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葉漸漸落下,秋風(fēng)突然刮起。

2000多年前,文史宋玉被免職,因無法再投入楚國復(fù)興的大業(yè)而痛苦不堪,在他鄉(xiāng)寫了《九辯》。

“傷心者,秋氣也!冷清草木動搖衰退。

憭栗兮若在遠(yuǎn)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從此,中國歷史上多了一種名為“悲秋”的情結(jié)。

▲秋葉。圖源:攝圖網(wǎng)

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人將士因為自身際遇,常在秋天感同身受起宋玉的慨嘆和悲愁。

在零落的秋景下,人們?yōu)闀r光易逝、生命凋零而感傷,更為離散的人事悲愴不已。

而宋詞的悲秋情結(jié),是從一個亡國之君的悄吟開始的。

01 李煜

開寶八年(975年),宋太祖趙匡胤的軍隊在多日圍城后一舉攻破南唐后主李煜的金陵城。

李煜肉袒出降,親手把國家奉上。

隨后,這位亡國之君被押送至汴京,等候發(fā)落。

趙匡胤因李煜曾托病不應(yīng)召、守城拒降等,封其為“違命侯”,以示羞辱。

接著,李煜便被安排在一座深院小樓之中,不得踏出半步。

曾為一國之君的李煜,面對這番囚禁的光景,日夜憂思。

某個秋日夜里,院里的梧桐矗立在月光之下,看上去,陰冷,孤寂。那一刻,大概李煜與梧桐樹之間產(chǎn)生了某種共鳴。

他寫下《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記錄下這個循環(huán)往復(fù),孤獨的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亡國之恨,無人可語;人事缺憾,不可彌補。胸中的離愁別緒讓人透不過氣,想逃,內(nèi)心卻仿佛陷入了纏繞的絲線當(dāng)中,想剪剪不斷,想理理不清。

▲月如鉤。圖源:攝圖網(wǎng)

南唐國破的第三年,李煜逝于異鄉(xiāng)。

傳言稱,是宋太宗不滿李煜作詞時抒發(fā)的種種哀怨情緒,在看到《虞美人》后終于忍無可忍,下令將其毒死。

無論是何種原因,于李煜而言,大概這三年漫長得仿佛一生。早早結(jié)束,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當(dāng)舊事隨著舊人的離去飄散,新人便開始講述新的故事。

02 晏殊

生于公元991年的晏殊,恰好活在了大宋的升平時期。

自其作為神童入試,一生從政五十年,期間沒有做過什么驚天地的大事,但也沒整出過泣鬼神的幺蛾子。除了案牘勞形,此外,皆是風(fēng)花雪月,歌舞酒席。

因此,他寫的詞,既有亭臺樓榭中的歌舞升平,也有富足安逸下的苦悶憂思。

他也傷春悲秋,但不因家國而傷,更多是寄情山水草木,思考些人生問題。

在《清平樂·金風(fēng)細(xì)細(xì)》中,晏殊便用婉轉(zhuǎn)細(xì)膩的筆墨描繪了他的秋天:

金風(fēng)細(xì)細(xì),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jié),銀屏昨夜微寒。

晏殊耳邊的秋風(fēng),一反人們心中寂寞凄厲的形態(tài),而是如此地平淡、幽細(xì),讓人舒服得也想酣睡于深秋之中。但夢醒之后,仍舊會因斜陽照欄,被提醒日暮已至,頗有些無可奈何。

▲落日余暉。圖源:攝圖網(wǎng)

這詞,字里行間能讓人感覺到華貴,但更多的則是閑雅。

原本矛盾的兩種風(fēng)格能夠毫不違和地融于一體,大約只有這位“太平宰相”才能做到。

但,大宋真如眼前所見這般強盛富足嗎?

不過是有人知曉日暮,卻更想沉溺于醉夢之中。

03 歐陽修

作為晏殊一手提拔起來的得意門生,歐陽修并沒有同老師一般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shù)”,而是選擇進(jìn)入改革的激流之中。

他曾經(jīng)提醒過老師,“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余萬屯邊兵”,身在其位,需謀其職,不應(yīng)總是花天酒地。

盡管如此,與老師合稱“晏歐”的他,在這樣一個繁華的時代,總免不了俗,風(fēng)流倜儻的他曾留下不少描述小兒女閨思的深情之作。

而秋天,恰好抒發(fā)離別的凄苦?!队駱谴骸e后不知君遠(yuǎn)近》便是這類詞的代表作之一:

別后不知君遠(yuǎn)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yuǎn)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fēng)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能夠如此細(xì)膩地描述閨中思婦的內(nèi)心世界,想必是體會了不少才會有這一番筆墨。

▲月色夜竹。圖源:攝圖網(wǎng)

歐陽修年輕時,確曾風(fēng)流過,宴飲游樂、狎妓、寫艷詞,樣樣不落,這樣的經(jīng)歷使他的文筆柔軟細(xì)膩、感情真摯。他的詞作中,大部分表現(xiàn)了男歡女愛、離別相思、歌舞宴樂這樣的內(nèi)容。

然而,這些風(fēng)流韻事對被視為韓愈接班人、大宋精神偶像的歐陽修而言,并未化為美談,而是成為了被政敵攻擊的把柄。一代偶像,最終毀于亂倫緋聞。

這樣的風(fēng)流,人們認(rèn)為放在另一個人的身上更為合適。

04 柳永

當(dāng)年輕的歐陽修剛剛投身科舉考試時,人到中年的柳永已是第四次落榜。

二十多年的浮沉科舉路,除了讀書,柳永并沒有閑著,而是流連多地看人間風(fēng)景。尤其是最為繁華的江南,一駐足便是七年。

登第前的柳永,大半生都流連于市井之中,以一種另類的方式聲名鵲起。

▲江南古鎮(zhèn)夜景。圖源:攝圖網(wǎng)

他出入青樓,留下的不止是感情,還有時代的“神話”。這位風(fēng)流才子寫下的“青樓艷詞”,時時讓人驚艷,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愛他寫的詞。當(dāng)時,妓女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身價,要特意請他題詞才行。

這位多情浪子,注定情感飽滿、豐富。第四次落第后,開始對科舉之路有些心灰意冷,于是,他決定離開汴京。

離開之際,便深情地寫下了這首與情人告別的《雨霖鈴·寒蟬凄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

在這蕭瑟冷落的秋天作別,實在難舍難分。此去一別,沒有了分享的人,眼前良辰美景有何意義?

這樣顛沛流離的人生,直到他年過半百之際才結(jié)束。

05 范仲淹

跟柳永顛沛流離的人生一樣,范仲淹也有過坎坷曲折的經(jīng)歷。

范仲淹兩歲喪父,隨后便跟著母親改嫁。童年時,他從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世,直至被家中“兄弟”訓(xùn)斥他多管閑事,他才知道自己原來是個“外人”。

知曉身世后,心情復(fù)雜的他決定孤身一人踏上求學(xué)的道路。為了節(jié)省開支,平日會將煮好的一鍋粥冷卻,分為四塊,然后早晚伴著腌菜各吃一頓。

幸好,這樣的清苦日子只過了四年就結(jié)束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高中進(jìn)士,入朝為官。

與前面詞風(fēng)婉轉(zhuǎn)朦朧的詞人不同,范仲淹的秋天,充滿著保衛(wèi)祖國的豪情與血性。

寶元元年(1038年)起,范仲淹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身份,參與經(jīng)略西線邊防,使得宋軍在多次大敗后,仍能夠穩(wěn)住西北邊防。也正是在此時,他寫下《漁家傲·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范仲淹之猛,猛到連對手都評價他“小范老子胸有十萬甲兵”。而西北百姓,更是早已把“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的歌謠傳唱開來。

06 蘇軾

在范仲淹前往西北的前一年,偏居帝國一隅的眉州(今四川眉山)降生了一位奇才。

傳言,那一年的春天,眉州的彭老山百花不開,草木枯萎,皆因山河靈秀之氣都被這位嬰孩給吸走了——蘇軾。

蘇軾早期的聲名,離不開歐陽修的安利。

當(dāng)年,蘇軾在科舉中表現(xiàn)亮眼,隨后,主考官歐陽修便多次跟人贊賞蘇軾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一定獨步天下。還說過,30年后,文壇將是蘇軾的天下。

事實證明,歐陽修看人很準(zhǔn)。

蘇軾文才之高,毋庸置疑,只是,為官幾十年間,他也曾有過“平生文字為吾累”的無奈瞬間。

▲蘇東坡。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遭遇了風(fēng)大浪險的政治生涯中最大一次危機,史稱“烏臺詩案”。這場危機,可看作是王安石變法派系斗爭中的余波。

當(dāng)時,蘇軾已調(diào)任至湖州,但朝中部分“新進(jìn)”仍沒有放過他。御史臺幾人抓住他上表文章和一些詩詞中的字句,彈劾其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這波彈劾,讓他被囚四個多月,最后貶謫至黃州,成為一個手無實權(quán)小官。

官海浮沉數(shù)十年,遭遇誣陷后的蘇軾慢慢無心參與到紛爭之中,屢次請退,終于在1089年,獲準(zhǔn)外調(diào)杭州知州,離開是非之地。

曾經(jīng),蘇軾筆下的秋天也有過人們熟悉的模樣,孤獨的、苦悶的、矛盾的……但最后,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也許是《點絳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韻》中的達(dá)觀: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江村海甸??傋骺栈ㄓ^。

尚想橫汾,蘭菊紛相半。樓船遠(yuǎn)。白云飛亂。空有年年雁。

如此感慨,是蘇軾在回應(yīng)杜甫當(dāng)年的“老去悲秋強自寬”和“明年此會知誰健”。經(jīng)歷種種磨難之后,他依舊樂觀豁達(dá),讓人敬仰。

誰說自古逢秋悲寂寥!

07 黃庭堅

豪放熱血的蘇軾,門下弟子無數(shù),而他最看重的有四人: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

“蘇門四學(xué)士”之中,論學(xué)養(yǎng)和個性,最像蘇東坡的大概是黃庭堅。

1086年,黃庭堅正式拜入蘇軾門下,此時的他已經(jīng)41歲了。這時,他才開始了人生中最快樂的三年:每日與蘇軾及其他門人朝夕相伴,切磋詩文,鑒賞書畫。

除此以外,他一生多數(shù)時光沉浮在黯淡的仕途之中,比如,曾因抵制勞民傷財?shù)男抡灰毁H再貶。

▲霧中孤舟。圖源:攝圖網(wǎng)

盡管仕途坎坷,黃庭堅從未失去本心。早年蘇、黃二人還未相識的時候,蘇軾早已通過他的詩作斷定他“必輕外物而自重者”。

這位君子官員,盡管官越做越小,卻鮮有氣餒、抱怨,只是把握好眼前的一切,把事情做好就是了。

那些年,當(dāng)黃庭堅從京師被貶到“蠻荒之地”黔州(今重慶彭水),再到戎州(今四川宜賓),他的心態(tài)一直都很“穩(wěn)”。

別人問他咋不著急,黃庭堅張口就是:“四海之內(nèi),皆為兄弟,浮生若夢,來去無跡。凡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無處不可寄此一生,又有何憂?”

在戎州時,某秋日夜里,黃庭堅同一群青年人賞月、喝酒。聽到客人優(yōu)美的笛聲后,他便忍不住寫下《念奴嬌·斷虹霽雨》,定格這一晚心中的快意瞬間: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醁?

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fēng)笛。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一生飄泊跌宕,又如何?該吃吃,該喝喝,耳邊的樂曲,依舊覺得悅耳動人。

隨遇而安,這便是黃庭堅的生存智慧。

08 秦觀

黃庭堅一生豪放不羈、豁達(dá)大度,與老師十分相近,而同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的秦觀,卻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宋人筆記記有一樁軼事。當(dāng)年,30歲出頭的秦觀,因為寫了首飽含男女情愫的《滿庭芳·山抹微云》,在民間名聲大噪,尤其受女性的歡迎。某日,秦觀與蘇軾久別重逢,穩(wěn)坐豪放派一把手的老師上來就“夸”秦觀填詞變厲害了,什么時候開始學(xué)柳永作詞了?秦觀辯解道:“某雖無識,亦不至是。先生之言,無乃過乎?”

但最后,秦觀還是成為了名流千古的婉約派一代詞宗。對于這樣的結(jié)果,應(yīng)該可以用“口嫌體正直”來形容。

不過,他的詞風(fēng),也是敏感脆弱的性格使然。

秦觀是個有才之人,但與杜牧十分相似,他同樣因黨派之爭造成一身才學(xué)無處可施,進(jìn)退兩難。困頓不安的仕途讓他內(nèi)心逐漸灰暗、陰郁。

秦觀筆下的秋天,是《滿庭芳·碧水驚秋》里因舊人舊事感傷的秋天:

碧水驚秋,黃云凝暮,敗葉零亂空階。洞房人靜,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西窗下,風(fēng)搖翠竹,疑是故人來。

傷懷!增悵望,新歡易失,往事難猜。問籬邊黃菊,知為誰開?謾道愁須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憑欄久,金波漸轉(zhuǎn),白露點蒼苔。

看到零落的秋景,秦觀覺得很難過。難過到縱然身旁有花,也無心去賞;縱然手邊有酒,也難解千愁。

09 李清照

當(dāng)秦觀這位多情之人為后世留下一首又一首直擊心靈的婉約詞作時,有位佳人橫空出世,撐起了大宋婉約詞的另一片天,在詞史上為女性留名。

她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的愛情,感動過許多人。而二人的命運和結(jié)局,恰好見證了北宋的落幕。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樂中有苦。盡管趙家因政治斗爭被貶、遷居,好歹夫妻二人還能在一起,患難與共。

▲李清照的詞。圖源:攝圖網(wǎng)

但從靖康之難開始,她的人生只剩下苦中作樂。因戰(zhàn)爭和家中喪事,趙明誠先行南渡,李清照晚些前去會合。但會合沒多久,趙明誠便因病去世,留下李清照一人去面對眼前的兵荒馬亂。

李清照的后半生,經(jīng)歷了不懷好意的欺騙、道德衛(wèi)士的指責(zé),以及南宋朝廷的茍且。

面對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境況,縱然個性剛強,也難免有脆弱的時刻。一首《聲聲慢·尋尋覓覓》,寫盡她秋日里的憔悴和哀愁: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靖康之難后的秋天,有的人如李清照一般,因國破家亡而難過;還有一些人,在投入保家衛(wèi)國事業(yè)的過程中,有悲有喜。

10 陸游

陸游的一生,苦逼極了。他明明想做個戰(zhàn)士,在宋金戰(zhàn)場上大展身手,卻大半生被那群主張投降的當(dāng)權(quán)派排擠,不得重用。

唯一一次軍旅生活經(jīng)歷,是他在48歲的時候,受王炎邀請來到抗金前線南鄭出任幕僚。

在南鄭這片土地上,陸游登高望遠(yuǎn),望見了長安城的山脈。此時此刻,雖然戰(zhàn)爭遠(yuǎn)遠(yuǎn)沒有結(jié)束,但他收復(fù)關(guān)中的熱情和期待卻澎湃不止,于是寫下《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抒懷: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yīng)待人來。

宋朝軍隊收復(fù)失地、勝利歸來的情景,是遠(yuǎn)望時的想象,也是陸游的愿望。那時,他對國家的未來還充滿著樂觀的情緒。

面對那個總是軟弱、自欺欺人的南宋朝廷,確實該有人站出來喚醒大家的血性。

同樣想當(dāng)將領(lǐng)卻被逼成文人的,還有陸游的好友,辛棄疾。

11 辛棄疾

辛棄疾生于、長于南宋的“淪陷區(qū)”,金朝的地盤。然而,在他做好準(zhǔn)備以后,卻毫不猶豫地投入到南宋的懷抱之中。

1161年,金朝對南宋發(fā)動戰(zhàn)爭,辛棄疾在濟(jì)南附近的山區(qū)組織起一支農(nóng)民起義軍,隨后投奔到當(dāng)?shù)仄鹆x軍首領(lǐng)耿京旗下,從此參與到宋朝光復(fù)中原的偉大事業(yè)當(dāng)中。

辛棄疾是一個文能揮筆,武能參戰(zhàn)的全才。

▲辛棄疾像。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盡管軍事才干突出,但還是被懦弱的南宋給耽誤了。在官場上,他經(jīng)歷了多次反復(fù)無常的罷黜和起用,且用也總用不到點上,白白浪費了滿腔熱血和一身才干。

在那些被劾去職的時光里,辛棄疾不時深陷于自己對國事無能為力的憂愁之中。

明明在游覽風(fēng)景如畫的博山道,卻突然情感上頭,在道壁之中題寫下《丑奴兒·書搏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青蔥少年時,總是亢奮不已,無愁硬說愁;歷盡千帆后,心中愁到極點卻啞口無言。

此情此景,唯有輕輕用一句“天涼好個秋”帶過那些說不出口的愁苦。

12 劉過

對比起浮沉官海的主戰(zhàn)官員,也有人一生未仕,在精神上加入了主戰(zhàn)隊伍當(dāng)中。陸游與辛棄疾的共同好友劉過,就是這樣一位布衣愛國者。

劉過并非不想入仕,但考試運一般,四次落第,心中的抗金抱負(fù)只能通過詞作抒發(fā)。

他的詞,狂逸俊致,豪情萬丈。四處漂泊的某個秋日,他剛好遇見了張路分舉行的軍事閱兵。他寫《沁園春·張路分秋閱》,敘述他眼中的宋朝軍事將領(lǐng)和軍事場面:

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見秋原如掌,槍刀突出,星馳鐵騎,陣勢縱橫。人在油幢,戎韜總制,羽扇從容裘帶輕。君知否,是山西將種,曾系詩盟。

龍蛇紙上飛騰??绰涔P、四筵風(fēng)雨驚。便塵沙出塞,封侯萬里,印金如斗,未愜平生。拂拭腰間,吹毛劍在,不斬樓蘭心不平。歸來晚,聽隨軍鼓吹,已帶邊聲。

這樣氣勢磅礴的軍隊,很難讓人不沸騰。但很遺憾,這樣的沸騰,在那個時候,鮮少在真正的戰(zhàn)場上實現(xiàn)。

13 姜夔

南宋還有位著名詞人,同樣一生未仕,浪跡江湖。他就是鬼才姜夔。

與那些關(guān)心前線時局的愛國斗士不同,他更像是一位身負(fù)社會使命的記錄者。

面對日漸衰頹的王朝,他鮮有怒斥,更多只是訴說他親眼所見的離亂、凋零,聊聊自己漂泊過程中的心情。

這位生活艱難的流浪大師,每去到一個地方,總能感受出一些什么。

而回到故鄉(xiāng)更是思緒萬千。當(dāng)在外飄蕩多年的姜夔回到家鄉(xiāng)鄱陽,登上聲名顯赫的彭家世族的小樓,一波波回憶襲上心頭,作下《憶王孫·鄱陽彭氏小樓作》:

冷紅葉葉下塘秋,長與行云共一舟。零落江南不自由。兩綢繆,料得吟鸞夜夜愁。

望秋風(fēng)落葉,姜夔想起了自己多年飄零的孤獨與辛酸,想起了能夠體貼自己的知心故人。

▲秋天的紅葉。圖源:攝圖網(wǎng)

14 吳文英

當(dāng)姜夔在宋詞中開拓出不同于豪放、婉約兩派的寫作路徑時,同樣有一位詞人作品十分獨特,專注“做夢”。

他就是夢窗詞的創(chuàng)始人,吳文英。

吳文英與姜夔一般,也是位江湖游士。在同樣迷醉又不安的環(huán)境下,吳文英卻很少表達(dá)對身世飄零的不滿,或是懷才不遇的憤懣。比起談?wù)?,他更喜歡談情。

在他的340多首詞作中,約有三成是愛情詩,這一比例超過了大多數(shù)兩宋詞人。

吳文英是一位情感豐富而纖細(xì)的人,極其善于捕捉瞬間,尤其是主觀的瞬間。這也是為什么他的詞總能給人一種夢幻又真實的感覺。

涼薄的秋天,睹物思人,吳文英又做夢了?!督膺B環(huán)·暮檐涼薄》中,叫人有些分不清何為虛實,但情感還是一如既往地真摯:

暮檐涼薄。疑清風(fēng)動竹,故人來邈。漸夜久、閑引流螢,弄微照素懷,暗呈纖白。夢遠(yuǎn)雙成,鳳笙杳、玉繩西落。掩綀帷倦入,又惹舊愁,汗香闌角。

銀瓶恨沉斷索。嘆梧桐未秋,露井先覺。抱素影、明月空閑,早塵損丹青,楚山依約。翠冷紅衰,怕驚起、西池魚躍。記湘娥、絳綃暗解,褪花墜萼。

夢窗的詞,如夢,總是久久才能回過神來。不過,像他這樣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喃喃自語,也是一種美妙的解脫吧。

15 文天祥

在風(fēng)雨飄搖的南宋末年,有的人如吳文英一般不想多談?wù)?,多活一天是一天。但也總有人在亂世中挺身而出,作最后的努力。

他們知道眼前是條“不歸路”,但他們從不后悔。

大宋最后的風(fēng)骨,在文官出身的文天祥身上。1275年,南宋皇室向天下發(fā)出勤王詔書,募人前往臨安抵御蒙古人,但響應(yīng)者寥寥無幾,唯有文天祥二話不說,散盡家財組織起一支野生武裝力量,加入到抗擊元軍的戰(zhàn)陣之中。

但是,這樣的抵抗并維持不了多久。臨安次年便淪陷了,南宋滅亡。

文天祥卻繼續(xù)奮戰(zhàn)到最后一刻,直到1279年的崖山海戰(zhàn)。

南宋滅亡后,有位名為王清惠的昭儀在被俘往燕京的路上寫了一首《滿江紅》,引起了眾多文人的注意。文天祥在被押送至金陵后,也讀到了這首詞,他思索一番,提筆仿作一闋《滿江紅·代王夫人作》:

試問琵琶,胡沙外、怎生風(fēng)色。最苦是、姚黃一朵,移根仙闕。王母歡闌瓊宴罷,仙人淚滿金盤側(cè)。聽行宮、半夜雨淋鈴,聲聲歇。

彩云散,香塵滅。銅駝恨,那堪說。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回首昭陽離落日,傷心銅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甌缺。

文天祥借王夫人之口,陳述滅國之痛,但擬寫此詞,最主要的目的是扭轉(zhuǎn)原詞中的結(jié)尾:面對亡國,不應(yīng)盼求忍辱偷生,而應(yīng)堅守氣節(jié),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那是秋天,但,也許是大宋三百年間最堅毅的一個秋天。

文天祥在南宋滅國四年后殉國,真正為這個朝代畫上了句號。

▲開封,曾經(jīng)的北宋國都。圖源:圖蟲創(chuàng)意

世間萬物,皆逃不開盛衰更替。在秋天,人們可以為“逝去”而感傷,但也可以為“迎新”而堅強。

不管如何,永遠(yuǎn)向前的時間會撫平一切。


參考文獻(xiàn):

[元]脫脫等:《宋史》,中華書局,1985年

唐圭璋等:《唐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

張玉璞:《“我正悲秋,汝又傷春矣”——宋詞主題研究之一》,《齊魯學(xué)刊》,2002年第5期

1.《15個宋朝,干貨看這篇!大宋的15個秋天,巔峰即隕落》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5個宋朝,干貨看這篇!大宋的15個秋天,巔峰即隕落》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jìn)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2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