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怡/圖)
一朵花是怎樣開放的?
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廣西北海家長楊女士購買了線上課程還原花開過程,但孩子看了沒什么感覺。楊女士忽然發(fā)現,觀看線上視頻不如讓孩子親自觀察一朵花的慢慢綻放過程。
為什么企鵝在南極,而北極熊在北極?秋天到了,有的樹為什么不落葉?在孩子的十萬個“為什么”中,有很多關于自然的問號。下山的老虎、逃跑的豹子、旅游的大象……新聞事件更加強了孩子的好奇,這背后考驗的,是家長的生物多樣性知識。
2021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綠色研究中心與全國自然教育網絡發(fā)布《咱家的自然課:中國家長生物多樣性認知調研報告》(下稱《報告》),通過全國27省(直轄市、自治區(qū))137市(直轄市的區(qū))2591份問卷和14位家長、自然教育從業(yè)者訪談發(fā)現,家長雖然認為家庭是自然教育的主力,但自身自然知識不足。3/4家長聽聞過“生物多樣性”,但局限于物種多樣性,不熟悉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家長給自己在自然領域的知識水平打分,滿分為10分,平均分為5.15,未達到及格線。
(馮慶超/圖)
自然教育是連接人與生物多樣性的橋梁。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長,有利于身心健康。自然教育經典書籍《林間最后的小孩》提出了“自然缺失癥”,這并不是一種醫(yī)學意義上的病癥,但如果在兒童身上長時間存在,很可能會導致一系列行為、生理、心理上的問題,比如肥胖癥、視力退化、注意力障礙、抑郁癥等。
面對孩子的好奇心,什么因素影響了孩子接觸自然?而家長又該如何助力孩子的自然教育?
自然必須要親自體驗,“總是給人神秘的感覺”
在家長眼中,孩子對自然知識的興趣高于其他類型。課外知識中,家長認為孩子感興趣的類別(多選)中,自然知識高達86.88%,遠高于科學科幻(59.09%)、天文地理(51.10%)和歷史文學(42.76%)。
(馮慶超/圖)
自然教育從業(yè)者對這一結果并不意外。許昌布蘭奇自然學校講師張喜紅認為,天文地理、科學科幻、歷史文學都可以通過網絡、書本等媒介接觸,只有自然必須要親自體驗,“總是給人神秘的感覺”。
北方常見的野燕麥,成熟后的種子掉落地上,遇到雨水后,麥芒會轉著圈把自己插到泥土里。在課程互動過程中,孩子們會輕輕拿起野燕麥,再朝麥芒噴水,或者把它放進嘴里含一下,這時野燕麥就會在手心緩緩旋轉,這種神奇現象深深吸引著孩子。
如果將自然界分成不同領域,家長認為,孩子們最感興趣的領域依次是動物、森林、植物、河流海洋、氣候、微生物。
這個排名與孩子的體驗有關,越容易體驗則越感興趣。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負責人王愉認為,動物、森林和植物對孩子而言更容易接觸,而河流海洋、氣候、微生物接觸較困難。以動物和氣候為例,動物的一舉一動非常形象,刺猬睡覺時縮成一個球,呼嚕聲特別響,還會吹鼻涕泡。而氣候則比較抽象,尤其城市居民長期在室內活動,空調和暖氣的環(huán)境,讓他們對氣候的變化不太敏感。
喜愛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即便孩子對自然沒那么感興趣,我們也能讓他們很快產生興趣?!秉S山自然之歌工作室負責人汪世利說,秘訣就是讓孩子增加與自然的接觸。
收獲自然知識很重要,接觸自然不只是為了求知,還有社交。
北京奧森相約自然講師種子(編者注:“種子”為自然名,自然教育從業(yè)人員一般都有自然名)認為,以獲取更多自然知識為目的不如去博物館,孩子在自然中,“玩”是最重要的?!坝變簣@或小學階段不培養(yǎng)在自然中玩耍、觀察的習慣,等到上中學后再去引導幾乎不可能了,那時他們已經開始無視自然了?!?/p>
自然體驗中,種子只會講解必要的或孩子們非常想了解的知識。孩子能從同伴身上獲得鼓勵和激發(fā),認識更多朋友,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和對生命的尊重。廣西的楊女士回憶,有一次幾十個家長帶著小孩一起去看白頭葉猴,遇到一只母猴抱著小猴,場景很感人,大家紛紛圍著拍照,也擋住了母猴覓食之路?;顒咏Y束后,楊女士孩子跟她說,“那些攝影師很沒有愛心,小猴子在媽媽懷里瑟瑟發(fā)抖很可憐?!?/p>
2021年9月15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珠固鄉(xiāng)寄宿制小學開展自然教育課程,老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們介紹樹葉的不同種類。 (視覺中國/圖)
家長認為城市里的自然環(huán)境太少
大部分家長歡迎孩子接觸大自然,85.18%家長表示讓孩子接觸大自然時“沒有任何顧慮”,僅3.20%家長認為“親近自然耽誤了孩子的學習時間,影響成績”,1.93%家長選擇“自己不喜歡,也不愿意陪孩子去體驗自然”。
(馮慶超/圖)
可從目前的自然教育來看,家長的滿意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僅7.26%的家長認為目前孩子通過各類渠道接受的自然教育“完全滿足”了好奇,39.25%的家長認為“大部分滿足”,兩部分加總不足50%;而認為“一般”的有38.05%,有10.03%和5.41%的家長認為“很少滿足”和“沒有滿足”。
(馮慶超/圖)
為何孩子對自然的好奇心未能完全滿足?客觀影響因素中,七成的家長認為是城市里的自然環(huán)境太少。
陜西西安的家長劉女士認為,城市的公園、植物園、動物園對于滿足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是足夠的。但是孩子長大后,城市中的自然環(huán)境明顯捉襟見肘。廣西北海的家長楊女士認為,城市動物園雖然有動物,但還是人造景區(qū),沒有太多自然的感覺。想要體驗自然,只能開車帶孩子去城市周邊。
(馮慶超/圖)
其他的生活因素也影響了孩子接受更好的自然教育,例如孩子學習壓力大,作業(yè)多;周末孩子有補習班,閑暇時間少;電子產品誘惑太多。持這些觀點的家長比例都在一半左右。
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可能會緩解上述情況。本次調研在“雙減”之前進行,作業(yè)多的情況或許更為嚴重。吉林省松原市家長高女士說,“雙減”之前,孩子在周末幾乎沒有時間,“雙減”后周末每天就上一節(jié)課,有了大量空余時間,可以參加戶外自然體驗活動。
松原市藍天志愿者協(xié)會講師趙旭也發(fā)現,“雙減”政策頒布后,參加自然教育的孩子明顯增多了,以前經常招不滿人,現在招募信息發(fā)出后很快就滿員了。
大部分家長不看好線上自然教育
學校毫無疑問是自然教育的主陣地之一,但在近一半家長眼中,學校開展的自然教育頻率并不高。10.23%的家長表示孩子從未在學校接觸過自然教育,44.50%的家長表示頻率每月低于1次。
(馮慶超/圖)
學校自然課的質量參差不齊。西安家長劉女士的孩子特別喜歡自然,語數外成績并不突出,很期待通過自然課讓老師、同學看到他的優(yōu)勢,但學校自然課全被語數外等科目占據,孩子感到很沮喪。“老師帶很多小朋友去野外,會說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能動,只是走馬觀花。孩子被昆蟲吸引,也沒有時間去細細看,只是走馬觀花?!蔽靼布议L妮妮說。
安徽黃山家長王女士的孩子就讀于私立小學,校園環(huán)境非常好,甚至能看到蛇,從一年級開始,學校就設置自然科學課,課程內容很豐富,孩子種過菜,養(yǎng)過小雞、小狗、小羊和小牛,還用木頭和竹子做過手工。
北京奧森相約自然講師種子認為,中國的自然教育仍處于啟蒙期,還很小眾。教育體系里仍然更強調學科教育,孩子很少能夠挪出時間去關注學科之外的事情。
上海辰山植物園科普部部長、《林間最后的小孩》譯者王西敏認為,大多數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對自然教育不夠重視,不僅僅是學校的問題,與升學考核制度、家長認知、社會氛圍等諸多方面都密切相關。讓學校更重視自然教育難度很大,可以先從老師著手,在高等教育中培養(yǎng)未來教師對自然的興趣,讓他們在各科目的授課中融入自然知識,從而影響孩子?!白匀焕镉姓Z文、英語、數學、美術甚至體育,不同學科間可以靠自然融會貫通?!?/p>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在線教育興起,孩子的教育產品(包括讀本、線上教育App等)中也有自然類。然而大部分家長不看好線上自然教育,認為“線上專業(yè)人士做的培訓課程”會幫到孩子的家長僅有30.68%。相比線上,家長們更信賴由正規(guī)機構組織的集體戶外活動、夏令營等,讓孩子親近自然的同時有專業(yè)人士講解(84.06%),以及在參觀動植物園時能輔助自己給孩子講解的導覽類產品(74.60%)。
“自然教育是體驗式的教育,隔著屏幕,聞不到夏天的荷葉香、秋天的桂花香?!蔽靼布议L劉女士認為,真正的自然教育就是跟電子時代做抗爭,自然教育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要在與自然的親近中獲得情感能量。調研中,高學歷家長對“交給網絡科普平臺,讓孩子自學”表現出了更大的不信任。
約一半的家長愿意給專業(yè)老師/自主的導覽、書籍、科普漫畫、課程等形式付費,普遍能夠接受的價位均為單次100元以下。單次500元以上支出中,各類城市家庭的支付意愿都不高。
一線城市家長對自然教育服務的支付意愿相對較高,但差別并不明顯。城市個案分析發(fā)現,昆明家長的支付意愿較高,單次支出101元及以上的家庭占比45.38%,是平均值的1.5倍,這或許與當地生物多樣性水平高、COP15召開有較大關系。
感覺“孩子懂得比自己都多”
2021-2022年,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在云南昆明舉行,全球矚目,“生物多樣性”一詞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媒體上。家長受教育程度與是否聽說過生物多樣性呈正相關關系。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家長沒有聽說過該詞匯的占比為50.56%,而碩士和博士以上學歷的家長沒聽過的分別只有12.01%和3.45%。
(馮慶超/圖)
(馮慶超/圖)
家長自認為家庭是自然教育的主力。超過一半(52.30%)的家長認為,家庭在自然教育中作用最大,而非學校(25.01%)和社會教育(包括市場上的教育產品)(22.69%)。
面對孩子關于自然的提問,家長學歷越高,越偏向通過帶領陪伴孩子親身體驗來教授相關知識和依靠自己的知識給出答案,但綜合來看,家長普遍認為自己在自然領域知識水平較不足。家長給自己在自然領域的知識水平打分,滿分為10分,平均分為5.15,未達到及格線。其中動物領域(5.68)平均分最高,微生物領域(4.15)平均分最低。
受訪的幾位家長也認為,自己只能回答孩子的一些常識性問題,對更專業(yè)的問題束手無策,甚至常常感覺“孩子懂得比自己都多”。
發(fā)表在學術期刊《教育觀察》的一篇論文指出,如今人們很難通過系統(tǒng)的博物學課程來獲取博物學知識,加上現代社會很多人與自然隔絕,缺少深入自然的體驗探究,導致很多父母既缺乏系統(tǒng)的博物學知識,又沒有形成獲取博物學知識的技能,更沒有形成對本土物種的情感和文化認同。
你居住的小區(qū)有多少種植物?
城市里自然環(huán)境太少,家長又自認為掌握的自然知識不足,孩子的自然教育似乎陷入了困境。不過,情況并非那么悲觀。
王西敏觀察到,即便城市中的自然環(huán)境可能不足,但大多數人對身邊的動植物也是陌生的。自然教育應該從身邊做起,先利用好社區(qū)、公園等觸手可及的自然環(huán)境?!澳憔幼〉男^(qū)里有多少種植物?我想大多數人都是不知道的。我曾經調查過我居住的小區(qū),有四十多種植物,對一個孩子來說,能認識四十多種植物已經很多了?!?/p>
接觸自然不一定要去遠郊,也不一定非要假期。北海智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廣西冰博研學)總經理王修強認為,除了在公園、郊外和學校體驗自然,自然教育也要常規(guī)化?!靶^(qū)里就可以接觸自然,比如孩子每天寫完作業(yè)后到樓下記錄天氣、溫度、濕度的變化,到花園里觀察動植物,寫下感悟,并閱讀相關知識,不一定非要等到每個周末才出去?!?/p>
而家長也不必太過擔憂自身的自然知識不足。王西敏認為,傳授自然知識只是自然教育中的初級階段,更高級的自然教育是讓孩子產生對自然的愛、享受在自然中的樂趣、樹立環(huán)境保護理念等。
比起當下就給孩子解答疑惑,更重要的是讓孩子保持興趣。“對小朋友來說,自然教育課程最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讓他們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己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通過自然這個媒介來處理好這些關系,學會生活、學會關心他人。”西安麥草人有機農業(yè)公園自然教育項目經理王溪說。
而家長在和孩子一起接觸自然的過程中,也會隨之改變。西安家長妮妮以前從來沒有觀察過葉子的形狀和顏色。女兒讓她看到大自然的另一面。周末跟孩子一起去村里,看她挖個洞烤紅薯,“我就坐那里,什么都不干,覺得很放松且平靜,頭也不疼了,脖子也不酸了”。妮妮過去很害怕動物,寵物貓、狗經過也讓她很緊張。但女兒養(yǎng)了兩只貓,過了半年之后,妮妮就可以和貓親近了?!爱斔鼈兣吭谀愣亲由蠒r,或者在你手上舔食物時,那感覺真的很奇妙。我的女兒不知不覺把這種福氣也帶給了我。”
(南方周末實習生陳實、魏翠翠、黃佳鈺亦有貢獻。)
南方周末記者 林方舟 宋炳晨
1.《中班56的形成教案專題之2591份問卷里的家長生物多樣性認知:隔著屏幕,難聞花香》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中班56的形成教案專題之2591份問卷里的家長生物多樣性認知:隔著屏幕,難聞花香》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2180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