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鄭和航?;顒油V挂院?,東亞的朝貢貿易主要體現(xiàn)為以琉球為媒介的間接貿易。這一過程中國際貿易港之間的交流往來更是將整個東亞地區(qū)間的貿易整合在了一起。琉球位于日本九州與中國臺灣之間的海域,自古為東北亞海上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明代史書《籌海圖編》記載著一條“歷代以來中國使臣入番之故道”,也就是“福建使往日本針路”。此航路從福州的梅花港出發(fā),順沿岸流先要南下,然后再借臺灣暖流北上,進入黑潮干流,前往琉球那霸;接著再從那霸出發(fā)北上,抵達日本兵褲山港(神戶)。

明王朝扮演重要的角色

此航路是先循沿岸流南下后,再循黑潮的東北流向前往琉球與日本的海流規(guī)律。這即是宋代的直接橫渡東海通往高麗的“海道舟舡路”,這條航線貫通了琉球日本航路后,再與登州海行入高麗渤海道銜接,這就形成了古代環(huán)繞東亞大陸外圍島弧的海上航路網。而爪哇、滿剌加都是東南亞各國貨物的集散地。幾個重要的國際貿易港之間的經濟往來有力地推動著東北亞和東南亞之間的商品交換,并將兩大區(qū)域整合于明朝朝貢貿易朝貢體系之下。 在這一特殊的貿易體系下,明王朝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其一,由明朝“非貢不得入市”的特殊貿易體制所產生的朝貢貿易關系是聯(lián)系琉球及各國的紐帶。由于明朝厲行海禁,海外國家和明朝的貿易都只能以“朝貢”的形式進行。琉球與東南亞各國的交易,也通常都是以置辦貢品為名,如正德四年(1509)琉球發(fā)往滿刺加的商船執(zhí)照日:“琉球國中山王尚真為進貢等事:切照本國產物稀少,缺乏貢物,深為未便?!巴鶟M剌加出產地面,兩平收買蘇木、胡椒等物,回國預備下年進貢?!绷鹎蛉胴暶鞒3U`期,也以到各地置辦貢物為名。說:“(弘治)十七年(1504)遣使補貢,謂小邦貢物常市之滿刺加,因遭風致失期?!币粤鹎驗橹行?,對朝貢物品的交換需求維系著琉球與朝鮮、暹羅、爪哇的關系,進而導致了琉球海洋網絡的形成。

明朝供需特點決定商品流動結構

其二,明朝的供需特點決定著朝貢貿易體系內商品流動的結構。從琉球從東南亞各國購買的物品來看,香料和藥材是每次交易都會購買的物品。由此可見,明王朝的對特殊海外物品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琉球的進口商品種類,同時明王朝又常以絲綢、銅錢等作為回賜物或是結算工具。因而在中國—東南亞貿易區(qū)就形成了以香料、奢侈品—絲綢、銅錢為主的商品結構。其三,明朝“海禁”政策的實施力度對琉球中轉貿易的影響很大。琉球的貿易地位是在鄭和航海活動停止之后凸顯出來的,官方貿易渠道的運行不暢加之厲行海禁,明朝欲通過扶持琉球以獲取帝國所需的重要資源。

當政府無力維持官方貿易,不得不開放海禁時,琉球的中轉貿易就被私人海外貿易所代替。 從這個意義上說,有明政府推動的帝國官方貿易對琉球和東南亞國家之間的貿易意義重大。雖然這一時期明朝對朝貢貿易的控制有所減弱,但卻是朝貢制度向外擴展并在各國之間建立朝貢貿易聯(lián)系的時期。明代正統(tǒng)以后,東亞各國都是通過這種間接的朝貢貿易與中國保持著政治經濟聯(lián)系,成為東亞經濟圈的有機組成部分。

東亞的各類物品在琉球的中轉貿易中,在地區(qū)之間間源源不斷地交流著,使各國在短時間內共同受益,促進了社會的整體發(fā)展。但是至正德以后,西人東漸,東南亞的重要島國相繼成殖民地,明廷對關鍵航線的控制也被西方勢力所取代。東南亞地區(qū)的局勢以及海上私人海外貿易的興盛迫使明廷在隆慶年間的開放海禁,琉球的中轉貿易也隨之被興盛的私人貿易所取代。

隆慶開海和琉球中轉貿易地位的下降

葡萄牙人占領滿剌加對明朝的朝貢貿易體系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東南亞各地的喪失不僅僅意味著明朝失去了幾個朝貢國,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對中國海的控制,其在整個東亞貿易網中的中心地位也不復存在了。由于南海的香料貿易已控制在葡萄牙的手中,加上明朝失去了明朝的扶持,以琉球為中介的東亞海上朝貢貿易也衰落了。受到東南亞局勢的影響,明廷不得不開放海禁,私人貿易迅速發(fā)展,明朝官營貿易體制至此崩潰。

西人東漸對朝貢貿易的影響

客觀上講,滿剌加的滅亡是東南亞地區(qū)朝貢體系解體的開端。1511 年,滿剌加都城馬六甲被葡萄牙殖民者攻陷,蘇丹馬哈穆德沙被迫流亡,他希望通過借助明朝的力量收復馬六甲。正德十六(1521)年六月,“滿剌加國遣使赍金葉表文及方物來貢。給賞使臣,并回賜國王、王妃”。196同年在外逃亡的蘇丹馬哈穆德沙遣使來華朝貢,明朝依然承認蘇丹馬哈穆德沙的正統(tǒng)地位,并按照國王的待遇對蘇丹及王妃進行回賜。此次朝貢也是滿剌加最后一次向明朝朝貢。

從貿易角度來看,滿剌加的地位十分重要,葡人皮里士(Tome Pires)曾說:“無論誰是滿剌加的主人,他都將掐住威尼斯的咽喉。至于來自滿剌加,以及從滿剌加運到中國,從中國運往馬魯古,從馬魯古運往爪哇,從爪哇運往滿剌加和蘇門答臘的商品,全都控制在我們手中”。 自葡萄牙殖民者攻占了心滿刺加以后,就阻絕了諸國入中國的貢道。據(jù)載,滿刺加“自為佛郎機(葡萄牙)所破,一其風頓殊。商舶稀至,多直詣蘇門答刺。然必取道其國,率被邀劫,海路幾斷?!?/p>

葡萄牙人占領滿剌加后,首先從阿拉伯人和印度人手里奪取了對印度洋貿易的控制權,經營著馬六甲—澳門—長崎的貿易航線,并輔以澳門—馬尼拉、澳門—大小巽他群島、馬六甲—暹羅、馬六甲—香料群島和馬六甲—印度支那等支線所構成的貿易網絡,建立了葡萄牙人在太平洋的貿易體系。他們在壟斷東南亞香料貿易之后,便以東南亞為基地意圖進一步打開中國的絲磁貿易。

葡萄牙人從 1514 年開始來中國貿易,直至 1553 年突破中國的朝貢體系的封鎖,正式登陸澳門從事貿易活動。繼葡萄牙人之后,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國也都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相繼來到東方,經由馬六甲海峽進入太平洋。此后,東南亞均被納入了殖民地貿易網絡之中。如馬尼拉-澳門-墨西哥-馬德里的葡萄牙貿易網、香港-新加坡-果阿-曼徹斯特-倫敦的英國貿易網、吧達維亞-開普墩-阿姆斯特丹的荷蘭殖民地貿易網等等。 西、荷、英等國殖民勢力的相繼東來使東南亞國家相繼淪入西歐殖民者列強的控制之下,相繼終止了向明王朝的朝貢。

明王朝宣布開放海禁

與明王朝保持朝貢關系的國家唯安南、占城、暹羅三國,即便這三國也極少來貢。據(jù)《明實錄》的記載,在嘉靖年間的 45 年里,東南亞前來入貢的國家僅有暹羅 2 次,安南 1 次,占城 1 次??梢哉f明朝朝與東南亞諸國的朝貢關系至此基本結束,東亞地區(qū)的朝貢貿易體系范圍縮小。 東南亞局勢的改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中國的海上貿易形勢,進而影響到了明朝的海外貿易管理制度。隆慶元年(1567),明王朝宣布開放海禁,允許民間商人領引后從福建漳州月港出海貿易。

最后

萬歷二十七年(1599),恢復廣州、寧波二市舶司,并相應地設立了管理機構。至此,實行了近兩個世紀之久的明朝海禁政策終于有了重大變化,中國海商有了一個從事國際貿易的正常孔道。隨后,明政府承認葡萄牙人租居澳門,在廣州變朝貢貿易為商舶貿易。由此,明朝完成了海外政策以政治為重心到經濟為重心的轉移,開始了明朝海外貿易向中外民間社會開放的時期。200正德、隆慶年間開放東西二洋法令的頒布,標志著傳統(tǒng)的朝貢貿易制度向新型的民間海外貿易方式的轉變。它使傳統(tǒng)的朝貢貿易制度有了一次擴大,即將合法的民間海外貿易納入其中,這次貿易體制自身的擴張也對整個朝貢貿易體系的產生了極為消極的影響。

1.《高萌講歷史 琉球中轉貿易的意義是什么,亞朝貢貿易網絡的怎么形成的》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高萌講歷史 琉球中轉貿易的意義是什么,亞朝貢貿易網絡的怎么形成的》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4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