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好”人事對象# #國風大戰(zhàn)# #國學經(jīng)典#
蟋蟀。
前初(公元前2250年-公元前2105年)是彭祖,出生于傳說中的長生不老——杰瑤23年農(nóng)歷3月初3日,在齊宇20年農(nóng)歷6月12日去世,享年145歲。
為大彭國第一代始祖,后世便尊稱其為彭祖。是顓頊的六世孫、黃帝的九世孫。篯鏗繼承父親陸終的氏族部落長職務(wù)后,注重農(nóng)業(yè)和家畜飼養(yǎng)業(yè),形成強大的篯氏部落。帝堯四十八年(公元前2225年),堯封篯鏗居彭城,為大彭國。帝禹元年(公元前2124年),禹登帝位,時篯鏗已126歲,但仍不覺得其衰老,并能主持和參加部落內(nèi)的各種活動。野史有云,他進獻雉羹給堯,堯便把彭城封給他,所以后世稱他為彭祖,舜的時候,他從師尹壽子,學得真道,遂隱居武夷山。也有說他向天帝進獻稚羹,天帝高興了便賜他長生。
篯鏗,是彭姓、錢姓、韋姓族人共同的祖先,今人曰之“彭祖”,即大彭氏國始祖,因受封于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建立大彭氏國而被后人尊稱為彭祖。莊子《逍遙游》有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莊子所說的彭祖即篯鏗。
篯鏗是顓頊的玄孫(黃帝的第八代孫)。篯鏗這個氏族是上古時代一個有代表性的著名長壽家族。
錢讓
東漢征東大將軍
錢讓(89-151),字德高,東漢長城(今浙江長興)人。此幅畫像取自清代嘉慶年間修《吳越錢氏宗譜》。為漢代官吏。陽嘉初舉孝廉。歷仕歷陽、章安縣令、黃門選部侍郎、廣陵太守、征東大將軍,徐、兗二州刺史,封富春侯。
譜載:錢讓,即錢遜,字德高。錢沖子,即下邳烏程長錢林七世孫,是為江東一代祖。公雅貌殊眾,重瞳美髯,語含鐘聲,手垂逾膝。博學豪邁,豁達善謀。初從東郡都督,及漢察孝廉,除歷陽、章安二縣長。時吳郡薛府君固為執(zhí)法所枉,徵詣廷尉。公因歲朝賀,大呼稱固之冤。漢順帝劉保命虎賁羽林劍戟夾其兩腋,左右彎弓向身,問所言枉狀,而公直言其由,神色不變。天子即原固罪。公卿大夫,莫不嘆息。太尉趙峻辟公為西掾,遷黃門選部侍郎。時九江猾寇周生范容作亂,蕩覆淮泗徐揚。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有詔以公忠誠亮直,必能蓋節(jié),拜廣陵太守、征東大將軍持節(jié)、都督江左六州諸軍事,后出任徐、兗二州刺史。公沈謀內(nèi)張,羽翼外舒。行陣才接,兇徒瓦解。斬賊帥徐鳳、謝安等於陣,范容周生,相縛款首。於是漢桓帝劉志旌其成功,封富春侯,食邑五千戶,佩以金紫。嘉平元年(公元151年)三月十六日薨,春秋六十有三,謚曰哀。夫人東海徐氏,生三子,曰承曰京曰晟。後娶夫人安定皇甫氏,生一子。葬長興縣平望鄉(xiāng)西北梓山。奉朝命繪公遺像於郡祠。
錢起
錢起(722?—780年),字仲文,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詩人。大書法家懷素和尚之叔。
早年數(shù)次赴試落第,唐天寶十年(751年)進士。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田縣尉,后任司勛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代宗大歷中為翰林學士。
他是“大歷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譽為“大歷十才子之冠”。又與郎士元齊名,稱“錢郎”,當時稱為“前有沈宋,后有錢郎。”
錢起,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田縣尉,后任司勛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與韓翃、李端、盧綸等號稱“大歷十才子”。錢起長于五言,詞彩清麗,音律和諧。因與郎士元齊名,齊名“錢郎”。人為之語曰:“前有沈宋,后有錢郎?!睂Υ?,錢起很不滿意,傲然說道:“郎士元安得與余并稱也?”但是,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無錢、郎賦詩送別,則為時論所鄙。錢起詩作的題材多偏重于描寫景物和投贈應(yīng)酬。音律諧婉,時有佳句。
錢起當時詩名很盛,其詩多為贈別應(yīng)酬,流連光景、粉飾太平之作,與社會現(xiàn)實相距較遠。然其詩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水平,風格清空閑雅、流麗纖秀,尤長于寫景,為大歷詩風的杰出代表。
少數(shù)作品感時傷亂,同情農(nóng)民疾苦。以《省試湘靈鼓瑟》詩最為有名。有《錢考功集》,集中五絕《江行無題一百首》及若干篇章,為其曾孫錢珝所作。
錢镠
吳越武肅王錢镠(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qū))人,吳越開國國君。
錢镠在唐末跟隨董昌保護鄉(xiāng)里,抵御亂軍,累遷至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稱帝,受詔討平董昌,再加鎮(zhèn)東軍節(jié)度使。他逐漸占據(jù)以杭州為首的兩浙十三州 ,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吳越國王。錢镠因吳越國地域狹小,三面強敵環(huán)繞,只得始終依靠中原王朝,尊其為正朔,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他在位四十一年,廟號太祖,謚號武肅王,葬于錢王陵。
錢镠在位期間,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經(jīng)濟繁榮,漁鹽桑蠶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薈萃,人才濟濟,文藝也著稱于世。他曾征用民工,修建錢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錢塘富庶盛于東南”。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并建立水網(wǎng)圩區(qū)的維修制度,由是田塘眾多,土地膏腴,有“近澤知田美”之語。還鼓勵擴大墾田,由是“境內(nèi)無棄田”,歲熟豐稔。 兩浙百姓都稱其為“海龍王”。
唐朝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852年3月10日),錢镠生于杭州臨安縣石鏡鄉(xiāng)大官山(現(xiàn)稱功臣山)下的臨水里錢塢垅。相傳他出生時突現(xiàn)紅光,且相貌奇丑,父親錢寬認為不祥,欲棄于屋后井中,但因祖母憐惜,方得保全性命,因而取乳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義)。而這口井后來也被稱為“婆留井”。
錢镠自幼學武,擅長射箭、舞槊,對圖讖、緯書也有所涉獵,成年后以販賣私鹽為生。在泰州如皋販鹽時為當?shù)丶軜颍骸皶r皋邑之鹽上而豐,(錢)留遂至,由挑(鐵扁擔)而販….運天目山之竹,架邑中鹽河之上,緩涉河之不便……(即早期的錢家橋)”。
錢惟演
錢惟演(977年-1034年9月3日),字希圣,杭州錢唐(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大臣、外戚、文學家,秦國忠懿王錢俶第七子,章獻明肅皇后劉娥之兄劉美的妻舅。
自幼好學,隨父歸宋,歷任右屯衛(wèi)將軍、右神武將軍、太仆少卿、直秘閣、吏部司封郎中、知制誥、給事中、知審官院,預(yù)修《冊府元龜》,歷任司封郎中、知制誥、給事中、知審官院。 大中祥符年間,歷任翰林學士、工部侍郎、知貢舉、給事中、樞密副使、太子賓客、工部尚書。 宋仁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書、知樞密院。依附于奸相丁謂,參與排擠寇準,將妹妹嫁給了國舅劉美,外任鎮(zhèn)國軍使、保大軍節(jié)度使、知河陽、許州通判、同平章事、武勝軍節(jié)度使、河南府通判、泰寧軍節(jié)度使、 景靈宮使,支持莊獻太后、莊懿太后并配真宗廟室,累任崇信軍節(jié)度使,返回河南。景祐元年(1034年9月3日),錢惟演去世,享年五十八歲,獲贈侍中,謚號為“思”,累贈太師、中書令、英國公,改謚“文僖”。
錢惟演博學能文,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頗有建樹,為“西昆體”骨干詩人,喜歡招徠文士,獎掖后進,對歐陽修、梅堯臣等人頗有提攜之恩。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遺事》。
博學能文
錢惟演為吳越王錢俶第七子。他自少好學,曾賦《遠出》詩,有“高為天一柱,秀作海山峰”句。年幼時充任牙門將。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隨錢俶降宋,被授為右屯衛(wèi)將軍,曾任右神武軍將軍。
錢惟演博學多才,善寫文章,應(yīng)試學士院時,以笏起草詔令,揮筆而成,深得宋真宗贊賞。
錢遹
錢遹(1050—1121),字德循,浦江通化迪塘(今屬蘭溪)人。他這個尚書,為百姓造橋筑湖,浦江、蘭溪一帶的“通化三湖”就是他來完成修建的。北宋元符元年(1098~1100),工部尚書錢遹還在浦江縣城之南浦陽江上興建一座石橋,名大南橋,為兩地百姓留下了世代傳頌的事跡。
錢遹(yù),北宋熙寧九年(1076)進士。歷任洪、信、常、真等州地方官,興利除害,嚴正不阿。每遇疑獄,敢與上司嚴辭爭辯,定要求個水落石出才罷休。原越州州吏阿承太守旨意,延宕案件,從中漁利,積案常至數(shù)百件。錢遹任越州通判僅數(shù)日,疑獄判斷一空。不久升任太守,奸吏斂跡。升校書郎,擢殿中侍御史。繼出為提舉湖北常平。崇寧元年(1102),為都官員外郎,上書彈劾曾布“援元祐奸黨,擠紹圣忠賢”,升任侍御史,兩月后進御史中丞;又上書論元符末年大臣乞復(fù)孟后而廢劉后之事不當,均獲奏準。二年,升工部尚書兼侍讀。被劾出知滁、宣、秀、越等州。久之,復(fù)工部尚書,改述古殿直學士。大觀四年(1110)升顯謨閣直學士。致仕家居10余年,倡導(dǎo)修建東湖塘、椒湖塘和西湖塘,可溉田15里。宣和三年(1121),因避亂至蘭溪,被方臘義軍所殺。詔贈大中大夫。平生博通眾學,晚年尤精于歷算。
錢乙
錢乙,字仲陽,宋代東平人,約生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間(約公元1032~1113年),享年82年,是我國宋代著名的兒科醫(yī)家。錢氏治學,當初先以《顱囟方》而成名,行醫(yī)兒科,曾治愈皇親國戚的小兒疾病,聲譽卓著,被授予翰林醫(yī)學士。曾任太醫(yī)院丞,在多年的行醫(yī)過程中,錢乙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成為當時著名醫(yī)家?!端膸烊珪偰刻嵋贩Q“錢乙幼科冠絕一代”,言不為過。其一生著作頗多,有《傷寒論發(fā)微》五卷,《嬰孺論》百篇,《錢氏小兒方》八卷,《小兒藥證直訣》三卷?,F(xiàn)僅存《小兒藥證直訣》,其他書均已遺佚。
錢乙,字仲陽。生于公元1032年,卒于公元1113年,他本來和吳越王錢俶有宗屬關(guān)系,祖籍浙江錢塘,后祖父北遷,遂為東平鄆州(今山東東平縣)人。
錢乙是中國醫(yī)學史上第一個著名兒科專家錢乙撰寫的《小兒藥證直訣》,是中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它第一次系統(tǒng)地總結(jié)了對小兒的辨證施治法,使兒科自此發(fā)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后人視《小兒藥證直訣》為兒科的經(jīng)典著作,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錢氏專業(yè)兒科四十年,積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在1114年,他的學生閻季忠將他的理論、醫(yī)案和驗方加以整理,編成了《小兒藥證直訣》,這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兒科專著。錢乙是北宋一位杰出的醫(yī)學家。六味地黃丸為補陰代表方,原名地黃圓(丸),最早見于北宋錢乙之《小兒藥證直訣》。
錢選
錢選(1239—1299),宋末元初著名畫家,與趙孟頫等合稱為“吳興八俊”。字舜舉,號玉潭,又號巽峰,霅川翁,別號清癯老人、川翁、習懶翁等,湖州(今浙江吳興)人。
南宋景定三年鄉(xiāng)貢進士,入元不仕。工詩,善書畫。畫學極雜:山水師從趙令穰;人物師從李公麟;花鳥師趙昌;青綠山水師趙伯駒。人品及畫品皆稱譽當時。繼承蘇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提倡士氣說,倡導(dǎo)戾家畫。他提倡繪畫中的“士氣”,在畫上題寫詩文或跋語,萌芽了詩、書、畫緊密結(jié)合的文人畫的鮮明特色。
1239年生,1301年逝世,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元初與趙孟頫、王子中、牟應(yīng)龍等稱為“吳興八俊”。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花鳥畫家。錢選字舜舉,號玉潭,又號巽峰,別號清癯老人,川翁,習懶翁等,家有習懶齋。
錢選,南宋景定間鄉(xiāng)貢進士。元初吳興有八俊之號,以孟頫被蘆登朝,諸化皆相附取宦達,獨(錢)選齟齬不合,流連詩畫以終其身。山水師趙令穰,人物師李公麟,花鳥師趙昌,青綠山水師趙伯駒,尤善作折枝,其得意者賦詩其上。性嗜酒,酒不醉不能畫,然絕醉亦不可畫。惟將醉醺醺然心手調(diào)和時,是其畫趣,畫成亦不暇計較,往往為好事者持去。今人有圖記精明,又旁附繆詩猥札者,蓋贗本,非親作,設(shè)親人亦非和意筆也。工臨仿,嘗借人白鷹圖,夜臨摹裝池,翌日以臨本歸之,主人弗覺。湖之人經(jīng)選指授,類皆以能畫稱。趙孟頫早歲嘗從之問畫法。(錢)選多寫人物、花鳥,故所圖山水當世罕傳。小楷亦有法,但未能脫去宋季衰蹇之氣。善摹印,有《錢氏印譜》。上海博物館藏有《蹴鞠圖》。錢選與趙孟頫同鄉(xiāng)并同享盛名。與趙孟頫、王子中、牟應(yīng)龍、肖子中、陳天逸、陳仲信、姚式并稱“吳興八俊”。有詩文集,現(xiàn)早已散失,《元詩選二集》中收存有他的詩20余首,流存下來,名為《習懶齋稿》。
孝莊錢皇后
錢皇后(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皇后)一般指孝莊錢皇后
孝莊?;屎箦X氏(1426年-1468年),南直隸淮安府海州(今江蘇省連云港市)人。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皇后,中府都督同知錢貴之女。
正統(tǒng)七年(1442年),得到張?zhí)笄嗖A,冊立為皇后,沒有生下子女。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后,明英宗兵敗被俘。錢皇后耗盡資財,日夜哭泣,導(dǎo)致腿部和眼睛受損。明代宗即位后,尊為太上皇后。英宗回歸北京后,一起幽禁于南宮,彼此相依為命。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策動奪門之變,成功復(fù)辟,重新冊封錢皇后。明憲宗即位后,作為嫡母,尊號為慈懿皇太后。
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病逝,謚號“孝莊獻穆弘惠顯仁恭天欽圣睿皇后”,陪葬于裕陵。
錢氏出身明朝的靖難功臣世家。她的曾祖父錢整,是成祖朱棣做燕王時的老部下,任燕山護衛(wèi)副千戶,一直對成祖忠心耿耿。祖父錢通官至金吾右衛(wèi)指揮使,父親錢貴繼承了祖?zhèn)鞯奈渎?,多次隨明成祖、明宣宗北征,憑借戰(zhàn)功升至都指揮僉事。直到女兒被選為皇后,錢貴才被提拔為中府都督同知。
錢福
錢福(1461—1504)明代狀元,字與謙,因家住松江鶴灘附近,自號鶴灘。南直隸松江府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镠(liú)之后。
弘治三年進士第一,官翰林修撰,三年告歸。詩文以敏捷見長,有名一時,其著作的《明日歌》流傳甚廣。著有《鶴灘集》。
錢福生于明英宗天順五年,自幼天資聰敏,才思 [1] 過人,七歲即能作文。少年時即為名秀才,與同縣顧清、沈悅齊名,人稱“三杰”。曾游小赤壁,對客放歌:“六丁拔出天地骨,一柱鎮(zhèn)壓東江東。”那時的人都認為這是奇句。
成化二十二年(1486)舉人。
弘治三年(1490)進士第一名及第(狀元),廷對策三千余言,詞理精當,不用草稿。任職翰林院修撰,更致力于詩文,雄視當世;才高氣奇,數(shù)千言立就,詞鋒所向,無人可與抗衡。又工八股文,王夫之稱與王鏊齊名,曰“錢王兩大家”。性坦率,喜飲酒,每飲至醉,往往言語傷人,因而不為同列所喜,致招謗議。
弘治六年(1493)任會試同考。后即托病告歸,不再出仕。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去世,終年四十四歲。
錢泮
錢泮(pàn)(1493-1555)明代官吏。字鳴聲,一字鳴教,號云江,南直隸蘇州府常熟(今屬江蘇)人,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曾任侯官、慈溪知縣,刑部主事,員外郎中,順慶(今四川南充市)知府,后升云江陜西副使,備兵漢中。在漢中任職期間,遇到災(zāi)荒,便開倉賑饑,救扶百姓。任江西參政時,父喪,遂回河陽守孝。
時倭寇屢犯,百姓深受其苦。錢泮遂組織族人及村中青壯年,操練武藝,自發(fā)抗倭。常熟縣令王鈇,時常來河陽,和錢泮把酒談兵。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從蘇州劫奪關(guān)稅巨萬,搶奪民船載之,企圖從尚湖進讓塘入海。王鈇從常熟率軍追趕。錢泮忿倭,燃其父柩,力贊鈇戰(zhàn)。用數(shù)十小船,從水路追至讓塘,不幸中伏。錢泮身中數(shù)槍,仍堅持戰(zhàn)斗,殺寇3人,壯烈犧牲。王鈇力戰(zhàn)身亡。百姓為之建祠紀念。與錢泮一起犧牲的有錢鑄、錢班、錢錫及徐詧、宋濤等人。文徵明為錢泮做墓志銘。
錢德洪 (明代思想家)
錢德洪(1496年—1574年),名寬,字洪甫,因避先世諱,以字行。號緒山。嘗讀《易》于靈緒山中,人稱緒山先生。明朝中后期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進士。浙江余姚(現(xiàn)由寧波市代管)人。王陽明的學生,是王陽明之后儒家心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于同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王龍溪齊名。
早年以授徒為業(yè)。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王陽明省親歸姚,德洪率侄子門生74人迎請于中天閣,拜王陽明為師,是王陽明之后儒家心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於同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王龍溪齊名。 請授“良知”之學,四方知,來學者甚眾,德洪成為王陽明的主要教學助手,王陽明奉旨出征廣西,德洪主持中天閣講席,人稱為“王學教授師”。嘉靖十一年 (1532年)中進士后,在京任職,二十年,因抗旨入獄,在獄中仍學《易》不輟。出獄后,于蘇、浙、皖、贛、粵各地講學,傳播陽明學說,培養(yǎng)了大批王學中堅。年70,始家居著述。79歲病逝。
德洪為學注重“為善去惡”的修煉功夫,對“天泉四句教”有獨到見解。
錢謙益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今張家港市塘橋鎮(zhèn)鹿苑奚浦)人。
錢謙益是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一甲三名進士),后為東林黨的領(lǐng)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quán)失敗而被革職。明亡后,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權(quán),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后降清,為禮部侍郎。
錢謙益的評價富于爭議,尤其是降清、仕清之舉成為其道德癥結(jié),清乾隆帝將之視作失節(jié)者,刪禁其著作;但也有學者指出,入清后錢謙益仍多次私下策反降清武將、暗中資助鄭成功反清等等。若就文學地位而言,則錢謙益仍應(yīng)得到肯定。
錢一本
錢一本(1546年-1617年),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字國端 ,號啟新,明朝學者,武進人。萬歷十一年進士。除廬陵知縣,征授御史。入臺即發(fā)原任江西巡按祝大舟貪墨狀,大舟至遣戍。已,請從祀曹端、陳真晟、羅倫、羅洪先于文廟。出自廣西。萬歷十一年進士,任廬陵知縣,授福建道御史,曾劾江西巡按祝大舟,又劾張居正假圣旨以塞言路,因上《論相》《建儲》二疏論政弊,觸怒神宗,被削職為民。歸筑經(jīng)正堂,潛心六經(jīng)及濂洛諸書,尤精于《易》,學者稱啟新先生。其學忌談本體,以工夫為主。與顧憲成為東林書院講席,為“東林八君子”之一。天啟初追贈太仆寺卿。著有《像象管見》九卷、《像抄》六卷、《續(xù)像抄》二卷、《四圣一心錄》六卷、《范衍》及《遯世編》等。
錢世楨
錢世楨;性別:男,字士孫,號三持,出生于1561年 ,明代嘉定縣東錢宅人(今屬上海寶山區(qū)羅店鎮(zhèn)),明朝名將。1582年由諸生改武舉,1589年武進士及第,后授蘇州衛(wèi)前所鎮(zhèn)撫,升浙江運糧把總,二十年朝鮮有事以文武能臣隨征,浙江坐營游擊二十二年防倭海上,歷任江南金山、常鎮(zhèn)參將。約1642年 嘉定糧荒,世楨逝世離開人間。
錢世楨(禎)(約1561~約1642)字士孫,號三持,明代嘉定縣東錢宅人(今屬上海寶山區(qū)羅店鎮(zhèn))。世楨文武才,為文操筆立就。七八歲能騎馬上高坡,與材官、武士習擊刺進退之法,尤好盤馬射箭。與同里名流唐時升、婁堅、程嘉燧及孫履和、履正兄弟交,年輕時同暢游錢塘、北至燕云較射,雖降虜、賤仆不計,每起必先較弓而后他事。
明朝萬歷年間中武進士。歷任薊鎮(zhèn)參將、蘇州衛(wèi)鎮(zhèn)撫、浙江總運、東征游擊等職。時有徐光啟對其的評價見《恭承新命謹陳急切事宜疏》:“臣看得天津署游擊事錢世楨、京營參將王光有熟諳兵機,經(jīng)歷世務(wù),驅(qū)之行陣,不在虓闞搏之科;俾以訓齊,實有駕輕就熟之用?!?/p>
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朝鮮遭倭寇侵犯,向明朝廷告急求援,世楨被薦授為東征游擊,見:統(tǒng)領(lǐng)山東秋班經(jīng)略標下御倭防海游擊將軍 錢世禎 領(lǐng)馬兵一千名(李光濤《朝鮮壬辰倭禍史料》第一冊二,頁9),兵進鴨綠江駐屯義洲。
1593年,隨提督李如松率部攻下平壤,北過大同江,席卷22個州,追倭至開城,斬1員倭將,立下大功。但當李如松問他所斬倭將姓名時,不能答,因此功勞被埋沒,僅任浙江游擊,后升冀州參將,世楨性情耿直,從不趨炎附勢,戰(zhàn)場上驍勇善戰(zhàn),舍己報國, 後因觸犯上司被罷官,年八十余卒于家,葬于家鄉(xiāng)。平生著《東征實紀》(東征紀略)、《射評》(唐時升,侯黃兩忠節(jié)并序)。
錢肅樂
錢肅樂(1606-1648),明末官員、抗清英雄。字希聲,一字虞孫,號止亭,漢族,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qū))人。崇禎十年進士,歷官太倉知州、刑部員外郎,尋以憂歸,清兵下杭州,倡議起兵,應(yīng)者數(shù)萬人,遣使請魯王監(jiān)國,任右僉都御史、進東閣大學士,卒于舟中。有《正氣堂集》。
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授太倉知州,嚴懲豪奴黠吏,考績列江南第一,遷刑部員外郎。
弘光元年(1645年,清順治二年)閏六月,清兵入浙,寧波府官員欲降。鄞縣貢生董志寧首倡謀義,聚諸生于學宮,王家勤、張夢錫、華夏、陸宇(火鼎)、毛聚奎和之,遍謁諸鄉(xiāng)老而莫敢應(yīng),即所云“六狂生”。肅樂至城,遂定謀發(fā)使,于閏六月十二日集紳士于府城隍廟,百姓聚觀者數(shù)千人,歡聲動地。有布衣戴爾惠者大呼日:“何不竟奉錢公起事!”觀者齊應(yīng),遂擁入巡按署中領(lǐng)導(dǎo)抗清,遣張煌言赴臺州,請魯王朱以海至紹興監(jiān)國。七月會師西興,魯王授以太仆寺少卿、右僉都御史,駐守蕭山瓜瀝。后因兵餉無繼,馬士英、阮大鋮等復(fù)相傾軋,江防兵敗。
監(jiān)國魯元年(隆武二年,1646年),領(lǐng)兵出走溫州,旋入翁洲(今定海)。時唐王立閩中,遣使召他,即由海道赴閩。不久浙、閩皆破,魯王浮海。他偕諸弟輾轉(zhuǎn)至福清、文石間。次年朝魯王于福建瑯江,授兵部尚書,兵復(fù)振,連下興化、福清、連江、長樂、羅源等30余城。時鄭彩專權(quán),沉大學士熊汝霖、義興侯鄭遵謙于海,他睹此憂忿交加。
監(jiān)國魯三年(永歷二年,1648年),連江失守,病中聞敗訊以頭觸枕,但求速死,未幾卒于瑯江,安葬于福建省福清縣的黃蘗山麓,大明監(jiān)國魯王政權(quán)賜太保,謚忠介。
錢陳群
錢陳群(1686─1774年),字主敬,號香樹,又號集齋、柘南居士,浙江嘉興人,祖籍浙江海鹽,清朝重要大臣。
清康熙六十年(1721)中進士,雍正、乾隆時久直南書房,充經(jīng)筵講官,官至刑部侍郎、加尚書銜。卒贈太傅,祀賢良祠,謚文端。
錢陳群歷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又曾任經(jīng)筵講官,特得乾隆帝尊寵,倚為元老儒臣,稱為故人。錢陳群病老歸鄉(xiāng)之后,還常寄詩相與唱和,與沈德潛并稱東南二老。
錢載
錢載(1708—1793),字坤一,號萚石,又號匏尊,晚號萬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清朝官吏、詩人、書畫家。乾隆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后授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上書房行走,《四庫全書》總纂,山東學政。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貧,晚年賣畫為生。
工詩文精畫,善水墨,尤工蘭竹,著有《石齋詩文集》。詩宗北宋大文豪黃庭堅,為乾嘉年間“秀水派”的代表詩人。
錢大昕 (清代乾嘉學派大師)
錢大昕(1728年2月16日—1804年11月2日),字曉征,又字及之,號辛楣,晚年自署竹汀居士,江蘇太倉州嘉定縣望仙橋河東宅(今屬上海市嘉定區(qū)望新鄉(xiāng))人。清代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乾嘉學派代表人物。
錢大昕早年以詩賦聞名江南。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向乾隆帝獻賦被提督學政莊有恭選為一等。后在召試中被評為一等,特賜舉人,授內(nèi)閣中書學習行走。乾隆十九年(1754年)三月,中進士,經(jīng)御試后改翰林院庶吉士。其后歷任翰林院編修、右春坊右贊善、武英殿纂修官、功臣館纂修官、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廣東學政。期間還出任過會試同考官及山東、湖南、浙江、河南等地鄉(xiāng)試考官。乾隆四十年(1775年),因父喪歸里,從此引疾不仕。歸田三十年,潛心著述課徒,歷主鐘山、婁東、紫陽書院講席,出其門下之士多至二千余人。嘉慶九年(1804年),于蘇州紫陽書院逝世,享年七十七歲。
錢大昕是18世紀中國淵博和專精的學術(shù)大師,其學以“實事求是”為宗旨,其治學范圍廣博精深,在史學、經(jīng)學、小學、算學、??睂W及金石學等學術(shù)領(lǐng)域,均有建樹和創(chuàng)見。有《十駕齋養(yǎng)新錄》,后世以之與顧炎武《日知錄》并稱。一生著述甚富,后世輯為《潛研堂叢書》刊行。
錢灃
錢灃(1740年4月26日—1795年10月30日),字東注,一字約甫,號南園,云南昆明人,清代大臣、書畫家。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進士,授檢討,官至御史。曾疏言和珅為軍機,辦事不遵制度,因授稽察軍機處之任。和珅知其家貧裘薄,凡勞苦事多委之,積勞成疾死。書法逼近平原,嘗興酣畫馬識者珍之。有《南園集》。
錢灃幼時家境貧寒,偶然得到些殘篇斷簡,便熟讀深思,曾入昆明五華書院學習,乾隆三十六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監(jiān)察御史、湖南學政、通政司副使、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通政司參議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工楷書,學顏真卿,又參以歐陽詢、褚遂良,筆力雄強,氣格宏大,行書參米南宮筆意,峻拔多恣。后之學顏者,往往以他為宗,如清末翁同龢、近代譚延闿、譚澤闿兄弟等都是學錢灃而卓然成家者。錢灃又擅畫馬,神俊形肖,世爭寶之。其詩文蒼郁勁厚,正氣盈然,著有《南園先生遺集》。
錢坫
錢坫[dian](1744—1806)江蘇嘉定(今屬上海嘉定區(qū))人。清代書畫家。字獻之,號小蘭、十蘭。自署泉坫。錢大昕之侄。乾隆三十九年(1774)舉人,累官知乾州、兼署武功縣。生平改經(jīng)史。精訓詁,明輿地,尤工小篆;晚年偏廢,左手作篆尤精絕,兼善鐵毫。間亦作畫,其墨梅有寒瘦清古之致。
洪亮吉《北江詩話》說:錢坫工篆書,然自負不凡,嘗刻一石章曰:“斯、冰之后,直至小生?!薄断睬缭娸S》,紙本墨跡,篆書。凡7行,共66字。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藏。錢坫在篆書發(fā)展史上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直到鄧石如出現(xiàn),才把篆書推向高潮,使之成為書法藝術(sh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篆書詩軸,其勢開闊舒展,線條淳厚,富有彈性。錢坫此作品循規(guī)蹈矩,秀美雅致。其章法,與他所書的篆書不盡相同,章法密不透風,無行距、字距,這在清代和其他時代篆書中不甚多見。其結(jié)體又較整飭,下了不少功夫。他對于篆書下的功夫比孫星衍、洪亮吉更深。他從古銅器銘文中吸取了一些古樸蒼厚的氣味,故他的篆書頗有新意。通篇觀之,氣韻滿而不塞,富有變化。
錢泳
錢泳(1759年2月25日——1844年10月11日) ,字立群,號臺仙,一號梅溪,清代江蘇金匱(今屬無錫)人。長期做幕客,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工詩詞、篆、隸,精鐫碑版,善于書畫,作印得三橋(文彭)、亦步(吳迥)風格。有縮臨小漢碑,集各種小唐碑石刻行世。其后揚州江人驥,得其殘石數(shù)十種,俞樾言之梅小巖中丞,出白金百兩,嵌之杭州詁經(jīng)精舍之壁。惟諸碑中訛字甚多,泳未能一一正之。畫山水小景,疏古澹遠。有仿趙大年《柳塘花塢圖》,藏故宮博物院。卒年八十六(虛歲)。著有《履園叢話》《履園譚詩》《蘭林集》《梅溪詩鈔》等。輯有《藝能考》。
1.《1504牟是明朝的什么年號看這里!中國古代各姓氏名人,快來看看您祖上有哪些名人(錢氏)》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504牟是明朝的什么年號看這里!中國古代各姓氏名人,快來看看您祖上有哪些名人(錢氏)》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30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