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留得枯荷聽雨聲”好,還是“留得殘荷聽雨聲”好?黛玉不是把“枯”改成了“殘”嗎到底哪個好請有對詩詞研究的幫幫忙
解答:
個人覺得是意境不同,“留得枯荷聽雨聲”和“留得殘荷聽雨聲”各有千秋. 前者是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全詩如下: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留得枯荷聽雨聲”,這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也是一直為后學所溢美的神來之筆.試想,淅淅瀝瀝的秋雨,點點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錯落有致的聲響,該是一種怎樣的聲韻?枯荷無疑是一種殘敗衰颯的形象,偶爾的枯荷之“留”,贏得的卻是詩人的“聽”,而詩人“聽”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聲.枯荷秋雨的清韻,有誰能解其中個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詩人的化身,而那“雨聲”也遠不僅是天籟之韻了,或許它還是詩人在羈泊異鄉(xiāng)、孤苦飄零時,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韻! 全詩緊緊扣住了詩題的“寄懷”,詩中的修竹、清水、靜亭、枯荷、秋雨無不成了詩人抒感的憑藉,成了詩人寄托情感的載體.詩的意境清疏秀朗,而孕育其中的心境又是極為深遠的.詩人雖然與友人“身隔”,而卻無不在祈盼著“情通”,這或許就是詩人所說的一種“心有靈犀”吧. 而后者出自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原文如下: 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么還不叫人來拔去.”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閑了,天天逛,那里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 由原文看來,并非黛玉改詩,根據(jù)筆者判斷有三種可能,第一種可能,作者曹雪芹寫錯了詩詞,這個在紅樓夢中也是有前例的,古時印刷傳播水平不如現(xiàn)代,刻印難免有誤,可能有的版本作“殘荷”也有可能,或者是作者小時侯就是這樣背誦的,寫到此處,便根據(jù)記憶寫來,未必就是存心修改.第二種可能,作者故意按照自己的意思修改詩詞,這種做法在當時文人還是比較普遍的;第三種可能,作者用“殘”字隱喻賈府未來凋零的景象,殘荷”象征年老,而且孤獨,因為荷葉殘枯的時候,往往周圍的“同伴”也都已經(jīng)七零八落了.斑斑點點的雨滴打?qū)⑾聛?可以想象那時氣氛凝重,引人深思.眾所周知,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采用了大量的隱喻,為后文做鋪墊,如果牽強說此處亦為鋪墊,也未必不可信,以上是筆者一家之言.還請斟酌.
1.《留得殘荷聽雨聲全詩 “留得枯荷聽雨聲”好,還是“留得殘荷聽雨聲”好?》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留得殘荷聽雨聲全詩 “留得枯荷聽雨聲”好,還是“留得殘荷聽雨聲”好?》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536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