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能想象沒有聲音的電影世界嗎?1910年8月27日,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宣布了他的最新發(fā)明:有聲電影機。是愛迪生發(fā)明了有聲電影機,現在我們可以用聲音和圖像的奇妙結合來享受光影的世界。
下面,《視聽新生活》將追溯到歷史上關于有聲電影的輝煌時刻。
歷史上的今天,愛迪生發(fā)明了有聲電影
1910年8月27日,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宣布了他的最新發(fā)明:有聲電影。選定的觀眾被邀請到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的愛迪生實驗室,觀看一臺電影機器,該機器將留聲機的聲音與電影攝像機上的圖像連接起來。
其他人試圖發(fā)明有聲電影機器,但沒有一個成功。愛迪生的貢獻在于他同時記錄聲音和圖像,這是別人做不到的。愛迪生通過使用一臺可以錄音和拍照的機器,可以讓演員在拍攝過程中自由移動,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愛迪生花了兩年時間才成功開發(fā)出一臺有聲電影機。
愛迪生自學成才,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在此之前,他發(fā)明了自動電報發(fā)送器和接收器(1874年)、留聲機(1877年)和碳麥克風(1877年),并于1879年成功發(fā)明了第一個出售的白熾燈。愛迪生用他名下數百項科學發(fā)明建立了愛迪生電氣公司,1892年更名為通友電氣公司。
▍什么是有聲電影?
有聲電影是指聲音同步播放的電影,與無聲電影相對。觀眾可以看到屏幕上的畫面,同時聽到玩家的對話、旁白、解說、音樂和聲音的電影。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最開始在蠟盤上發(fā)音,后來改進為片上發(fā)音。
制作方法是拍攝時用兩種感光度不同的負片,一種是拍照,一種是錄音軌。經過一系列處理,將音軌和畫面一起印在正片上,制成膠片拷貝。在投影時,投影儀上附有一個聲音再現裝置,可以在反射圖像的同時將音軌恢復為聲音。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磁記錄在大多數電影制作過程中已經取代了光敏記錄。影片從無聲發(fā)展到有聲時,為了保證聲音再現的質量,拍攝和放映的運行速度從每秒16幀提高到每秒24幀。由于有聲電影的產生,電影從無聲時期的純視覺藝術發(fā)展到視聽結合的藝術。
早期有聲電影的▍代表
1926年,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拍攝了由J·巴里摩爾主演的《唐璜》(由A .克羅斯蘭執(zhí)導),并錄制了一張唱片。這次首映采用了Vitaphone音響系統(tǒng),每秒331/3圈的唱片,同步電影的聲音和畫面。
1927年10月6日,華納兄弟電影公司(Warner Bros. Film Company)首播了《爵士歌手》(Jazz Singer),由A. crossland執(zhí)導,Al joelson主演,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故事片。
1928年7月6日,華納公司發(fā)行了“100%有聲電影《紐約之光》。此后,有聲電影全面推進。到1930年,除了卓別林繼續(xù)拍攝幾部無聲電影外,所有故事片都是有聲電影。
1936年,卓別林制作了他的最后一部無聲電影《摩登時代》,這標志著無聲電影的結束。
在導演中,最早適應有聲電影的制作并拍攝創(chuàng)意電影的有:R. Ma Morian的《掌聲》(1929年)和《帶主觀鏡頭的哲基爾博士和海德先生》(1932年),L. Myerson的《西線清靜》(1930年)和《頭版新聞》(1931年),K. Vito的《哈利路亞》。
好萊塢工作室成立于1912年。隨著1928年雷典華電影有限公司的成立,形成了美國電影工業(yè)的八大公司。他們包括五大電影公司,即派拉蒙(成立于1914年)、20世紀福克斯(成立于1915年并于1935年合并)、米高梅(合并于1924年)、華納兄弟(1923年)和雷(1928年)。三個較小的公司,即環(huán)球(1912)、哥倫比亞(1924)和美國(1919)。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明星公司出品的第一部有聲故事片《歌唱少女紅牡丹》在廣信大劇院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問世。由于成本和技術水平的原因,《歌女紅牡丹》采用蠟盤發(fā)聲的方法,成本低,制作簡單。所以實際上應該稱得上是國內第一部蠟碟發(fā)聲的有聲電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歌唱少女紅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聲電影”,因為它只注重對話的聲音,而忽略了周圍環(huán)境的音效,所以看起來只有人說話或者唱歌,周圍其他的東西都是無聲的。當然,這也是早期有聲電影普遍存在的問題。
蠟盤制作的音膜存在明顯的技術缺陷。記錄和放映之間的協(xié)調是最大的問題。特別是一旦影片被部分破壞,后續(xù)劇情就很難與聲音重合,甚至屏幕上的男人都會張嘴,但擴音器里會傳出一個女性笑話。所以在這兩部電影上演的那一年,一些電影公司也開始制作帶有“片上發(fā)聲”的有聲電影。分別是大中華和濟南出品的《雨后》和天一公司出品的《歌壇春光》。
兩部電影都是租借國外設備,由外國人協(xié)助制作。第一部《雨后》于1931年6月3日在虹口大劇院上映。由于影片租借了日本設備,前往日本拍攝,很快遭到觀眾的抵制。1933年,恒盛電影公司用自己的錄音設備拍攝《大潮》,成為國內第一部用國產錄音設備制作的帶片上聲音的有聲電影。
由于資金和技術原因,有聲電影出現后,很多電影公司繼續(xù)生產無聲電影,形成了中國早期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長期并存的特殊現象。直到1936年,無聲電影才最終停止拍攝,中國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的轉變才徹底完成。
結論:自從愛迪生在1910年8月27日發(fā)明了有聲電影機以來,人們可以很高興地聽到對話、環(huán)境聲音、音效等。電影里的。電影的發(fā)展不僅僅是“純粹的視覺藝術”,而是可以享受到視聽藝術的完美結合,現在如果你看慣了有聲電影,還能想象出無聲電影的世界嗎?
1.《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 是他,讓我們可以聽到電影中的聲音!》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系頁腳下方聯系方式。
2.《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 是他,讓我們可以聽到電影中的聲音!》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keji/161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