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書;
漢武得鼎,以名其年;
叔孫勝敵,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
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
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
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
”曰:“五日不雨則無麥。
”“十日不雨可乎?
”曰:“十日不雨則無禾。
”“無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
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
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
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
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
一雨三日,伊誰之力?
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歸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
【作者】: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
【譯文】:這座亭子用雨來命名,是為了紀念喜慶的事件。古時候有了喜事,就用它來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賞賜的稻禾,便用“嘉禾”作為他文章的篇名;漢武帝得了寶鼎,便用“元鼎”稱其年號;叔孫得臣打敗敵人僑如,便用僑如作為兒子的名字。他們的喜事大小不一樣,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卻是一樣的。
我到扶風的第二年,才開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開鑿了一口池塘,引來流水,種上樹木,把它當做休息的場所。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麥雨,占卜此事,認為今年有個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個月沒有下雨,百姓才因此憂慮起來。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們認為下得還不夠;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連三天才停止。官吏們在院子里一起慶賀,商人們在集市上一起唱歌,農(nóng)夫們在野地里一起歡笑,憂愁的人因此而高興,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開酒宴,向客人勸酒而告訴了這件事,問他們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嗎?”他們回答說:‘五天不下雨,就長不成麥子了?!庇謫枴笆觳幌掠昕梢詥幔俊彼麄兓卮鹫f:“十天不下雨就養(yǎng)不活稻子了。”“沒有麥沒有稻,年成自然荒廢了,訴訟案件多了,而盜賊也猖獗起來。那么我與你們即使想在這亭子上游玩享樂,難道可能做得到嗎?現(xiàn)在上天不遺棄這里的百姓,剛有旱象便降下雨來,使我與你們能夠一起在這亭子里游玩賞樂的,都靠這雨的恩賜啊!這難道又能忘記的嗎?”
既用它來命名亭子以后,又接著來歌唱此事。歌詞說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當做短襖;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餓的人不能把它當做糧食。一場雨下了三天,這是誰的力量?百姓說是太守,太守說沒有這力量。歸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認。歸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當作自己的功勞,歸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飄渺,不能夠命名它,于是我用它來為我的亭子命名。
【注釋】: 1.志:記。2.周公得禾,以名其書:周成王得一種“異禾”,轉送周公,周公遂作《嘉禾》一篇。
3.漢武得鼎,以名其年:漢武帝元狩七年,得一寶鼎,于是改年號為元鼎元年。《通鑒考異》認為得寶鼎應在元鼎四年,元鼎年號是后來追改的。
4.叔孫勝敵,以名其子:魯文公派叔孫得臣抵抗北狄入侵,取勝并俘獲北狄國君僑如。叔孫得臣遂更其子名為“僑如”。
5.扶風:鳳翔府。 6.明年:第二年。 7.治:修建。8.雨麥:麥苗返青時正好下雨。
9.占:占卜。10.有年:年將有糧,引申為大豐收。
11.彌:整、滿。 12.雨,下雨。13.乙卯:農(nóng)歷四月初二。
14.甲子:農(nóng)歷四月十一日。
15.丁卯:農(nóng)歷四月十四口。
16.相與:匯聚。 17.賈:指坐商。18.忭:歡樂、喜悅。
19.適:恰巧。20.屬:同“囑”,意為勸酒。
21.禾:谷子,即小米。
22.薦饑:古人說:“連歲不熟曰薦”,因此“薦饑”意應為:連續(xù)饑荒。
23.滋:增多。 24.熾:旺盛。25.優(yōu)游:安閑舒適、無優(yōu)無慮的神態(tài)。
26.斯:這些。 27.踢:給予。28.襦:本意短衣,此處代表所有的衣服。
29.伊:語助詞,無意。
30.不:通“否”,意為不然。
31.造物:造物主或指上天。
32.冥冥:高遠渺茫。
【賞析】:中國封建時代,為官者建亭供游樂本是常事,更何況蘇軾這樣一位為政清廉,崇尚節(jié)儉的官吏,斷不會建豪華的麗亭美池?!跋灿晖ぁ辈贿^是一個供休息的場所而已,一個極普通的亭子,然而,蘇軾卻巧妙地將建亭與“喜”與“雨”聯(lián)系起來,眼界大開。作者以其靈活多變的筆觸,生發(fā)出許多聯(lián)想,使文章紆徐委備、立意奇特、耐人尋味。蘇軾新建亭本不足怪,便因與人民優(yōu)患相關聯(lián),“亭”的價值就非同一般了。全文以此為契機,寫來思路開闊,浮想連翩。通觀全文,作者以“亭”、“雨”、“喜”為線索,把優(yōu)民之所優(yōu),樂民之所樂作為旨歸,熔鑄成章,正是作者匠心獨運之處。
文章開始,蘇軾即以“亭以雨名,志喜也”依次點出“喜”、“雨”、“亭”三字,格調別致,饒有興味。然而,作者并不急于解釋,暫置懸念,通過講述三個歷史故事:“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月”;“叔孫勝敵,以名其子”,說明這是古己有之,并非虛造,言外之意是作者以“喜雨”二字名亭有前例可循。古來圣君賢人尚且遇喜而名物,后人效仿而行,順理成章。所不同的,只是“其喜之大小不齊”而已。在文章起始一段,蘇軾重在破題,立懸念和尋根據(jù),既開新穎之格局,又為后文做了鋪墊,是全篇的引子。
第二段,作者依次敘述“亭”、“雨”、“喜”。先敘建亭的時間、經(jīng)過和目的,而后筆鋒一轉,又言及“雨”亭。分四個層次來寫。首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表明這年春天,正待冬麥返青時,下了及時雨,占卜認為這是大吉,預示今年將要豐收,而后,出人意料,竟“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正當緊要時節(jié),莊稼急需雨水,而天公不做美,月余不見云雨,那些靠天吃飯的百姓心急如焚。過了三個月,“乙卯乃雨”,“甲于又雨”。兩次雨水,雖然可緩解莊稼缺水之急,但并未根除旱情,因此,百姓切盼天降透雨。果然,“丁卯大雨,三日乃止”。甘霖連降三日。旱情頓時解除?!坝犒湣敝K于迎來了豐收在望的好年景。作者寫雨行文的四層,曲折起伏,前縱后跌,興味盎然,同時也為后文記“喜”做了有力的襯托。喜雨得來不易,上至官吏,下至小民,無不因此而“相與慶于庭”,“相與歌于市”,“相與作于野”,并且“憂者以樂,病者以愈”,呈現(xiàn)一派欣喜若狂的情景。寥寥幾筆勾抹,一幅萬民歡樂圖便展現(xiàn)出來,可謂妙筆生輝,字字如精金美玉。在文章把人們的歡慶推人高潮之時,作者突然調轉筆頭交待一句“吾亭適成”,字雖無多,其組含卻極為豐富深刻。亭成與喜雨同時成為現(xiàn)實,一方面表明了作者憂國憂民,與民同樂的思想終于感動“上蒼”而得到報償。另一方而又為亭的定名,墊足了充分的理由,亭的建成,恰是作者身為官吏治理有方的象征。這一段在敘述名亭之意時,句句關乎國計民生,款款忱民之心,充盈于字里行間。
身為鳳翔府判官的蘇軾,驟然間雙喜臨其門。歡樂何以表達,唯表“舉酒于亭上”進行慶賀。文章至此,似乎可以收束,然而作者又另辟蹊徑,于酒席宴上,通過主賓問答來渲染氣氛,以便對“喜”進一步的進行闡發(fā)。文章先極言無雨之優(yōu),目的在于反襯有雨之喜。主客對答情緒熱烈,人物情態(tài)形象通真。末了,蘇軾加以總結,認為官吏個人之喜憂往往與老天有雨無雨相關聯(lián)。在透徹地闡明其中因由的同時,回應篇首的“志喜”和“不忘”。
文章寫完以上三段,作者又迭起一波,“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以昭其喜之濃烈,同時言明個中道理。最后一段這首歌表現(xiàn)出作者兩種思想。其一,他視珍寶為尋常之物,輕財重農(nóng),認為世界上最可寶貴的不是金錢,而是人們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這是國家興旺的極本所在。其二,對于大雨連降三日,作者以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認為既不歸之于太守,也不歸之于天子和造物主,只能歸之于太空,然而“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唯有歸功大自然的造化。而大自然畢竟“冥冥”,遙遠而不可尋,因而“吾以名吾亭”,以喜雨二字定亭之名。蘇軾能夠不迷信天子和造物主,敢于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實屬難能可貴。
《喜雨亭記》一反亭臺游記寫法的俗套,集敘述、議論、抒情于一體,交錯并用,可謂運筆生輝,出手不凡。古人云:“文章無定法,貴在創(chuàng)新”,蘇軾繼承和發(fā)揚了這一寫作傳統(tǒng)。此文的一個寫作特點,就是“即小見大,以無化有”。小亭子的建成并非什么大事,可蘇軾卻把它與人民“喜雨”的大事聯(lián)系起來,使本來平凡的新建小亭,身價隨之陡增,而定名之事也就非同尋常了。由此可見即小見大。文入二段,作者把建亭,喜雨、定名的經(jīng)過均己交待,并未馬上收筆,而是以設想的宴會河答和“喜雨亭”歌又起波瀾,進一步開闊思路,闡述主題。這就籠所謂的“以無化有”。作者豐富的現(xiàn)象力,與上文銜接自然,文筆質樸清新。
此文寫法很有獨創(chuàng)性。文章開始,開門見山,立即點出喜、雨、亭三字。而后又將這三字拆開,增寫成三層意思,用倒寫與順寫,分寫與合寫,實寫與虛寫多種著筆方式構成文章表現(xiàn)主題。筆法獨特,布局精巧。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隨物賦形”,揮灑自如表現(xiàn)主題的寫作才能。
蘇軾為文“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這篇文章正體現(xiàn)了作者這種寫作風格。以寫雨致喜最后名亭為例,雨麥占吉、彌月不雨、乙卯乃雨、甲子又雨、丁卯大雨,本是枯燥乏味的羅列,為了說明個中因由,上述交待必須要有,所謂的“行”就表現(xiàn)在這里。沒有“乃雨”、“又雨”、“大雨”的層層蓄勢,行文不到家,下文展開便沒有依托,所以這個過程非有不可。蘇軾精于文字技巧,安排錯落有致,跌宕起伏,有關“雨”的敘述正說明了這一點。根據(jù)文章需要,該行者自當行,做到這點似乎要容易些。最難駕馭的莫過于“不可不止”。蘇文中“雨”的來龍去脈交待清楚了,如何與名亭相關聯(lián),關鍵在于怎樣恰當?shù)剡x擇“停止點”。文中言“雨”而后,又以描寫各階層人民“喜雨”之狀繼其后,尤其妙不可言的是,“憂者以喜,病者以愈”,把喜慶氣氛推人高潮。在萬民慶賀喜雨降臨的濃染之中,蘇軾筆鋒聚轉,信筆帶過“吾亭適成”,不僅銜接自然得體,而且時機掌握得恰到好處,真可謂多一筆則冗,少一筆則虧,已到了“不可不止”的地步。
1.《喜雨亭記原文及翻譯 《喜雨亭記》原文翻譯賞析,喜雨亭記全詩的意思》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喜雨亭記原文及翻譯 《喜雨亭記》原文翻譯賞析,喜雨亭記全詩的意思》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42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