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最好的防御是進攻。”原因是“主動出擊”能打敗敵人的銳氣。
孫武干脆超越進攻與防御的“目的說”,將其轉化為“手段說”,不能進攻就防守,不能防守就進攻。歷史上有許多名垂青史的“防守反擊戰(zhàn)”,例如費邊擊敗漢尼拔之戰(zhàn)、不列顛之戰(zhàn)、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阿拉曼戰(zhàn)役、中途島海戰(zhàn)。中國更是戰(zhàn)爭大國,“防守反擊戰(zhàn)”更是層出不窮。1、長勺之戰(zhàn)
長勺之戰(zhàn)是齊桓公稱霸的一個挫折。公元前684年齊桓公率軍與魯莊公在長勺發(fā)生的會戰(zhàn),被魯莊公采取曹劌的建議“防守反擊”擊敗。齊軍三次進攻,都被魯軍挫敗。等待齊軍士氣不旺,魯軍在曹劌建議下發(fā)動進攻,齊師敗績。長勺之戰(zhàn)成為“防守反擊”的經典之戰(zhàn),也是弱國軍隊戰(zhàn)勝強國軍隊的典范。
2、城濮之戰(zhàn)
城濮之戰(zhàn)是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關鍵之戰(zhàn)。公元前632年,面對楚國遠道而來的“千里會戰(zhàn)”,晉文公采取“防御”戰(zhàn)術,甚至不惜“退避三舍”。結果當然是楚國軍隊雖然兵員實力上有優(yōu)勢,卻被晉國軍隊“防守反擊”挫敗。晉軍軍事力量不如楚軍,“立足于守”也是避免被銳氣正旺的楚軍“一鼓作氣”擊敗。
3、即墨之戰(zhàn)
即墨之戰(zhàn)是田單復興齊國的關鍵之戰(zhàn)。公元前284年燕國大將樂毅率軍包圍齊國即墨,與田單指揮的守軍相持數年。公元前279年,田單用反間計誘使燕王用騎劫替換樂毅。利用圍城燕軍長期在外作戰(zhàn)的麻痹,突然用火牛陣引導數千燕軍殺出擊潰燕軍。燕軍打敗,田單率領齊軍最終收復齊國全部失地。
4、邯鄲之戰(zhàn)
邯鄲之戰(zhàn)是趙國避免過早滅亡的關鍵之戰(zhàn)。公元前259年秦國軍隊借助長平之戰(zhàn)消滅趙軍主力向趙國首都邯鄲發(fā)起進攻,趙國一方面啟用老將廉頗堅守,另一方面游說魏國與楚國出兵支援。公元前257年,秦國遠征軍不斷增兵卻在邯鄲城下耗盡元氣,遭遇趙軍與魏軍夾擊,損失過半。此戰(zhàn)表明秦軍可以擊敗六國任何一支軍隊,但六國聯(lián)合依舊可以擊敗秦軍。
5、成皋之戰(zhàn)
成皋之戰(zhàn)是劉邦擊敗項羽的關鍵之戰(zhàn)。公元前205年劉邦56萬大軍在彭城之戰(zhàn)被項羽3萬精騎擊敗,從彭城一路向西撤退,直到成皋才在關中援軍支持下才穩(wěn)住陣腳。后來劉邦在成皋與項羽相持兩年半,幾乎耗盡了項羽的軍事元氣。項羽公元前203年因為“乏食”而向東撤退,劉邦立即跟蹤追擊,直到垓下之戰(zhàn)徹底擊敗項羽。
6、平定七國之亂
平定七國之亂是漢景帝削藩過程中關鍵之戰(zhàn)。公元前155年,吳王劉濞等七國君主聯(lián)合發(fā)起叛亂,20多萬吳軍號稱50萬作為主力西進,被漢朝中央軍阻止在梁國與昌邑。相持數月,叛軍后援不濟,糧草補給線又遭受漢朝中央軍破壞,被迫向東撤退。周亞夫指揮的漢朝中央軍立即銜尾追擊,叛軍作鳥獸散,叛亂3個月就被平定。
7、夷陵之戰(zhàn)
夷陵之戰(zhàn)是劉備東征被東吳陸遜擊敗的關鍵之戰(zhàn),從此吳蜀之間對于荊州的爭奪結束。221年劉備稱帝后,借口給大將關羽報仇發(fā)動東征荊州的之戰(zhàn)。孫權在吳軍連戰(zhàn)皆敗后啟用年輕將領陸遜抵抗劉備。陸遜接管前線兵權后,命令吳軍無論蜀軍如何挑戰(zhàn)都是堅守不出。從222年春天堅持到夏天,劉備大軍逐漸喪失銳氣,陸遜立即用火攻發(fā)起反擊,劉備大軍慘敗。
8、虎牢關之戰(zhàn)
虎牢關之戰(zhàn)是唐朝統(tǒng)一全國的關鍵之戰(zhàn)。620年冬天,竇建德率領10萬大軍救援被李世民圍困的王世充。竇建德沒有采取李世民最擔心的“圍魏救趙”西入關中,而是直奔洛陽。李世民一面繼續(xù)圍困洛陽王世充,一面派出精兵在虎牢關阻擊王世充大軍。兩軍相持一月余,竇建德大軍糧草補給困難,冒險與唐軍決戰(zhàn),被李世民大軍擊敗,竇建德被俘。擊敗竇建德后,被圍在洛陽的王世充聞訊后投降。
9、高粱河之戰(zhàn)
高粱河之戰(zhàn)是北宋被遼軍挫敗的關鍵之戰(zhàn),從此北宋再也無力抗擊遼軍。979年,宋太宗趙光義攻陷太原滅亡北漢,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宋太宗在滅亡北漢后,沒有考慮到后勤補給困難時,想一鼓作氣收復幽云十六州,向遼軍發(fā)起進攻。30萬宋軍北伐,遼軍一面堅守幽州等戰(zhàn)略據點一面后撤。宋軍連續(xù)進攻幽州近一個月,軍無斗志士氣不旺,這是休整已久的20萬遼軍突然殺出,在高粱河重創(chuàng)宋軍,宋軍損失嚴重,宋太宗乘坐驢車逃離戰(zhàn)場。
10、北京保衛(wèi)戰(zhàn)
北京保衛(wèi)戰(zhàn)是明朝抗擊蒙古瓦剌大軍的關鍵之戰(zhàn)。1499年明朝軍隊50萬被土木堡遭遇蒙古瓦剌大軍襲擊幾乎全軍覆沒,明英宗被俘。不久,蒙古瓦剌大軍劫持明英宗進攻北京,明英宗的弟弟臨時繼位,這就是明代宗。明代宗聽取兵部尚書于謙的建議堅守北京城,于謙在一個月時間內做好戰(zhàn)爭準備。經過幾次血戰(zhàn),蒙古瓦剌大軍屢攻不克,被迫撤走。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使得明朝避免了北宋那樣短命或唐朝那樣衰敗,而且引起蒙古瓦剌內訌。
“防守反擊”取得勝利,一般是對手太強大或者對手后勤補給不足,這就使得守軍可以“先定守勢”拖住對方并消耗對方的元氣。韓信破趙之戰(zhàn),陳余不聽李左車堅守不出耗盡韓信后勤補給的建議;鄧艾偷襲成都之戰(zhàn),諸葛瞻不聽黃崇堅守不出耗盡鄧艾后勤補給的建議;安祿山叛軍進攻潼關之戰(zhàn),唐玄宗不聽哥舒翰堅守潼關耗盡叛軍元氣的建議,都是功虧一簣。
1.《關于1499年明朝我想說名垂青史的10大“防守反擊”戰(zhàn),每一戰(zhàn)都足以改變歷史進程》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關于1499年明朝我想說名垂青史的10大“防守反擊”戰(zhàn),每一戰(zhàn)都足以改變歷史進程》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24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