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為政》中寫道:“見義不為,無勇也?!币娏x勇為一直都是我國傳統(tǒng)精神的內容之一,小時候,父母、老師會經(jīng)常給孩子舉出見義勇為的例子,如救助落水兒童、打跑強盜等等,政治教科書上也專門劃分有見義勇為的章節(jié),見義勇為無疑是我們需要傳承的思想。
有許多人可能還有印象,在原來的教科書上,有一則賴寧救森林大火的故事。它宣揚的就是見義勇為的大無畏英雄思想。然而現(xiàn)在大家再翻開新版的教科書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則故事竟然已經(jīng)從教科書中去掉了。為何見義勇為的事例被摘除?難道是因為時代變了,教育部門認為已經(jīng)沒有必要宣傳這種思想了嗎?
故事要從這則真實的歷史事件說起。在四川石棉的一個普通家庭中,有一個15歲的中學生賴寧,他是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同學、老師提起他會對他贊不絕口;而他的父母也十分自豪,自己的孩子如此優(yōu)秀。
賴寧的優(yōu)秀不僅體現(xiàn)在他的成績與性格上。他雖然只有15歲,但是卻把社會、國家都放在心上,他不僅擁有普通意義上小的道義,而是擁有懷揣天下的大義。10歲的時候,當他聽說有人在他家附近的大渡河大肆捕撈魚類時,他的正義感讓他不能放著不管。他當即向政府舉報了那個濫捕濫撈的漁民,這也被政府人員得到了鼓勵與嘉獎。
不僅如此,他與當?shù)睾芏嗾x的百姓一樣,為了保護當?shù)氐臉淞肿隽撕艽蟮呢暙I。在石棉山區(qū),由于樹木繁多,氣候比較干,如果一旦失火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當?shù)氐陌傩湛吹接谢馂木蜁园l(fā)地組織救援隊去救火,等待消防隊的到來,賴寧也是他們其中的一員。他小學的時候就參加過兩場大火的救援,用自己小小的身軀去挽救瀕臨被燒的樹。
然而,英雄有時候會發(fā)生不幸,這讓人惋惜。在1988年的春天,有一天下午,因為旁邊的電路短路,森林里起了一場大火。賴寧聽說后,又積極地跑到山上去救火。由于是春天比較干,而且當時還刮著風,火勢不一會兒就蔓延很廣,消防隊也及時趕到。自發(fā)組成的救援隊見火勢已經(jīng)逐漸變大,控制不住,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會受傷,于是就解散了;賴寧這時的倔強體現(xiàn)了出來,他想要與消防員一起救火!
于是,他趁一起回家的同伴們不注意,又返回了森林里。他隨手抄起一根粗一點的樹枝,朝著著火的枝干猛地抽打,火低下去了一點,他感到十分欣慰,又繼續(xù)去撲。就這樣,他一點點地逼近,試圖把這片火消滅。
然而,賴寧的消息直到第二天才傳到人們的耳中,他因為救火犧牲了。當?shù)弥@個消息的時候,他的父母既震驚又悲痛無比,他們沒有想到,自己15歲的孩子還有大好年華,就這樣早早地去了天堂。當?shù)氐恼谕锵Ш偷磕钏耐瑫r,也給他頒發(fā)了獎章。中國共青團、國家教委決定授予賴寧“中國少年先鋒隊小主席”、“英雄少年”和“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等榮譽稱號。
之后,為了紀念賴寧勇于抗險的精神,教育部決定把賴寧見義勇為的事跡寫成文章,編進教科書里,以便學生們學習、瞻仰他的精神。見義勇為也成為那個時代一個顯著的標簽,大眾們都想要努力地學習和成長為賴寧一樣的人。
然而現(xiàn)在,賴寧的故事卻被從書中刪除,這也使得人們想起政治書上一個不起眼的變化:之前的政治書,有一節(jié)名字是“見義勇為”,但是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被改成了“見義巧為”,看上去這只是一個字的變化,然而含義卻有著巨大的差異。
見義勇為是指看到合乎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而見義巧為從字面上就可以區(qū)分開,它是指看到合乎正義的事就巧妙地去做,或者說力所能及地去做。如果說,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那么見義巧為就是適應新時代的傳統(tǒng)美德,它根據(jù)時代、人們的價值觀念將見義勇為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并不是說人們不需要“勇”為了,而是在“巧”的前提下“勇”。
見義巧為摒除了舊時思想中的不足,同時保留了最珍貴的道德,因此是思想上的飛躍和進步,這樣的道德傳承也是科學、合理、符合社會價值和國情需求的。
1.《兔大圣公社 小英雄賴寧已犧牲33年,為何名字從語文課本刪除,照片也被摘下?》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兔大圣公社 小英雄賴寧已犧牲33年,為何名字從語文課本刪除,照片也被摘下?》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12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