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的父親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連年征戰(zhàn)中,李文忠出生入死,多有戰(zhàn)功。明朝建立后,他被封為曹國公,死后配享太廟和肖像功臣廟,位列功臣第三位,僅次于徐達和常遇春。李景隆沾了父親的光,世襲曹國公,并掌左軍都督府事。
建文帝繼位后,他對李景隆這位表兄弟十分器重。建文帝的各位叔父都在外地做藩王,不僅有叔父之尊,而且有軍權(quán),建文帝忌憚他們,繼位不久便推行削藩。他派李景隆去將第一個被削的周王押解到都城,李景隆這趟差事辦得不錯,便越發(fā)得到建文帝信任。
可惜建文帝信錯了人,李景隆雖然讀書通典故,長得很高,眉清目秀,看起來像是蘭陵王再世,其實本質(zhì)上就是庸才,和紙上談兵的趙括、馬謖是一丘之貉。在靖難之役中,李景隆首鼠兩端,兩面三刀,是一個導(dǎo)致建文帝失敗的元兇。
建文帝封李景隆為大將軍,命他率領(lǐng)60萬大軍北伐,要一舉消滅燕王的軍隊,然而這6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從此南軍一蹶不振,建文帝本人也葬身火海??墒抢罹奥s踩著昔日兄弟的尸首開城投降,接受朱棣的封賞。
放著二十萬守城大軍不用,李景隆主動向燕王朱棣打開城門,從此改寫明朝歷史。這之后,李景隆得到了朱棣的重用。從封賞上來看,朱棣已將他視為奪取天下的第一功臣。他的賞賜和封爵甚至高于隨朱棣出生入死的朱能。
關(guān)于李景隆收到朱棣重賞的原因大體有兩種猜測,第一種認為李景隆才疏學(xué)淺,難堪大任,朱棣一向看不起他,封賞他是為了諷刺他,最后李景隆還是落得抄家囚禁的慘淡收場。第二種認為李景隆心有二主,他早就同朱棣秘密協(xié)約,在很多重要節(jié)點上幫助了燕軍,所以朱棣封他為左柱國。
支持第一種說法的理由是,當初朱棣的實力很弱,兩軍兵力懸殊,當?shù)弥鸭Y(jié)的六十萬大軍交給李景隆時,朱棣長舒一口氣,表示李景隆是一個酒囊飯袋,不足為懼。并且雖然李景隆節(jié)節(jié)敗退,但建文帝仍念及昔日情分,未曾重罰,李景隆沒有被逼反的動機。
而且朱棣之所以加封李景隆,并非出于欣賞,也非出于秘密協(xié)約,而是做給旁人看的。當時朝廷有一群誓死追隨建文帝,罵朱棣是篡位反賊的文臣,朱棣想通過李景隆表個態(tài),只要哪個臣子愿意為他朱棣效力,承認他的正統(tǒng),他就可以既往不咎,加封進爵。
第二種說法認為李景隆數(shù)次故意敗給燕軍,已經(jīng)不能簡單用一個“蠢”字來概括了,一定是故意輸?shù)摹?/p>
加上之后朱棣對他確實大加封賞,很多人認為李景隆是朱棣的內(nèi)應(yīng),很早就私下向朱棣表明忠心。一次由德州往濟南撤退時,李景隆故意給燕軍留下大量糧草,這是完全說不通的,如果是緊急撤退帶不走糧草,完全可以燒掉,沒必要留給敵軍。所以李景隆一定早就有二心了。
這兩種說法都一定道理,支持第二種說法的人更多。但是無論是哪種說法,李景隆無疑是辜負了建文帝的信任,是不忠不義之徒。如果建文帝能早些聽取忠誠諍言,早些殺掉這個李景隆,朝廷絕不至于落敗如此。
小結(jié):不管是庸才還是內(nèi)奸,李景隆都是建文帝朝廷的第一禍害。但是李景隆錯誤再多,作為第一決策者,建文帝的優(yōu)柔寡斷、軟弱無能才是朝廷全軍覆滅的根本原因。但李景隆無疑是靖難之役的一大推手,是助朱棣取勝的一大關(guān)鍵因素。
1.《文化小思維 建文帝最信任的大將李景隆,為何會成為朱棣的大功臣呢?原因是啥》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文化小思維 建文帝最信任的大將李景隆,為何會成為朱棣的大功臣呢?原因是啥》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4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