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關于赫本
看完《姐妹傳》很久沒寫了,因為實在不想隨便寫點什么來灌注過去。這部電影值得更多的考慮。我很熟悉奧黛麗·赫本的電影。大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特別迷她。當時我跑遍了城市各個角落的碟片攤,收集了很多赫本黑白影像的片子。只是這本《妹妹傳》,我沒仔細看過。
了解赫本一生的人都知道,她一生熱衷于公益事業(yè),多次只身前往非洲,堪稱公益典范。根據(jù)周圍人的回憶,奧黛麗·赫本對非洲產(chǎn)生了依戀,這與《姐妹花》的拍攝有關。
仔細研究了《姐妹花傳》,特別欣賞導演的選色構圖和場景設計。故事一開始,畫面落在奧黛麗的臉上。一個優(yōu)雅的女孩靠在河邊的橋上,像鏡子一樣安靜。字幕慢慢出來,北歐風格的小鎮(zhèn)建筑陸續(xù)進入畫面。即使整個鏡頭都停頓了,作為平面照片還是有很多優(yōu)點的。當年輕女孩加布成為修女盧卡時,她投身于比利時殖民地剛果的醫(yī)療服務。導演從不同角度給了幾只野鳥在醫(yī)療室附近路邊的幾個特寫。第一次,盧卡剛到非洲,下了火車,立刻被非洲的野性與和平所吸引。路邊悠閑踱步的五顏六色的野鳥,是非洲完美自然的最好象征。
第二次,在她懷疑自己的信仰后,作為護士的加布質(zhì)疑并動搖了她作為修女盧卡的身份。她一個人走出診所,來到樹下,遇到了那群無憂無慮的彩鳥,它們只是踱步尋找食物,沒有像人類一樣思考和掙扎。比起悠閑自在的人,加布似乎對自由有了更多隱約的認可。最后一次,她在離開非洲的時候,含淚告別了五顏六色的小鳥,喃喃自語或者似乎在向它們傾訴:“你知道嗎?我要走了,我要走了……”我心中的悲哀,不僅僅是對非洲自然淳樸的留戀,更是對自己對信仰的執(zhí)著的遺憾,更是對理想的幻滅。
第三,關于信仰
從《姐妹花》的情節(jié)可以看出,導演想表現(xiàn)的其實是信仰與自我的沖突。戀愛受挫(失戀或死于愛人)的加布決心獻身理想,不顧父親和妹妹的反對,加入修道院,洗禮后成為修女。體檢合格后,前往非洲和剛果支援當?shù)蒯t(yī)療。在與醫(yī)生的接觸和與病人的相處中,她逐漸感到被宗教教條所束縛,對信仰與自由的沖突感到困惑。最后,病愈回到比利時后,她因為父親在二戰(zhàn)中被暴徒槍殺,決定退出修道院,加入地下反叛組織,結束了自己的修女生涯。
影片中,當加布要求住持離開時,他們之間的對話基本上清晰地表達了加布的困惑:“當我聽到祈禱鈴聲時,我不知道是應該放下一切,沖向做晚禱,還是應該繼續(xù)和我的病人進行重要的溝通。而如果我在大靜默期間發(fā)言,我就嚴重違反了教規(guī);但如果我不和病人交流,我只是默默的和他們相處——我不認為這是善良和寬容的表現(xiàn)?!弊〕忠馕渡铋L地說:“加布,你應該是個護士,而不是修女?!笔堑?,也許,這是這部電影的一句話:她是一個獻身大眾,敢于進取的好護士;但我穿著白袍,一言不發(fā),依然是個修女。
讓我們看看信仰本身對加布做了什么。起初,加布興奮地加入了教會,對一切都充滿渴望和好奇,滿心歡喜地認為自己可以為非洲的窮人服務,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從我從俗服換上道袍的那一刻起,“加布姑娘”就一直待在河邊別墅的小閣樓里;而“盧卡修女”,一個全新的修女,和其他面無表情的人一樣,出現(xiàn)在修道院的人群中。
接下來是三規(guī)六戒的“訓練”,用形體訓練——比如走路要輕,盡量不說話,用手勢代替文字,不要慌慌張張地跑,不要大聲喊叫,不要夸張;和精神洗禮——比如沒有回憶,沒有驕傲,沒有歡樂...說到底,最合格的尼姑應該是喜歡統(tǒng)一定制的機器。他們是上帝的新娘。他們不笑,不怒,不說,不動,虔誠而寬容,平淡如水,是鎖在寺院里的神的祭品??上Ъ硬嫉谋拘圆皇沁@樣。她熱心公益,一心為公;即使是在偏遠卑微的非洲,醫(yī)療保障依然會因為她的創(chuàng)新和人格魅力而成為當?shù)赜懻摰慕裹c——甚至這種“榮耀上帝”會讓“沉默第一”的高層寺院覺得不合適,甚至會喜歡電影里的措辭“你會讓我們的寺院難堪”。這個信念真的很像一個魔咒。它不能動也不能笑。
《姐妹傳》中還有一個情節(jié),再次諷刺了修道院的道德和教規(guī)。因為加布是名醫(yī)之女,從小就經(jīng)常接觸各種醫(yī)療器械,所以在醫(yī)學院培訓期間表現(xiàn)比一般人要好。但是,一個表現(xiàn)不佳的老尼姑,因為是服剛果的老兵,不敢因為體檢不合格而刷掉新名單。上層教會權衡之后,以磨礪盧卡修女意志的名義,要求她刻意通過考試——他們的說辭是:“你要永遠謙虛,擺脫驕傲;還有什么比失敗更丟臉的呢?如果你能忍受這樣的羞辱,那么你的訓練就會更有效?!庇谑牵薜涝旱母呒壒賳T打著信仰的幌子,唆使盧卡修女拋棄誠實的品質(zhì),成為一個充滿謙遜的沉默修女。
而另一些則足以引起對自由的思考,是關于傳教士與本土圖騰信仰沖突的段落。比利時人進入剛果,非洲,不是作為侵略者,而是作為傳教士。他們帶來了醫(yī)療、教育和宗教信仰——但即使制度落后,當?shù)厝巳匀挥凶约盒叛龅淖杂?。就像片中透露的細?jié)一樣,醫(yī)院收養(yǎng)的小狗脖子上也掛著一系列當?shù)赝林膱D騰標志。一個希望讓所有當?shù)厝硕拣б阑浇痰男夼诋數(shù)孛孕盼讕煹娜耸掷锉瘧K地死去。雖然很多當?shù)厝嗽谛夼畬捜莸挠绊懴逻x擇了在圣誕節(jié)皈依基督教,但是關于信仰自由的討論可能并沒有鏡頭里黑人孩子和白人孩子一起走進教堂那么和諧。這種情況,就像比利時人不僅去非洲傳教,還把剛果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縱觀整部電影,赫本無疑是劇情的中心,她真的不負眾望。即使過了50年,她的表現(xiàn)也過時了。電影帶給人的對信仰和自由的反思,可能也是對早早歸天的奧黛麗赫本的一種解脫。
【原聲明】本文最初由費爾姆影院創(chuàng)作。請轉發(fā)評論。請注明作者。
1.《金花瓶電影 誰敢說赫本是花瓶?這部電影完爆奧斯卡》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金花瓶電影 誰敢說赫本是花瓶?這部電影完爆奧斯卡》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keji/1169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