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公元前1600-前1046年),商朝被稱為殷商、殷商、史書的第二個王朝,是記載文字的第一個王朝。
因為都城頻繁遷移,最后以殷為都城273年,所以史書以都城殷為界,都城殷以前為早商,經(jīng)歷18王,都城殷以后為晚商,經(jīng)歷13王。商朝的君主們(重要人物將加重筆墨,其他一筆帶過)
第一任君主,商太祖(商湯) 子天乙時期(前1600年—前1588年,在位13年)
商湯
商湯,姓子名湯,因幫助大禹治水,商的祖先契有功勞而封商地,以伊尹、仲虺為相,國力逐漸強大,十一戰(zhàn)全勝,吞噬周邊部落,勢力不弱于宗主國夏朝,而后作《湯誓》,與夏桀戰(zhàn)于鳴條(今河南封丘東),最終滅夏。經(jīng)過三千諸侯大會,湯被推舉為天子,定都南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zhèn)),定國號為“商”,成為商朝的開國君主。
第二任君主,商哀王(外丙)子勝時期(前1587年—前1586年,在位2年)
第三任君主,商懿王(中壬)子庸時期(前1585年—前1582年,在位4年)
第四任君主,商太宗(太甲)子至?xí)r期(前1581年—前1550年,在位32年)
太甲和伊尹
商太甲給后人最大的印象是“浪子回頭金不換”。商湯本傳位于長子太丁,可太丁比商湯早死,后傳位于太丁的弟弟外丙,3年后丙去世,他的弟弟仲壬繼位。仲壬在位四年也死了。開國元老伊尹作主由太丁之子,商湯長孫太甲繼承王位。太甲早期貪玩不理朝政,破壞法規(guī),伊尹苦勸無果后,放逐太甲于商湯墓地附近,自己攝政。三年后,太甲改過自新,伊尹又將他迎回,還政于他。
第五任君主,商昭王(沃丁)子絢時期(前1549年—前1530年,在位19年)
第六任君主,商宣王(太庚)子辯時期(前1529年—前1505年,在位25年)
第七任君主,商敬王(小甲)子高時期(前1504年—前1488年,在位17年)
第八任君主,商元王(雍己)子密時期(前1487年—前1476年,在位12年
第九任君主,商中宗(太戊)子伷時期(前1475年—前1419年,在位57年)
第十任君主,商孝成王(仲丁)子莊時期(前1418年—前1408年,在位11年)
第十一任君主,商思王(外壬)子發(fā)時期(前1407年—前1398年,在位10年)
第十二任君主,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時期(前1397年—前1389年,在位9年)
第十三任君主,商穆王(祖乙)子滕時期(1388年—前1370年,在位19年)
第十四任君主,商桓王(祖辛)子旦時期(前1369年—前1356年,在位16年)
第十五任君主,商僖王(沃甲)子逾時期(前1355年—前1336年,在位20年)
第十六任君主,商莊王(祖丁)子新時期(前1335年—前1327年,在位9年)
第十七任君主,商頃王(南庚)子更時期(前1326年—前1321年,在位6年)
第十八任君主,商悼王(陽甲)子和時期(前1320年—前1314年,在位7年)
第十九任君主,商世祖(盤庚)子旬時期(前1313年—前1286年,在位28年)
盤庚
盤庚在史書上最大的功勞是遷移都城到殷,史曰盤庚遷殷。為了解決族內(nèi)王位的內(nèi)斗及黃河下游水災(zāi),先將都城遷移到商湯故地亳定居,后又將都城遷往殷,至此穩(wěn)定了政治,經(jīng)濟得以發(fā)展,使得衰弱的商朝得以復(fù)蘇。
第二十任君主,商章王(小辛)子頌時期(前1285年—前1272年,在位14年)
第二十一任君主,商惠王(小乙)子斂時期(前1271年—前1251年,在位21年)
第二十二任君主,商高宗(武丁)子昭時期(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59年)
武丁
武丁開創(chuàng)“武丁盛世”,是商朝中興之君,在位期間日夜想興復(fù)商殷,后來選用刑徒出身的傅說及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使商朝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軍事等方面得到很大發(fā)展,后滅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荊襄,擴疆數(shù)千里。史書稱其在位的59年為“武丁中興”。
第二十三任君主,無(備注:因陰謀篡位,未記載其名)
第二十四任君主,商后平王(祖庚)子躍時期(前1191年—前1180年,在位約11年)
第二十五任君主,商世宗(祖甲)子載時期(前1180年—前1160年,在位21年)
第二十六任君主,商甲宗(廩辛)子先時期(前1159年—前1156年,在位4年)
第二十七任君主,商康祖(康丁)子囂時期(前1155年—前1147年,在位8年)
第二十八任君主,商武祖(武乙)子瞿時期(前1147年—前1113年,在位35年)
第二十九任君主,商匡王(太丁)子托時期(前1112年—前1102年,在位11年)
第三十任君主,商德王(帝乙)子羨時期(前1101年—前1076年,在位26年)
第三十一任君主,商紂王(帝辛)子壽時期(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30年)
商紂
商紂為人聰穎,膂力過人。曾大舉攻伐東夷,取得勝利,為中原文化的傳播有一定的貢獻。但商紂為人殘暴,且好色無比。寵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宮舍,民不聊生。而此時西方周逐漸強大,終于滅商。紂王自焚而死,商亡。關(guān)于商紂,歷史的負面評價太多,現(xiàn)列舉兩個偉人對其的評價。
歷史學(xué)家郭沫若說過:“實際,這個人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對于中華民族的貢獻非常之大……中華民族之能向東南部發(fā)展,是紂王的功勞"。所以,對這樣一位曾經(jīng)叱咤風云的歷史帝王,他的一生功過是應(yīng)該給以正確評說的。紂王在位,雖曾作過不少壞事,但從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與發(fā)展來說,他的功績還是第一位的。我們應(yīng)該肯定殷紂王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應(yīng)該說殷紂王是一位在中國歷史是曾有過極大貢獻的帝王。
毛澤東:“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jīng)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tǒng)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shù)垢?,結(jié)果商朝亡了國?!?;“商紂王是很有本領(lǐng)的人,周王發(fā)把他說得很壞。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后失敗了。”
人口:因內(nèi)斗和水災(zāi)而頻繁遷移都城,使得人口下降,直到建都為殷后,經(jīng)濟人口才穩(wěn)定,最高人口在500-700萬
商朝態(tài)勢地圖
武器裝備:商朝軍隊的武器裝具,主要有戰(zhàn)車、弓、箭、戈、矛、刀、斧、鉞、干盾、矢鏃、頭盔、甲胄等,其中戈、矛、刀、斧、矢鏃、頭盔等是用青銅鑄造的。
社會體制:商的王室內(nèi)部是氏族制,整個商朝處于奴隸社會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tǒng)治階級。以王權(quán)神授的“天命觀”執(zhí)法。
文字:商朝時期的文字已經(jīng)非常成熟,甲骨文兼有象形、會意、形聲、假借、指事等多種造字方法,總共發(fā)現(xiàn)有四千六百七十二字。
數(shù)學(xué):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致三萬的數(shù)字,明確的十進制,奇數(shù)、偶數(shù)和倍數(shù)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計算能力,商朝數(shù)字,看出中文百與千字的演化源頭。
商朝時期計算方法
來自商朝的成語典故
網(wǎng)開一面:商湯有次外出,看到一農(nóng)夫布下四面網(wǎng)捉鳥,湯讓其撤掉三面網(wǎng),不能將鳥捉盡,這樣太殘忍,這就是流傳到后世的網(wǎng)開三面或網(wǎng)開一面。
勠力同心:夏朝末年,夏桀非常殘暴,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諸侯小國商的國君湯找到伊尹輔佐,商國實力空前強大,湯見時機成熟,君臣勠力同心,齊心合力,終于滅掉夏朝。
九世之亂:商朝自商王仲丁后,連續(xù)發(fā)生王位紛爭,又屢次遷都,使王朝中衰、諸侯離叛的事件。這一動亂歷經(jīng)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九王,故名“九世之亂”。九世之亂延續(xù)近百年,直到盤庚遷殷后才最終結(jié)束。
洞若觀火和有條不紊:出自于殷王盤庚遷都時對臣民的演講記錄,他說:非予自荒茲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觀火,予亦炪謀作,乃逸。若網(wǎng)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nóng)服田力穡,乃亦有秋。短短的一段話,用了三個比喻,貼切、生動,具有形象性。
助紂為虐:紂是商朝的最后一個王,據(jù)傳是暴君。比喻幫助壞人干壞事。出處:《史記·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p>
肉林酒池:殷紂以酒為池,以肉為林,為長夜之飲。原指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極多。
北鄙之音:指殷紂時的音樂。后世視為亡國之聲。亦作“北鄙之聲”。
溫馨提示:對夏朝由興趣的朋友,可點擊17位帝王,500年的朝代,第一個奴隸社會-夏朝
1.《1046商朝定都哪里看這里!歷550年,31帝王,5次遷都,第1個有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046商朝定都哪里看這里!歷550年,31帝王,5次遷都,第1個有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3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