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厚地植桑麻,所要濟生民。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身外充征賦,上以奉君親。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愛人。——《重賦》

自古以來,每個王朝覆滅的根本原因都是經(jīng)濟問題,由于土地兼并等原因,王朝收不上足夠多的稅,出現(xiàn)了問題也無法解決,問題就只能堆積起來,當堆積的問題過多后,王朝就覆滅了。比如說哪個地方造反了,朝廷想要鎮(zhèn)壓造反需要軍費,如果朝廷拿不出錢,就只能坐看他們造反。又比如說哪個地方鬧天災了,朝廷肯定是要賑災的,但拿不出錢就無法賑災,這些活不下去的人,要么被餓死,要么造反,從而進一步讓局面惡化。明朝就是亡于缺錢的,當初李自成打進京城后,結果發(fā)現(xiàn)偌大的國庫居然只剩下了10萬兩白銀。

一、清朝的財政

明朝是這個樣子的,其它朝代也是差不多的,王朝即將覆滅時,國庫基本沒錢了。就比如說清朝,這個朝代的財政一直有問題,不過問題不算大,但當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局面就控制不住了,朝廷的各種支出數(shù)不勝數(shù),而每年收上來的稅卻越來越少,長此以往之下,國庫里自然也就沒錢了。那么問題就來了,溥儀退位后,清朝的國庫還剩下多少銀子?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故事還要從清朝的財政制度開始說起。

清朝國庫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內府庫,這是皇帝的私人財產,只有皇帝有支配權。第二個庫叫做戶部庫,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國庫,屬于國家所有,歸戶部管轄。在清朝鼎盛的時期,這兩個庫都比較充裕,而且有的時候兩個庫之間是相通的。比如康熙在位時,清朝打了很多場戰(zhàn),結果戶部庫里的錢用完了,他就主動拿出內府庫的錢來充作軍費。不過到了后來,兩個庫都沒錢了,康熙在駕崩后,整個國庫只剩下800萬兩銀子。

二、不斷惡化的財政

雍正皇帝登基后,立刻就著手進行財政改革,而方向也很簡單,就是開源節(jié)流。他首先廢除了大量不干實事,只拿工資的部門,其次不斷的追查那些逃稅的人,在這樣的做法之下,清朝的財政又恢復了正常。雍正皇帝去世時,國庫里還剩下了6000萬兩白銀。到了乾隆皇帝時期,初期的財政還是很正常的,可乾隆到了晚年,就開始愛好享受了,沒事就去江南玩一圈,再加上吏治的崩壞,財政很快就出現(xiàn)了問題。當嘉慶皇帝登基后,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國庫居然只剩下了1000萬兩白銀。

嘉慶皇帝是一個很勤政的皇帝,但是由于乾隆皇帝晚期的惰政,留下了大量的爛攤子,官員腐敗問題越來越重,地方上也接連的爆發(fā)起義,再加上外部還有帝國主義的滲透,清朝每年需要的財政支出變得越來越多,如果不是有著和珅的家財在支撐,恐怕過不了多久,清朝的財政就崩了。到了咸豐時期,局面變得更差了,那時各地的起義此起彼伏,太平天國更是席卷了半個中國,而且全國各個方向都有帝國主義的入侵,清朝的財政瞬間就崩了,在1853年,清朝的國庫只剩下了22.7萬兩白銀。

三、國庫里的錢越來越少

咸豐為此可謂是殫精竭慮,他連買官賣官這樣的法子都使出來了,才好不容易將財政問題穩(wěn)定了下來,不過他也因為想得太多,早早的就去世了,于是就來到了慈禧太后時期。慈禧的開銷是真的大,比如她過60歲生日,就計劃使用三千萬兩白銀來辦一場前所未有的盛宴,結果國庫里沒有錢了,就直接挪用各部門的資金,光是軍費就挪用了400萬兩,這也為甲午海戰(zhàn)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清朝末期又簽訂了幾個超大的賠款條約,比如說馬關條約賠了兩億三千萬兩白銀,辛丑條約賠了4.5億兩白銀,在這些條約之下,清朝的財政直接就崩潰了。慈禧太后去世后,溥儀成為了皇帝,到了1912年,清朝覆滅,新成立的民國政府打開了國庫的大門,想看看清朝給新政府留下了多少遺產。結果大家找了半天,只翻出了一大堆的不平等條約和10個銀元,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結語:

看了上文大家就可以發(fā)現(xiàn),哪怕是不考慮其它任何原因,只從財政上來說,清朝的覆滅也是必然的。我們要牢記這個教訓,對于國家來說,要積極的開源節(jié)流,萬一出現(xiàn)了問題好有錢應對,不能像清朝那樣,整個國庫居然只剩下了10個銀元。對于個人來說,同樣也是要開源節(jié)流的,畢竟沒有錢的危害實在是太大了。

參考資料:

《重賦》

《清史稿》

1.《健齊說史 溥儀退位后,國庫還剩多少銀子?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健齊說史 溥儀退位后,國庫還剩多少銀子?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4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