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歷史地位似乎總是與《赤貧赤藥》、《影片肺弛》有關(guān)。
然而從文化的角度講,又怎樣呢?陳寅恪先生曾言:中國文化“造極于趙宋之世”。
事實上,縱觀中國古代,論起民富、民樂,幾乎沒有一個朝代可以和宋代相提并論。真宗朝宰相王旦曾云:“京城資產(chǎn)百萬者至多,十萬而上,比比皆是”。
經(jīng)濟發(fā)達,造就了文化繁榮。又因宋朝實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優(yōu)待文人士大夫,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深入人心,文人志士積極投身于治國理政之中,對民生之事持有高度的責任感。
宋朝的文人除了做官,讀書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一種生活品味,或者曰審美品位。
因為此等審美品位的推動,時至如今,宋代已不再只是朝代的名稱,而演變成了藝術(shù)史中一個獨特的美學(xué)符號。
成熟的哲學(xué)思想,賦予宋代美學(xué)以強烈的人文精神,和至純至雅的獨特風貌,成就了中國傳統(tǒng)審美的文化之源。從詩詞歌賦到自然山水琴棋書畫到器具用度生活四藝,無一不體現(xiàn)了領(lǐng)先千年的極致審美和雅致風范。
古代美學(xué),至宋代達到極簡。
此時的園林與詩、畫互相融糅,形成獨具特色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園林境界。簡約而不簡單,淡泊而別具匠心。
宋朝人用墨畫畫、燒單色釉瓷器,要求絕對單純,就是圓、方、素色、質(zhì)感的單純。
冰裂紋,最初應(yīng)當是殘次品,然而忽然從這“殘次”中發(fā)現(xiàn)一種滄桑之美來,稱為“開片”。不得不講,這是很特別的宋人品味,很特別的宋代美學(xué)。
全世界至今仍在仿宋瓷。
宋的版書,堪稱最珍貴的文化。它的排版印刷方式,精美絕倫。在拍賣市場,宋版書是一頁頁賣的。十一世紀宋朝的活字排版印刷術(shù),讓當時的知識、教育迅速普及,文人學(xué)識遠勝前人。可謂功莫大焉。
宋代書法從蘇東坡的《寒食帖》說起。
《寒食帖》是在歷盡坎坷之后寫出來的,也許不美,但是極度自然,全心全意,揮灑自如,境界全出。
還有一位宋徽宗。一千年前他就有文物收藏的癖好?!缎蜁V》、《宣和畫譜》,經(jīng)他之手,是系統(tǒng)地對于書法和繪畫的保存和收藏。
瘦金體書法培訓(xùn):秀秀書院山長、長安雅士薛佩生以瘦金體題寫扇面。詩詞典故,信手拈來,一扇在手,盡顯風雅。
薛山長日日臨寫宋徽宗楷書《千字文》,深感其整體勻整峭拔,筋骨挺勁,清爽潤朗,飄逸靈動,堪稱“鐵畫銀鉤”。此種書體取法唐代薛稷、薛曜,把楷書中瘦勁一路發(fā)揮到了極致。薛山長常常一面寫一面感嘆,宋徽宗個人的審美藝術(shù),緣何竟到了如此登峰造極之境!
宋徽宗另有瘦金體大字詩帖:“穠芳依翠萼,煥爛一庭中, 零露霑如醉,殘霞照似融。丹青難下筆,造化獨留功,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不僅詩情詩意令人驚嘆,從書法角度來講,亦可稱是瘦金體的代表之作。清代陳 邦彥曾跋趙佶瘦金書《秾芳詩帖》:“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奔仁菍@一詩帖的評贊,也是對“瘦金書”的藝術(shù)效果 的很好概括。
畫方面,范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等皆值得一說。
宋人認為,人,只是宇宙的過客,人要尊敬自然,要留下謙卑。
所以,《溪山行旅圖》用行旅,而不是旅行。人,只是走在大山大水里一個小小的存在。
范寬的大山中峰鼎立,是穩(wěn)定、不動的。
郭熙的畫則線條流動輕松空靈,在云煙蒙蒙中,頗富有無相生之美。
據(jù)史料記載,宋朝人用一套復(fù)雜的工藝將茶葉制成茶餅,烹茶的時候?qū)⒉栾炃盟?,研磨成茶末,用沸水沖點,此一過程即稱“點茶”。
宋詞更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它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皆代表一代文學(xué)之勝。
宋詞既可“典雅涪婉、曲盡情態(tài)”,婉約如柳永的“寒蟬凄 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 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晏殊的“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幾道的“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在唐朝就寫詩,在宋朝就填詞,在元代就作曲,在明清就寫小說,在當代就拍短視頻,秀秀書院薛山長苦練廣陵散和瘦金體多年,就是為給大家奉獻這個作品,請笑納。#廣陵散 #瘦金體
又可“優(yōu)游放懷、盡抒報國壯志”,豪放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岳飛《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
宋人有四大閑事:焚香、點茶、掛畫、插花。
香道培訓(xùn):宋洪芻《香譜·香篆》:“香篆,鏤木以為之,以范香塵為篆文,燃于飲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徑者?!?/p>
焚香是宋朝文人雅士在嗅覺、味覺、視覺、心靈上,不可或缺的文化形式與心靈活動。無論讀書、閑居,或是雅集、宴客之時,焚一爐香,已成為一種普遍習(xí)慣,一種生活美學(xué)。
中國茶史上有“茶興于唐,盛于宋”之說,宋代流行點茶。
據(jù)史料記載,宋朝人用一套復(fù)雜的工藝將茶葉制成茶餅,烹茶的時候?qū)⒉栾炃盟?,研磨成茶末,用沸水沖點,此一過程即稱“點茶”。
茶藝培訓(xùn):書院秀秀老師點茶授課:停匙側(cè)盞試水路,拭目向空看乳花
宋徽宗本人亦是一點茶高手。他深諳飲茶之道,對茶的研究可與陸羽、蔡襄并列,他于《大觀茶論》一書中曾云:“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dǎo)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間潔,韻高致靜?!?故近歲以來,采擇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p>
如今日本茶道中抹茶之法,當屬宋時點茶文化的風流余韻。
宋人掛畫,更是宋人精致而豐富的文化生活的一個縮影。
宋朝的士大夫多有收藏名家書畫的喜好,一般家中廳堂房閣,都陳列有名家書畫。于雅集、文會、博古之時,也會展掛出自己收藏的名畫佳作,供賓客交流鑒賞。此一過程,即稱“掛畫”。除此之外,宋時市井人家也流行掛畫。諸如都城飯館、茶樓、酒莊,亦皆有掛畫之風尚。
宋代之前也有插花藝術(shù),然而一般只流行于宮廷與貴族家庭,或表現(xiàn)為佛堂供花。
宋時插花藝術(shù)獲得普及與進步,成了舉國上下的生活時尚。
宋人的閨房、客廳、書房,四時皆有鮮花盛放,宋人稱為“瓶花”。
許多專為插花而用的新花器之需,推動了柴、汝、官、哥、定名窯乃至藤竹花籃、太湖石花臺等制作工藝的發(fā)展。
受理學(xué)影響極深的宋人,將清雅、雋秀的時代氣質(zhì),反映到插花文化中,不僅追求怡情娛樂,在形式上、內(nèi)涵上則傾注作者的思想,意趣及品德節(jié)操,注重花品花德及寓意人倫教化的表現(xiàn),開辟了插花藝術(shù)新境……..
總體而言,宋人含蓄、內(nèi)斂、包容,尊重每個生命存在的意義價值,于缺陷中也能尋出美來:花很美,枯木也美,裂紋也美,鷓鴣斑、兔毫、窯變也有其獨特之美……….美,幾乎無所不在。
宋朝,比當代更知覺什么是美。
鷓鴣斑、兔毫、窯變也有其獨特之美……….美,幾乎無所不在。
宋朝,比當代更知覺什么是美。
…….美,幾乎無所不在。
宋朝,比當代更知覺什么是美。
鷓鴣斑、兔毫、窯變也有其獨特之美……….美,幾乎無所不在。
宋朝,比當代更知覺什么是美。
1.《薛山長:宋朝審美,我們最應(yīng)該普及的……..》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薛山長:宋朝審美,我們最應(yīng)該普及的……..》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31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