位時,巫教勢力極大,經(jīng)常假借天意鉗制商王的行動,武乙便想方設法打擊巫權(quán)。有一次,他命工匠雕了一個木偶,狀貌威嚴,冠服齊整,稱作天神。他約天神和他賭博,又命令一個臣子代替木偶,作為天神來與他賭博,臣子怕武乙,步步退讓,以大輸而告終。武乙推局指著木偶大笑說:“你既然是天神,怎么會輸給我,如此不靈驗,不配稱天神?!边€命令左右痛打木偶。

  又有一次,武乙命人制作了一只皮袋,盛滿獸血,掛在樹枝上,他親自挽弓仰射,射破皮袋,獸血噴出,武乙擲弓大笑說:“今天,天被我射了一個窟窿?!?/p>

  經(jīng)過種種斗爭,終于使巫權(quán)大為降落,王權(quán)大為上升。

  當時,西方的旨方和羝方聯(lián)合攻打商朝,武乙出兵征伐,俘虜了旨方幾千人.

  后來,武乙到黃河、渭水之間去游獵,據(jù)說被雷擊死。一些學者認為,此說很有可能是仇恨武乙的巫師們編造出來貶低武乙的。從武乙晚年經(jīng)常用兵于渭水流域的史料來分析,他可能死于征伐西方方國部落的戰(zhàn)斗中。

商匡王(太丁)子托

在位13年



文丁,商朝國王,亦作太丁,姓子名托。商王武乙之子,于公元前1112年即位,卒于公元前1102年,共在位11年。死后由其子帝乙繼位。文丁繼位以后,為了解除周人的威脅,采取懷柔政策。周侯季歷毫不客氣,看看中央沒動靜,就征伐山西長治地區(qū)的余吾戎,余吾戎敗而降周。周侯季歷向文丁報捷(獻上俘虜和戰(zhàn)利品)。文丁嘉封季歷為“牧師”,牧師有地方伯長的意思,專征伐權(quán)。文丁希望季牧師幫他安定邊陲。季牧師于是又征始呼戎,始呼戎敗而降周。過了幾年,季歷再次打敗翳徒戎,把三個翳徒戎大頭目送給文丁獻捷。文丁看看季歷越來越厲害,感覺不是好事,干脆突然下命囚禁季歷,并殺了他。而季歷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他在位時也曾經(jīng)出兵征伐歸國,但并沒將其征服。

  在甲骨文中作文武丁,《史記》里稱太丁,姓子名托,中國商朝第30任國王。前任國王武乙之子。

  根據(jù)《竹書紀年》,他在位13年,在位期間,周侯季歷(姬昌父)伐戎有功,太丁忌憚,先嘉其功而殺之。

商德王(帝乙)子羨

在位26年


帝乙,太丁子。帝乙時,商朝更加衰弱。以和親的方式與姬昌媾和。

  帝乙,商朝國王,姓子名羨,商王文丁(太?。┲?。文丁死后繼位,公元前1101年即位,公元前1076病卒,葬于殷。在位26年,死后由其子辛(即大名鼎鼎的紂王)繼位。帝乙在位期間,商朝國勢已趨于沒落。當時,江淮之間的夷族又強盛起來,準備大舉進攻商朝。帝乙在位的第九年,出兵征伐島夷和淮夷,半路上受到孟方(今河南省睢縣附近)的截擊。帝乙率領諸侯伐討孟方,得勝。第二年,帝乙繼續(xù)南下征伐夷族,到達淮水流域的攸國。帝乙和攸侯喜合兵攻伐夷族,于第二年得勝而歸,帝乙在位的第十五年,再次率領諸侯南征夷族。

  帝乙在位末年,遷都于沫(即朝歌,今河南省淇縣)。

商紂王(商紂)子壽

在位52年



商紂,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紂相同,帝乙子。商紂為人聰穎,膂力過人。曾大舉攻伐東夷,取得勝利,為中原文化的傳播有一定的貢獻。但商紂為人殘暴,且好色無比。寵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宮舍,民不聊生。而此時西方周逐漸強大,終于滅商。紂王自焚而死。商亡。商紂與夏桀也成為了暴君的代名詞——“桀紂之君”。

先公

契(約前2096年-前?年)

昭明(前?年-前?年)

相土(前?年-前?年)

昌若(前?年-前?年)

曹圉(前?年-前?年)

冥(前?年-約前1875年)

王亥(約前1874年-約前1775年):夏杼十四年-夏泄十二年

王恒(約前1774年-約前1771年):夏泄十三年-夏泄十六年

上甲微(約前1770年-前?年):夏泄十六年-?

報丁

報乙

報丙

主壬(示壬)

主癸(示癸)

來源:網(wǎng)絡

1.《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總結(jié)很全面速看!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總結(jié)很全面速看!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42850.html

上一篇

關(guān)于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你需要知道這些殷商的起源與發(fā)展

下一篇

事業(yè)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歷史之周朝中央制度(七)

關(guān)于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你需要知道這些殷商的起源與發(fā)展

關(guān)于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你需要知道這些殷商的起源與發(fā)展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相關(guān)介紹,商代牛形銅器。 殷相夫族的始祖是契據(jù)(XI ),根據(jù)《史記》,切伊因幫助大宇治水工人而被順帝任命為師生(相當于教育部長)。 并把契封在商地(今河南省商丘市),契的部落因居住在商地所以也稱為商族。因契有...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看這里!殷商起源之謎:山東,河北,還是河南?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看這里!殷商起源之謎:山東,河北,還是河南?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相關(guān)介紹,大約4000多年前,皇帝和查維甘地產(chǎn)生了“契約”,封上了尚志,因此“契約”成為商人的始祖,后世稱之為“抵銷藥”。 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部族不斷地搬遷尋找宜居之地,到商湯時,商部落實力非常強大,在鳴條之戰(zhàn)...

關(guān)于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我想說奠定中華文明的大事件——盤庚遷殷:“殷商”之名的來源

關(guān)于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我想說奠定中華文明的大事件——盤庚遷殷:“殷商”之名的來源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相關(guān)介紹,半徑是商朝中后期發(fā)生的歷史事件,半徑繼承后,為了挽救政治危機,決定將首都遷至殷商(今天河南安陽)、金銀河遺址。 盤庚遷殷的背景可以說是天災加人禍。在中國古代,定都和遷都都是國家大事,為了穩(wěn)定政權(quán),歷代...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專題奠定中華文明的大事件——盤庚遷殷:“殷商”之名的來源

  •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專題奠定中華文明的大事件——盤庚遷殷:“殷商”之名的來源
  •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專題奠定中華文明的大事件——盤庚遷殷:“殷商”之名的來源
  •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專題奠定中華文明的大事件——盤庚遷殷:“殷商”之名的來源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專題之安陽:殷商都城,漢字之源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專題之安陽:殷商都城,漢字之源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相關(guān)介紹,甲骨文。 視覺中國供圖 歷史上,安陽曾是殷商、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古都。當然,在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里,還是商建都安陽的那段歷史對這座城市的影響最大,知名度最高。由于建都年代...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專題為什么商代不停地遷都,前后遷了十幾次,把首都換來換去呢

  •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專題為什么商代不停地遷都,前后遷了十幾次,把首都換來換去呢
  •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專題為什么商代不停地遷都,前后遷了十幾次,把首都換來換去呢
  •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專題為什么商代不停地遷都,前后遷了十幾次,把首都換來換去呢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我來告訴你答案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商朝

  •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我來告訴你答案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商朝
  •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我來告訴你答案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商朝
  •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我來告訴你答案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商朝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看這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分析商朝經(jīng)濟變化的演變,以及歷史影響

  •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看這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分析商朝經(jīng)濟變化的演變,以及歷史影響
  •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看這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分析商朝經(jīng)濟變化的演變,以及歷史影響
  • 是商朝歷史發(fā)展的看這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分析商朝經(jīng)濟變化的演變,以及歷史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