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囊螢映雪:形容盡管家境貧窮,依然勤學苦讀。
囊螢: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出自《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出自《孫氏世錄》:“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正是借著這微弱的光芒和堅持不懈地苦讀,兩人都成為飽學之士。
02、東閣待賢:指接納賢良、愛惜人才。
成語出自班固《漢書·公孫弘傳》。漢武帝時期,平民出身的公孫弘被任命為丞相,他非常愛惜人才,特地在自家庭院的東邊開一個門,廣招賢人,請他們?yōu)閲I計獻策。
03、解衣推食:脫下衣服給別人穿,讓出食物給別人吃。指對人器重而關懷備至。
成語出自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shù)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于此?!?/p>
04、辯日炎涼:古人記載兩個孩童辯論太陽離地遠近的故事。多以其形容兒童的聰明智慧。
《列子·湯問》記載:孔子游學,看到兩個兒童爭辯不已,就上前詢問。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到正午的時離人遠。”另一個孩子認為恰恰相反。
第一個孩子解釋說:“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像車的頂蓋那么大,到了正午看起來就像盤子一樣,這不是遠的東西看起來小而近的看起來大的道理嗎?”另外一個孩子反駁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感覺很清涼,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越近感覺越熱而越遠感覺越?jīng)龅牡览韱幔俊笨鬃勇犃?,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05、伯俞泣杖:漢韓伯俞受母責打,感念母親力衰而哭泣,后比喻孝順。
成語出自見《說苑》。韓伯俞,漢代梁州人,生性孝順。母親教育他十分嚴格,會因他做錯小事而用手杖打他。到了后來,母親又因故生氣,舉杖打他,但打在身上一點也不疼。伯俞忽然哭了起來,母親感到十分奇怪,問他:“以前打你時,你總是不言聲,也未曾哭泣?,F(xiàn)在怎么這樣難受,難道是因為我打得太疼嗎?”伯愈忙說:“不是不是,以前挨打時,雖然感到很疼,但是因為知道您身體康健,我心中慶幸以后母親疼愛我的日子還很長,可以常承歡膝下。今天母親打我,一點兒也不覺得疼,足見母親已年邁,所以心里難受,才情不自禁地哭泣?!表n母聽后,手杖掉在地上。
06、春秋筆法:寫文章用詞精練而意含褒貶的寫作手法。
成語出自《史記》:“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詞?!?孔子修《春秋》,后人認為他每用一字,必寓褒貶,后來將其稱為“春秋筆法”。
07、大筆如椽:形容作家筆力好,或者作品有深度又有文才,也說鐵筆如椽。
椽,中國古代建筑構件,是放在檁上架著屋面板和瓦的木條,尺寸比一般的筆大多了。為啥要用“椽”來夸贊寫作才能呢?此成語出自《晉書·王珣傳》。東晉時有一文人叫王珣,一晚,他夢見了一位神仙,神仙送他一支很大的筆,筆桿竟然有房屋上的椽子那么長,那么粗。醒來后王珣對人說:“最近會出現(xiàn)一樁需要大手筆的事?!辈痪没实廴ナ溃⒗锩χk理喪事,大臣們請王珣負責起草悼念皇帝的哀冊和其他重要文件。王珣大筆一揮,寫得又快又好。
08、高山仰止:意思是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詩經(jīng)·小雅·車舝》中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從字面上看,整首詩都在寫一個小伙子迎親路上目之所見和心之所想。這兩句直接翻譯過來就是“高山崔嵬我仰望,大道平坦任我行”,景行(háng)就是指大路,這是寫實的層面。這句詩還有更深一層的比喻義,東漢鄭玄如此解釋:“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彼磉_的是對崇高品德的仰慕,和對光明言行的踐行。表示這一層含義時,讀景行(xíng)行止更合適。
這一比喻義最著名的使用場景是《史記·孔子世家》的“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m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北磉_的正是司馬遷對孔子品德與言行的贊美,在仰慕與追隨之間,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09、柳絮才高:意思是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學才能,多指女子。
此成語出自《世說新語》。東晉的時候,謝安在一個大冬天把家人都叫來,給孩子們講文章。沒過一會兒,外面的雪下得又大又急,謝安看到這樣的美景,便想考一考孩子們的才學,便問道:“大家看這紛飛的白雪像什么?”侄子謝朗說:“像是把鹽撒在空中一樣?!敝杜x道韞說:“還不如說是柳絮借著風在空中起舞?!敝x安聽了之后很高興,認為把白雪比喻成柳絮非常恰當。
故事中的謝道韞就是謝安長兄謝奕的女兒,書圣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從那兒之后,她的詠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便被人們所傳誦,大家都稱贊謝道韞為才女,后來便將在詩文創(chuàng)作方面有才華的女子稱作“詠絮之才”,或者用“柳絮才高”“詠絮才高”來夸贊她們。
10、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簡單地說就是志同道合。
此成語出自《莊子》里的兩個寓言故事,故事有著類似的情節(jié),都是幾個人在聊天,討論要和什么樣的人做朋友。前四個人認為“誰能把‘無’當作頭,把‘生’當作脊,把‘死’當作尾,誰能知道生死存亡是一體的,我們就和他做朋友?!焙笕齻€人則說“誰能夠相交而出于無心,相助而不著形跡,誰能超然于物外,跳躍于無極之中;忘了生死,而沒有窮極。那我們就和他做朋友。”當時聊天在座的各位“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倍加X得說得太好了!完全沒有和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相逆,莫逆,就是不覺得抵觸,于是他們就成為好朋友。
11、不系之舟: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涯,也比喻逍遙自在的人生,如同隨水流浮泛的小舟,無拘無束。
成語出自《莊子·列御寇》“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莊子認為,真正的大德之人,順應環(huán)境與自然,通曉世事天理,不為結果所羈絆,盡人事而聽天命。現(xiàn)代社會處處充滿競爭,充滿誘惑,很多人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患得患失,壓抑苦悶。實際上,過多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來源。既然人生短暫,載不動太多愁,何不看開看淡。正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
12、身無長物:除自身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貧窮,也喻廉潔。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記載:東晉王恭官至刺史,清白自持,不治家產(chǎn)。王恭從會稽任職期滿回到建康,族人王忱發(fā)現(xiàn)他用的竹席很好便討要一條。王恭把竹席送給王忱,自己卻坐草席。王忱說:我以為你回來,一定會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討要一條。王恭說:你不了解,我把這條竹席送給你,便“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了。
13、中流擊楫:敢到水流危險的江中劃船,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
《晉書·祖逖傳》記載:晉時,祖逖看到北方國土淪陷,同胞遭受凌辱,非常痛心,決心收復失地。祖逖率其部曲渡江北上,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14、甘之如飴:意為感到像糖一樣甜,比喻心甘情愿地從事某種辛苦工作或雖處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宋史·文天祥傳》記載,文天祥抗元被捕,張弘范勸他投降,文天祥不為所動,堅決拒絕。他在獄中寫下了傳誦千古的《正氣歌》。詩中說:“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币馑际钦f,為了堅持崇高的氣節(jié),即使把我放到鼎鑊里去烹煮,我也會感到像喝糖漿那樣甜!
15、書通二酉:意思是比喻讀書甚多,學識豐富精湛。
“二酉”指的是大酉山和小酉山,在今湖南省沅陵縣西北。相傳兩座山中藏書萬卷,是秦人在此學習時留下的。后來就常用“二酉”一詞代指豐富的藏書。盛弘之《荊州記》中有“訪酉陽之逸典”的說法,這里的酉陽就是指二酉山。段成式寫了一本志怪小說集,以家藏秘籍與酉陽逸典相比,書的內(nèi)容又廣泛駁雜,所以他就給書取名《酉陽雜俎》,取的也是二酉藏書之義。
書通二酉這個成語出自馮夢龍《古今小說》:“到一十六歲,果然學富五車,書通二酉?!币粋€人讀的書貫通了這兩座山所藏的書,聽起來是不是比才高八斗和學富五車有分量、有學識得多呢?
16、首鼠兩端:意思是猶豫不決、動搖不定。
此成語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漢武帝時期,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竇嬰不和,大將韓安國夾在二人中間,在一些事情上持中立態(tài)度。一次罷朝后,田蚡因韓安國沒有在朝廷上附和他,想找他理論一番,于是招呼他坐自己的車子,生氣地說:“我和你一起對付竇嬰,你為什么這樣首鼠兩端?”
所以首鼠兩端不是說人做事前后不一致,而是形容人做事像老鼠出洞時探頭探腦左右張望的樣子,猶豫不決,不夠果斷。有朋友對“首鼠”一詞有疑問,“鼠”為什么和腦袋相對,表示兩端呢?其實,“鼠”正是“尾”的意思。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的解釋是:因為老鼠的尾巴很長,所以古人又稱“尾” 為“鼠”。這個詞義是因老鼠的形體特征而引申的。
17、空穴來風:意思是有孔洞便會進風,后用來比喻自身存在弱點,流言蜚語等得以乘隙而入,也比喻傳言有根據(jù)。
空穴來風最早出自《莊子》,后來宋玉在《風賦》里正式說出了“空穴來風”??諝饬鬟^有孔的洞穴,會形成風。“空穴”和“來風”是因果關系,有了孔洞才招進風來,有了空穴才來風,后常用來比喻有跡可循,有來由有依據(jù)。白居易在《初病風》中有“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一句。但這一成語后來意思慢慢跑偏,很多人望文生義,把它誤用為“毫無依據(jù)”。
18、沐猴而冠:本意是猴子戴上帽子,裝成人樣。比喻外表雖裝扮得很像樣,但本質卻掩蓋不了。常用來諷刺那些依附權勢、竊據(jù)名位之人。
此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痹捳f項羽占據(jù)關中后,他的謀士韓生建議他直接在關中建都,項羽見宮殿已被燒毀,又想著趕緊回鄉(xiāng)顯擺一番,就說:“富貴了之后不回鄉(xiāng),就像穿著華麗的衣服在夜間行走,誰會知道呢?”韓生聽了項羽的話,就回了這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贝蠹叶颊f楚國人虛有其表,果真如此。韓生用“沐猴而冠”來諷刺項羽目光短淺,而他也因為這句話惹怒了項羽,失了性命。
19、吳牛喘月: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了判斷的能力,也形容天氣酷熱。
此成語出自《世說新語》。尚書令滿奮怕冷,一個深秋的早晨他進宮議事,談話的房間裝的琉璃窗,透明得像沒窗戶一樣。滿奮感覺冷風吹了進來,不自覺地把頭縮進了衣服里。晉武帝司馬炎笑得不行,滿奮自嘲說我就像吳地的牛,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忍不住地就喘起來。
《風俗通義》中提到“吳牛望月則喘”。這是為何?吳地是指我國古代江淮一帶,這里的水牛叫吳牛。水牛怕熱,因整天都在忍受太陽的照射,對在天空中圓的、發(fā)亮的物體非常害怕。到了晚上,水牛看見月亮,誤以為是太陽,就條件反射般地喘起來。這因此引申出“因疑心而害怕和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判斷力”。“吳牛喘月”后來也直接形容天氣酷熱。夏天天熱的時候,不妨說一句吳牛喘月。
20、蛛絲馬跡:意思是說從掛下來的蜘蛛絲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從灶馬爬過留下的痕跡可以查出灶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隱約可尋的痕跡和線索。
此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楊筠松《龍經(jīng)·統(tǒng)說》中,是用來形容地脈:“引到平處如蛛絲,欲斷不斷馬跡過?!蹦敲矗@個“欲斷不斷馬跡過”中的馬究竟是什么呢?此馬可非尋常之馬,而是指一種昆蟲,體形很像蟋蟀,名叫灶馬。中國古代,家家戶戶使用灶臺燒火煮飯。天氣暖和時,灶馬生活在野外草叢中;天氣轉冷時,就回到灶臺附近穴居。人們常說,灶臺中有灶馬的蹤跡,是食物充足的征兆。
◎本文圖源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大道知行知行堂 二十則成語故事,寥寥數(shù)字,字字經(jīng)典》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大道知行知行堂 二十則成語故事,寥寥數(shù)字,字字經(jīng)典》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lishi/181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