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桿種類:目前市面上所看到的球桿大慨分成三種,one piece cue(一段式)、center joint cue(兩段式)跟3/4jointed cue(3/4段式)三種。
One piece cue(一段式)屬于最傳統(tǒng)歷史最久的一種,目前還有若干選手在使用,但因攜帶不方便所以后來出現(xiàn)center joint cue(兩段式)球桿。
Center joint cue(兩段式)球桿是把球桿切成兩段,而它的銜接口剛好在中間,所以又稱1/2球桿,因為攜帶方便曾經一度非常普遍,后來有人認為球桿是在中間被切開,木頭本身的power會有所衰減,所以就延伸出涵接處大慨在桿子的3/4處的3/4jointed cue(3/4段式)球桿。
3/4jointed cue(3/4段式)是目前最普遍的球桿類型,它的前節(jié)是一體成型的,所以木頭本身的傳動力得以保留,這種球桿又細分為12、14和16英吋后節(jié),后節(jié)越長自然重量越重。
前后截的材質
斯諾克球桿的前截材質大慨只有兩種:Ash(白蠟木)跟Maple(楓木)兩種,Ash(白蠟木)有明顯的木紋,Maple(楓木)就沒有,依我個人使用的經驗Ash(白蠟木)比較有韌性而Maple(楓木)的硬度比較硬,在知名的職業(yè)選手當中使用Maple(楓木)的人有Steven Lee,Stephan Hendry,Peter Ebdon跟香港的博家俊,而其它的選手大部份都是使用Ash(白蠟木)的球桿。要選擇那一種就跟據(jù)個人喜好。
在后截方面主要的材質也大慨只有兩種:Ebony(黑檀)跟Rose wood(玫瑰木)。因為這兩種木質非常硬,可以乘受擊球時所回傳的力度,再加上它們的重量比一般的木頭重,可以給于球桿自然的重量。為了讓后截更美觀也可以配上不同的木塊作為裝飾(只供裝飾,對球桿本身并不會有多大的功用),當然裝飾越多價錢就會越高。
重量
球桿的重量從16oz到21oz都有,一般比較多人使用的重量在于17.5oz~19oz左右,有很多人因害怕自己的后手不穩(wěn)定所以都希望球桿越重越好,其實這種慨念是不正確的,因為后手穩(wěn)不穩(wěn)定是在于基本動作正不正確而不在重量,所以如果基本動作正確,輕的球桿會比重的球桿在于桿法跟力度上的控制會比較容易。
粗或細
球桿的粗細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是最前端(擊球處)和最后端(握把),最前端的直徑從8mm~11mm都有,一般現(xiàn)成買到的球桿都在9.5mm左右,因為這個粗細度是最適當?shù)?,如果要比這個粗或細都需要掟造。
握把的直徑普遍在于29.5mm~30mm,比這個粗或細同樣要掟造,要選擇那一種完全要看個人手感,但切忌讓握把把手填滿,因為這會影響出桿的靈活度,最好在握把跟手之間留一點空間。
長度
其實在如何選擇長度有很多的說法,但是都沒有完全正確的標準,這要看個人架桿跟握桿的習慣,如果真的要說個標準的話,握手應該距離最尾端一個權頭的位子。而一般能夠買到的球桿長度都在57英吋跟58英吋。
直不直
很多人在測試球桿時都是第一時間把球桿放在球桌上滾動,其實所有制造球桿的師傅都不建議用這種方法來測試球桿夠不夠直,尤其是手工球桿,因為既然是手工就沒辦法造到一個完美的圓周,所以在球桌上滾動自然就會有一些跳勛,這會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陰影。正確的測試方法應該是用球桿的細端朝箸光源(如燈泡)然后用一只眼睛來檢驗球桿夠不夠直。
四個誤區(qū)
誤區(qū)一:楓木球桿比白蠟球桿好用
這個問題我經常遇到,很多朋友都認為楓木球桿彈性大、塞力強、性能要超過白蠟球桿。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白蠟木在我國古代冷兵器年代,一直是用作制造搶棒的主要原材料,理由就是白蠟木彈性韌性良好,穩(wěn)定并且不易變形,大家還記得《水滸》里面吧,武松醉上景陽崗,當時手里就提著一條白蠟哨棒(雖然打虎沒用上),這就說明,最起碼在宋朝的時候,白蠟木的應用技術已經相當普遍和成熟了。
我不否認楓木球桿的彈性的確良好,在某些方面的確優(yōu)于白蠟木,但是,這并不能說任何一根楓木球桿的性能都要好于白蠟球桿,楓木受天氣影響的程度要大,沒有白蠟桿的適應能力強,在不同的溫度和濕度環(huán)境下,性能都有一些輕微的起伏,控制起來的難度也相應的增加。在這里,我并不是要給這兩種球桿分出一個高下,但是重點要表明的觀點就是:楓木桿比白蠟桿好用,絕對是一個誤區(qū)。最簡單的例子,大師之中,公認擊球旋轉最強的吉米懷特,用的就是白蠟木球桿。
誤區(qū)二:木紋決定球桿的性能
這個問題也是很常見的誤區(qū),很多朋友在挑選球桿的時候,都以木紋為挑選球桿的第一標準,還有的朋友說,如果一根球桿的木紋不正,那么將來就球桿會順著木紋變形,我認為這都是不正確的。球桿的紋路其實決定于整料切割的角度,切割角度越大,箭頭就越直,我們知道,一根球桿的選料,可能來自一棵樹的樹干部分、樹皮部分、樹根部分、樹冠部分甚至是樹枝部分。
為什么同樣材質的球桿,名牌球桿要比雜牌球桿貴出許多?因為名牌球桿在選料上相當挑剔,通常只選用樹干中部靠近樹皮俗稱“二皮”的那一部分,這一部分的木質最大限度的平衡滿足了對球桿硬度和彈性的要求,而且不易變形。而低檔球桿就沒有這么嚴格了,那么,如果不幸你選擇了一根來自樹枝部分的木料做成的球桿,不論你球桿的紋路在怎么好,也很難避免變形了?,F(xiàn)在很多朋友都說,JP等一些國外品牌的球桿紋路并不好,其實這就是因為他們?yōu)榱斯?jié)約比較珍貴的材料,降低了對木料的切割角度造成的,有條件的朋友也可以試試看,紋路不好的JP,你打起球來一樣感覺發(fā)力很通透、傳力很完整,這就能證明:紋路并不能決定球桿的性能。
誤區(qū)三:小銅嘴和蘑菇形皮頭的誤區(qū)
這也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誤區(qū),很多朋友在選擇球桿的時候都喜歡選擇直徑小一點的銅嘴,最常見的是喜歡用9.5mm、9mm的,甚至還有人要求更小的銅嘴,買回來之后,卻又要修一個蘑菇性皮頭。這又是何必呢?其實很多朋友都以為,桿頭越小,擊球就越準,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桿頭越小,擊出去的白球就越容易旋轉,因為你很難穩(wěn)定的擊中白球的正中心,而白球的旋轉,對于精確度來說絕對是有影響的。
蘑菇頭其實就是為了彌補桿頭過小而發(fā)明的一個技術,我本人并不推崇蘑菇頭,因為蘑菇頭由于先天條件的不足(頭大底?。?,在傳力、尤其是回力的性能上,是不如傳統(tǒng)皮頭的,通俗的講:就是不吃勁兒。所以,建議朋友們不妨選用9.8mm或者10mm的桿頭,只要適應一下,對于提高準度的幫助還是很大的,而且職業(yè)選手的桿頭大部分其實也是這個范圍的,大家喜愛的沙力文,他的桿頭就是9.8mm的。
誤區(qū)四:球桿越重,塞力就越強。球桿越長,擊球就越穩(wěn)定
球桿重,的確可以加大球桿觸球的沖量,但是旋轉的強弱,更多的是取決于發(fā)力的完整性和穿透性,而不是你用了多大的力量擊球,過重的球桿會影響發(fā)力時的手部穩(wěn)定性,降低擊球精度,很難控制。而過長的球桿其實不但不能提高擊球的穩(wěn)定性,相反卻會降低,因為球桿越長,前后運動的力矩就越大,變形的可能性就越大。國際臺聯(lián)規(guī)定正式比賽用球桿不能短于135mm,而長度無上限,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這方面的問題和技術層面的關聯(lián)就更多了。
本文節(jié)選自網絡
1.《臺球桿常見4個選購誤區(qū)》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臺球桿常見4個選購誤區(qū)》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