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一個。工作;工作。1
公元前771年,新侯聯(lián)合犬種滅了西周。此后鋤頭被病害破壞了。
周平王無奈,于公元前770年東遷至成周洛邑,東周就此開端。
平王東遷
西周滅亡后,第二年周平王就東遷,這是秦漢以來人們一致深信不疑的史實。然而,隨著學(xué)界對《竹書紀年》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人們開始對這種說法有了疑惑。按《古本竹書紀年》記載:
“(周幽王十年)先是,申侯、魯侯(懷疑應(yīng)該為曾侯或呂侯)、及許文公立平王于申,幽王即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攜,周二王并立?!?/p>
“二十一年,攜王為晉文侯所殺?!?/p>
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攜,攜位于何處雖然還不明了,但是基本都認為是在潼關(guān)以東。因為此時鎬京已被摧毀,渭河平原已被申侯聯(lián)合犬戎占據(jù),周王國諸侯想新立一位周王與申侯、犬戎集團對抗,關(guān)中是無法立足的。周平王借助西申、犬戎,弒父自立為王,在周王國大多數(shù)諸侯眼里,也絕非正統(tǒng)。因而當(dāng)時關(guān)中基本屬于周平王勢力范圍,而潼關(guān)以東則應(yīng)屬于諸侯推舉的攜王勢力范圍。
在“二王并立”期間,攜王尚未入駐成周洛邑,周平王就敢在人心還沒歸附之際,公然東遷至成周?
二
這一疑團,在新近出現(xiàn)的清華簡《系年》公布后,令人更加迷惑。
《系年》記載西周末年這段歷史如下:
“周幽王娶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娶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褒姒嬖于王,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回(圍)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繒)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攜惠王。立廿又一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于虢。周亡(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于周,晉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師。三年,乃東徙,止于成周。晉人焉始啓于京師,鄭武公亦正東方之諸侯。”
鄭武公“正”東方之諸侯
按《系年》記載,西周滅亡后,“邦君諸正”立攜惠王于虢;攜惠王立二十一年后為晉文公所殺。這一記載與《竹書紀年》所記基本一致,沒什么可疑惑的。關(guān)鍵在于,周平王東遷時間《系年》中記的卻是“三年,乃東徙,止于成周”——這應(yīng)該是哪一年?
首先,《系年》所記已經(jīng)是基本否定了傳統(tǒng)“周平王公元前770年東遷”的記載。從西周滅亡后天下大勢而言,攜惠王政權(quán)剛被諸侯擁戴,周平王政權(quán)合法性尚未確立之前,周平王東遷無異于自找死路。因而,正常周平王不會在父親死后第二年就盲目東遷。
那么,周平王究竟該是哪年東遷的?
在《系年》基礎(chǔ)上,學(xué)者們提出了數(shù)種不同的見解。
三
第一種見解,就是嚴格按《系年》記載順序紀年:西周于公元前771年滅亡,此時諸侯擁立余臣為王;二十一年后,即公元前750年,晉文侯將余臣殺死,謚號為惠王;此后,周王國經(jīng)歷了九年的“無王”時期;殺死攜惠王的晉文侯,眼見如此,于公元前741年從西申國的少鄂迎接姬宜臼,在涇河流域周人殘存據(jù)點京師(今陜西彬縣附近)擁立他為周王,是為周平王;三年后,即公元前738年,周平王正式東遷。
然而,這種觀點居然意外地被兩千多年前的太史公給否定了。
太史公
按《史記·晉世家》,晉文侯于公元前779年殺死叔父晉殤叔自立,執(zhí)政三十五年后晉文侯去世。晉文侯去世之年,為公元前746年,他怎么還可能在公元前741年到西申國去迎立周平王?
鑒于第一種說法與傳統(tǒng)史書記載矛盾過于突出,有學(xué)者提出了第二種觀點:《系年》所謂“立二十一年”,應(yīng)該是源于晉史記載,如《竹書紀年》。《竹書紀年》中記載的“二十一年,攜王為晉文侯所殺”,如按周史紀年,是周王二十一年,為公元前750年;但如是按晉史紀年,就應(yīng)該是晉文侯二十一年,即公元前760年。按晉史紀年,往后推九年,即公元前751年,晉文侯擁立周平王;三年后的公元前748年,周平王東遷。
竹書紀年
這種說法,雖然在紀年上與傳統(tǒng)史書不存在矛盾,但卻與《系年》說辭不甚相符。更何況,即便是在《竹書紀年》中,“二十一年”是以晉文侯紀年還是周王紀年都還爭議不斷,因此這種說法一時也難以得到學(xué)界公認。
四
除了對“立廿又一年”是何年理解不一,根據(jù)對“周亡(無)王九年”的理解不同,學(xué)者們又提出了另外兩種對平王東遷年份的看法。
第三種有關(guān)周平王東遷年份的看法,是清華簡整理者觀點。整理者們認為,所謂“周亡王九年”,應(yīng)該是指周幽王死后九年,即公元前762年。因為攜惠王不得人心,諸侯開始不朝于周。為此,“不服周”的晉文侯從西申國迎立周平王,并在京師立他為王。三年后,即公元前759年,周平王東遷成周洛邑,周王國正式迎來了“二王并立”關(guān)東時期。
這一說法也遭到了諸多非議。
洛邑
按此說法,在攜惠王還未死之時,周平王就敢在晉文侯的支持下獨闖虎穴,甚至大搖大擺地進入成周洛邑?要知道,前期“邦君諸正”公認的攜惠王都沒入駐洛邑,有弒父之嫌的周平王豈能如此大膽?
也是基于對“周亡(無)王九年”的不同理解,出現(xiàn)了第四種別出心裁的觀點。這一觀點認為,所謂“周亡王”不是紀事,而是指人?!爸芡鐾酢保褪侵钢苡耐?;“周亡王九年”,就是指周幽王九年,即公元前773年。因為周幽王不得人心,諸侯開始不朝于周王室。為此,晉文侯特地從西申接回前太子姬宜臼,立之為王,與周幽王對抗。兩年后(公元前771年),申侯聯(lián)合犬戎滅西周;三年后,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至成周,東周正式開始。
這一說法雖然在情理上存在諸多難以解釋之處,但是最大優(yōu)勢在于完美地解釋了傳統(tǒng)史書與《系年》記載之間的矛盾,有其可取之處。但完美,并不意味著就真實。晉文侯在周幽王還在世時,就千里迢迢地越過周王畿與西申國眉來眼去,晉國當(dāng)時有那么強實力來得罪周王室?
歷史上的大難題
以上種種,就是學(xué)界關(guān)于周平王東遷年份的四種認識。究竟哪一種觀點才是真實的歷史?這真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原來歷史也會出現(xiàn)如此高難度的難題?!
1.《讓歷史難度陡增: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平王東遷又是哪一年?》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讓歷史難度陡增: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平王東遷又是哪一年?》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202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