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國古代史的人都知道有兩段歷史,那很難整頓。一段是明清,史料太多,意見不一致。
一段是先秦時期,就是秦以前,史料太少,研究資料十分匱乏。
到了太史公寫《史記》的時候,三皇五帝已經(jīng)成為傳說。最近的夏,也已經(jīng)過去快兩千年了。恰如今天的我們,看太史公司馬遷那個年代的事情。
《史記》記載殷商的帝王交替,那些天干地支一般的人名,如走馬觀花,很少人能讓太史公駐足多看幾眼。
湯死后,說到湯繼承人的時候,《史記》中第一次提到“太子”這一特定稱謂,說明關(guān)于繼承人的問題正在趨于制度化。《史記》載: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這是我所知道的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子。
太丁沒來得及即位就死掉,死在他爸的喪禮期間。太丁的弟弟外丙當(dāng)了三年帝,死了。又一個弟弟仲壬排隊又當(dāng)了四年帝,也死了。
我們看商朝帝王的名字,動不動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這并不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沒文化,而是他們的子孫在他們死后,為了祭祀方便,圖省事給他們做的記號。那時候人們用天干地支來記錄日期,商代每位王死后,后人就從十個天干中選擇一個為名,做為“廟號”,比如太甲,小乙、外丙、武丁等的甲、乙、丙、丁就是廟號。廟號就是祭日,方便又好記。
但是死的人多了,就難免有重復(fù)。為了區(qū)別,就在廟號前面,加字區(qū)別。比如商朝以“甲”為廟號的帝王有6位,于是在廟號干名前加區(qū)別字,分別稱為太甲、小甲、河亶甲,沃甲,陽甲,祖甲,這樣就不至于相混。
仲壬死了以后,王位回歸至太丁一脈,在伊尹的支持下,太丁的兒子太甲即位。太甲后來很有名,因為他的故事很有利用價值。與殷商帝族早期許多短壽帝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伊尹這個時候還活著,而且還掌握著國家大權(quán)。
太甲即位后,不聽伊尹的話,伊尹直接就把太甲流放到湯陵園桐宮去守陵去了。之后三年伊尹主持國家大局,接收諸侯朝見。三年后,又把反躬自省的太甲放出來,太甲怕了,國家大事任由伊尹做主,按照伊尹的意思修治德政,伊尹也重新讓諸侯朝見太甲,于是皆大歡喜。
這個故事在各種史料中均被美化,伊尹作為正面形象被大家稱為圣人----因為需要。當(dāng)后來王莽,董卓,司馬昭,楊堅,朱溫等人要做篡國篡權(quán)的亂臣賊子的時候,不好明火執(zhí)仗,就都抬出伊尹還有后來周公霍光(后面我們會說到)的故事,用來遮羞。
長壽的伊尹一直活到太甲也沒了,太甲的兒子沃丁即位,伊尹才依依不舍地告別了這個世界。他培養(yǎng)了一個叫伊陟(讀ZHI)的兒子,到沃丁孫子輩太戊做王的時候,又當(dāng)了輔相,掌握了國家大權(quán)。
太戊除了寫過兩篇文章,沒有什么驕人的業(yè)績,但傳說此人特別長壽,光在位時間就75年,好嚇人啊。這個歷史記錄,比康熙帝還牛。但三代以前的史料,許多都不確切,總是大約,所以在位時間最長的確切記錄,還由康熙帝占著。
燕子的后代,特別喜歡搬家。從契到湯的十四代,已經(jīng)搬過八次家。伊陟輔佐的那個太戊死后,新一輪搬家又開始了。太戊的兒子中丁搬到嗷地,中丁的弟弟河亶甲又搬到相,河亶甲的兒子祖乙再搬到邢。搬家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據(jù)說是因為水患,但是從國家穩(wěn)定的角度出發(fā)考慮,這樣頻繁的遷都實在太不嚴(yán)肅了。
從中丁以后,連續(xù)九代,國家很混亂,四方諸侯又都不把天子當(dāng)干部了。我覺得這時候要是就出來個周姬昌,殷商就該提前終結(jié)了。
在混亂中殷商迎來了盤庚時代,繞了一圈,盤庚又把家搬回了湯原來定都的亳(也叫殷,這就是商為什么也叫殷商的由來,后來不遷都了,改名,把國都叫做朝歌)。盤庚發(fā)展經(jīng)濟(jì),整兵經(jīng)武,殷商又恢復(fù)了一點生機(jī)。到盤庚弟弟的弟弟的兒子武丁的時候,殷商王朝迎來了武丁中興。
武丁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人,并且找到了,叫說(讀yue),在傅險建筑工地當(dāng)泥水工,就叫傅說。這個人大家應(yīng)該熟悉,孟老夫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中提到過。武丁任命這個人為相,輔佐國政,傅說干的很不錯。聽從賢臣祖乙的進(jìn)諫,修明政治,給老百姓干了不少好事,很得民心,天下諸侯又都回來歸順天子 了。
看夏商周的本紀(jì),看天下諸侯的表現(xiàn),我覺得特別可笑。遇到厲害點有能力的帝王,就屁顛屁顛地來朝貢。遇到暗弱好欺負(fù)的帝王,就不把領(lǐng)導(dǎo)當(dāng)回事。特別是商朝,有不少短命帝王,系統(tǒng)更新快,諸侯的臉,比七八月仲夏的天氣還變化無常。
武丁也像其他帝王一樣,取了很多老婆。他死了以后,他的繼承者是祖庚,祖庚以后是祖庚的弟弟祖甲。這兩個人都從《史記》中被一筆帶過,毫不起眼。然而他們當(dāng)中不知道哪個,做了一件小事情,讓他們的媽出了大名。這是20世紀(jì)的事情了,這件普通的事情就是鑄鼎。
公元1939年,河南農(nóng)民吳希增在自家莊稼地里挖出了一個銹跡斑斑的金屬疙瘩,這就是后來的司母戊鼎,2011年改了名,成了后母戊鼎(這個后母的意思不是后媽,而是王后媽媽)。作為已經(jīng)出土的中國古代最大的青銅器,這件國寶的聲名早就飛出了亞洲,走向了世界。武丁的這個妃子,這個叫戊的女人,就這樣在幾千年后,被舉世所矚目。許多人不知道武丁,甚至不知道湯和紂,可但凡讀過歷史課本的,都知道戊。
1.《【14代商朝】專題殷商帝王那些有趣的名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4代商朝】專題殷商帝王那些有趣的名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jìn)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40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