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本紀第二十四》中寫道:“是則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明始洪武,亡于崇禎,歷時百年,終其一朝,由盛轉衰。崇禎皇帝,爭議猶大,或為昏庸,或為明君。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大家一定聽過,這是后人對明朝形象的概括。明朝以前,國家的都城大多處于中心位置,類似于是西安、洛陽、南京這些地方。但明成祖朱棣上位之后,主動將都城遷至北京,此處既是他曾經(jīng)的封地所在,也是國家的邊境所在,隨時有可能遭受北方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襲擊,此之謂天子守國門。
至于后一句君王死社稷,主要描寫的是明末最后一位皇帝崇禎。當李自成攻入北京時,他先命令后宮嬪妃自殺,自己又前往景山自縊,僅留下幾位皇子逃出京城。除此之外,明朝一共存在276年,沒有向其他國家納貢,和親,稱臣,彰顯我中華民族之風骨,令后人稱贊不已。
不過,作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禎總是備受質疑,國家亡于他手上,他到底該負多大的責任。而關于崇禎是一位明君,還是一位昏庸之主的討論也總是爭論不休。而他在臨死之前所說的那句話: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是否是在推卸責任,樹立自己的偉大形象呢?
回顧崇禎一生的經(jīng)歷,可謂非??部?,原本他只不過是一個王爺,國家大事似乎和他沒有太多關聯(lián),盡管明末國家內(nèi)憂外患,但作為朱家王爺,他依舊可以憑借自己的身份保證衣食無憂。
可隨著天啟帝朱由校突然駕崩,他膝下無子繼承皇位,這份“倒霉”的差事便落到崇禎手中,當時他僅十七歲。崇禎繼位之后,第一件事便是鏟除閹黨,將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集團鏟除。一個未滿二十歲的小皇帝,登基之后便輕松解決前朝最大的問題,不由令人欽佩,很多人也因這件事夸贊其為一位優(yōu)秀的皇帝。
但在解決完閹黨之后,崇禎似乎已經(jīng)用完自己所有的運氣,北方地區(qū)突然遭受大旱,連年不斷。原本內(nèi)憂外患的國家,再次被給予一拳重擊,大旱導致百姓無法生存,餓殍遍野,甚至引發(fā)瘟疫,百姓對政府漸漸不滿。
除此之外,關外的努爾哈赤已經(jīng)統(tǒng)一女真部落,正在摩拳擦掌隨時有可能進攻大明。剛開始,崇禎起用袁崇煥等名將,多次大敗努爾哈赤,甚至在一次交戰(zhàn)中一炮擊殺努爾哈赤??沙绲澦坪醪⒉恍湃卧鐭ǎ犘抛嬔圆痪弥蟊銓⑵淞柽t處死,自毀“長城”。
另外,面對國內(nèi)艱難的經(jīng)濟形勢,崇禎判斷有誤,進而所實施的對策也有諸多問題。當時為了縮減開支,他竟然下令撤除驛站。在通訊遠沒有今天發(fā)達的古代,驛站的作用不言而喻,好比國家的血脈,撤除驛站對后續(xù)管理,以及戰(zhàn)事發(fā)展有諸多不利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闖王”李自成曾在驛站工作,驛站的撤除導致他無法維持生計,最終無奈起義。而在之后面對國內(nèi)農(nóng)民起義軍的戰(zhàn)爭中,崇禎先后斬殺多位名將,加速了大明王朝的滅亡。直到他在位第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徹底推翻了這個早已風雨漂泊的王朝。崇禎無奈自殺,而不少大臣選擇投降,先后在李自成的大順與大清任職。
總而言之,崇禎是一位勤政的皇帝,他不像萬歷、嘉靖那般,長達數(shù)十年不上朝,與大明開國皇帝一樣勤勤懇懇,不敢有絲毫懈怠??墒?,相比朱元璋、朱棣等人他略顯昏庸,沒辦法挽救這個瀕臨滅亡的王朝,也做不到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不可否認,崇禎也想成為一個大有作為的皇帝,可惜自己能力不夠,并不算一位合格的皇帝。所以說,明朝滅亡他需要負主要責任,如果換作其他皇帝也許明朝不僅可以延長十七年,甚至有望重新崛起。這也是很多人討厭他的原因之一,認為正是崇禎能力不足,導致明朝加速滅亡。
不過,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明朝滅亡早已注定,崇禎也沒有辦法,而他相比其他朝代的末位皇帝已經(jīng)做的不錯了。但歷史已經(jīng)成為過去,時代的車輪在不斷前進,我們應該吸引古人的教訓,珍惜現(xiàn)有的和平年代,為更加美好的明天奮斗。
1.《沐柒文史 “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明朝的滅亡崇禎應負多大責任?》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沐柒文史 “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明朝的滅亡崇禎應負多大責任?》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8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