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后,秦國國力日益興盛,逐漸萌生了消滅六國天下的意志。

很多人認為,秦滅六國的總體戰(zhàn)略就是“遠交近攻”,其實秦孝公至嬴政時期,歷代統(tǒng)治者都設計了不同的階段性的統(tǒng)一戰(zhàn)略,這些戰(zhàn)略設計是怎樣指導秦人采取相應的行動的呢?

一、秦孝公:中立楚韓,聯合齊趙弱魏

秦國僻居西北一隅,不甚受東方大國重視。直至秦穆公,勵精圖治,國力陡升,得以躋身于“春秋五霸”。不過,穆公死后,內亂頻頻,國力日衰。進入戰(zhàn)國時代后,秦雖躋于“戰(zhàn)國七雄”,但國力衰弱。秦獻公雖厲行改革,秦國國力有所強盛,但依然遭六國輕視。因而,秦孝公才會有“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深深恥辱感。受此刺激,秦孝公才重用名不見經傳的商鞅,推行變革。

《重耳傳奇》中的秦穆公

商鞅變法,一舉扭轉了秦國貧弱局面。富強起來后的秦國,積極參與列強競技。秦孝公和商鞅依秦國國力及當時國際形勢,制定了“內修守戰(zhàn)之具,外聯橫而斗諸侯”的戰(zhàn)略。具體而言,就是中立楚韓,聯合齊趙,削弱其時既是關東六國中最強,也是毗鄰秦國,對秦威脅最大的魏國。

商鞅

在這一戰(zhàn)略的指導下,秦孝公、商鞅一方面坐觀,甚至是挑唆魏與趙、韓、齊諸國惡斗,一方面有條不紊地推行了以下戰(zhàn)術:

秦孝公五年(公元前357年),秦與楚締結婚姻。十四年,秦又與韓議和。通過姻親、和議關系,至少使楚、韓二國在未來的秦魏戰(zhàn)爭中保持中立。十八年,商鞅又利用魏惠王好大喜功的心理,唆使魏惠王“北取燕,東伐齊,……西取秦,南伐楚”,以謀霸業(yè)。魏惠王果然中計,一番騷操作搞下來,導致本來就忌憚魏國的齊、楚、趙等國與魏國劍拔弩張,多次爆發(fā)武裝沖突。

秦孝公二十一年,齊在馬陵之戰(zhàn)中大敗魏軍。趁你亂要你命,秦趁機與齊、趙結成伐魏同盟,于次年同時伐魏。魏左支右絀,窮于應對,不得不向諸國求和。秦趁機迫使魏國將以往侵吞的秦部分河西之地歸還秦國。

魏惠王

二、秦惠王:連橫魏楚,破壞合縱

公元前337年,秦惠文王(亦稱秦惠王)即位,殺商鞅。好大喜功的秦惠王隨著國力日盛,希望能迅速制服東方諸侯,而秦孝公、商鞅的外交策略奏效甚緩,且受國際局勢制約明顯。更令秦惠王急切的是,關東六國合縱抗秦的意愿日益強烈,于是鼓吹連橫之術,即拆散各國抗秦聯盟,使諸國臣服秦國的張儀。

張儀被秦惠王破格任命為秦相,他就職后,一改過去敵視魏國的態(tài)度,主動向魏示好:先將蒲陽歸還給魏國,又派公子繇到魏國為質,然后親自出使魏國,游說魏惠王納地效秦,以達“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的目的。魏惠王納張儀之言,將上郡、少梁等地割給秦國,以示答謝。后來,張儀又假意觸怒秦惠王,投奔魏國,出任魏相。

張儀

張儀相魏,本想“以魏合于秦、韓而攻齊、楚”。不過,這一謀略被魏國大臣惠施識破。在惠施力勸下,魏惠王改弦易轍,聯合齊、楚抗秦。

張儀受挫后,鼓動秦惠王伐魏。秦雖接連攻占魏曲沃、平周等地,卻更堅定了魏惠王聯齊、楚抗秦的決心。恰逢公孫衍提倡合縱抗秦,諸國響應。公元前3l8年,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攻秦,被秦軍擊敗。次年,韓、趙、魏三國再聯合攻秦,又遭慘敗。齊國出于私利,趁機攻魏。迫使魏惠王改變初衷,驅逐公孫衍,投靠秦國。

擺平魏國后,張儀又赴楚國,以割讓土地給楚國為條件,慫恿楚與齊斷交。貪利的楚懷王與齊絕交后,才知被張儀欺騙。惱羞成怒的楚懷王發(fā)兵攻秦,卻接連戰(zhàn)敗。楚懷王無奈,只得向秦屈服。張儀又游說韓、齊、趙、燕四國,使其放棄合縱,臣服秦國,實現了“韓、魏、齊、楚、趙皆賓從”的戰(zhàn)略目的。

楚懷王

三、秦武王、秦昭王武力蠶食韓、魏,削弱齊、楚策略

張儀連橫之術雖令諸國向秦屈服,卻無法為秦博取土地、人口等現實利益。公元前3l1年,秦惠王死。秦武王即位后,驅逐張儀,任擅長軍旅的樗[chū]里疾、甘茂為左、右丞相,謀攻六國。關東諸國“皆畔衡,復合從”。

秦武王首選三晉中最弱的韓國下手,命甘茂統(tǒng)兵,猛攻韓國重鎮(zhèn)宜陽。苦戰(zhàn)兩年后,秦軍攻克宜陽,打開了東進的通道。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死,秦昭(襄)王即位。太后的弟弟魏冉前后五次為相,主持制定、實施蠶食韓、魏,削弱齊、楚的策略。

魏冉

面對巨大壓力,楚首先屈服,與秦締結婚約。齊、韓、魏對楚叛盟降秦極為不滿,聯合伐楚。楚向秦求助,秦救楚,迫使三國退兵。秦乘勝攻占魏蒲坂、晉陽及韓國武遂等地。為拉攏魏、韓,孤立齊國,秦又將蒲坂歸還魏國,韓、魏向秦臣服。

秦昭王五年,秦、楚關系急劇惡化,秦與韓、魏、齊聯合攻楚。楚懷王利用秦、齊矛盾,與齊媾和,秦齊聯盟破裂。齊聯合韓、魏、趙、宋攻秦,經三年苦戰(zhàn),攻破函谷關。秦昭王不得不將侵占的韓、魏領土歸還,請和停戰(zhàn)。

秦昭王

不過,抗秦同盟迅速瓦解。秦國趁機反攻,迫使韓、魏割土求和。齊滅宋,引起諸國震懼。秦趁機聯合楚、趙、韓、魏、燕諸國,大舉攻齊,幾乎滅齊。秦不斷蠶食韓、魏、趙、楚諸國,奪占大片領土。

四、秦昭王:遠交近攻

秦昭王時,魏冉主政。他制定、實施的蠶食六國策略成效顯著。不過,公元前269年,秦在閼與之戰(zhàn)中被趙擊敗,打破了秦軍不敗的神話,使這一策略遭到秦昭王質疑。恰在此時,范睢來到秦國,向秦昭王獻鏟除權貴、強化君權的內政之計,及“遠交近攻”(先迫使韓、魏臣服,再威逼楚、趙屈服,威懾齊國。齊國依附后,再兼并韓、魏)的外交策略,得到秦昭王支持。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下令驅逐魏冉等四權貴,任范睢為相,實施其“遠交近攻”策略。范睢任相期間,雖未實現先滅韓、魏戰(zhàn)略,卻通過長平之戰(zhàn),極大地削弱了趙國。

公元前251年,秦莊襄王繼位,任呂不韋為相,繼續(xù)推行“遠交近攻”策略:攻占成皋、滎陽等地,滅東周。

范睢

五、秦王政:賄賂、刺殺、離間與武力并用

秦王嬴政即位后,秦對六國已擁有絕對優(yōu)勢,如何利用有利形勢,花費最小代價,迅速完成統(tǒng)一?謀士尉繚向嬴政提出軟、硬兼施,賄賂六國豪臣、武力攻伐相結合的策略。嬴政納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赝跄耸蛊淞紝㈦S其后”。趙國權臣郭開、齊國權臣后勝皆被收買,成為秦的“帶路黨”:郭開讒殺趙國良將李牧,后勝勸齊王坐視五國相繼滅亡。同時,嬴政先后派王翦、王賁等名將率軍,相繼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至此,自秦孝公時開啟的滅六國、一天下的戰(zhàn)略,最終得以實現。

富大龍飾演的秦始皇

文史君說

秦自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實現國富兵強后,遂萌生滅六國、一天下之志。綜觀孝公至嬴政,歷代秦統(tǒng)治者并未憑恃強大國力,一味訴諸蠻力、武力,而是通過對本國具體國情及國際局勢的清醒判斷和認知,精準制定和實施相應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有條不紊地推進統(tǒng)一大業(yè)。這對我們今天如何在錯綜復雜、縱橫開闔的國際大局勢下,保持高度自信和戰(zhàn)略定力,堅定不移地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yè),無疑有一定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西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

(西漢)劉向編纂:《戰(zhàn)國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吳如嵩等:《中國軍事通史》,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fā)、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1.《【1.秦朝大一統(tǒng)的舉措是什么】專題秦國統(tǒng)一天下策略,不是簡單的遠交近攻,歷代國君的戰(zhàn)略都不一樣》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1.秦朝大一統(tǒng)的舉措是什么】專題秦國統(tǒng)一天下策略,不是簡單的遠交近攻,歷代國君的戰(zhàn)略都不一樣》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3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