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很多朋友掛在嘴邊的話是“2020年實老鼠不容易,2021年?;氐礁衫ぁ?,在不平凡的一年后,大家都在期待即將到來的牛年。

名稱:清代康熙宮廷銅鎏金嵌寶石雙身金剛持

年代:清代

尺寸:整體高寬約22.4cm*15.5cm

風格:康熙宮廷

質地:銅鎏金、嵌寶石

備注:本尊造像為原封底

出版:

金申主編,福建美術出版社《佛像鑒定》第226頁,圖3-337

本次“執(zhí)訶溯行”佛教藝術專場下半場(1月6日晚)的封面,難得的清代康熙時期宮廷造像精品,全球公私藏品中幾乎難以見到的康熙宮廷雙身像!

清代藏傳佛教的興起在康熙一朝得到了最明顯的體現,早期有孝莊太皇太后的積極參與和推動,后來有哲布尊丹巴的指導與宣傳,康熙帝本人就是在這種潛移默化中,由一名非信仰者,變成了虔誠的佛教信徒。

根據圣祖滿文朱批奏折透露,約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九月至十一月間,他在第三次親征噶爾丹的途中,指令清宮養(yǎng)心殿造辦處承造銅佛像賜給蒙古貴族。這是有關文獻中的第一次出現清代皇帝賜宮廷中佛像的記載。

此后不久即三十六年(1697年)清內務府下設中正殿念經處,專門管理宮中藏傳佛教事務,辦造佛像事宜。此后宮中鑄造藏傳佛像的活動開始走上正軌。

清宮廷所制實例可參考一尊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刻有康熙二十五年銘文之四臂觀世音菩薩,其乃康熙皇帝為蒙古人出身的太皇太后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大壽之日所進獻。

金剛持,是印度梵語的意譯,音譯“伐折羅陀羅”,其中“伐折羅”意為“金剛杵”,“陀羅”是執(zhí)持義,合譯就是“持金剛”或“金剛持”,他是法身佛也稱之為本初佛,又有無所不能的智慧和功德,為一切眾生本來具足。也可以說,金剛持與釋迦牟尼佛無二無別,可用比喻的方式來理解,金剛持和釋迦牟尼佛就如太陽和它發(fā)出的光與熱,金剛持是太陽本身,而釋迦牟尼佛則是太陽發(fā)出的光與熱。

此像表現的就是一尊造型特征十分典型康熙時期的金剛持造像。而且是極為罕見的雙身金剛持!其特殊性、稀缺性不論從宗教還是收藏的角度來看都極其重要!

此尊造像不論是主尊還是明妃均做工細膩精湛,令人感受到工匠處理鑄造佛像的高超技術同時,像身比例舒適,手、腳等細部極具寫實性,符合康熙宮廷佛像的相好標準和傳統(tǒng)表現形式。

此尊蓮座背面的如意云頭開光自蓮座之上凸起,為康熙宮廷造像的另一特點。

康熙宮廷造像留存于世的內容較為單一,以體量為四十公分的無量壽佛為主,現在陸續(xù)現身者有十余尊,佛像內膛邊緣都刻有數字編號,拍賣價格均在千萬左右。如2020年10月16日華藝國際北京首拍上,一尊清康熙銅鎏金無量壽佛就以1265萬的高價釋出。

康熙時期的金剛持造像存世不多,偶有見到也多為常見的單身形象,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康熙宮廷金剛持。雙身康熙時期金剛持造像極為罕見,已知的除本尊外,另有一尊收藏于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其工藝精細程度、復雜程度都與龘藏此尊相比要遜色很多。雖然康熙宮廷的雙身金剛持極少現身藝術市場,但我們也可將康熙同時期的扎派造像或稍晚的乾隆宮廷造像的成交價作為參考,如香港翰海2015年秋拍,18世紀金剛薩埵雙身像,成交價為1185萬港幣。

名稱:明代宮廷風格 鐵錽金銀灌頂嘎巴拉碗

年代:15世紀

尺寸:整體高寬約17.5cm*12.2cm

風格:宮廷風格

質地:鐵錽金銀

本次“執(zhí)訶溯行”佛教藝術專場上半場(1月5日晚)的封面,藏傳佛教密宗盛行用人的骨骼制成各種法器,制作嘎巴拉碗的頭蓋骨,必須來自修行有成的喇嘛,依其生前遺愿制成。根據使用功能的不同,嘎巴拉碗分為供器和灌頂器。

嘎巴拉碗作為供器使用時需按照嚴格的尺寸和儀軌,用金銀或銅、鐵、玉、瑪瑙、猴顱骨等制作的碗型供器,主要用于佛壇上盛放各種供養(yǎng)品,如紅白菩提、甘露、甘露丸、七寶、藏香、青稞酒、酥油等,其用途與灌頂甘露嘎巴拉碗有區(qū)別,而殊勝之意義無二,是眾多金剛乘弟子修習密法時的必備供器。在歷史上,信奉藏傳佛教的元明清三代帝王如忽必烈、永樂皇帝、乾隆皇帝等均接受過藏傳佛教高僧的灌頂,灌頂嘎巴拉碗的宗教地位不言而喻。

此套灌頂嘎巴拉采用鐵錽金銀鏤雕工藝而制,全套由碗蓋、碗和底座三部分組成,工藝華麗,制作成本高昂,應當為重要灌頂儀式所定制。器蓋呈橢圓形,頂部蓋鈕為金剛杵造型。摩羯首雕琢細膩,鱗片、毛發(fā)處纖毫畢現,眼部、牙齒等細微部位均錽以白銀。承接金剛杵的器蓋頂部為一圈鏤空雕刻的十字金剛杵,十字杵內部結構錯綜復雜,復雜程度令人嘆為觀止,是整件器物制作難度最大的紋飾之一。蓋身表面飾大面積錽金鏤雕卷草,蓋身兩側各有一條騰飛的金龍,龍的眼部、獠牙、和犄角同樣采用錽銀工藝,產生出如“畫龍點睛”般的生動效果。

鐵錽金工藝最早源自中亞,在宋元時期傳入西藏和內地,因其制作工藝復雜、成本極高,鐵錽金器物自古以來就是最為昂貴的金屬器物之一。據《元史》記載,元世祖(1260–1264) 中統(tǒng)四年在大都設御用器物局,并于其下設「減鐵局管勾一員,提控二人,掌造御用及諸宮邸系腰」。文中“減鐵”即指“錽鐵”,可見自元代開始內地宮廷就已有專人專司御用錽金器物;除宮廷自用外,錽金器物亦被用作國禮用以賞賜,以彰顯大國風范,這種國禮到了有明一代,以永樂一朝最盛。永樂皇帝多次詔令司禮監(jiān)派遣官員及僧人入烏斯藏禮請高僧入京,除加封國師之外,更以優(yōu)厚之禮物回賜,永樂朝設御用監(jiān)佛作,制作了形制豐富,工藝登峰造極的各式佛像以及法器。

雖缺乏同類標準器來對此件嘎巴拉碗進行準確的風格對比,但從存世的同時代法器以及瓷器、織物上的設計依舊可以對此件器物進行橫向的參照。嘎巴拉碗金剛杵和摩羯首部的造型可對比現藏于波士頓美術館的洪武年制款金剛斧、大都會博物館藏永樂風格金剛杖,可以看到三件作品金剛杵的力度和線條十分接近;對摩羯鱗片的刻畫采用十分相似的鏨刻工藝,均使用圓形的鏨頭敲打形成細密的空心小圓點,龍的鱗片亦采用相同手法。此外,龍和摩羯的雙眼、獠牙等部位均點綴錽銀,以提高畫面的對比度,這也是明代宮廷錽金器物上的慣用裝飾手法,相同的刻畫能在多數同類器物上找到。

裝飾性的紋飾如卷草、纏枝、蓮瓣等紋飾在各個時期均有不同的造型,因此成為器物類斷代的一個重要參考標準。此件嘎巴拉碗蓋表面布滿卷草紋,這類卷草紋源自中亞,自元代開始大范圍的在瓷器和織物上出現,是元明時期最常見的裝飾性紋飾。西藏博物館、布達拉宮博物館等機構藏有數例永宣時期青花瓷,器身題有藏文,應當為明代宮廷為賞賜西藏地方而命景德鎮(zhèn)特制。

永宣青花瓷偏好在器皿底部裝飾蓮瓣,這一設計與本件嘎巴拉的碗底蓮瓣相吻合,可參見一例明宣德青花龍紋大罐底部蓮瓣樣式;另見一例明宣德青花藏文高足碗底部的雙層蓮瓣,蓮瓣的輪廓,內部的翻卷也和本件嘎巴拉碗蓮瓣樣式相似。

碗身一周大面積裝飾錽金纏枝紋,纏枝呈“s”型延伸,兩側各自分出枝叉,這種卷草紋飾曾被廣泛的應用在明代的瓷器、織物表面,如“明永樂紅閻魔帝緙絲唐卡”中的背景纏枝紋樣。

從目前世界范圍內零星發(fā)現的明代御制鐵錽金法器來看,帶有明確年款的僅有洪武、永樂兩朝法器,其余均為無款。此件嘎巴拉碗歷經數百年傳世,品相如新,錽金的保存度接近十成,令人驚嘆;而碗座、碗身、碗蓋依舊保持原狀一套,三者相扣嚴絲合縫,必是在傳世的過程中受歷代主人悉心珍藏,供之寶之,才能完好如初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就市場而言,宮廷御制嘎巴拉碗僅見清代兩例,均為乾隆一朝,且高價成交(香港蘇富比2011秋季拍賣會,清乾隆錘銀嘎巴拉碗(圖11),lot19739,成交價1,580,000港幣;中國嘉德2019春季拍賣會,清乾隆金質嘎巴拉碗(圖12),lot6026,成交價6,670,000人民幣)。

一件同為孤品的“大明永樂年施”款鐵錽金鉞刀更是在2015年北京翰海秋拍以66,700,000的天價成交,刷新了明代宮廷法器的世界紀錄。此件明代宮廷風格鐵錽金嘎巴拉碗屬市場所見之唯一,其工藝代表了明代錽金技術的巔峰,彰顯大明盛世的國之禮器,更是明代鐵錽金法器中當之無愧的曠世杰作。


名稱:館藏級 僅見銀質17世紀扎什倫布寺風格三怙主

年代:17世紀

尺寸:整體高寬約16.3cm*14.5cm

風格:扎什倫布寺風格

質地:銀、銅鎏金

純正的扎什倫布寺造像!極為稀少的題材!甚為珍貴的材質!以及復雜的工藝、精美的做工、完美的品相,使此尊造像處處透露著不凡,絕對是一尊館藏級佳作!

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朋友們都非常熟悉了,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兩大活佛系統(tǒng)中班禪轉世系統(tǒng)的主寺,也是整個藏傳佛教流布地區(qū)中最為重要的寺院之一。在2019年歲末開幕的“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特展中,故宮博物院自藏品中精選近百件來自扎什倫布寺的扎什琍瑪精品展出,可以說,這是有史以來扎什琍瑪最為集中的面世。

佛教密乘事部三怙主,簡稱三怙主,即佛部文殊(居左)、蓮花部觀世音(居中)、金剛部金剛手(居右)三尊菩薩的合稱,表大智、大悲、大力,為佛教密乘行者人人必修的法門,尤為藏傳佛教所尊崇,故有“唯諸佛文慧文殊,慈悲本體圣觀音,威力自在密部主,敬禮至圣三依怙”的禮贊。

三個主尊均為銀胎鑄造,未鎏金。三位主尊頭戴鏤空狀花冠,面相圓潤,容顏俊朗可愛,目光下斂,嘴角略露微笑,形象生動,呈現和煦慈悲之態(tài)。蓮花座造型優(yōu)美大方,蓮瓣短小細密,刻畫精細有力,做工極其講究,仰覆蓮花瓣上下對稱分布,環(huán)繞蓮座一周,上沿飾一周聯(lián)珠紋,下當空垂落。從造像的所戴花冠和蓮瓣的式樣上判斷,具有典型的17世紀扎什倫布寺風格。

主尊座下蓮座及水下根莖部分為銅質鎏金,臺座由三部分組成。最下方是象征大海的圓形底座,底座呈覆鐘式,其上有精美裝飾,頂上分為三枝各承托一尊造像的蓮花臺座。整體雕像海上生蓮花,慈航普渡,濟世救苦之意境,實為罕見的佛教義理性題材作品,極具收藏價值。


名稱:施羅德紅皮書同款 比布達拉宮的還好 無量壽佛

年代:14世紀

尺寸:整體高寬約25.5cm*18.7cm

風格:西藏

質地:合金銅、嵌寶石

施羅德《紅皮書》1159頁

孤傲之美!!元代三葉冠長壽佛,比布達拉宮的品相還好!超越施羅德《紅皮書》里面收錄大昭寺的同類型作品,目前市場所見最完美??!國內重要藏家孫先生舊藏,本次龘藏冬拍特別值得期待的一件!

這尊無量壽佛頭戴三葉寶冠,發(fā)髻在頭頂高高聳起,如遠山上矗立的佛塔。頭發(fā)絲縷分明,發(fā)絲歷歷可見。發(fā)面部圓潤飽滿,五官刻畫栩栩如生。面容莊嚴慈祥,神態(tài)安詳寧靜,讓人望之而心安。其制作工藝精湛,其胸前的瓔珞、長鏈,以及臂釧、手鐲和足釧等裝飾,凸起如浮雕,極富立體感,可以明顯看出它們與像身是一體鑄造而后進行鏨刻的。高聳的頂髻使人聯(lián)想到早期的印度帕拉王朝遺韻,寬大的蓮瓣和圓形蓮臺令人回想起尼泊爾遺風。所有這一切與14世紀西藏開始盛行的仿古之風無不相關。

此類西藏的復古造像坊間并不多見,2018年古天一春拍一尊底座缺失的14世紀無量壽佛以79.3萬釋出;在拉薩大昭寺也有同風格同題材的此類造像收藏,可以看出示例中幾尊造像與本件拍品相比不論品相還是工藝上相比都相距甚遠,這是目前已知14世紀此風格造像最好的一尊!


名稱:帕拉風格頂級杵王!嵌紅銅寶石鐵環(huán)九股金剛杵

年代:元代

尺寸:整體高寬約19cm*4.6cm

風格:藏帕

質地:合金銅、嵌紅銅、嵌松石、嵌SHANHU、鐵環(huán)

此金剛杵因犀利的線條、厚重的質感、華麗而復雜的鑲嵌使之成為同類金剛杵中的佼佼者!

杵的側股生動有利,簡潔流暢的延伸出了一道優(yōu)雅的弧度,在末端稍稍犀利的扣入中股中,好似鷹爪令人膽寒。摩羯長吻造型,整體造型威猛凌厲。摩羯上吻鏤空,鑲嵌鐵環(huán),組合在一起,表現的極為像一座壇城。每只摩羯的頭頂都鑲嵌有老松石或老珊瑚,如此裝飾方式極為罕見,也從側面反映此杵等級極高,非尋常人可以使用。

整杵工藝極為復雜,除開原裝的紅銅鑲嵌之外,還有嵌寶石和鐵環(huán),這樣的制作方式也是一反常規(guī),目前僅見這一只,讓整只杵的質感有了極大的提升,也極大的拔高這只杵的藝術性和稀缺性。


名稱:明代銅鎏金極特殊寶冠釋迦牟尼佛

年代:明代

尺寸:整體高寬約23cm*17.3cm

風格:西藏

質地:銅鎏金、嵌寶石

此尊造像體量高大,胎體厚重,鎏金明亮,金色飽滿,為同類造像難得精品佳作。

最為難得的是此尊釋迦所戴寶冠極為特殊,不僅有華麗的寶石鑲嵌,而且每片冠都是不同的圖騰,從左至右分別代表五方佛中的寶生佛、阿閦佛、大日如來、阿彌陀佛和不空成就佛,這在已知的寶冠釋迦中是極為少見的,可謂此尊造像一大亮點!

在拉薩大昭寺有一尊15世紀的寶冠釋迦牟尼不論體量、藝術風格都與龘藏這尊相似,可作為參考比較??偟膩碚f此次龘藏冬拍的這尊寶冠釋迦牟尼,整體造型舒展流暢,雄渾大氣,氣勢恢宏,神態(tài)威嚴莊重,氣質十分高貴,品相極佳。是15世紀西藏本土藝術吸取漢地、尼泊爾藝術,走向成熟時期的佳作。展現出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與工藝之美,是一件值得關注與追尋的優(yōu)秀之作!


名稱:17世紀收藏級罕見尼泊爾勝樂金剛壇城唐卡

年代:17世紀

尺寸:整體高寬約188cm*108cm;畫芯高寬約94.5cm*79.5cm

風格:尼泊爾

質地:布上繪彩

備注:因年代久遠唐卡有脫彩、折痕、水漬等都屬于正常現象,非損傷。

來源:1、日本私人收藏;

2、奧地利多祿泰拍賣行(Dorotheum)2018年4月,Lot62

龘藏季拍很少拍唐卡,除非征集到極具代表性的讓人眼前一亮的有收藏價值的作品

此幅唐卡有幾個特點值得注意:一、畫工精細嫻熟,體現了極高的繪畫水準;二、顏色鮮艷,因全部使用礦物顏料故數百年后依然鮮亮;三、尺幅較大,品相完好,保存完整;四、此為典型的尼泊爾唐卡,傳世品大多收錄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等世界知名博物館內,國內鮮有流傳;五、此唐卡來源清晰,傳承有序。綜合來看,此幅唐卡為17世紀佳作,難得一見!

此位壇城唐卡中常見的八大寒林,與尋常唐卡不同的是此幅唐卡的寒林圖像被刻意放大,構圖更加豐富、內容更為復雜。唐卡最下方則為眾多佛教本尊和護法,居中為不動銘文,兩側為那諾空行母、密集金剛、勝樂金剛等,每一位尊勝身旁都有一位雙手合十的供養(yǎng)人,在唐卡中并不多見。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收藏的17世紀勝樂金剛壇城唐卡和美國諾頓西蒙美術館(The Norton Simon Museum)收藏的17世紀勝樂金剛壇城唐卡,不論構圖形式、色彩表現以及人物背景造型都與此幅唐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2014年北京翰海一件17世紀大威德壇城唐卡,和龘藏本件屬于相同時期類似題材的佳作,可作比對。


名稱:13世紀特殊孩兒體態(tài)帕拉風格黃財神

年份:13世紀

尺寸:整體高寬約9.3cm*5.7cm

風格:帕拉風格

質地:合金銅

相信,眼前的這尊飽經近千年風霜黃財神,一定是會讓你為之深深震撼的!眉宇間的神情、肌肉處的力度、動勢上的氣魄、還有熟潤的銅質皮殼,仿佛每一毫厘間都會讓你眼前一亮,真是財氣絕佳,韻味十足,可謂是此類中少見的絕佳作品!

黃財神,藏名藏拉色波,是藏傳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養(yǎng)的五姓財神之一,為諸財神之首,整觀此尊造像,不難發(fā)現其細節(jié)處的雕工細膩,更為特殊的是其孩兒般的面孔和身體,在市場上是極為少見的,觀其韻味,讓人自然浮想在招財納福的同時亦不乏不忘初心的純凈,極具深意。


名稱:清代乾隆宮廷風格銅鎏金六臂瑪哈嘎啦

年代:清代

尺寸:整體高寬約18cm*15cm

風格:清代乾隆宮廷

質地:銅鎏金

金水燦爛奪目,寶石鑲嵌流光溢彩!造型夠兇悍!氣勢夠威猛!姿態(tài)夠生動!品相夠完美!頂級的乾隆宮廷風格六臂瑪哈嘎啦!

瑪哈嘎拉是梵語大黑天的音譯,又譯為“救怙主”,原為印度教之魔神,相傳觀世音菩薩入其神識,使其皈依佛教,居諸大護法神之首。此尊為比較經典的六臂瑪哈嘎拉形象。整尊造像鑄造技藝精湛,面部表情刻畫尤為突出,其忿怒像使人視之不寒而栗,將主像之法力無邊展現得淋漓盡致,值得注意的是,主像整體矮胖敦實,肢體有力,手腳刻畫細膩寫實。

此外體量高大,金水純正,整體造型生動,體勢威猛,工藝精湛,實為清代乾隆宮廷風格造像佳作。龘藏之前拍過的相類似題材和體量的作品,可作比對。


名稱:最美觀音!十七世紀紫檀描金彩繪觀音+佛龕

年代:十七世紀

尺寸:盒子高寬約28cm*20.5cm;佛像高寬約24.7cm*18cm

風格:扎什倫布寺風格

質地:紫檀描金

您很難在市場上見到比這尊更完美更漂亮的紫檀造像,難得的原裝佛龕,真正的收藏級別!

整尊造像造型準確,雕刻利落嫻熟,彩繪細膩華貴,通體原裝!整體透著扎什倫布寺獨有的風韻,是此風格中極為罕見的紫檀造像,加上衣紋上極為華麗的描金,一看就明白級別比普通的金銅佛像高得多!近幾年,喜瑪拉雅藝術品收藏群體也開始熱烈關注扎什倫布寺風格的造像,但如此原汁原味而完美的扎寺原裝紫檀造像,市場上極為罕見難得。


名稱:11世紀克什米爾蓮花手觀音

年代:11世紀

尺寸:整體高寬約10.7cm*4.3cm

風格:克什米爾

質地:合金銅、雙眼及白毫嵌銀

7-13世紀的克什米爾引領著當時整個世界佛造像藝術的工藝水準。直到14世紀,伊斯蘭入侵克什米爾地區(qū),其輝煌的佛教藝術便走向了衰亡。幸運的是,成為絕響的克什米爾造像藝術,在我國的藏西和西藏其他一些地區(qū)得到了保護和延續(xù),成為了一筆極為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

此次龘藏冬拍的這尊克什米爾蓮花手觀音像便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其工藝精湛、身姿優(yōu)美,呈現出端莊典雅、寧靜祥和、優(yōu)美自然的氣質和神韻,為11世紀克什米爾造像的突出代表,是為該地區(qū)佛教藝術作品中的經典之作。

觀音面相圓潤,五官精致,眼型為杏仁眼,白毫飽滿。眼睛嵌銀是克什米爾造像常用的工藝傳統(tǒng),使得造像面部更加生動,右腿前屈,左胯微扭,整體身姿呈現出微微的三折枝的樣式,蓮座低矮,蓮瓣寬扁肥潤,下方為方形臺座,時代特征明顯。如此精美的工藝與完好的品相在現存同時期、同風格、同題材的造像中十分難得。


名稱:13世紀嵌紅銅嵌寶石帕拉風格釋迦牟尼佛

年份:13世紀

尺寸:整體高寬約9.2cm*6.2cm

風格:帕拉風格

質地:合金銅 嵌紅銅 嵌寶石

本尊實屬驚贊之作!雖然整體尺寸不是很大,但氣勢卻是很多造像不可比擬的!精致的紅銅和寶石鑲嵌,使整佛像更顯華美大氣。

整像工藝精湛,制作考究,身形飽滿、大氣端莊,整體造型和諧優(yōu)美,神態(tài)活潑而富有神秘感,值得一提的是此尊造像臺座上的金剛杵非尋常造像放置在臺面上而是在蓮臺的底部,非常罕見!在佛陀身前橫放著一支五股金剛杵,這種飾有金剛杵的裝飾,象征佛陀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成道時所坐的金剛座。

數百年間,信徒們頂禮膜拜,撫摸擦拭,表面已經形成了瑩潤的包漿,細膩的銅質宛如肌膚,這已不再是尊冰冷的雕塑,偉大的藝術家熔鑄了他的智慧與心血,使之具有了體溫和靈性,有著極高的宗教價值,是難得一見的供奉佳品。


名稱:〓僅見孤品〓元代銅鎏金三怙主佛塔

年份:元代

尺寸:整體高寬約16.3cm*7.5cm

風格:西藏

質地:銅鎏金

非常罕見的制式,目前為止,此塔絕對是市場所見第一尊!

鎏金的佛塔存世原本就不多,而此塔塔瓶內又供奉有雪域三怙主(即金剛手菩薩、四臂觀音(居中)和文殊菩薩),這樣的形制幾乎不曾見過,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此塔絕對是龘藏的第一尊!細細品味每一處的細節(jié),真的堪稱奇特!仿佛經傳世被稍稍磨損掉的部分金水,而顯露出的皮殼都是它獨有的裝飾,工藝一流!


名稱:12世紀帕拉王朝觀音像

年代:12世紀

尺寸:整體高寬約14cm*8.4cm

風格:帕拉王朝

質地:合金銅

來源:

北京翰海2013年春拍,Lot 2887。

觀音菩薩被稱為是“半個亞洲的信仰”,而按照印度佛教造像的歷史進程,菩薩最初的形象都是王或者王子的形象,此尊觀音菩薩臉長圓,鼻梁垂直,頰頤飽滿,雙唇寬厚,是印度本土居民的面相特征。菩薩腰肢略向左扭,形成S形曲線,是典型的印度美學標準姿勢,堪稱是印度帕拉風格晚期的典型之作。

帕拉王朝是印度佛教美術之花盛開的最后一個王朝,其于公元8世紀在印度東北地區(qū)建立,到了十一至十二世紀,帕拉造像藝術風格成熟,達到了鼎盛時期。直至12世紀中葉被消滅,印度本土佛教也宣告斷絕。瑞士瑞特博格博物館有一尊12世紀帕拉王朝度母像,與本尊不論是開臉、姿態(tài)以及紋飾的刻畫都基本一致,可做比較。


名稱:11-12世紀西北印度喜馬偕爾邦般若佛母

年代:11-12世紀

尺寸:整體高寬約21.8cm*11.3cm

風格:西北印度

質地:合金銅

來源:

北京翰海2014年秋拍,Lot4474

喜馬偕爾邦(Himachal pradesh)位于印度西北部,此件11-12世紀的般若佛母,在風格上可以與克什米爾的雕塑相提并論,這并不奇怪,因為這兩個地區(qū)很近:許多最重要的金銅造像都發(fā)源于山城昌巴,距克什米爾谷不到200公里。然而,這兩個地區(qū)的造像特點也有著微妙差異,例如,造像背后凸起的鏤空蓮花頭光,這喜馬偕爾邦造像最主要的特點,恰如本件拍品所示。

國外私人收藏的12世紀喜馬偕爾邦釋迦牟尼、拉達克皮央寺收藏的12世紀菩薩像、安特衛(wèi)普私人收藏喜馬偕爾邦印度教神像以及拉薩布達拉宮利瑪拉康的12世紀喜馬偕爾邦觀音像,以上均為西北印度喜馬偕爾邦造像的典型代表。

此尊造像風格明確,工藝精湛,比例準確和諧,細節(jié)表現精彩,同時此像為傳世作品,未遭土銹侵蝕,銅質細膩,表面溫潤古雅,令人賞心悅目。國內藏家對西北印度喜馬偕爾邦的造像了解較少,故而以前常見此類造像歸為克什米爾風格,但是國際喜馬拉雅造像藝術研究較早,對此類造像也認知更深,拍賣市場也更為活躍,如2019年3月紐約佳士得春拍,一尊僅13厘米的10-11世紀喜馬偕爾邦象鼻財神就以134萬人民幣的高價成交。


名稱:清代宮廷銅鎏金無量壽佛一組 原裝藏

年代:清代

尺寸:單獨佛像高寬約12.2cm*7.7cm

風格:宮廷

質地:銅鎏金

無量壽佛能滿足現世人間眾生的對于壽命綿長的追求,而這組是殊勝的原裝藏,極為罕見,適合自己供奉!

此類無量壽佛坊間流傳以擦擦形式為主,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無量壽佛擦擦,銅造像形式的則為罕見,本件拍品三尊為一組則更顯珍貴。

去年9月26日舉辦的廈門保利春拍中一組四件此類無量壽佛成交價為55.2萬,可做參考。


名稱:16世紀尼泊爾銅鎏金財續(xù)佛母

年代:16世紀

尺寸:整體高約17.4cm;佛像高寬約16cm*12.5cm

風格:尼泊爾

質地:銅鎏金

來源:法國藝術商Renaud Montméat Asian Art, 2007年

1.《100年前清代銅佛像價格看這里!經典的古代佛造像及成交記錄賞析》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00年前清代銅佛像價格看這里!經典的古代佛造像及成交記錄賞析》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26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