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它是“中國九龍”的原型,雖然壽命有100年,但10年不吃不喝,平均12年才交配。
如此“懶惰”或者“佛系”的洞螈為何還沒滅絕呢?
洞螈雖然是動物,但是它們的行動極其緩慢,比樹懶還要懶惰。
科學家們曾經對某個洞穴中居住的洞螈,進行過實驗,他們發(fā)現(xiàn)即使是洞穴之中最為活躍的洞螈,在整整230天,也就是大半年中的時間中,僅僅移動了38米。
而絕大多數洞螈,每年平均移動距離也不過4.8米,這些洞螈中還有一位“懶王”,足足7年都沒有移動過一步,洞螈不光是日常生活十分懶惰,它們對于繁衍后代這件事也同樣不太上心。
根據現(xiàn)有的資料顯示,洞螈平均要6 7年的時間才會繁殖一次,如果遇到一些比較“佛系”的洞螈,即使是10年沒有繁衍后代也不足為奇。
或許是悠閑度日對身體健康有好處,洞螈普遍壽命都很長,有些個體甚至能夠達到上百年,但是因為交配時間長,次數較少,因此種群基因更新迭代速度較慢。
而外界生存環(huán)境又在不斷發(fā)生變化,當種群無法適應這種變化時,它們就可能會面臨滅絕風險。這是因為生物抵擋外界變化,需要依賴不斷變化的基因,而基因種群變化速度越快,就越有利于生存,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比如洞螈對于生存環(huán)境的水質要求非常高,一旦水源被污染導致水質降低,洞螈死亡率就會開始上升。
那么問題來了,移動速度如此之慢,交配也如此懶惰的洞螈,是如何生活在現(xiàn)在的呢?
雖然洞螈沒有視力無法看見東西,但是它們的聽覺和嗅覺十分敏銳,而且為了增強捕獵能力,洞螈還進化出了一個非常有用的功能,檢測周圍獵物發(fā)出的微弱電流。只要有生物靠近,洞螈就能輕易感受到它們的存在,甚至不管事再微弱的水流變化,他們都能輕易感知。
不過觀眾們也都知道,這種洞穴幾乎常年不見陽光,沒有陽光就意味著這里的浮游植物或者植物,沒法進行光合作用,絕大部分植物都不能在這種環(huán)境下生存。而植物又是食物鏈中的生產者,洞螈則是消費者,沒有生產者生產能量,以至于洞穴中的食物儲備非常匱乏,只能依靠外界流水的交換帶來能量,這就導致可供洞螈消費的能量不多。
至于餓肚子這個問題,洞螈表示根本不是事兒,因為洞螈由于自身限制,幾乎無法像其他動物那樣經常捕獵,但是為了生存下來又該怎么辦呢?很簡單!直接減弱了自身代謝能力。
山洞里面可有的食物儲備并不多,每一只洞螈都知道如果自己無法耐餓,那么餓死就無法避免,所以每次洞螈進食完畢之后,都會把食物轉化成能量儲存在肝臟里。
遇到食物短缺時,洞螈就趴著一動不動,極力降低新陳代謝,對于這些小家伙而言,七年八年不吃不喝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因為它們必須要節(jié)約來之不易的能量。
不過非常幸運的是,雖然在自然界中,由于有天敵存在,大部分懶惰的動物一般都會被淘汰。
但是但是在洞穴之中,洞螈就是食物鏈最頂層的捕食者,根本沒有其他天敵能夠威脅到它們的存在,所以洞螈并不需要演變出什么特性來躲避天敵,這也是洞螈能夠在洞穴之中如此悠閑成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洞螈的皮膚特別白,主要是因為洞穴中沒有陽光,要是洞螈出去曬太陽很快就會曬黑,皮膚就會變成褐色。它們頭上的不是花,而是外鰓,因為有血管存在所以是紅色。
而且洞螈還有一位萌萌的遠房親戚“鈍口螈”,也叫六角恐龍。
六角恐龍擁有粉嫩嫩又沒有鱗片的身體,頭上長著威風凜凜的角,用短四肢在魚缸里爬行,長大后還會發(fā)出“嗚帕嚕帕”的奇怪叫聲,這種怪異卻又讓人直呼“可愛”的小生靈,現(xiàn)在是中國水族寵物市場里的明星。它的外表有幾分恐龍的影子,所以才會給它起了一個“六角恐龍魚”這么霸氣的名字。
聽起來很是威風,但實際上 它身長體寬并不大。花鳥市場里的幼體一般只有十幾厘米,最大能長到半米左右,比很多大型魚都要小巧玲瓏,不過別看人家個頭不大,實際上卻是個徹底的肉食主義者,主要的食物是蠕蟲、昆蟲或著小魚小蝦。
所謂六角指的就是頭上長有三對羽狀外鰓,外鰓上又分支出眾多鰓絲,以增加與水中溶解氧的接觸面積,六角恐龍屬于好戰(zhàn)分子,它們依靠嗅覺尋找食物,會吸附在食物上,用胃內的真空力量來吸食,如果強迫它和魚蝦烏龜之類同居,每天都得打幾架不可,輕則添幾道傷口 重則直接不死不休。
同時六角恐龍同類之間也是毫不“嘴軟”,見個面也會互相撕咬掐架,大約算是動物界里的獨居主義者之一吧!這種神奇的小萌物并不是中國原產,原產于北美洲墨西哥,并且它們并不屬于魚類,而是和青蛙一樣屬于兩棲動物。
因為顏值高再加上易于人工培育的特點,墨西哥鈍口螈成了當前世界流行的兩棲類寵物。目前國內市場里的六角恐龍基本上都是人工繁育的,然而在其原產地墨西哥,野生墨西哥鈍口螈已經瀕臨滅絕。
因為城市的擴張與發(fā)展,再加上碳烤墨西哥鈍口螈,是墨西哥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等原因,導致它們數量劇減,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嚴格限制野生鈍口螈的國際貿易。這兩種動物看起來都可愛乖巧,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往前撥數億年,看看另外兩種種名字中帶有“螈”字的動物,可能你就會慶幸還好它們已經滅絕了。
霸王蠑螈也叫巨蠑螈,攻擊性從名字就可見一斑,作為遠古的蠑螈物種,可以算是現(xiàn)代蠑螈的“老祖宗”,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它廣泛分布于美洲、歐洲和亞洲等地,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的蠑螈。
作為從遠古時代就存在的兩棲爬行動物,“霸王蠑螈”跟現(xiàn)今存在的娃娃魚和青蛙都有親緣關系。
而在那個時代之所以能夠稱霸,主要在于它的體長有將近五米,嘴巴里面的牙齒既巨大又鋒利,咬合力能跟鯊魚比一比,是一種侵略性很強的物種。同時也是當時地球上的“頂級捕頭”中的一員猛將,在地下水域基本上沒有物種可以與他為敵。
最鼎盛時期的霸王蠑螈,體長可能在10—15英尺(3米~4.5米)左右。而在白堊紀、侏羅紀生活的霸王蠑螈進化亞種,就沒有那么大,體長一般在2米左右,已經不再是霸主,處在食物鏈的下層。
而在三疊紀晚期,它們主要生活在湖泊和河流中,生活習性就像今天的鱷魚以捕食魚類為生,不過在冰河時期時便已經滅絕。
而另一種蝦蟆螈則更加恐怖,根據科學家們的推測發(fā)現(xiàn),蝦蟆螈類生存于距今2.5至1.9億年前的三疊紀至侏羅紀早期,它是最大的迷齒類兩棲動物,也是2億年前晚三疊世最大的動物之一。
特征非常明顯,頭部看起來像是一只巨大的青蛙,但是形狀不像青蛙一樣是半圓形而是三角形,整個頭特別大,長度能達到身體的四分之一。它們的身體和腦袋差不多一樣寬,尾巴和四肢較短,蝦蟆螈類都是伏擊高手。
它們不僅吃魚,而且還會攻擊那些靠近水邊的動物,蝦蟆螈也是當時地球上的頂級獵食者。其中部分個體甚至可以捕獵小型恐龍,現(xiàn)在科學家們已經在一些恐龍化石上,發(fā)現(xiàn)了一些像蝦蟆螈留下的齒痕,蝦蟆螈看上去和鱷魚十分相似,兩個三角形的尖牙長在下顎附近,當完全閉上嘴巴的時候,牙齒可能會通過上頜的孔露出。
有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種動物完全不能脫離水,而根據骨骼化石可以知道,在比較干旱的時候,池塘全部干涸了,蝦蟆螈就會全死。
咱們把話說回來,雖然洞螈在自然界中壽命的確很長,但這也是因為它們擁有特殊的生存方式和條件,想象當年的霸王蠑螈和蝦蟆螈,一個在頂級獵食者地位上叱咤風云,一個能夠輕易捕食小型恐龍
如此威風的兩個物種卻最終逃不過滅亡的結局,或許洞螈這種“桃花源”式的生存方式,就是它們?yōu)榱舜婊疃龀龅耐讌f(xié)。
1.《15年內培育恐龍看這里!傳說中龍的孩子,12年繁衍一次,壽命能達百年,卻因“懶”而出名》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15年內培育恐龍看這里!傳說中龍的孩子,12年繁衍一次,壽命能達百年,卻因“懶”而出名》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keji/2066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