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介紹
農村振興戰(zhàn)略實際上是一項涉及農業(yè)、農村和農民的立體、全方位的重大發(fā)展戰(zhàn)略,從更高的角度把“三農”工作放在了與城市化同等的位置上。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我們應該把農村變成一個吸引城市人的地方,讓農民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yè),讓農業(yè)成為一個像工業(yè)一樣強大的產業(yè)。
——張洪宇(農業(yè)和農村事務部農村經濟體制和管理司司長)
關于農村振興
其實也有很多文學作品
給大家推薦這六個
一部關于農村復興的電影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邊肖吧~
關鍵詞:農村振興
紅色荔枝
2002年
電影《荔枝紅》講述了自古以來就是荔枝之鄉(xiāng)的宮媛村的故事?!都t塵中騎妾笑,無人知是荔枝》這首唐詩就發(fā)生在這里。這里的古荔枝樹歷經千辛萬苦,也只有在老支書田老根的保護下,這片荔枝林才得以生存。改革開放后,這位老書記帶領群眾種荔枝致富,但思想保守,于是把自己的才能獻給了年輕的女黨員唐。新官員上任時,李紅注重種植科技、修路、營銷和吸引外資。雖然他遇到了來自家庭、工作和社會的各種壓力,但他最終還是讓村民致富,促進了農業(yè)的產業(yè)化經營,打造了農業(yè)品牌,使李古鎮(zhèn)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唐作為黨的新一代農村基層干部的代表,從根本上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大膽實踐,引進先進科學文化,開拓市場,帶領群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這部電影于2002年5月在全國上映,并迅速在全國流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部電影別出心裁,創(chuàng)新性強,時代感強。這是一部主旋律電影。這部電影獲得了9個獎項,包括第八屆中國電影觀察獎、第六屆長春電影節(jié)特別獎和第七屆廣東宣傳文化優(yōu)秀獎。
十八棟村
2017
影片中的故事發(fā)生在湘西一個偏僻的山村。楊英軍,一個18洞村的貧困家庭,拒絕政府的支持。他年輕的時候是戰(zhàn)斗機修理工。他退休后種了一輩子地,但最后還是被國家認定為貧困戶。他拒絕接受。他很固執(zhí),覺得對以前的同志沒有面子。從一開始,他就不同意貧窮。后來他改變主意,帶頭填地建房,帶領“楊家班”脫貧,這也體現了
雖然是主旋律電影,但影片并沒有一味說教,而是將現實主義風格與藝術性相結合,展現了十八洞村民的自強不息,同時也詩意地展現了湘西的風土人情和山水風光?!妒硕创濉凡]有一味地贊美高大全,而是著眼于十八洞村生動的人物形象,關注個體命運的變化,從每個人物的思想變化中將扶貧升華到一定的高度。
▲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壁鄉(xiāng)石洞村散步時,與村民們進行了調查交談。
中國的扶貧成就堪稱奇跡。十八大以來,國家為脫貧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取得了顯著成績。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棟村作為“精準扶貧”的發(fā)源地,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只用了三年多時間,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8313元。2017年2月,十八棟村宣布脫貧脫帽成功,成為中國精準扶貧的典型。
三個變化
2017
影片以貴州西部六盤水“三改改革”為主題,講述了農民工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因地制宜、創(chuàng)新求變,通過“資源變資產、資本變股份、農民變股東”的新農村改革模式,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勵志故事,客觀反映了農村經濟發(fā)展與產權制度改革之間的矛盾和問題。
該片于2016年10月1日在盤縣娘娘山開拍,2017年1月完成后期制作,2月順利通過電影審核,獲得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因此被電影頻道認定為禮品片,安排在全國“兩會”黃金檔播出。
近年來,娘娘山風景名勝區(qū)在開發(fā)建設過程中,深入開展了“三個轉變”,以土地、林地、水域、自然風光等資源投入主營業(yè)務,激活了“沉睡”的旅游資源,從農業(yè)要素的“三個轉變”擴展到旅游要素的“三個轉變”,促進了景區(qū)農業(yè)與旅游的融合。同時,在“三改”改革的引導下,娘娘山采取“園區(qū)+連村黨委+農民”的利益聯(lián)結模式,充分發(fā)揮農業(yè)和旅游業(yè)在扶貧中的主導作用,促進景區(qū)農業(yè)和旅游業(yè)的融合,讓農民和貧困群眾享受景區(qū)旅游發(fā)展的成果。如今,娘娘山大力發(fā)展山地特色農業(yè)產業(yè)和山地旅游產業(yè),已成為省級重點農業(yè)園區(qū)、國家級旅游首選景區(qū)、國家級休閑農業(yè)和鄉(xiāng)村旅游示范區(qū)。
梨樹華凱
2008年
梨樹縣農民張看到農民們辛辛苦苦種地一輩子,到頭來口袋里還是空空,于是和丈夫商量,決定成立農民合作社,發(fā)揚合作精神,解決一戶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項目合作解決高買低賣的問題。張領導農民大膽探索,艱苦奮斗,實行社員團結
邵郭屯中生
2005年
該劇講述了組織部常務副局長楊天虹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入少鍋屯,為村民解決了籌資、土地、孩子失學等一系列問題的故事。
少鍋屯村民連續(xù)十年拖欠國稅,不讓干部進村。村民們在村頭掛了一個鈴鐺。每當上級派干部的時候,鈴聲就響了,村民聽到聲音就阻止干部進村...這件事被新聞媒體披露,引起廣泛關注。為了徹底解決少鍋屯問題,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楊天虹被任命為組長,帶領一個“三個代表”思想學習教育小組重新進入少鍋屯。
楊天虹帶領隊員克服重重障礙,直面困難,忍辱負重,深入群眾,為村民辦實事。他先后解決了集資、土地、孩子輟學等問題,深得民心,最終改變了少鍋屯落后的面貌。
村支書張人禾
1999年
影片講述寧化縣石壁鎮(zhèn)石壁村是全省著名的貧困村,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客家村落。根據客家族譜記載,生活在國外的客家人大多來自石壁村,所以石壁村盡管貧窮,卻是客家人的發(fā)源地。為了給旅居海外的客家人提供一個進行客家文化交流、祭祖、尋親、旅游的場所,也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鎮(zhèn)黨委決定修建一座客家祠堂,這意味著石壁村將在客家祠堂規(guī)劃區(qū)內重新安置400多座祖墳。
在相信風水的客家人眼里,祖墳是致富、希望興旺的命脈。因此,規(guī)劃區(qū)內的祖墳搬遷成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當時的煤站站長張人禾,此時成了石壁村的黨支部書記。張人禾上任的第一天,就承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摘下全省最窮的帽子。
為了給村民們做思想工作,說服他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搬走祖墳,張人禾把自己的嘴磨破了,腿也斷了。在耐心細致地給村民講解政策的同時,拿出自己的積蓄為生活困難的村民解決問題,還自己掏錢給全村貧困家庭送去了去年的物資。為了省錢,張人禾沒有住在旅館,而是住在長途車站。張人禾真誠的心終于贏得了村民的支持和擁護。規(guī)劃中的客家祠堂已經在望,但不幸的是,在工地指揮時,張人禾因失控車輛相撞去世,享年38歲。張人禾去世后不久,石壁村客家紀念館和石壁村中學相繼落成,經過張人禾的苦心經營,整個村子逐漸擺脫了貧困。
看了以上六部電影的介紹,
你對農村振興了解多少?
歡迎分享你的消息~
1.《村支書張仁和 關于鄉(xiāng)村振興,值得你去細看的6部電影!》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村支書張仁和 關于鄉(xiāng)村振興,值得你去細看的6部電影!》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unshi/1642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