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時期的聶榮臻。
1920年1月到1924年9月,聶榮臻在法國和比利時勤工儉學四年零九個月。在這期間,他參加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又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走上共產(chǎn)主義道路。在給親人的家書中,聶榮臻寫下“學不成,死不歸”的字句,堅定信念躍然紙上。
一百年前,一封薄薄的書信從歐洲到重慶,需要在海上走一個多月。但聶榮臻在勤工儉學過程中,一直堅持給家里寫信。他深知,信箋的那一端,是深深熱愛的祖國,是時刻牽掛的家鄉(xiāng)。
在一封封信中,也能夠看出聶榮臻從一個年輕學生,到一名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者的成長。
△位于江津的聶榮臻元帥陳列館。
“雖云男兒志在四方,家鄉(xiāng)何時得見?”
在五四運動中,還在江津念中學的聶榮臻積極投身于這場愛國運動,并成為學生代表。然而,很快遭到反動軍警當局抓捕,學校去不了,家鄉(xiāng)也呆不下去了,他決定參加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尋找救國圖強、改造社會的知識和真理。
當時,重慶留法預備學校的成立為有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提供了有利條件。但由于學校資金困難,招生名額有限,一些青年學生只得通過重慶留法勤工儉學會的幫助自費到法國,采取此途徑赴法的學生以江津籍為最多,聶榮臻便是其中之一。
1919年暑假,聶榮臻在重慶了解赴法相關事宜,得知可不經(jīng)預備學校學習而直接赴法時,便回到老家說服家人,湊足路費,再與十幾個同學一起前往重慶,通過汪云松的幫助,在法國駐重慶領事館領取到護照。
11月下旬,20多名來自巴縣、長壽、涪陵等地的學生一道從重慶乘船東下。
離鄉(xiāng)赴法,聶榮臻的心情是矛盾的,喜憂交加。他后來回憶說:一方面,出國勤工儉學是去尋求“科學救國”大計,對到法國,對未來的生活充滿著憧憬和希望,喜悅而興奮;但另一方面,他還在擔心其他留在江津的同學的安危。同時,這次遠涉重洋,到異國他鄉(xiāng),不知何時才能回家,對父母和其他親人們,他心中充滿留戀和惜別之情。
輪船離開重慶,順流而下。長江兩岸層層疊疊,矗立著雄偉的山峰。近岸的山巒布滿紅葉,成熟的橙桔掩映在蒼松翠竹之間。
沿路的壯觀景色頓時使這群年輕人心情輕松了許多。特別是船過三峽時,大家聚集在甲板上,扶著船舷,抬頭仰望云霧中的白帝城,并排聳立的巫山十二峰,腳下是咆哮的激流,發(fā)出震耳的轟鳴。聯(lián)想到這一座座山峰的美好傳說,不少學生吟起了詩人贊美三峽的詩句。聶榮臻與同伴們互相鼓勵道:待出國之后,一定要發(fā)奮學習,學些真本領回來,好改變祖國貧窮落后的面貌,使之與這大好河山一樣壯美!
12月9日,在上海楊樹浦碼頭,聶榮臻登上法國郵輪“司芬克司”號起航出發(fā)。經(jīng)過35天航行,1920年1月14日,郵輪抵達法國南部港口城市——馬賽,然后又前往巴黎,開始了勤工儉學生活。
“別時菊放籬邊,遽爾梅開嶺上,轉(zhuǎn)瞬又將賀新春矣。甥茲隔重樣,能不浩嘆,靜夜一思,不覺淚下,雖云男兒志在四方,家鄉(xiāng)何時得見?”
當年1月31日,聶榮臻在寫給三舅唐海潭和幺舅唐富華的信中,回憶了剛離家的情形,眼見新春將至,這個剛作別故土,還不滿20歲的年輕人更加思念故鄉(xiāng)。
“負有無窮之責任 無時可得稍懈”
到了新的環(huán)境,聶榮臻很快得以適應,從別鄉(xiāng)的離愁中走出來。在這里,他認識了蔡和森、蔡暢、向警予、陳毅等志同道合的伙伴。開心之余,煩惱也接踵而來,最大的問題就是語言障礙。
由于不懂法語,他上學、打工、生活都面臨困難。他先在蒙塔爾紀中學學習法文,不久,因這里中國學生太多,他又轉(zhuǎn)到法國北方的德洛繼續(xù)補習法文。
“在法國中學里補習法文,雖然課程比國內(nèi)留法預備學校要深得多,但是一天到晚生活在法國人和法國學生群里,逼著你學習,你不懂法文和法語,簡直寸步難行,所以,學起來要快得多?!?/p>
為了盡快掌握法語,聶榮臻還買了個小鏡子隨身攜帶,經(jīng)常對著鏡子讀法文,觀察自己的發(fā)音口形。不到半年,他的法語水平就有了很大提高,開始學習數(shù)理化。當年秋天,又進入胡乃爾中學學習。
身在異國他鄉(xiāng),雖然孤獨,但古老的法蘭西文化、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思想深深吸引著聶榮臻,他在給舅舅的信中說:
“甥觀中華,尚有偷閑之日,然國勢之不如人,學問之不如人,亦自愧也,甥曾處鄉(xiāng)里,不識世界為何物,及游地球大半,經(jīng)有許多地面,強國弱國,顯然分矣,回思祖國,號稱文明古邦,然不及外人亦遠矣。甥嘗思之,閑居家庭,優(yōu)游終生亦自樂也。既曰出國,則負有無窮之責任焉。對于自身,則有求生活之責任;對于家,則有侍父母蓄妻室之責任;對于社會,則有扶救之責任;對于國,則有利國利民之責任。故甥無時可得稍懈?!?/p>
到了法國后,所帶費用很快用得差不多了。聶榮臻就一邊上學,一邊打工。他先后在法國蒙塔爾紀橡膠廠、施耐得爾鋼鐵廠、雷諾汽車廠等工廠打工,當過汽車輪胎檢驗工、鉗工、車工、煉焦工等,不僅從中獲得了微薄的收入,還開闊了眼界,對資本主義腐朽性和對工人階級力量的認識也更加深刻。
△1920年,在法國蒙達尼橡膠廠做工的部分江津籍勤工儉學學生合影,后排右起第1人為聶榮臻。
聶榮臻元帥陳列館工作人員介紹,在經(jīng)歷求學和做工艱辛的同時,聶榮臻也在進一步探索國家和個人的出路何在,并積極投入到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發(fā)起的二二八運動、拒教運動和進占里昂中法大學等大規(guī)模群眾斗爭中去,在實際斗爭中得到了鍛煉,這個年輕人的世界觀也進一步轉(zhuǎn)變。
“爭國權(quán)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之有責”
1921年11月,聶榮臻離開法國,前往比利時,進入沙洛瓦勞動大學學習。這里費用低廉,而且設備齊全,有著很大的實驗室,師資力量雄厚,不少教員是比利時有名望的學者、教授,居住條件更是比在法國時要好,還能經(jīng)常進行各種體育鍛煉,他的體質(zhì)也增強了。
第二年暑期,聶榮臻考入化學工程系,他決心利用這個機會,安下心來,專心致志地讀書。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聶榮臻的思想此時正發(fā)生著急劇的變化。這種變化越來越使他不能平靜地坐在課堂里,而是反復思索自己究竟應當選擇什么樣的道路。
他逐漸感受到,出國勤工儉學時所抱的那種“實業(yè)救國”的愿望,并不現(xiàn)實。“中國的經(jīng)濟命脈和工業(yè)系統(tǒng)幾乎都被帝國主義和它們的走狗所控制。中國的民族資產(chǎn)階級十分軟弱,要發(fā)展民族工業(yè),不改變軍閥統(tǒng)治的政權(quán),只能是一種幻想?!?/p>
在勤工儉學的留學生中間,有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他們時有爭論,對年輕的聶榮臻來說也有所觸動。多次激烈辯論,以及一九二一年開展的幾次大規(guī)模群眾斗爭的場面經(jīng)常浮現(xiàn)在聶榮臻眼前。他翻來覆去地思考著:中國是這樣一個現(xiàn)實,你的科學技術學得再好,即便是成為工程師,回國以后又有什么用呢?
聶榮臻后來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時,說他正是在最苦悶、最迷茫之時,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在沙洛瓦勞動大學圖書館,他借閱了《共產(chǎn)黨宣言》、《共產(chǎn)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國家與革命》、《共產(chǎn)主義ABC》等著作,還經(jīng)常閱讀從國內(nèi)傳到歐洲的《向?qū)А返瓤??!断驅(qū)А冯s志把傳播馬列主義同分析研究中國問題結(jié)合起來,對聶榮臻啟發(fā)很大。
這時,他還結(jié)識了劉伯堅,這個閱讀了《資本論》、《共產(chǎn)黨宣言》等馬列主義經(jīng)典著作,已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四川同鄉(xiāng)。兩人鄉(xiāng)音相近,感情深厚,在一起無話不說,很快成為知心朋友。兩人經(jīng)常在一起探討資本主義的弊端和社會主義的前景,分析各種學說的優(yōu)劣。
1922年6月,在巴黎郊外布倫森林召開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劉伯堅出席了這次代表大會,他回來同聶榮臻談了會議的情況,分享了感受。
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的成立,對聶榮臻的思想發(fā)展是一次有力推動。多年來目睹封建社會的腐敗、軍閥統(tǒng)治的殘暴、帝國主義給中國造成的貧窮落后,經(jīng)過反復學習和思考,聶榮臻的認識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他堅信,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使中國四萬萬同胞都能有衣有食。
當月,一封家書從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寄往遙遠的重慶江津。
“父母親大人膝下:不得手諭久矣。海外游子,懸念何如?又聞川戰(zhàn)復起,兵自增,而匪復猖!水深火熱之家鄉(xiāng),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強!無故侵占我國土!二十一條之否認被拒絕,而租地期滿,又故意不肯交還!尸位飽囊之政府,只知自爭地盤,擁數(shù)十萬之雄兵,無非殘殺同胞,熱血男兒何堪睹此?男也,雖不敢云以天下為己任,而拯父老出諸水火,爭國權(quán)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之有責!況男遠出留學,所學何為!決非一衣一食之自為計,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樂以自足,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能享安樂也。此男之素抱之志,亦即男視為終身之事業(yè)也!”
△1922年6月,聶榮臻給父母的家書。
字里行間充滿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洋溢著為人民謀幸福的崇高革命熱情,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yè)奮斗終身的偉大抱負。
不久后,聶榮臻向劉伯堅表明了希望加入“少共”的愿望。
1922年8月,由劉伯堅和熊味耕介紹,聶榮臻加入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
當時“少共”有個規(guī)定,為了保密,每個人都要有化名,互相通信或發(fā)表文章都要用化名。
聶榮臻的化名叫“向上”。
1923年2月17日至20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在巴黎召開臨時代表大會,聶榮臻出席了這次大會。會議通過了由周恩來起草的章程,組織名稱改為“旅歐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入團以后,聶榮臻和劉伯堅一起,負責團的旅比利時支部工作。他們主要抓兩件工作:發(fā)展團員,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團員。
△1924年,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成員在巴黎合影,前排左起第1人為聶榮臻,第4人為周恩來,后排右起第3人為鄧小平。
這年的春天,經(jīng)趙世炎、劉伯堅介紹,聶榮臻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走上了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的道路。
聶帥家書影響一代又一代青年
這時,旅歐學生中團員發(fā)展很快,人數(shù)很多,但黨員很少,在比利時只有3個黨員:劉伯堅、熊味耕和聶榮臻。
入黨后,聶榮臻放棄在比利時的學習,回到巴黎,擔任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和團的訓練部副主任,白天到工廠做工,晚上和節(jié)假日從事團的活動。
從此,他與李富春、鄧小平等人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在勤工儉學生和華工中宣傳馬克思主義,對團員進行共產(chǎn)主義教育,同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作斗爭,以斗爭來不斷擴大馬克思主義在勤工儉學生和華工中的影響,爭取了大批有志青年轉(zhuǎn)到社會主義方面來。
從1929年1月到1924年9月,聶榮臻在法國和比利時勤工儉學四年零九個月。這段不短的勤工儉學歲月,對聶榮臻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他曾回憶說:“這一段的生活,在我的頭腦里的烙印很深,因為這在我一生經(jīng)歷中,是完成世界觀的根本轉(zhuǎn)變,真正走上革命道路的起步時期。革命的起點是永遠難忘的?!?/p>
這在國外留學的數(shù)年間,聶榮臻寫了多封家書,保存至今的有21封。
“爭國權(quán)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之有責!”
“況男遠出留學,所學何為?決非一衣一食自為計,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樂以自足,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能享安樂也。”
一百年過去,坐落在蒼翠的艾坪山下的聶榮臻元帥陳列館內(nèi),1922年6月寄自比利時的那封家書,被放大在4米高的墻上,占據(jù)了整整一面墻。一字一句,擲地有聲,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青年。
感謝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聶榮臻元帥陳列館提供史料和圖片
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林祺 聶榮臻元帥陳列館、三峽博物館 供圖
1.《上游新聞 百年前的一封封家書 記載聶帥的留學之路》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上游新聞 百年前的一封封家書 記載聶帥的留學之路》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44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