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約4000字
閱讀需6分鐘
1940年,前蘇聯(lián)阿巴坎(Abakan)一群工人在修筑道路時,從一座低矮的小土丘里,意外挖掘出了些許古代陶器的殘片,上面零星刻著蜿蜒崎嶇的象形文字。
當?shù)嘏脊艑W家瓦爾瓦拉·列瓦紹娃(Varvara Levashova)接報,火速前往組織發(fā)掘。
彼時條件艱苦,但專業(yè)經驗和直覺告訴她,這將是一起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
最終結果曝光。
埋藏于此的是綿延1500平方米的建筑群,它的核心是一座長約45米、寬約32米的宮殿式建筑,僅大殿就占地132平米。
而宮殿的復原圖一出,更是震驚世界:
雕欄石砌,飛檐廊柱,分明漢制。
在東西伯利亞凌冽的寒風中,長眠著一座真正的中國寶藏。
經過多方溯源之后,宮室的主人指向了一個久遠的名字:漢將李陵。
飛將軍的最后一役歷史上的李陵,早在其一生傳奇之前,便有了一個無限驕傲又遺憾的身份:
飛將軍李廣的孫子。
“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廣不為后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
——史記·李將軍列傳
元狩四年(前119年),衛(wèi)青、霍去病再度遠征匈奴。
“文景之治”后,年輕的漢武帝走上臺前,接手了這個從亂世中逐漸復蘇的帝國。他在對外關系上激進勇猛,一改舊日與匈奴和親妥協(xié)的政策,變?yōu)橹鲃诱鞣?,深入瀚海大漠追擊單于各部?/p>
此次出征之前,漢武帝私詔衛(wèi)青,特意提到了李廣,
“李廣老,數(shù)奇,毋令當單于”
(李廣年紀大了,命格也不好,不要讓他單獨對陣單于了)
李廣本是秦朝將領李信之后,身材魁梧雙臂如猿,精通騎射箭法絕妙。
漢文帝時以良家子身份參軍,身手矯健作戰(zhàn)勇猛,在漢朝前期與匈奴小規(guī)模作戰(zhàn)中屢獲奇功,被稱作“飛將軍”。
只可惜能力雖強,多少有些生不逢時。
漢文帝朝重老輕少,李廣正直少年。
為此文帝曾感嘆,“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可惜啊,你沒生到好時候。如果在漢高祖劉邦之時,至少也能受封萬戶侯)
漢景帝時重文輕武,李廣是武將,難得重用;及至武帝繼位,本可逞才大展宏圖,卻已垂垂老矣。
這次遠征匈奴,李廣知道這是自己最后的機會,因此不斷請求一起出征。
漢武帝婉拒多次,最終還是同意了。
出塞以后,衛(wèi)青得知單于所居,就準備自己領軍追擊,命令李廣和右將軍的隊伍合并,從東路出擊。
李廣明白這樣安排,實際是把他邊緣化,讓他避開正面戰(zhàn)場,自然不服,于是請求做前鋒,跟單于決一死戰(zhàn)。
衛(wèi)青決意不改。
李廣心中憤怒,無奈軍令如山,不向衛(wèi)青告辭就啟程,與右將軍趙食其合兵后從東路出發(fā)。
在沒向導的情況下,李廣和趙食其迷路了。
漢軍與匈奴交戰(zhàn),漠北深處地勢復雜,荒無人煙,多有迷途之軍。4年前博望侯張騫迷路貽誤軍機,本該死罪,以錢帛贖罪才改降為平民。
張騫尚可重來,可李廣知道,自己是沒有希望了。
年歲已高,多次懇求下才得重啟任用;爭為先遣,卻連東路援軍之職都未能履行。
老將最不堪窮途!
回去縱然死罪可免,一生懷才卻功業(yè)未成、朝眾的譏諷和冷眼、清傲孤高卻賦閑余生,任何一項都讓李廣難以就辱。
于是,在與大將軍衛(wèi)青匯合,遣人來追問情況時,這個征戰(zhàn)沙場多年,鐵骨錚錚的硬漢“破防”了。
他一人頂下了所有罪過,前往大將軍府述罪。
在府上,他對部下道,
“我從少年起與匈奴打過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zhàn),可是大將軍又調我的部隊去走迂回繞遠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了,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p>
說罷拔刀自刎,血濺當場,一代名將凄然落幕。
飛將軍既死,不復追責。
少年將軍路窮絕李廣有3個兒子,大兒子去世得早,留有個遺腹子,就是李陵。
無論是李氏一族子孫輩,還是當朝官宦子弟中,李陵都可稱得上少年英杰。
年紀輕輕,便選為侍中建章監(jiān),屬于保衛(wèi)皇帝的近衛(wèi)。善長騎射,為人仁愛謙恭,有祖父之風,深受漢武帝喜愛,讓他統(tǒng)領八百騎兵。
漢武帝晚年寵幸李夫人。
李夫人有兩位兄長,一位是“歌舞營銷大師”李延年,一曲“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直接將妹妹送上了未央宮的金殿玉宇之上。
另一個哥哥叫李廣利,本并不算大將之才,也隨著妹妹受寵而得特殊照拂。
漢武帝有心以軍功封賞,便封李廣利為貳師將軍,領三萬騎出酒泉,以擊右賢王于天山。
出師之前,漢武帝招來李陵,準備讓他也歷練歷練,負責運送輜重糧草。不料李陵年少氣盛,直接上書,請求獨立成軍,以輔助李廣利作戰(zhàn)。
漢武帝有些猶豫,直說,兵馬派出去太多,已經沒有騎兵可給你了。
李陵則自信滿滿,“不需要騎兵,我能以少擊多,只要5千步兵”。
漢武帝一聽,印象相當好,覺得這少年英勇無畏,就同意了。
如今看來,這段話少年意氣尤重。
兩軍交戰(zhàn)豈可盲目自信,況且李陵之前幾乎沒有正面戰(zhàn)場的經歷。而李陵20多歲就能身居要職,平時絕非夸口浮躁之輩。
這種反常,有一種可能的解釋。
那就是李陵自幼聽得家族事跡,心中很為祖父不公。
他太渴望早早建功立業(yè),一償先人心愿,雪祖父李廣血濺軍營之恥。事實上,從之后的戰(zhàn)場表現(xiàn),他也足以證明天賦不凡的才智和勇謀。假以時日,即可成大漢名將,光耀汗青。
可是,沒給過李廣運氣的上天,又一次跟他的后人開了個極其慘烈的玩笑。
李陵率領步兵5千從居延出發(fā),駐扎在?;?,將所見山川地形勾畫出來,命部下陳步樂呈報回朝。漢武帝很高興,還升了陳步樂的官。
情況就在這時急轉直下。
在?;?,李陵的軍隊與單于3萬精兵直接遭遇。
敵人數(shù)倍于己,且是騎兵精銳,李陵諸部被圍困在兩座大山之間,唯有死戰(zhàn)以待援兵。
李陵當即決斷,以輜重車為營,帶將士出營布陣迎戰(zhàn),前排執(zhí)戟和盾牌防守,護住后排的弓弩手,明確行動號令。
匈奴第一次波進攻,騎兵還沒近身,就被千弩齊發(fā)密不透風的箭矢射倒,死傷數(shù)千,不得不退回山上。
單于被這一群步兵的作戰(zhàn)能力驚到了,急令繼續(xù)猛攻。成千上萬匹戰(zhàn)馬如潮水般從山谷間涌來,縱使李陵布局再縝密也難敵“人海戰(zhàn)術”,軍士連連受傷,且戰(zhàn)且往邊界撤退。
第二波激戰(zhàn)之處,周邊全是茂密蘆葦草澤。匈奴在上風處放火,欲用火攻,李陵指揮將士縱火燒掉周邊的蘆葦,阻隔火勢蔓延。兩軍林中交戰(zhàn),李陵軍又殺匈奴數(shù)千人。
雙方連日作戰(zhàn),一日交戰(zhàn)數(shù)十回合,匈奴折損上千人。
而這時漢軍也接近彈盡糧絕。
轉戰(zhàn)千里,退無可退進無可進,戰(zhàn)士死傷成堆,但仍士氣高漲。
李陵振臂一呼,無不奮起,渾身浴血雙眼流淚,強忍悲泣,弓箭手射空了箭簇,則拉空弦,冒著敵人的鋒刃,拼死殺敵。
面對如此團結堅韌之軍,單于也有點絕望,一度準備撤了??刹磺?,漢營里有個叫管敢的小軍官,不滿被校尉侮辱,投奔了敵營,還帶來了致命消息,“李陵已是強弩之末,再無援軍”。
單于一聽大喜,集中兵力開始了最后的總攻。
箭矢如急雨遮天蔽日四面而下,而李陵帶來的五十萬支箭已全數(shù)耗盡。步兵與騎兵交戰(zhàn),遠程武器相當重要,箭盡意味著戰(zhàn)局基本難以逆轉,只有原地待屠。
黃昏已至,李陵渾身染血,面對最后跟隨的死士們,只剩最后一計。他卸下鎧甲,叮囑左右,“別跟著我,我試試直取單于首級”。
良久,空手而歸,恨然道,“兵敗,死矣!”又扼腕嘆息,“復得數(shù)十矢,足以脫矣!”
這足以載入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十大悲情之語:只要能再有幾十支箭,我們就能脫逃了??!
次日天亮,李陵與一直相隨的戰(zhàn)友韓延年,及剩余幾十人開始突圍。
匈奴騎兵窮追不舍,韓延年戰(zhàn)死。
或許李陵本抱戰(zhàn)死沙場之志,而韓延年的死,無疑是巨大打擊。
天漢二年,漢將李陵降于匈奴。
大丈夫不可再辱幼年的李陵在聽母親講父輩們的故事時,一直有些疑惑,為何祖父最終會選擇自盡,而不盡力一辯。
直到現(xiàn)在,他再次從摯友戰(zhàn)死的噩夢中驚醒,才真正明白,祖父的勇毅是自己的永難企及。
“千古艱難唯一死”
他選擇投降,意味著將永遠背負恥辱感和罪孽感,忍受著叛徒的罵名和孤寂,度過黑暗漫長的一生。
涔涔冷汗?jié)裢钢匾?,窗外是獵獵長風和呼天嘯地的飛沙走石,身側的異族公主睫毛輕動了下翻了個身,他內心凄苦喉頭哽咽卻不敢出聲。
李陵初降之時,也想詐降。將來與漢軍里應外合直搗黃龍,還能將功補過,因此只在北海外獨自馳奔,也不與匈奴來往。
不料出了另外一個降將李緒,投誠得很徹底,開始替匈奴人訓練軍隊。
消息被帶回漢武帝耳中,誤傳成是李陵。
兩軍交戰(zhàn)將領投降,本也常見,況且匈奴和漢朝一直相互任用降將。
但漢武帝偏偏對李陵寄予很大期望,聽到他投降已經非常惱火,甚至對為李陵辯駁的史官司馬遷,罰以腐刑。結果還這么快就反水,來不及也不可能分辨,直接殺了李陵全家。
李陵驚聞噩耗,悲憤難抑。
短短數(shù)月,從少年將軍成了萬人唾棄的叛徒,還是間接屠戮全家的劊子手??蓱z母親妻子,可能到死還覺得他是貪生怕死的叛徒,而他再也沒有機會辯駁一句了。
痛怒之下,就直接真降了。
單于因與他作戰(zhàn)過,對他高度贊賞,還把女兒嫁給他,讓他做了右校王。
徑萬里兮度沙漠,為君將兮奮匈奴。
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李陵·別歌
漢武帝去世后,漢昭帝繼位,霍光將軍輔政。霍光曾與李陵交好,特意派使者來,想勸李陵回去。
李陵領會了意思,先是沉默,最后回答,
“丈夫不能再辱。”
阿巴坎遺跡的發(fā)掘,因為二戰(zhàn)而打斷。戰(zhàn)后重啟直到1946年最終完成。
該遺址出圖了各式漢宮文物,云紋瓦當、青銅輔首、獸耳牛角和銅鏡,儼然是個小小的漢室王殿,有學者考證這即是李陵與匈奴公主最后所居之處。
此外,所有的瓦當上都鐫著相同的文字,那是一句熟知漢朝文化的人都覺得相當普通的祈福語,
"Son of Heaven, 10,000 years of peace, and one of which , we wish 1,000 autumns of joy without sorrow."
也只李陵知道,他是如何獨身坐在空蕩華麗的宮室內,顱頂高懸的瓦當上每一個字,都是他內心想要抗拒、卻無力逃離的悲愴深遠的真實:
天子千秋萬歲,長樂未央。
終身永懷的,不過長安明月、故國家鄉(xiāng)。
若是漢皇能明鑒,何故異土受侯王。
參考資料:中文史料部分結合《漢書》、《史記》
外文資料
1.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unexplained-phenomena/what-was-ancient-chinese-palace-doing-enemy-territory-siberia-002023
2.http://mongolschinaandthesilkroad.blogspot.com/2014/09/a-mysterious-chinese-style-palace.html
1.《故壘茜邊 英雄何處覓封侯:李廣祖孫的大漠悲歌》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故壘茜邊 英雄何處覓封侯:李廣祖孫的大漠悲歌》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59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