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存勖征伐幽州的節(jié)骨眼上,朱溫因病去世了。

朱溫兒子朱友珪上位后,河中大佬朱友謙借口朱溫死因不明,公然選擇了獨立。

友珪征之,友謙辭以北面侵軼,謂賓友曰:“友珪是先帝假子,敢行大逆,余位列維城,恩逾父子,論功校德,何讓伊人,詎以平生附托之恩,屈身于逆豎之手!”遂不奉命。

朱友珪派軍進攻朱友謙,朱友謙馬上向李存勖呼救。

面對朱友謙的呼救,李存勖自然非常樂意幫助,因為這是李存勖把腳伸進河中的大好機會。雖然當(dāng)時的李存勖,正在與幽州開戰(zhàn),依然親率大軍去救援朱友謙。

其年八月,友珪遣大將牛存節(jié)、康懷英、韓勍攻之,友謙乞師于莊宗。莊宗親總軍赴援,與汴軍遇于平陽,大破之。

此時的朱友謙,其實只是希望在梁、晉之間投機,所以他只是希望借機讓自己擁有更多的獨立地位。但是這種選擇,已讓梁朝對山西的控制力削弱了。

我們知道,朱溫把腳伸入山西,有兩個標(biāo)志性的事件。一個是奪取河中地區(qū)(山西西南部),一個是奪取潞州地區(qū)(山西東南部)。

在朱溫生前,因為丁會叛變,潞州已被晉國奪回;現(xiàn)在朱溫剛死,又因為朱友謙背叛,所以丟失了河中。

由于朱友謙只是希望在梁、晉之間騎墻,所以在李存勖的支持下,打退梁軍的進攻后,又借梁國換皇帝的機會(朱友貞滅了朱友珪),再度掛起了梁國旗幟,當(dāng)然了,只是掛起了梁國的旗幟,因為他的獨立地位,已無可動搖了。

及梁末帝嗣位,以恩禮結(jié)其心;友謙亦遜辭稱籓,行其正朔。

朱友謙割據(jù)河中后,就可以稱為一方諸侯了。而后來,他又用武力奪取了梁朝控制的同州,勢力更強大了。

朱友謙用武力奪取同州后,與梁朝的矛盾更難以調(diào)和了。在這種背景下,朱友謙就進一步倒向了李存勖。

先是,河中節(jié)度使朱友謙取同州,以其子令德主留務(wù),請梁主降節(jié)。梁主怒,不與,遂請旄節(jié)于帝。

朱友謙在倒向李存勖時,話說得漂亮極了,讓人怎么看,也是一個忠肝義膽的忠義之士。

問題是,說一千道一萬,他也是一個亂世中縱橫開合,并且玩得非常成功的軍閥。說這種人,懂得忠義多少錢一斤,我通常是表示懷疑的。

朱友謙占據(jù)河中、同州兩大戰(zhàn)略要地,雖然倒向了李存勖,但是獨立地位也是無可動搖的。

至少在梁晉爭霸戰(zhàn)沒有結(jié)束時,李存勖絕不敢奢望把手伸進朱友謙的地盤,因為李存勖真敢這樣做,朱友謙再突然倒向梁朝,也沒有什么奇怪的。

關(guān)鍵是,不管朱友謙怎么有奶就是娘,梁朝聽到他又回來的消息,肯定也會非常歡迎的。

當(dāng)時的朱友謙,就如同后世某位大哥放豪言了,我現(xiàn)在就坐在翹翹板的中間,我朝哪面踮踮腳,哪里就會倒下去。這種舉足輕重的大佬,誰敢輕易得罪呢?

在梁晉爭霸戰(zhàn)中,朱友謙的地位絕對是舉足輕重的。

因為朱友謙割據(jù)河中、同州,意味著梁朝徹底喪失了山西的控制權(quán),更意味著梁朝對關(guān)中的控制力削弱了。

后來,李存勖在大決戰(zhàn)時,能一舉席卷梁朝,很大程度上,就因為朱友謙堅定的站在李存勖的一邊。因為朱友謙堅定的站在李存勖一邊,李存勖就不用太顧慮西部戰(zhàn)場的事。

所以,梁朝滅亡后,李存勖對朱友謙說,我能一統(tǒng)北方,主要是你的功勞啊。

同光元年,莊宗滅梁,友謙覲于洛陽。莊宗置宴饗勞,寵錫無算,親酌觴屬友謙曰:“成吾大業(yè)者,公之力也?!?/p>

雖然這多少是客套話,但是,能讓李存勖說出這種客套話,也足以看出朱友謙在梁晉爭霸戰(zhàn)中的地位。

更主要的是,朱友謙在當(dāng)時絕對是牛人中的牛人。后唐開國后,有三個人得到了丹書鐵券,朱友謙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個人,一個是李嗣源,一個是郭崇韜。

李嗣源有多牛,自然不用多介紹了,因為后來取代李存勖的人就是李嗣源;郭崇韜有多牛呢,他是李存勖首席執(zhí)政官,而且一度與李存勖分庭抗禮。朱友謙能與他們并列,地位有多高,我們可想而知。

在五代史上,朱友謙還以另一個名字聞名,那就是李繼麟。李存勖的五個兒子,分別是李繼岌,李繼潼、李繼嵩、李繼蟾、李繼峣。李存勖賜名朱友謙為李繼麟,等于承認(rèn)朱友謙與親王同等地位。

更有甚者,出席宴會時,李存勖的弟弟永王李存霸在席,朱友謙也是當(dāng)仁不讓的坐在上首。要知道,李存霸不但是皇弟、永王,還是一方節(jié)度使,朱友謙就敢當(dāng)仁不讓的坐李存霸的上首。

面對朱友謙這種表現(xiàn),有人就勸朱友謙,你不覺得有點過分嗎?而朱友謙聽到這種勸說,當(dāng)時就有翻臉的意思,因為我憑什么不能坐在皇弟李存霸的上首?元行欽一看這種場面,生怕弄出不愉快,趕出來調(diào)解,才算沒事。

莊宗諸弟在席,友謙坐在永王存霸之上。酒酣,漢賓以大觴奉友謙曰:“公雖名位高,坐于皇弟之上,非宜也。仆與公俱在梁朝,以宗盟相厚,自公入朝,三發(fā)單函候問,略無報復(fù),忽余卑位,不亦甚乎!”元行欽恐其紛然,為解之方止。

朱友謙的兒子中,當(dāng)節(jié)度使的有兩個,當(dāng)刺使的有六七個。總而言之,一家出了三個節(jié)度使,六七個刺使。

以其子令德為遂州節(jié)度使,令錫為許州節(jié)度使。一門三鎮(zhèn),諸子為刺史者六七人,將校剖竹者又五六人,恩寵之盛,時無與比。

一門三鎮(zhèn),諸子為刺史者六七人,將校剖竹者又五六人,恩寵之盛,時無與比。

因為我們習(xí)慣看英雄傳奇式的歷史,難免會把許多舉足輕重的大佬,都當(dāng)成打醬油的人,或是當(dāng)成沒有腦子的附屬。

其實呢,這些人常常就是如某位大哥所放的豪言,我朝哪個方面踮踮腳,哪個方向就會沉下去。所以李存勖時代,那就是牛人輩出的時代,朱友謙都不用說了,因為他早早被淘汰出局了。

現(xiàn)在,李嗣源也是一方大佬,而李嗣源手下,此時有多少牛人呢?后來靠武力上位當(dāng)皇帝的人,此時就三個。一個是李從珂,一個是石敬瑭,一個是劉知遠(yuǎn)。

這是因為李嗣源一系勝了,所以歷史的聚光燈會照在李嗣源那一伙人身上,所以顯得這里牛人非常多。實際上,當(dāng)時晉國的大佬,與李嗣源相比,恐怕也都是五十步與百步的差距。

在英雄傳奇色彩極濃的歷史書中,我們難免會覺得,李存勖的一念之差就會決定歷史的何去何從,實際上,李存勖只是眾多大佬之一,僅僅是他坐在了頭把交椅上。

在那種中央集權(quán)還沒有鞏固的時代里,誰坐頭把交椅,實在沒有定論,你干好了,就有可能繼續(xù)坐著,一個失誤,就有可能被踢下臺。

因為這是標(biāo)準(zhǔn)的人人都有帝王相,地窄人稠輪不上的時代。現(xiàn)在,不要說讓相面大師看李嗣源的小弟李從珂、石敬瑭、劉知遠(yuǎn)了,就是讓他們看李嗣源本人,誰敢說他長了一副帝王相呢?問題是,這些人都先后靠武力爬上了皇位。

朱友謙的這種地位,并不能長久保持。因為隨著后唐加強中央集權(quán),朱友謙這種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且一副霸氣沖天的諸侯級大佬,李存勖肯定會想辦法剪除的。

因為后來,李存勖蓋棺定論,就是昏庸亡國的,所以李存勖猜忌、誅殺朱友謙,自然成為他亂殺忠臣的一大罪過。

關(guān)鍵是,面對李存勖削藩磨刀霍霍時,朱友謙選擇了乖乖受命,并沒有任何反抗,李存勖依然沒有放過他。人們自然更覺得,朱友謙死得實在太冤枉了。

其實呢,朱友謙之死,幾乎是必然的。因為隨著中央集權(quán)的發(fā)展,一個大佬擁有獨立的地盤、軍事、政治、經(jīng)濟權(quán)力,本身就是死罪。因為套用一句經(jīng)典名言,這種大佬,就是削亦反不削亦反的典型,對這種人,有什么客氣可言。

擁兵大佬乖乖聽令到中央政府的事,這種事總會讓我想起安祿山。

在安祿山造反前夕,因為遍布安祿山造反的消息,所以唐玄宗把他調(diào)到中央政府。安祿山也是乖乖聽令進入中央政府,如果當(dāng)時唐玄宗把安祿山殺了,歷史會怎么評價唐玄宗、安祿山呢?

如果當(dāng)時李存勖沒有殺朱友謙,朱友謙回到自己駐地,會是什么結(jié)果呢?這個比較難說。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軍閥永遠(yuǎn)是軍閥,誰也不會輕易交出槍桿子的。甚至想趁亂更上一層樓,也說不準(zhǔn)。

對此,只要看看唐玄宗在安史之亂前夕,把安祿山放回軍區(qū)就可以知道了。

因為李存勖削藩的結(jié)果,就是讓軍人力量把他拱翻了。所以朱友謙這種坐看風(fēng)云、騎墻縱橫的諸侯,寫在歷史書中,也就成了愚忠的典型。

朱友謙乖乖進京赴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朱友謙賭李存勖敢不敢剪除他。因為從結(jié)果去看,李存勖在擊殺朱友謙時,已到了崩盤的邊緣。從這層意義上,擊殺朱友謙的結(jié)果,是李存勖無力承擔(dān)的。

如果李存勖拉攏住朱友謙,在李嗣源利用河北力量叛亂時,李存勖還有借力打力的空間,因為朱友謙代表的西部力量,顯然足以制約李嗣源代表的河北力量。

但是朱友謙死了,所以,在面對李嗣源帶領(lǐng)河北軍隊逼宮時,李存勖連一點像樣的抵抗都無法組織起來。

看歷史,人們總是習(xí)慣受鴻門宴的思維思考?xì)v史,總而言之,借機把他殺了,就啥事也解決了。問題是,殺人容易,殺人之后呢?

朱友謙死后,人們在反對李存勖時,自然習(xí)慣性地拿這當(dāng)借口。因為按當(dāng)時流行的說法,就是朱友謙忠于后唐,而李存勖聽信宦官、伶人的讒言,所以把朱友謙殺了。

總而言之,李存勖在宦官、伶人的迷惑下已經(jīng)昏庸了,再任由他胡來下去,帝國一點前途也沒有了。

朱友謙全家被殺時,朱友謙的老婆拿著丹書鐵券問行刑官員說,皇帝當(dāng)年給我們家一塊鐵片,上面寫著幾行紅字,我老婆子不認(rèn)得字,麻煩你給我念一下。那個官員只能假裝沒有聽到。

朱友謙功高蓋世,得到丹收鐵券,聽到李存勖詔令,二話不說就進京赴命。但是依然免不了滿門抄斬,面對這種事實,你讓軍方大佬,誰能有安全感呢?尤其是各種宮廷力量遍布各大軍區(qū),處處試圖凌駕于軍方大佬之上,你更讓軍方大佬有什么安全感呢?

在這種背景下,幾個醉酒賭錢的軍人突然不高興,振臂一呼,于是后唐帝國就喀嚓喀嚓地響上了,然后呢?就是房梁倒下了。李存勖那種蓋世的大英雄,也只能一籌莫展,于是他就這樣出局了。

面對這種驚人的事實,喜歡用蝴蝶效應(yīng)說歷史的人,難免會說了,假如那天,那幾個軍人沒有喝醉酒,就不會有后來的事了。

問題是,在軍人勢力遍布不安、不滿的環(huán)境下,沒有這個原因,也會因為其它原因出事的。

總的說,在當(dāng)時軍方大佬林立的環(huán)境中,皇帝對于軍方大佬的態(tài)度是矛盾的。因為你不試圖加強對他們的控制,帝國就是一個松散的軍事聯(lián)盟,在這種格局中,皇權(quán)肯定是非常脆弱的。

問題是,你敢試圖加強對軍人的控制,軍人可真不是吃素的,一個不高興,突然引起連鎖反應(yīng),誰也別說自己神功無敵,因為你就是神功無敵,也會分分鐘鐘出局的。

當(dāng)然了,這是后話。我這里說這些,只是希望大家知道,梁晉爭霸戰(zhàn),并不是簡單的李存勖英雄無敵,于是大敗梁朝的故事。

在英雄傳奇化的歷史書中,許多舉足輕重的大佬,都變成了打醬油的人。于是,主角就成了只手托天改寫歷史的英雄。

總的來說,朱友謙倒向李存勖,絕不是李存勖設(shè)計、促成的。

朱友謙愿意倒向李存勖。大約是因為兩個原因。

第一、在梁晉之間騎墻,從而加強自己的獨立地位。

第二、梁朝中央集權(quán)日益加重,朱友謙想擺脫被控制越來越深入的命運,只能倒向晉國。總的來說,當(dāng)時的晉國處于發(fā)展階段,所以還來不及加強中央集權(quán),愿意接受各種軍方大佬的獨立地位。

晉國可以滅亡梁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因為梁朝的軍方大佬看著梁朝皇帝一再試圖讓文職系統(tǒng)凌駕于武職之上,難免會有意無意用腳投票的。

后來唐莊宗李存勖試圖讓文職(宮廷力量)凌駕于武職之上,軍方大佬再次用腳投票,而投票的結(jié)果,就是唐莊宗突然什么也不是了。

1.《顧道驚城 朱友謙為什么會投靠李存勖?》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顧道驚城 朱友謙為什么會投靠李存勖?》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89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