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死因之謎:后蜀主孟昶之寵妃
花蕊夫人徐氏(一說費氏),是后蜀后主孟昶的寵妃(封慧妃),是一位著名的女詞人。因為一部《問君能有幾多愁》,我對她的結(jié)局很感興趣。
關(guān)于她的死因大致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她被宋太宗趙光義射死,來自宋人蔡絳(蔡京之子)的《鐵圍山叢談》和王鞏(王旦之孫)的《聞見后錄》。趙光義為何殺她呢?也有三種解釋:一是趙光義不近女色、高風亮節(jié),以江山社稷為重,所以不顧一切地清除他哥哥身邊的“禍水”(這貌似不靠譜);二是趙光義出于羨慕嫉妒恨,我得不到的你也休想得到,故而不惜一切代價去毀滅一代美女;三是因為花蕊夫人在設(shè)立接班人問題上不利于趙光義,趙光義挾嫌報復(fù)。我覺得第三種解釋勉強靠譜一點。(《鐵圍山叢談》:“國朝降下西蜀,而花蕊夫人又隨昶歸中國。昶至且十日,則召花蕊夫人入宮中,而昶遂死。昌陵后亦惑之。太宗在晉邸時,數(shù)數(shù)諫昌陵,而未果去。一日兄弟相與獵苑中,花蕊夫人在側(cè),晉邸方調(diào)弓矢引滿,政擬射走獸,忽回射花蕊夫人,一箭而死?!保?/p>
第二種說法,她因悲成病、香消玉殞,來自民國小說家蔡東藩的《宋史演義》。說是宋太祖趙匡胤在和花蕊夫人恩愛了幾年后就移情別戀,愛上了一個姓宋的美女(宋皇后)。(“是時宋氏年十七,太祖年已四十有二了。俗話說得好:‘癡心女子負心漢’,那花蕊夫人本有立后的希望,自被宋女奪去此席,倒也罷了,誰知太祖的愛情,也移到宋女身上去,長門漏靜,誰解寂寥?痛故國之云亡,悵新朝之失寵,因悲成病,徒落得水流花謝,玉殞香消?!保┎號|藩的歷代通俗演義雖不錯,但有時也太過渲染夸張了。后宮妃嬪因失寵而生宮怨、悲傷病逝的事想來必常有,然而說花蕊夫人就是如此結(jié)局,似并未經(jīng)過史料考證。這一來雖可讀性強,但失之于嚴謹,大家聽一聽也就是了。
關(guān)于花蕊夫人的這兩種結(jié)局都是見于野史而不是正史。為什么呢?因為正史是沒有花蕊夫人之類女子的一席之地的。野史就頗值得懷疑了,可信度比不上正史,大家還是姑妄聽之。
后蜀主孟昶與花蕊夫人的故事
后蜀嗣主孟昶,字保元,蜀主孟知祥第三子。于明德元年(公元934年)被立為太子。在位二十八年,國亡,降宋,封秦國公?;ㄈ锓蛉诵招?,一說姓費,青城(今都江堰市東南)人,幼能文,詩人,尤長于寫宮詞。得幸蜀主孟昶,封慧妃,賜號花蕊夫人。亡國后,作詩:“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痹诤笫衿菜拇ㄆ陂g,孟昶與花蕊夫人的趣聞逸事也一直在蜀地流傳。
芙蓉城的來歷:宋朝大文學家蘇軾吟:“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看來卻是最宜霜?!彼涡⒆谝卜Q頌芙蓉道:“托根不與菊為奴,歷盡風霜未肯降?!惫受饺赜置?“拒霜”。成都的來歷,據(jù)《太平環(huán)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成都在中國歷史上創(chuàng)造了兩個奇跡:一是它的名字,兩千多年末從未變更過,這在中國地名史上實屬罕見;二是兩千多年來,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區(qū)的郡、州、府、道、省等行政區(qū)劃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幾個獨立王朝的都城),從未變更過,可以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省會城市之一。五代后蜀后主孟昶及寵妃花蕊夫人喜賞名花,偏愛芙蓉,下令在都城成都的城墻上遍植芙蓉樹,并派專人護理。后人繼承此俗,遍地栽植芙蓉樹,每到秋季,芙蓉花開,滿城錦繡,花香四溢,成都因此得名“芙蓉城”。后蜀主孟昶,曾用芙蓉花染結(jié)為帳,取名 “芙蓉帳”。芙蓉現(xiàn)為成都市市花。
春聯(lián)的來歷:在桃木板上寫聯(lián)語,稱之為 “春聯(lián)”,是從五代時的后蜀開始的。后蜀廣政二十七年(公元964年)春節(jié)前夕,后蜀主孟昶想試試群臣的才華,下令要群臣在“桃符板”上題寫對句。當群臣把對句寫好給孟昶過目時,孟昶都不滿意,就親自提筆在“桃符板上”寫了“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十個字。孟昶在桃符板上寫的這副對聯(lián),是成都,也是中國最早的一幅春聯(lián)。后來,隨著造紙業(yè)的發(fā)展,用大紅紙寫春聯(lián)的風俗就在全國傳開,每年自入臘以后,即有文人墨客,書寫春聯(lián),展示才華。千家萬戶亦漸次貼掛,以圖新歲國泰民安,豐衣足食,這一風俗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
四十里錦繡:說到芙蓉花,誰都會想到花蕊夫人,說她好賞百花,尤愛芙蓉,常在家中做芙蓉花冠戴之。孟昶為博其歡心,在城墻和宮苑內(nèi)外廣布此花,那些花爭奇斗艷。賞花時節(jié)萬人空巷,花也被這節(jié)日般熱鬧陶醉,于是有了醉芙蓉,清晨粉紅,中午桃紅,傍晚深紅,按賞花人的多少,一日三變色。
其實,成都愛芙蓉的何止花蕊夫人?據(jù)傳,同時期在城郊西北橋處有陳光弟之女陳曉蓉,百媚千嬌,五歲能詩。十六歲時,尋得一株芙蓉植于中庭,有一年中秋,月光皎潔,清風送爽,芙蓉花相映生輝,陳曉蓉觸景生情,不禁文思泉涌,秉燭設(shè)案,對花賦詩,其中有:“玉露豐韻怕見蝶,花貌絕色不聞鶯?!薄熬龑嵅焕⒒ㄖ型?,奪得滿院氣象新?!敝?,其才情不脛而走,有宮女告知花蕊夫人后,兩人某日扮成平民女子,乘轎出宮,直奔陳家。陳曉蓉與花蕊夫人,相見恨晚,互生傾慕,遂引為知己?;ㄈ锓蛉俗x了陳曉蓉之芙蓉新詩,大加稱贊,也隨即吟詩一首,其中有:“花為謝君花增色,月為伴花月更明,君作新詞臨花誦,花魂月魂也應(yīng)聲?!敝洹V魅酥镁拼?,二人小酌一陣,臉色艷麗,竟奪花色。只見花蕊夫人眉頭微蹙,燕燕鶯鶯吟了一聯(lián):明明媚媚,艷艷紅紅,勝似天姿國色。陳曉蓉沉思片刻也補出了下聯(lián):搖搖曳曳,娜娜裊裊,堪比月閉花羞。
“四十里錦繡”的芙蓉花在孟昶和花蕊夫人離開成都后,日漸凋零,但仍有許多普通百姓深愛此花。乾隆五十四年,四川總督李世杰打算恢復(fù)廣植芙蓉之舊觀,雖查不到其最后成效如何,但卻留下了他《種芙蓉記》的石碑,此碑于公元1933年成都拆甕城時遺失。今天,蓉城除金牛大道、三環(huán)路等處,大規(guī)模種植芙蓉外,在市區(qū)街頭也隨處可見艷麗旖旎的芙蓉花。
朝代更疊,滄海桑田,無數(shù)帝王早已隨著時光的流逝,被歷史湮沒了,遺忘了。但人們卻記住了如花蕊夫人、卓文君、薛濤這些美麗而才華出眾的女子;令人遺憾的是,像陳曉蓉般同樣美麗有才的女子,也同樣被湮沒了。不過,無論是記住了的,還是忘卻了的,在她們身上都體現(xiàn)了成都女性“玉容豐韻”“花貌絕色”,才思敏捷、獨立自強的特質(zhì)。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但芙蓉花之美,芙蓉城女性之美,卻年年歲歲一樣動人,不會被人忘卻。(全文完)
1.《花蕊夫人死因之謎:后蜀主孟昶與花蕊夫人的故事》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花蕊夫人死因之謎:后蜀主孟昶與花蕊夫人的故事》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unshi/1281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