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智能的本質是什么?如果明白了這一本質,我們能否創(chuàng)造出擁有情感的機器或生物?早在數百年前,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演化論之父達爾文等大師就從不同的角度在探討這一揭秘人性的終極問題,直到圖靈測試的提出,這個難題終于透射出金色的曙光。本文摘編自馬文·明斯基的《情感機器》。
笛卡兒:機器永遠無法擁有智能
人類習慣依靠機器來完成工作,這是因為機器變得日益強大和快速,但在第一臺計算機出現之前,人們很難想象機器能同時完成多項工作,或許這就是笛卡兒進而推測計算機永遠也不能像人類一樣智能的原因。
早期,人類和其他動物的能力之間似乎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因此,在《人類的演化》一書中,達爾文觀察到:“許多作者堅持認為,人類和其他低等動物之間不可逾越的差別是人類具有思維能力?!钡_爾文也同時指出這種差別只在程度上略有不同。
達爾文:個體智力都會從愚笨逐漸演化到優(yōu)秀
達爾文后來觀察到,“每個物種的個體智力都會從愚笨逐漸演化到優(yōu)秀”,即使最高級的人類思維也本應從這個過程發(fā)展而來,因為在這一點上并沒有任何難以逾越的障礙。
然而,我們仍然想要細致地了解動物思維轉換到人類思維過程中的先后順序。事實上,仍然有人堅持認為這些變化太過復雜,不能被小而有用的變體所發(fā)現。
圖靈:精致的算法可以還原人類智能
但持有懷疑態(tài)度的人根本就不了解以下這個驚人卻簡單的事實:想極大地提高計算機的能力,只需幾個簡單而結構性的變化即可。直到1936年,當圖靈發(fā)明了制造“通用”計算機的方法時,人們才發(fā)現這個事實?!巴ㄓ谩庇嬎銠C,換句話說,就是一臺能夠獨立完成其他所有計算機可能完成的工作的計算機。
具體地說,圖靈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制造出可以描述其他機器行為的機器,之后機器會把描述當作指令,完成一些其他機器能夠完成的任務。同樣道理,我們也可以讓這臺機器記憶其他機器的指令,通過在指令之間來回轉換,同一臺機器會逐漸學會如何完成其他機器需要完成的任務。
也就是說,圖靈向我們展示了一臺“通用機”如何使用多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如今,所有的現代計算機都在使用這個方法來存儲對其他機器的描述(事實上,這也是所謂的“計算機程序”)。它正是能讓我們使用同一臺計算機來安排約會、編輯文本或向朋友們發(fā)送消息的原因。另外,一旦這些指令被存儲在計算機內,我們便可以編寫出讓其他程序發(fā)生變化的程序,計算機從而可以使用這些程序來擴展自己的能力,這說明笛卡兒觀察到的局限性并不是機器本身固有的,而是由人類制造或編程的落后方式所導致的?,F代機器出現之前,以前的機器只能勝任一種任務,然而人類卻不同,因為其一旦陷入困境,便會想出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但許多思想家堅持認為,機器永遠不能完成一些壯舉,如建構理論和編寫交響樂,他們也經常會把這樣的壯舉歸功于費解的“才能”或“天賦”。但一旦我們認識到人類智能來源于多種思維方式這個事實,這些能力將不再如此神秘。
1.《情感機器人 機器人到底會不會有情感?》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情感機器人 機器人到底會不會有情感?》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keji/48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