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開國皇帝唐高祖遞延介紹:唐高祖遞延(565 -635年6月25日),賈淑德出生于長安,是中國唐朝的開國皇帝。

公元618年5月,李淵稱帝,改國號唐,定都長安,不久之后便統(tǒng)一了全國。635年6月25日,李淵駕崩。李淵死后謚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號為神堯皇帝。天寶十三載二月,上尊號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

  唐高祖李淵(566-635年6月25日),唐朝開國皇帝。

  他是西漢大將軍李廣的二十三世孫、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的六世孫。

  李淵,字叔德,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秦安縣)人,漢族,祖籍趙郡隆慶(今邢臺市隆堯縣)。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母為隋文帝獨孤皇后姐,故特見親重。隋煬帝即位后,李淵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后被召為殿內(nèi)少監(jiān),遷衛(wèi)尉少卿。大業(yè)十一年(615),拜山西河?xùn)|慰撫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當(dāng)時,隋末農(nóng)民起義遍布全國,政局動亂。李淵便與次子李世民在大業(yè)十三年五月起義,并從河?xùn)|(今山西永濟西)召回長子李建成和三子李元吉。李淵起兵后,一面遣劉文靜出使突厥,請求始畢可汗派兵馬相助,一面召募軍隊,并于七月率師南下。

  李淵生平

  李淵的父親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為唐國公。李淵七歲時他父親逝世,他世襲為唐國公。李淵是隋煬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親和隋煬帝的母親是鮮卑貴族獨孤氏的親姐妹,他曾深受隋煬帝的重用。

  615年李淵被調(diào)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營。在太原李淵成功地解決了北方突厥的威脅,同時他成功地戰(zhàn)敗了多支反隋軍隊,并通過受納敗軍而不斷地擴大了自己的力量。617年7月,李淵正式開始起兵反隋。名義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煬帝。他從太原出發(fā)進攻長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領(lǐng)了長安。他擁代王楊侑做皇帝,自封為大丞相和唐王。618年隋煬帝被叛軍殺死後,李淵命令楊侑將帝位傳給他,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後李淵開始著手消滅其他反隋力量,在他的兒子李世民的幫助下他用了十年的時間先後消滅了薛舉、薛仁杲、李軌、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蕭銑和梁師都等割據(jù)勢力。最後一個梁師都是在628年被平定的,這時他已經(jīng)將皇帝位讓給李世民了。同時他又利用東突厥和西突厥之間的分裂穩(wěn)固北部的邊界,這是他有力量能夠奪取中原的主要條件。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jì)人。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生于開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隨父親李淵進軍長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戰(zhàn)天下,為大唐統(tǒng)一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秦王、天策上將。626年玄武門之變奪位登基后,開創(chuàng)了著名的貞觀之治,他虛心納諫,厲行儉約,輕徭薄賦,使百姓休養(yǎng)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國泰民安,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重創(chuàng)高句麗,設(shè)立安西四鎮(zhèn),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chǔ),“功大過微,故業(yè)不墮”,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李世民生平

  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濟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廟號。他還是唐朝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他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唐太宗生於開皇十八年(公元599年)在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西北)出生,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公元615年娶妻長孫氏,(登基後稱長孫皇后)。公元617年,李世民隨父親、劉文靜起兵反隋,攻入長安,并且滅隋。李世民被封為秦王。

  此後,李世民經(jīng)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jù)勢力:破李軌,殺薛仁杲(薛舉之子),敗宋金剛、劉武周。在虎牢之戰(zhàn)中,一舉翦滅中原兩大割據(jù)勢力:王世充和竇建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zhàn)後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皇帝的禮儀招待。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

  此後,李世民與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的猜忌日益加深。大臣間互相傾軋,分為兩派。宰相裴直、謀士王珪、魏徵、東宮衛(wèi)士將領(lǐng)薛萬徹等跟隨李建成、李元吉為一派,謀士杜如晦、房玄齡,將領(lǐng)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王君廓等跟隨李世民為一派。大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將領(lǐng)李靖、徐世績、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發(fā)動政變,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和侄子,強迫高祖讓位,自己即位為帝,次年改年號為貞觀。在李世民統(tǒng)治其間,唐朝國力強盛,被稱為貞觀之治。晚年著《帝范》一書以教戒太子,其中總結(jié)了他一生的政治經(jīng)驗,也對自己的功過進行了評述。

  他在位期間,推行府兵制、租庸調(diào)制和均田制,并積極推行科舉制。

  630年,擊敗東突厥,被尊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給吐蕃的松贊干布。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長孫皇后,為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于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長安太極殿,開創(chuàng)了有貞觀遺風(fēng)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咸海(一說里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

  人物簡介

  李治(628~683),即唐高宗,字為善,漢族人。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生母是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

  貞觀二年(628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卒于弘道元年(683年),享年56歲。謚曰“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廟號“高宗”。

  唐高宗共在位34年(649年—683年),前六年號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xù)執(zhí)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jīng)濟制度,與李勣(徐懋功)、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他們君臣都牢記太宗的遺訓(xùn)遺囑,奉行不渝。訓(xùn)令納諫、愛民,高宗即位時即對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辈⑷找淌啡腴w,問以百姓疾苦;訓(xùn)令崇儉,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备咦诰紓兪捯?guī)曹隨,照太宗時法令執(zhí)行,故永徽年間,邊陲安定(擊敗西突厥的進攻),百姓阜安(人口從貞觀年間的不滿三百萬戶,增加到380萬戶),有貞觀之遺風(fēng),史稱“永徽之治”。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謚號:天皇大帝(初謚)/天皇大圣皇帝(749年加謚)/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754年加謚)。

評價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是第三位登基的唐朝皇帝。應(yīng)該說,作為一個唐朝的皇帝,李治是幸運的,因為,他繼承了父親太宗的輝煌基業(yè)。但是對于他個人的帝王生涯來說,“子承父業(yè)”同時又是不幸的。當(dāng)人們觀察他的時候,首先看到的往往是太宗以及貞觀之治的耀眼光環(huán);既而在他身后又是歷史上惟一的一個女皇武則天,在他們兩人并駕齊驅(qū)的時候,又總是被武則天搶占了頭籌。

  然而,歷史就是這樣喜歡捉弄人。差不多被歷史忽略的高宗,卻平穩(wěn)地做了34年的皇帝,這在唐朝所有皇帝當(dāng)中,是除了玄宗以外在位時間最長的。高宗從即位的第二年改元永徽以后,在位期間,一共14次改元;除了他身后的武則天因為經(jīng)常會在一年當(dāng)中數(shù)次改元而有18個年號外,高宗又是唐朝皇帝中擁有年號最多的一位。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漢族,謚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謚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兩次當(dāng)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韋后毒殺,終年55歲,葬于定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鳳凰山)。

  唐中宗前后兩次當(dāng)政,共在位五年,神龍三年八月三日加尊號為應(yīng)天神龍皇帝,景龍四年六月二日壬午日半(710年7月3日)被毒死于神龍殿,終年55歲,廟號中宗,謚號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景云元年十一月己酉葬中宗于定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龍泉山)。武后生四個兒子,中宗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其兩位皇兄一死一廢之后,李顯被立為太子。

  高宗于公元683年12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子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嗣圣”。中宗比高宗更為庸柔無能,即位后,尊武則天為皇太后。裴炎受遺詔輔政,政事皆取決于武則天。他重用韋皇后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欲以韋皇后之父韋元貞為侍中(宰相職),裴炎固急以為不可。李顯大怒:“我以天下給韋元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裴炎聽后報告了武則天,武則天對中宗的舉動大為惱火,公元684年2月,繼位才36天的中宗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

  中宗先后被軟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縣)14年,只有妃子韋氏陪伴,兩人相依為命,嘗盡了人世的艱難。每當(dāng)聽說武則天派使臣前來,中宗就嚇得想自殺。韋氏總是安慰他說:“禍福無常,也不一定就是賜死,何必如此驚恐?!表f氏的鼓勵、幫助、勸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堅持著活了下來。因此,中宗和韋氏作為患難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曾對韋氏發(fā)誓說:“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滿足你的任何愿望?!?/p>

  公元699年,中宗被武則天召回京城,重新被立為太子。中宗很注意搞好與母親武姓家人的關(guān)系,出于這一動機,他決定和武氏聯(lián)姻。就這樣,他的一個女兒即后來的永泰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侄孫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兒媳;幼女即安樂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另一位侄孫武崇訓(xùn),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兒媳。中宗與武家結(jié)親,無疑是想通過裙帶關(guān)系穩(wěn)固確立自己的地位。長安元年(701)九月,他的兒子李重潤和永泰公主夫婦少年氣盛,對祖母寵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深表不滿,被張易之添油加醋地報告給武則天,說他們誹謗朝廷,結(jié)果武則天逼令李重潤、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殺。不過,因為牽扯面不大,武則天并沒有深究。顯而易見,張易之、張昌宗已對中宗一家構(gòu)成了威脅。公元705年,82歲的武則天病重。正月丙午日,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軍五百余人,沖入玄武門,殺張易之、張昌宗。迫使則天皇帝傳位于中宗。改年號為“神龍”。2月,復(fù)國號為唐。中宗復(fù)位后,馬上立韋氏為皇后,又不顧大臣的勸阻,破格追封韋皇后之父親為王,并讓韋皇后參預(yù)朝政,對張柬之等功臣卻不加信用。將韋皇后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xùn)。封上官婉兒為昭儀。教她專掌制命,負(fù)責(zé)起草皇帝的詔令。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簡介(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輪,漢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為其兄長。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在位時間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712年禪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稱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橋陵。謚號玄真大圣大興皇帝。

  父親:高宗李治

  母親:武則天

  皇后:劉氏

  子女:6子,11女

  繼位人:兒子玄宗李隆基

  最得意:歷經(jīng)政治風(fēng)云變幻,一生平安無事

  最失意:兩次登基,執(zhí)政不足8年

  最不幸:皇后劉氏和竇妃死無下落

  最痛心:歷經(jīng)十幾次宮廷政變

  最擅長:草書、隸書

  謚號: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

  廟號:睿宗

  陵墓:橋陵

  年號:文明、景云、太極、延和

  人物簡介

  李旦(公元662-716年):即唐睿宗,又名旭輪,唐高宗李治第八子,則天順圣皇后幼子。文明元年、景云元年兩次稱帝,共在位8年,禪位于玄宗,稱太上皇,居五年,崩,年五十五,葬于橋陵(今陜西省蒲城縣西北三十里處)

  龍朔二年(662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長安蓬萊宮含涼殿,史載“謙恭孝友,好學(xué),工草隸,尤愛文字訓(xùn)詁之書”。初封殷王,尋改封豫王、冀王,又改封相王,高宗末年,仍封豫王。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則天皇后廢中宗為廬陵王,于同月已未日立睿宗為帝,改年號為“文明”。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tǒng)的女皇帝:武則天秘史(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詩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tǒng)的女皇帝,也是繼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后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后為皇后(655年-683年),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并稱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后自立為皇帝,建立武周王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fā)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fù)辟,恢復(fù)唐朝,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謚則天順圣皇后。

  武則天是中華帝國唯一的女皇帝。杰出的女人,有絕頂?shù)牟拍芎统说闹腔?,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間任用酷吏以強硬的手段統(tǒng)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號(周)。

  武則天,本名武照,稱帝后改為武曌。祖籍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四川省廣元市人(在廣元皇澤寺有1955年出土的后蜀主孟昶“廣政碑”(公元959年),它是考證武則天出生于廣元的重要依據(jù)。)。她誕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于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生母是武士的續(xù)妻,隴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寧公楊達之女。

  武則天,出生在[唐初]新貴顯宦之家,顯赫的權(quán)勢,豪奢的生活,滋養(yǎng)了她無限量的權(quán)力欲。然而,初唐極重士族的門閥之風(fēng)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門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飽受流俗的輕視,而不甘埋沒。這一特殊的境遇與遭際,強烈地刺激著青年時代的武則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權(quán)力,以達唯我是從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擇手段地去報復(fù)一切的心理。這一點在她以后從政乃至于“南面稱孤”的一系列政治斗爭中,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成為她一生功過參差的修養(yǎng)。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則天自幼聰慧敏俐,極善表達,膽識超人。父親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讀書識字,使她通曉世理。史載,則天十三、四歲時,已是博覽群書,博聞強記,詩詞歌賦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礎(chǔ),而且長于書法,字態(tài)卓犖不群。

  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則天以長相俊美,入選宮中,受封“才人”。入宮之后,則天行事干練,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嬌艷,頗得太宗歡心,遂賜號“媚娘”。時日既久,太宗又發(fā)現(xiàn)則天學(xué)識尚好,且懂禮儀,便把她從侍穿衣著的行列,調(diào)人御書房侍候文墨。這一變故使武則天開始接觸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宮廷大事,并能讀到許多不易得見的書籍典章,眼界頓闊,日漸通曉官場政治和權(quán)術(shù)。

  唐朝第七位皇帝李隆基簡介——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lián)手發(fā)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712年李旦禪位于李隆基,后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后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dǎo)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

  人物簡介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也稱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公元712年至公元756年在唐朝皇帝位。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lián)手發(fā)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

  公元712年,李旦禪位于李隆基,后賜死太平公主,李隆基遂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

  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后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dǎo)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

  公元756年,李亨即位,尊李隆基為太上皇帝。

  公元762年,李隆基病逝。

李隆基怎么死的?

  唐代的中興君主,睿宗的第三子。因謚號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明皇。英武有才略,開元時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稱為「開元之治」。天寶后,寵愛楊楊玉環(huán),封為貴妃,楊玉環(huán)父兄均驟貴,勢傾天下。及安祿山反,玄宗出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謂楊國忠通于胡人,而有安祿山之反,玄宗乃令殺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于路祠。玄宗避難奔蜀,后肅宗即位于靈武,尊為太上皇。在位四十三年。玄宗喜愛歌舞音樂,曾于梨園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為伶人之祖師爺。死后廟號玄宗。

  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時年56歲的皇帝李隆基,率領(lǐng)著龐大的隨行朝臣,擺開雄壯華麗的儀仗,離開京都長安,浩浩蕩蕩地向臨潼城南驪山西北麓山下的溫泉宮進發(fā)。

  唐朝第八位皇帝:李亨(711—762),即唐肅宗,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爆發(fā)安史之亂。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靈武。寶應(yīng)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輔國、程元振殺張后等,擁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他憂驚而死。

  人物簡介

  唐肅宗李亨(公元711-762年):漢族,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母元獻楊皇后。原名李玙,曾被封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為太子,改名李亨。

  馬嵬驛兵變楊貴妃死后,唐玄宗西逃,李亨繼位。李亨在位6年,在宮廷政變中驚憂而死,終年51歲,葬于建陵(今陜西省醴泉縣東北18里的武將山)。

  人物評價

  肅宗一生頗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險遭不測;幼年、少年時代,又耳聞目睹了皇宮內(nèi)院的紛爭與傾軋;成年之后,他眼見大唐帝國由繁榮昌盛轉(zhuǎn)向衰落。在他個人的政治歷程中,平靜的皇子生活與動蕩的太子生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太平之世的皇子與紛亂之世皇帝的身份,也形成了強烈反差。安史之亂的混亂政局,給他個人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舞臺。在他7年的帝王生涯中,有兩個鮮明的主題:一是“北集戎事”,也就是組織平叛,收復(fù)兩京、消滅叛軍;二是“南奉圣皇”,也就是處理先在成都后來迎歸的太上皇玄宗的關(guān)系。他最后壯志難酬,平叛沒有取得最終勝利。

  總的來說,肅宗是位亂世天子,他繼承了天寶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時嘗試解決天寶以來政治、經(jīng)濟體制運作中的各種弊端,并為身后的帝國打下了一定基礎(chǔ)。當(dāng)然,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無法對后宮、宦官勢力的膨脹進行限制,反倒給安史之亂后的重建留下了難消的隱患,這是肅宗個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國的悲哀。

  唐肅宗李亨,原名李玙,曾被封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為太子,改名李亨。馬嵬驛兵變后,被玄宗任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領(lǐng)朔方、河?xùn)|,平盧節(jié)度都使,負(fù)責(zé)平叛。玄宗繼續(xù)西逃,他為百姓所留,與玄宗分道,北上至靈武。

  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即位,史稱肅宗。遙尊玄宗為太上皇,改年號為“至德”。肅宗繼位后,便圖謀收復(fù)兩京(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宰相房琯請求帶兵去收復(fù)長安,肅宗平時很重用房琯,同意了他的請求。結(jié)果房琯在陳濤遭遇叛軍,全軍覆沒。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史叛軍內(nèi)訌,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肅宗任用名將郭子儀、李光弼,借用回紇兵,乘機反攻。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復(fù)西京長安、東京洛陽。肅宗曾與回紇兵約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敝率孤尻栐馐芎艽蟮钠茐?。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漢族,唐肅宗長子。初名俶,原封廣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馬嵬之變后,他隨肅宗北上,任為“兵馬大元帥”,統(tǒng)帥諸將收復(fù)兩京,公元758年被立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結(jié)束,大唐開始走向衰落。當(dāng)時,東有諸多藩鎮(zhèn)割據(jù),北方又有鄰國回鶻不斷勒索,西面有鄰國吐蕃侵?jǐn)_。763年吐蕃占領(lǐng)首都長安十五日。唐代宗為求暫時安定,大封節(jié)度使,造成了藩鎮(zhèn)割據(jù)。朝廷政治經(jīng)濟進一步惡化。779年去世,廟號代宗,謚號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人物簡介

  唐代宗李豫(727--779):以開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東都上陽宮,即公元727年1月9日。初名俶,原被封為廣平王。后進封為楚王。馬嵬坡事變后,他隨肅宗北上,任為“兵馬大元帥”,統(tǒng)帥諸將收復(fù)兩京,公元758年被立為皇太子。起初,肅宗皇后張良娣與宦官李輔國互相利用,后來卻有嫌隙。張皇后想殺李輔國,廢掉太子李豫立自己的兒子。公元762年4月,李輔國與程元振將張皇后殺死。肅宗因此被驚死,李輔國于同月?lián)砹⒗钤榈?,改年號為“寶?yīng)”。

  唐代宗繼位后,李輔國以立帝有功,恃此驕橫,竟然對代宗說:“陛下只須深居宮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來處理。代宗雖然心中不滿,但懾于他手握兵權(quán),只好委曲求全,尊稱他為尚父(可尊尚的父輩),事無大小,都要與他商量后才能決定。不久,代宗乘李輔國不備,派人扮作盜賊刺殺了李輔國,然后假裝下令追捕盜賊,并派宮中使者慰問其家屬。

  寶應(yīng)元年(公元762年)十月代宗任命雍王李適為統(tǒng)兵元帥、朔方節(jié)度使仆固懷恩為副元帥,又向回紇借兵十萬,攻打再次被叛軍占據(jù)的東京洛陽,史朝義敗走莫州(今天河北任丘北),史朝義部將李寶臣、李懷仙、田承嗣等率部相繼向唐軍投降。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史朝義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上吊自殺,自此,唐朝完全平定了延續(xù)七年零三個月的安史之亂。但是,經(jīng)過這次戰(zhàn)亂,唐朝元氣大傷,由盛轉(zhuǎn)衰。東有藩鎮(zhèn)割據(jù),西有吐蕃侵?jǐn)_,北有回紇以馬匹高價交換的

  困難局面,代宗又迷信佛教,慫恿寺院占有許多良田美宅,國家財政經(jīng)濟每況愈下。

  由于討伐安史叛軍的需要,西部的軍隊大部被撤回,吐蕃乘虛深入內(nèi)地,大舉攻唐,占領(lǐng)了陜西風(fēng)翔以西,分州以北的十余州,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又占領(lǐng)了奉天(今陜西乾縣),兵臨長安城下,嚇得代宗逃到陜州避難。于是,吐蕃兵占領(lǐng)了長安,他們把唐宗室廣武王李承宏立為皇帝,作為自己的統(tǒng)治工具,縱兵焚掠,長安被洗劫一空。

  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779年——805年在位)李適(742年-805年)(適發(fā)音為Kuò),天寶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長安大內(nèi)宮中。他是肅宗的長孫、代宗的長子,他的整個少年時代,正是大唐帝國昌盛繁華的輝煌歲月。但好景不長,他14歲那年(天寶十四載,755)的十一月,爆發(fā)了安史之亂,第二年長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從此大唐帝國陷于一場亙古少見的大動亂之中。在大唐帝國的盛衰變遷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員一起飽嘗了戰(zhàn)亂和家國之痛,也親身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的洗禮和考驗。在位26年,享壽64歲。謚號為神武孝文皇帝。在位前期,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yán)禁宦官干政,頗有一番中興氣象;但涇原兵變后,文官武將的相繼失節(jié)與宦官集團的忠心護駕所形成的強烈反差使德宗放棄了以往的觀念。在執(zhí)政后期,德宗委任宦官為禁軍統(tǒng)帥,在全國范圍內(nèi)增收稅間架、茶葉等雜稅,導(dǎo)致民怨日深。于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代宗即位之初,李適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肩負(fù)起與安史叛軍余孽最后決戰(zhàn)的使命。平定叛軍之后,李適因功拜為尚書令,和平叛名將郭子儀、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賜鐵券、圖形凌煙閣。

  一生四大矛盾

  廣德二年(764)正月,李適以長子身份被立為皇太子,并于二月舉行冊禮。大歷十四年(779)五月,代宗病逝于長安宮中。身為皇太子的李適遵照父皇遺詔柩前即位,就是歷史上的唐德宗。

  德宗在位整整26年,要用他遺詔中所說,就是“二十有七載”,這是虛指。唐朝皇帝中,比他在位時間長的只有高宗和玄宗,太宗也不過在位23年;在他之后,再沒有哪個唐朝皇帝比他在位時間長。

  德宗登基以后次年改元。他在位期間,共使用了三個年號:建中(4年)、興元(1年)、貞元(21年)。

  青少年時代的動蕩生活使德宗深知安定的可貴,他登基以后,大有圖強復(fù)興的雄心壯志。即位之初,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實施革新,果敢有為。但是,德宗采取的很多措施都因為安史之亂后唐帝國的積重難返而收效甚微,有的盡管粗見成效,但也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當(dāng)?shù)伦诘囊环母镌庥龃煺酆?,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盡。德宗一生中,無論是性格還是行動,都充滿了矛盾和悲劇色彩。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順宗,名李誦(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長子。德宗因他中風(fēng)而急死,由他繼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終年46歲,葬于豐陵(陜西省富平縣東北33里)。

  唐順宗李誦,曾被封為宣王,公元779年被立為太子。李誦在東宮為太子的近20年中,時常關(guān)心朝政,從旁觀者的角度對唐朝政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認(rèn)識。他不滿宦官專權(quán)和宮市等擾民措施,早已有意改變宦官專權(quán)擅事的政局。常和伴讀王叔文等一起籌劃日后繼位后的改革,留意物色人才。公元805年正月,李誦中風(fēng)口啞,德宗因此而于公元805年正月急死。李誦帶病繼位。是為唐順宗。

  人物簡介

  在唐朝皇帝中,唐順宗李誦)是特征頗為鮮明的一位。

  第一,位居儲君時間最長。順宗是以長子被立為皇太子,由于父親德宗在位時間長,他做太子的時間長達26年。

  第二,在位時間最短。順宗在位期間,沒有以皇帝身份過一個新年。即位當(dāng)年的新年,他就已經(jīng)是太上皇了。算起來,順宗在位時間還不足200天,在整個唐朝皇統(tǒng)體系中,他是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了。

  第三,順宗在如此短暫的帝王生涯中,還做了太上皇。這不僅是唐朝皇帝中,恐怕也是歷史上所有皇帝中進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了。

  第四,“永貞”的年號是在他退位以后才改的。順宗在貞元二十一年(805)八月四日退位為太上皇,盡管繼位的憲宗皇帝是在八月九日才舉行冊禮,但順宗八月五日下誥改貞元年號為永貞時的身份已經(jīng)是太上皇。只有他留下了完整的《順宗實錄》。該書共5卷,作者是一代文豪、號稱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學(xué)家韓愈。有人認(rèn)為作者韓愈和宦官俱文珍等關(guān)系密切,因而這一實錄中涉及宦官的文字語多回護,但畢竟是留下了有關(guān)順宗及其有關(guān)時期情況的第一手記錄,彌足珍貴。第十,初次所加謚號字?jǐn)?shù)最多: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太宗初次加的謚號為“文皇帝”,是一字謚,高祖初次加謚號為“大武皇帝”,是二字謚。后來的唐朝皇帝初次加謚號時,經(jīng)常是四字謚,再后又多五字謚,唐朝末年還有懿宗的謚號“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是七字。初次加謚就有七字,順宗是第一位?!疤栒撸χ硪病?,用來表功明德,可是,這長長的謚號對于在位時間極短的順宗來說,又能有什么意義呢!順宗在生活的每一環(huán)節(jié)中,無論是接受了祖父代宗皇帝的才人成為自己的妃子,還是把自己的親生兒子送給父親作兒子;無論是身為皇太子時的深藏不露,還是登基后的革除時弊;無論是面對父皇對舒王李誼的偏心,還是兒子對自己的進逼;無論是宦官強求他選立儲君,還是逼他退位;無論是位居九五,還是成為太上皇,他都是隨遇而安,幾乎看不出他曾有過怎樣的爭強好勝。因此,能夠面對現(xiàn)實,能夠勇于面對政治現(xiàn)實,才真正是順宗一生中最明顯也是最擅長的一面。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純(778~820)中國唐代皇帝,即唐憲宗。805~820年在位。唐順宗長子。初名淳。貞元四年(788)封廣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為太子,改名純。八月即位。憲宗即位以后,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憲宗在位15年間,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稱“元和中興”。憲宗的政績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暫時平定了一些藩鎮(zhèn)。經(jīng)過削藩,藩鎮(zhèn)勢力暫時有所削弱。后為宦官陳弘志(一作弘慶)等人謀殺。享年43歲,在位15年,死后謚號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人物簡介

  唐憲宗李純(778--820):原名李淳,順宗長子,大歷十三年二月十四日(778年3月17日)出生在長安宮中。憲宗即位以后,經(jīng)常閱讀歷朝實錄,每讀到唐太宗和唐高宗的故事,他就仰慕不已。憲宗以祖上圣明之君為榜樣,認(rèn)真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比較注重發(fā)揮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與宰相議事,都是很晚才退朝。憲宗在位15年間,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長期以來,唐朝皇帝得到評價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憲宗。憲宗沒有能夠像太宗和玄宗那樣開創(chuàng)一個輝煌盛世,卻能夠和他們并駕齊驅(qū)、相提并論,這也正說明了他的不同尋常。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820年2月14日),迷信神仙的憲宗被宦官所殺。

  李純出生時,正是皇曾祖代宗的晚年。他出生的第二年,祖父德宗即位,父親順宗被立為太子。李純幼年懵懂之時,長安城里就發(fā)生了“涇師之變”,倉皇出逃的德宗沒有能夠保障宗室子弟的安全,那些沒有及時撤離者有77人死于叛軍之手,這使德宗一直痛疚不已。李純六七歲的時候,德宗剛剛重返長安。有一天,李純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樂,問他:“你是誰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懷里?”李純道:“我是第三天子。”這一回答使德宗大為驚異,作為當(dāng)今皇上的長孫,按照祖、父、子的順序回答為“第三天子”,既聞所未聞,又很契合實際,德宗皇帝不禁對懷里的皇孫增添了幾絲喜愛。貞元四年(788年)六月,11歲的他就被冊封為廣陵郡王。

  唐憲宗自幼遭遇戰(zhàn)亂,他自身的家庭關(guān)系也很有些混亂。他的母親王氏曾是代宗的才人,另外有位同父兄弟被祖父德宗收養(yǎng)為子。憲宗自己的婚姻關(guān)系也有些奇特。貞元九年(793年),時為廣陵王的憲宗娶了郭氏為妻。郭氏,是尚父郭子儀的孫女,她的父親是駙馬都尉郭曖,母親是代宗長女升平公主。升平公主與郭曖之間的故事后來被人編成了一出《打金枝》的戲劇,流傳很廣。郭氏由于母親是唐代宗長女,這樣算來,郭氏與順宗是表姑侄,郭氏就長了憲宗一輩。或者說,論輩分,憲宗要比自己所娶的妃子郭氏低了一輩。他們成婚后,順宗因為郭氏母貴,父、祖有大勛于王室,對這位兒媳表示出無比的寵愛。憲宗自己對這位妃子似乎也不怎么冷落,因為,貞元十一年(795年)時,也就是他們婚后兩年,郭氏就生了兒子李宥,他就是后來的唐穆宗。

  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是憲宗第三子,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師長安大明宮之別殿。最初名李宥,先封為郡王,憲宗元和元年(806)八月,進封遂王。李恒是冊封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這一點與他的父皇憲宗相同。

  穆宗以前的唐朝諸帝多能將皇位傳給兒子,高宗(武則天)還有二子(即中宗和睿宗)即位做了皇帝,穆宗的父親憲宗另外也還有一個兒穆宗光陵東神門石獅子(第十三子)做了皇帝,即宣宗。穆宗以后的懿宗,有第五子即位為僖宗,第七子即位為昭宗。此前,睿宗的兒子當(dāng)中,一位受命登基(玄宗),一位追認(rèn)為帝(讓皇帝李憲),三位獲贈太子,已被舊史盛贊為“天與之報,福流無窮”。但穆宗一共有五子,其中竟然有三個做了皇帝,即敬宗、文宗、武宗,這在唐朝歷史上絕無僅有。由于每個兒子即位后都把各自的生母追尊為皇太后,所以穆宗先后有三個皇后和他配享太廟,這在唐朝歷史上也屬罕見。穆宗于長慶四年(824)正月死時,剛剛30歲,相對于他之前的唐朝皇帝來說,可謂最短壽的一位。這些情況透露出,在穆宗君臨天下時,唐朝的皇位繼承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皇帝的人身安全也已變得毫無保障。所有這些似乎再次提示我們,穆宗時期的宮廷局勢已經(jīng)難以用常規(guī)來審視了。

  宮變奪位

  穆宗出生前,其父憲宗已經(jīng)有了長子李寧和次子李惲。排行老三的穆宗,卻有一個勢力強大的母親,那就是憲宗為廣陵王時于貞元九年(793)娶的妃子郭氏——對唐室有再造功績的尚父郭子儀的孫女。長子李寧的母親是宮人紀(jì)氏,次子李惲的母親竟沒有留下姓名,在這一情況下,究竟是選擇哪一位皇子,憲宗一直沒有拿定主意。事情一直拖到他登基四年以后,到元和四年(809)三月,憲宗心中漸漸地向長子傾斜了。此時的李寧已經(jīng)17歲,平素喜歡讀書,舉止頗符合禮法,深受憲宗的喜愛。于是在大臣李絳建議早立儲君以杜絕奸人窺伺覬覦之心時,他宣布了立長子為嗣君的決定。這次冊立很費了一些波折,本來應(yīng)該在春天舉行的冊立儀式,由于連續(xù)遭遇大雨,使時間一改再改,一直拖到了孟冬十月。這期間有多少來自穆宗母親郭氏的阻力,我們已經(jīng)不得而知了。

  接下來的事情使所有人都感到無奈。元和六年(811)十二月,剛剛做了兩年太子的李寧竟然在19歲的時候一病而死。憲宗悲痛欲絕,出乎意料地為他廢朝13日,并特別制訂了一套喪禮,加謚為“惠昭”。李寧的死,使憲宗不得不為選立繼承人再次陷入抉擇。

  此時,宮廷內(nèi)外幾乎都建議選立郭氏所生的皇三子李宥,最受皇帝恩寵的宦官吐突承璀則建議應(yīng)當(dāng)按照次序立次子李惲。憲宗也有意立次子,但是李惲因為母氏地位卑賤難以在朝廷上得到支持,而郭氏一系在朝野上下的勢力實在是太強大了。立三子宥的呼聲占據(jù)了上風(fēng),憲宗也徒無奈何,只好請翰林學(xué)士崔群代次子惲起草了表示謙讓的奏表,于元和七年(812)七月下詔立李宥為太子,改名為李恒。十月,舉行了冊立大典。

  其實憲宗心里對這位太子并不滿意,吐突承璀揣度皇帝的心意,也一直沒有放棄為李惲的經(jīng)營。憲宗這次立儲事件,為穆宗日后的登基埋下了禍根,也為自己留下了禍患。

  唐朝滴十四位皇帝: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的長子,初封為鄂王,后徒封為景王,先因父親穆宗健康惡化以太子身份監(jiān)國,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寶歷”。在位2年,為宦官謀殺,終年18歲。葬于莊陵(今陜西省三原縣東北30里)。

  人物簡介

  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朝皇帝。唐穆宗長子。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24年—826年在位),在位3年,享年18歲。

  唐敬宗即位后,奢侈荒淫。沉迷蹴踘(馬球),喜歡半夜在宮中捉狐貍(打夜狐)?;鹿偻跏爻伟殉殖唇Y(jié)權(quán)臣李逢吉,排斥異己,敗壞綱紀(jì)。導(dǎo)致官府工匠突起暴動攻入宮廷的事件。后為宦官劉克明等人殺害,死后謚號為睿武昭愍孝皇帝。

  唐敬宗李湛生平

  唐敬宗李湛,于元和四年(809)六月七日出生于東內(nèi)大明宮之別殿。他是在長慶二年(822)十二月被冊立為皇太子的,這是因為穆宗突然中風(fēng)而不得不在大臣裴度等人的強烈要求下才作出的決定。長慶四年(824)正月,敬宗先因父親穆宗健康惡化以太子身份監(jiān)國,很快因父皇駕崩而登基。

  敬宗登基后,根本不把國家大政放在心上,他的游樂無度較之其父穆宗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敬宗即位后的第二個月,就一天到中和殿擊球,一天又轉(zhuǎn)到飛龍院擊球,第三天又在中和殿大擺宴筵,盡歡而罷。敬宗一味追求享樂,就連皇帝例行的早朝也不放在心上。三月的一天,群臣來到朝堂準(zhǔn)備入閣議事,可是敬宗一直到日上三竿還沒有上朝。大臣為了參加朝會天不亮就要起床準(zhǔn)備,皇帝遲遲不到,時間長了,臣僚們堅持不住以至于有昏倒者。

對新君的這一有悖祖制的行為,諫議大夫李渤提出了勸諫,敬宗在大臣的催促下,過了很長時間才姍姍來遲。退朝以后,左拾遺劉棲楚對皇帝的這一做法更是極力勸諫,他頭叩龍墀,血流不止。敬宗當(dāng)時表現(xiàn)出很受感動的樣子,但仍是不改,后來甚至發(fā)展為一個月也難得上朝兩三次。為了使敬宗能夠上朝理政,在地方上任職的李德裕進獻《丹扆箴》六首,提出勸諫,敬宗命令翰林學(xué)士韋處厚起草了一道詔書表揚了李德裕,但是他對自己的問題仍然無動于衷。

  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貞獻皇后蕭氏。公元827年―840年在位,執(zhí)政期間政治黑暗,官員和宦豎爭斗不斷,是唐朝社會走向沒落的轉(zhuǎn)型時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他以穆宗次子、敬宗二弟的身份即位,并不是既定的繼承人選。而他為什么能夠承繼大統(tǒng)?簡單地說,乃是錯綜復(fù)雜的宮廷矛盾斗爭的結(jié)果。

  人物生平

  唐文宗李昂,曾被封為江王?;鹿賱⒖嗣鞯扔趯殮v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日殺死唐敬宗后,偽造遺旨,迎唐憲宗之子絳王李悟入宮為帝。兩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謙又指揮神策軍入宮殺死劉克明和絳王李悟,立李昂為帝,改年號為“大和”。

  文宗在位期間,朝臣分為牛、李兩派,各有朋黨,互相攻擊。官員調(diào)動頻繁,政權(quán)以至于皇帝的生死廢立全操縱在宦官的手中。

  文宗一心想鏟除宦官勢力,奪回政權(quán),便從下層分別提拔了鄭注、李訓(xùn)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為心腹。文宗采納鄭注等人的建議,首先利用宦官之間的矛盾任命王守澄部下仇士良為左神策中尉,掌管一部分禁衛(wèi)軍,以削弱王守澄的軍權(quán),接著,又削去王守澄的兵權(quán),下令王守澄飲毒酒自盡。這時,鄭注已經(jīng)被任命為風(fēng)翔節(jié)度使,文宗決定由鄭注挑選幾百親兵,趁下葬王守澄全部宦官去送葬時,將他們斬盡殺絕。李訓(xùn)為了搶功,乘鄭注去風(fēng)翔搬兵之時,又與文宗商定改變原有計劃,先下手殺盡宦官,再逐走鄭注。

  公元835年的一天,文宗上朝,李訓(xùn)指使手下官員奏稱,左金吾大廳后的石榴樹上有甘露,李訓(xùn)說這是祥兆,就帶領(lǐng)文武百官向文宗道賀。文宗命李訓(xùn)率領(lǐng)百官去察看,李訓(xùn)回來又說這不象真的甘露,文宗故意表示驚訝,命仇士良、魚志弘帶領(lǐng)眾宦官去復(fù)看。李訓(xùn)事先已經(jīng)在左金吾衙門埋伏了了親兵幾百人,當(dāng)仇士良等宦官在李訓(xùn)的黨徒禁衛(wèi)軍將軍韓約陪同下走到左金吾門口時,韓約顯得神情很緊張,臉色都白了,這使仇士良產(chǎn)生了懷疑。這時,一陣風(fēng)吹動了門邊的布幕,仇士良等見里面埋伏了許多兵士,知道不妙,退身逃回,將文宗推入軟轎抬著就走。李訓(xùn)追上去拉住轎子不放,被一個宦官當(dāng)胸一拳打倒在地,仇士良等便簇?fù)碇I子逃入宮內(nèi)。李訓(xùn)見計謀敗露,化裝逃出京城。仇士良指揮神禁軍大加搜捕,屠殺了朝官1千多人,并于終南山追殺了李訓(xùn)。鄭注聞變,引兵退回風(fēng)翔,也為監(jiān)軍張仲清所殺。這就是史稱的甘露之變。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臨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武宗在位時,任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武宗崇信道教,于會昌五年下令拆毀佛寺,沒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毀佛成功,從而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quán)。在位6年,終年33歲。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本名李瀍(chán),臨死前十幾天改名李炎。武宗即位的過程,正是文宗即位的重演。

  文宗即位以后,一度想立長兄敬宗皇帝的兒子晉王普為嗣,不幸的是晉王普于太和二年(828)六月5歲時夭折,文宗追賜他皇太子的名號。一直到了太和六年十月,他立了自己的兒子魯王永為太子,第二年八月舉行了冊禮。文宗的楊妃不滿意太子永,一直謀求廢掉他,因為朝廷上阻力重重沒有成功,但太子永在開成三年(838)十月暴死,使此事劃上了句號。太子的死使文宗很是傷感,認(rèn)為自己枉為天子卻不能保全兒子的性命,他除了追賜兒子為“莊恪太子”外,還把火氣發(fā)到太子身邊的宮人身上,從此文宗也抑郁成疾。開成四年十月,文宗沒有同意楊妃立弟弟安王溶的提議,而是立了敬宗的第六子陳王成美為太子,還沒有來得及行冊禮,文宗就一病不起了。

  開成五年正月初二,文宗密旨宦官樞密使劉弘逸與宰相李玨等奉太子監(jiān)國。但是神策軍左右護軍中尉仇士良、魚弘志為貪擁立之功,以太子年幼多病難當(dāng)重任為由,提出重立皇太子。宰相李玨據(jù)理力爭,也奈何不了手握神策軍的仇士良、魚弘志,他們假傳圣旨,將文宗的五弟潁王瀍立為皇太弟,從十六宅迎入宮中。太子成美仍然以陳王的爵位退居藩王府邸。文宗駕崩之后,潁王柩前即位,這就是唐武宗。武宗即位后,將已過世的生母韋氏追冊為皇太后。

  武宗身材高大,性情豪爽,他即位這年,已是27歲。多年來他迷信道教,周圍經(jīng)常有一批道士相往來,比起純粹生長在深宮中的王子來說,他多了一些觀察社會的機會。與文宗不喜歡聲色歌舞不同,武宗經(jīng)常騎馬游樂,還常常帶著他寵愛的那位邯鄲舞伎出身的王才人到教坊飲酒作樂,與樂人諧戲,就好像老百姓家的宴席一般。但又和敬宗無節(jié)制地游樂不同,武宗并沒有沉湎其中,聲色自娛過程中他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沒有因此耽誤了國家大事。他讀書雖然不如文宗,但是他更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了一些書生意氣和迂腐,能夠面對現(xiàn)實,很多時候他敢于向宰相當(dāng)面認(rèn)錯,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們君臣在會昌年間內(nèi)憂外患交織的時刻,能夠沉著應(yīng)付,度過難關(guān)。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漢族(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權(quán)),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為宦官馬元贄等所立。在位13年。綜觀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經(jīng)為祖宗基業(yè)做過不懈的努力,這無疑延緩了唐帝國走向衰敗的大勢,但是他又無法徹底扭轉(zhuǎn)這一趨勢。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jǐn)節(jié)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于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人物生平

  生母原為鎮(zhèn)海節(jié)度使李锜侍妾鄭氏,李锜謀反失敗,鄭氏入宮后當(dāng)郭太后的侍兒,后來被唐憲宗臨幸,生下李忱,即后來的唐宣宗。他是穆宗的弟弟。敬,文,武宗的叔叔。他是晚唐最后一位值得一提的皇帝。

  武宗一直也沒有立太子,所以在他病危的時候?;鹿亳R元贄擁立李忱為帝。宣宗一即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晚唐重臣李德裕貶出朝廷。一直到死,李德裕也未能還朝。又重用牛黨的白敏中為相。延續(xù)幾十年的牛李黨爭最后以李黨的徹底失敗告終。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歡讀貞觀政要。他重新整頓吏治,并且限制皇親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變中的除鄭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經(jīng)想根除宦官,但鑒于甘露之變的前車之鑒,未能有所行動。

  對外關(guān)系上,他擊敗吐蕃,收復(fù)河湟。這是安史之變后,唐對吐蕃的唯一一次軍事上的勝利。

  大中十三年(859)五月起,宣宗因為食用仙丹中毒,身體狀況已經(jīng)很糟了,一連一個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一病歸西了。嗣后宮中又是變故頻頻,而宣宗已是無知無覺了。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攝冢宰負(fù)責(zé)治喪,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謚號曰圣武獻文孝皇帝,廟號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貞陵。

  歷史上評價說,宣宗在位期間曾經(jīng)燒過三把火,一把火使“權(quán)豪斂跡”,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閽寺詟氣”,并稱譽他為“明君”、“英主”。綜觀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經(jīng)為祖宗基業(yè)做過不懈的努力,這無疑延緩了唐帝國走向衰敗的大勢,但是他又無法徹底扭轉(zhuǎn)這一趨勢。當(dāng)大廈之將傾,誰又有雄才大略能施展回天之力呢?!

  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jǐn)節(jié)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于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鄆王。宣宗愛夔王滋,欲立為皇太子,而鄆王長,故久不決。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疾大漸,以夔王屬內(nèi)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等。而左神策護軍中尉王宗實、副使丌元實矯詔立鄆王為皇太子。癸巳,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為帝,是為唐懿宗,改元“咸通”。在位14年,終年41歲。曾用年號:大中、咸通;死后葬簡陵,謚號昭圣恭惠孝皇帝。

  唐懿宗李漼,是唐朝最后一個以長子即位而且是最后一個在長安平安度過帝王生涯的皇帝。然而,懿宗在位15年,驕奢淫逸侏儒俑,不思進取,寵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對內(nèi)憂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覺其難,把宣宗在位期間重新點燃起來的一點希望之光徹底熄滅了。

  大中十四年(860),即懿宗即位的第二年,二月安葬了宣宗,十一月改元為咸通。使用這一年號,據(jù)說是因為宣宗所作的一首曲子中有“海岳晏咸通”的句子。懿宗改元時記得他的父皇,但君臨天下以來的言行舉止卻幾乎看不到宣宗的影子。咸通之政與大中之政相比也是相距遙遙,不可以道里計?!缎绿茣返淖髡哒f懿宗是“以昏庸相繼”,正是對他的綜合評價。

  沉湎游樂——懿宗在位期間,對宴會、樂舞和游玩的興致遠遠高出國家政事,對上朝的熱情明顯不如飲酒作樂。懿宗在宮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個月在宮里總要大擺宴席十幾次,奇珍異寶,花樣繁多。除了飲酒,就是觀看樂工優(yōu)伶演出,他一天也不能不聽音樂,就是外出到四周游幸,也會帶上這些人。懿宗宮中供養(yǎng)的樂工有500人之多,只要他高興,就會對這些人大加賞賜,動不動就是上千貫錢。他在宮中膩煩了,就隨時到長安郊外的行宮別館。由于他來去不定,行宮負(fù)責(zé)接待的官員隨時都要備好食宿,音樂自然也不能缺少。那些需要陪同出行的親王,也常常要備好坐騎,以備懿宗隨時可能招呼他們外出,搞得大家苦不堪言?!顿Y治通鑒》中說,懿宗每次出行,宮廷內(nèi)外的扈從多達十余萬人,費用開支之大難以計算,這成為國家財政的一項沉重負(fù)擔(dān)。對于懿宗的“游宴無節(jié)”,擔(dān)任諫官的左拾遺劉蛻提出勸諫,希望皇上能夠以國是為重,向天下展示出體恤邊將、關(guān)懷臣民的姿態(tài),減少娛樂。對此,他根本聽不進去。咸通四年(863)二月,懿宗竟將高祖獻陵以下到宣宗貞陵十六座帝陵統(tǒng)統(tǒng)拜了一遍。司馬光說:“拜十六陵,非一日可了?!碧瞥实哿昴棺湓陉P(guān)中渭北高原上,1986年春天,筆者因隋唐考古學(xué)課業(yè)隨師門高誼乘坐專車考察關(guān)中唐帝十八陵(個別陵還沒有到),還足足用了近兩周,古時沒有現(xiàn)代化的交通工具,還要帶上眾多的隨從、祭祀物品,必定不是三兩天可以來回的。游樂和歌舞,成為懿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在他的表率作用下,整個官場也都彌漫著窮奢極欲、醉生夢死的風(fēng)氣,晚唐著名詩人韋莊詩中有“咸通時代物情奢”的說法,他所詠“瑤池宴罷歸來醉,笑說君王在月宮”,正是對這一世態(tài)最好的描繪。

  任相不明——懿宗即位之初罷免了令狐绹,改任了白敏中。白敏中是前朝老臣,但在入朝時不慎摔傷,一直臥病在床無法辦公。他三次上表請求辭職,懿宗都不批準(zhǔn)。白敏中有病,正中下懷,懿宗可以借故不理朝政,和其他的宰相朝會討論政事也是敷衍了事,他心思根本不在這里。所以有位擔(dān)任右補闕的諫官王譜說:“白敏中自正月臥病,已有四個月了。陛下雖然也和其他的宰相坐語,但未嘗有到三刻(古代一晝夜為一百刻)的。這樣,陛下那有閑暇和宰相討論天下大事呢?”這番話使懿宗很不舒服,竟把王譜貶出朝廷去任了個縣令。負(fù)責(zé)行使封駁權(quán)力的給事中認(rèn)為王譜是諫官,論事不應(yīng)當(dāng)貶斥,就按照唐朝的制度退回了這一命令,沒有下發(fā)。懿宗就將此事交給宰相復(fù)議,那些宰相不顧國家體制,認(rèn)為王譜不僅是對皇上勸諫,也涉及到宰相白敏中,竟然同意把王譜貶職。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僖宗李儇(862-888),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初名儼。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歲,死后謚號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儼,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懿宗病重彌留之際,他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李儇,并於懿宗死后柩前即位。時在咸通十四年(873)七月二十日,僖宗11歲;888年三月六日死于長安。

  人物生平

  僖宗即位時還是個幼弱的孩子,自然缺乏必要的理政能力,政事處置全部聽由宦官之口——他們廢長立幼,沒有選擇懿宗的長子而擁立12歲的皇子大概就有這樣的考慮。僖宗在位期間最信任的宦官是田令孜。僖宗自幼就由田令孜照顧起居,感情上很是有些倚賴,并稱呼田令孜為“阿父”,即位后便任命他做了神策軍中尉。這樣,僖宗朝的重大決策都掌控在田令孜手中了。

  僖宗生于深宮之中,長在宦官之手,宮中生活場景能夠帶給他的就是可以肆無忌憚地游樂。事實上,他也的確是一個熱衷游樂的皇帝。他喜歡斗雞(《唐語林》說是“斗鴨”)、賭鵝,喜歡騎射、劍槊、法算、音樂、圍棋、賭博,游玩的營生他幾乎無不精妙。他對打馬球不僅十分迷戀,而且技藝高超,他曾經(jīng)很自負(fù)地對身邊的優(yōu)伶石野豬說:“朕若參加擊球進士科考試,應(yīng)該中個狀元。”石野豬回答說:“若是遇到堯舜這樣的賢君做禮部侍郎主考的話,恐怕陛下會被責(zé)難而落選呢!”僖宗聽到如此巧妙的回答,也只是笑笑而已。

  如果是太平之世的君主,搞一些喜歡的運動也無可厚非,但是僖宗在位時,政局已經(jīng)非?;靵y。懿宗時期擔(dān)任翰林學(xué)士的劉允章在《直諫書》中已用“國有九破”描繪過當(dāng)時緊迫的局勢:“終年聚兵,一破也。蠻夷熾興,二破也。權(quán)豪奢僭,三破也。大將不朝,四破也。廣造佛寺,五破也。賂賄公行,六破也。長吏殘暴,七破也。賦役不等,八破也。食祿人多,輸稅人少,九破也?!睂μ煜律n生的生存狀態(tài),他總結(jié)了“八苦”、“五去”。八苦是:

  官吏苛刻,一苦也。私債征奪,二苦也。賦稅繁多,三苦也。所由乞斂,四苦也。替逃人差科,五苦也。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六苦也。凍無衣,饑無食,七苦也。病不得醫(yī),死不得葬,八苦也。

  五去是:

  勢力侵奪,一去也。奸吏隱欺,二去也。破丁作兵,三去也。降人為客,四去也。避役出家,五去也。

  劉允章還說:“人有五去而無一歸,有八苦而無一樂,國有九破而無一成,再加上官吏貪污枉法,使天下百姓,哀號于道路,逃竄于山澤。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百姓有冤無處訴,有苦無處申。他們的出路何在呢?”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曄(867年-904年),姓李諱杰,即位后改名為敏,然后又改名為曄,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歲。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謚號為圣穆景文孝皇帝。

昭宗在位期間,宦官、朝臣、藩鎮(zhèn)為爭奪對中央政府的控制權(quán),斗爭激烈,藩鎮(zhèn)跋扈,戰(zhàn)亂不斷,皇權(quán)衰微。

  歷史上的唐昭宗李曄可以說是一個悲劇性皇帝,昭宗嗣位時二十一歲,是一個聰明而又有才能的年輕人,他充分了解阻礙恢復(fù)唐朝力量和權(quán)威的形勢,并發(fā)誓自己要復(fù)興王朝。但是唐朝已經(jīng)積弱難返,回天無力。這種境況恰恰是昭宗的哥哥唐僖宗(公元873-888年在位)造成的。

  唐昭宗李曄同唐僖宗李儇皆是唐懿宗的兒子,僖宗行五,昭宗行七。根據(jù)史書上記載:僖宗的天份還是很高的,騎射,劍槊,算術(shù),音樂等,無不精通。但是十二歲即位,正是貪玩的年紀(jì),于是把政事和官吏的任免都委托給宦官田令孜處理,著他自行處之,不必匯報。宦官弄權(quán),政令不明,又加上天災(zāi)人禍,終于在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爆發(fā)了王仙芝,黃巢大起義。

  在王仙芝死后,黃巢率領(lǐng)起義軍在全國流動作戰(zhàn)。最后攻進了長安,唐僖宗步玄宗的后塵避蜀。僖宗逃到成都后,在成都向各路節(jié)度使封官許愿,又借助沙陀兵來平叛。加上農(nóng)民軍朱溫等人的叛變,黃巢兵敗,退出長安,后在山東自殺。起義被平定后,以往在形式上聽命于中央的節(jié)度使們,現(xiàn)在也無視朝廷了。

  經(jīng)過近四年的四川流亡生活以后,僖宗在中和五年(公元885年)陰歷三月回到京師。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和洗劫的歲月的長安已經(jīng)完全荒廢了:“荊棘滿城,狐兔縱橫。”而僖宗在長安也沒安心的住多久,就又開始了逃亡避難,這一次是因為邠寧節(jié)度使朱玫擁立肅宗的曾孫襄王李煴為帝,僖宗四處輾轉(zhuǎn),最后于光啟三年(公元887)由當(dāng)時的神策軍將領(lǐng)宋文通護衛(wèi)著逃到了鳳翔,鳳翔節(jié)度使李昌符領(lǐng)兵攔截,和護駕的先頭部隊發(fā)生激烈沖突,宋文通帶兵猛攻,殲滅了李昌符全部。宋文通因為立了首功,被唐僖宗封為節(jié)度使,而且賜名李茂貞,僖宗還親自為他定字為正臣。從此,李茂貞便憑借這些常人所沒有的榮譽和雄厚的實力割據(jù)一方。這一年的其余時間僖宗仍在鳳翔,光啟四年正月回到長安。然而,他在鳳翔已經(jīng)得了重病,陰歷三月便死去,只活了二十七歲。僖宗在位十五年,這十五年中很難說他曾進行過統(tǒng)治。他在位的歲月是軍事、政治、社會和制度各方面的重重危機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的時代,有人把王朝的迅速崩潰歸罪于僖宗的孩子氣的任性,或歸罪于他對施政的漫不經(jīng)心。

1.《唐朝皇帝順序表》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唐朝皇帝順序表》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37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