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
20世紀50年代,陶鑄在廣州白云山干部實驗場工作。
1956年,陶鑄參觀了農(nóng)業(yè)展覽館。
1965年3月,時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的陶鑄視察了沈東工程。沈東工程管理局信息圖
■深圳特區(qū)日報記者朱文字/地圖
五月的廣州,木棉盛開,鮮花盛開。
珠江兩岸車水馬龍,北京街頭人山人海。
“廣粵今天的繁榮,與陶鑄15年打下的堅實基礎是分不開的?!睆V東省委原副秘書長關向生在廣州東山區(qū)一棟安靜的小樓里接受記者采訪。
近90歲的關老說,陶鑄這個名字和廣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一段不可剝離、不可割裂的歷史。沒有這個名字,廣東的現(xiàn)代史就寫不出來。
再去廣州:唱一千朵花木
英雄是永生的,
歌聲花香千樹。
——陶鑄《踏沙星崔迪天舟》
1925年秋天,17歲的陶鑄第一次踏上了廣州的土地。1926年,陶鑄加入黃埔軍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陶鑄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后離開廣州北上。
24年的告別。1951年底,百戰(zhàn)歸來的陶鑄再次奔赴廣州,擔任中共中央華南支部第四書記、華南軍區(qū)第二政委。
連年戰(zhàn)亂,廣州也是枉然。關老回憶說,1930年5月,時任廣州市委書記的王德與陶鑄并肩指揮了“廈門劫獄”戰(zhàn)役。老戰(zhàn)友一見面,陶鑄就對王德說,“我來找你。到處都是坑坑洼洼。這些地方可以建成街道花園。廣州是大革命的發(fā)源地,祖國的南門。一定要抓緊時間,把廣州建設好,讓歸僑一踏進南門就能看到解放后新中國的新氣象。
而“口袋空空”的王德,不僅不敢建街景花園,連城市道路的養(yǎng)護費都付不起。
“臉上抹粉”。沒錢怎么建祖國美麗的南門?1953年5月,陶鑄出任廣東省代主席,決定將廣東省市政建設資金的3/4撥給廣州。他還致信周恩來總理,建議將企業(yè)利潤的5%提取到廣州用于城市建設和維護。
解放初期,廣州只有一個中山公園。陶鑄發(fā)動了政府官員的義務勞動,也投入了挖泥和改造臭水溝的戰(zhàn)斗。關老說,路虎是一個四面環(huán)山、雜草叢生的洼地。雨季洪水泛濫,街道農(nóng)田成了澤國。陶鑄動員群眾艱苦奮斗兩個多月,建成了美麗的蕪湖公園;東山湖本來就是一片污穢惡臭的洪水和農(nóng)田,蚊子蒼蠅滋生的地方。陶鑄任命了一個特別的人來負責。經(jīng)過一年多的努力,東山湖公園建成開放,廣州擁有“東湖春曉”的美景;劉樺湖本來是牛皮的,行人路過都要捂鼻子。在陶鑄的關心下,一個美麗的人工湖也建成了;荔灣湖原本是一個污水池,一片西部菜地。陶鑄要求建造一個美麗的人工湖,可以預防洪水和儲存洪水?!膀屛麝P”從此成為歷史;白云山原本是郊區(qū)的一座荒山。陶鑄帶領干部群眾上山種樹,現(xiàn)在它已成為廣州的“市肺”...
廣州的公園不僅要建好,路的兩邊也要種樹。1956年,陶鑄在越秀山發(fā)表植樹綠化動員講話,率先植樹。此后,廣州一直堅持動員群眾植樹種花,并成立專門的綠化部門。陶鑄還把當時全省造林先進縣電白縣的縣委書記調到廣州任副市長,專門負責造林綠化工作。現(xiàn)在廣州森林覆蓋率38.2%,建成區(qū)綠化覆蓋率37.1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62平方米。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森林城市標準。
珠江是廣州的母親河。解放前,珠江上有三萬多艘“宅船”。他們沿著珠江漂流了幾代人,捕蝦、搬運、擺渡……生活異常艱辛。陶鑄多次來到珠江岸邊,深入“船屋”了解他們的苦難。他與設計師合作,在珠江南岸的濱江路和躍進路分階段建造新房子,結束了成千上萬漁民和船夫岌岌可危的生活??吹街榻瓋砂侗椴即蟠笮⌒〉拇a頭和破敗的建筑,陶鑄決心大力整治和重建。1965年4月,隨著濱江大道工程的竣工,珠江展現(xiàn)了它的風采。
1966年6月,陶鑄被調到北京。在離開廣州之前,他再三向大家告別:廣州是祖國的南門,搞好市政建設具有重大的政治經(jīng)濟意義。
六到深圳:突然,樹沖向青翼
偶爾,天氣晴朗空而且是白色的。
突然驚樹叉涌易清。
——陶鑄《登廬山》
漫步在東湖公園,你可以看到四個用陶鑄書法書寫的“深圳水庫”雄渾有力的大字,鑲嵌在水庫的大壩上。
1959年至1964年,時任省委第一書記的陶鑄六次前往深圳,其中兩次與深圳水庫有關:1959年11月15日,出席深圳水庫奠基儀式;1960年3月5日,他參加了深圳水庫主體工程竣工慶典。
在深圳史志辦的副研究員詹彥勤看來,陶鑄1961年5月和6月的兩次深圳之行更有意義。5月1日,陶鑄去寶安視察工作時,指示要利用香港建設寶安,努力把深圳建設成旅游區(qū)。6月,再次前往寶安調查,提出香港和寶安是城鄉(xiāng)關系,香港是寶安的城市,寶安是香港的郊區(qū)。正是這兩次深圳之行,成為陶鑄在文革中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罪行之一。
“在當時的政治條件下,勇敢面對資本主義制度下的香港,是中國共產(chǎn)黨對外開放的初步嘗試?!闭矎┣谡f:“就是這個‘小開口’直接影響到后來的‘大開口’?!?/p>
時任寶安縣委第一書記的李富林在去世前寫了一篇文章,回憶說:歷史上,寶安人和香港人交往密切。寶安農(nóng)民撿三根稻草,到了香港可以換100斤的尿素肥料。會員去吳彤山摘一束鈴鐺花,在香港可以賣幾十元。海邊河里抓到的雜魚蝦蟹也可以高價出售。然而,由于1956年以來的邊境封鎖,寶安的對外貿(mào)易幾乎停止。1959年,香港勞動力短缺,內地饑荒,導致大量寶安人逃離香港。針對這些情況,經(jīng)過反復研究,縣委制定了適當放寬邊防的政策,得到了群眾的積極支持。這些措施已上報省委,陶鑄不能公開表示支持,但他并不反對。事實上,陶鑄對我們的所作所為是視而不見。1961年,陶鑄去寶安視察。當我向他匯報時,陶鑄仍然采取默許的態(tài)度。
詹彥勤說,寶安縣在陶鑄的默許甚至秘密支持下,于1961年6月開始向香港出口秸稈以換取化肥,并秘密出口一些價值較高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很快,人們的生活更好了,逃離香港的現(xiàn)象也少了。嘗到甜頭的寶安縣委,決定更大規(guī)模地向香港開放。首先在橫崗、沙頭角、布吉、深圳等地開設了14個公社和沙河農(nóng)場,然后在龍崗、平湖、觀瀾、龍華等地開設了8個公社,同時在南澳、鹽田、沙頭角、羅湖等地開設了13個港口。1965年,廣東省委調查表明,寶安縣對外貿(mào)易發(fā)展迅速,促進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在三年的經(jīng)濟困難時期,寶安基本上沒有餓死,把糧食借給博羅、海豐、惠陽。
南粵游:丹青的成本是多少
所以山川并不如畫,
丹青為什么猶豫?
——陶鑄潮汕早稻
解放前,廣東省無法實現(xiàn)糧食自給。關老回憶說,陶鑄主政廣東初期,每年從外地調入糧食約10億斤。
陶鑄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堅定地提出全省工作的重點要放在農(nóng)村,要求各省、地、縣委員會全力以赴搞好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當時,全黨全國都在把注意力轉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任務。他們還沒有提出“農(nóng)業(yè)為主,工業(yè)為輔”的政策。陶鑄高瞻遠矚的重大決策需要非凡的勇氣和正確的判斷。”關老說。
當時廣東每年水稻種植面積3000萬畝,水利設施灌溉僅900多萬畝。為了發(fā)展農(nóng)業(yè),陶鑄十分重視水利建設,在農(nóng)閑時組織干部群眾筑堤修渠。青年渠、防風林、陽江海陵堤、流溪河水電站、新豐江水電站、高州水庫、塘西水庫、深圳水庫、沈東引水工程等省內著名水利水電工程由陶鑄親自決定。陶鑄非常重視調查研究。當時他去了廣東105個縣。全省舉足輕重的大型水利工程,如24座一億多立方米的水庫,都有他的考察留下的足跡。
廣東地處沿海,每年水稻成熟的時候都是臺風季節(jié),年年受災減產(chǎn)。陶鑄對此非常不安。他聽說潮汕地區(qū)地少人多,當?shù)剞r(nóng)民注重精耕細作,像刺繡一樣種地,很有效果,所以經(jīng)常去當?shù)貙W習借鑒。1958年夏天,陶鑄來到潮汕地區(qū),發(fā)現(xiàn)當?shù)貎蓚€青年農(nóng)民培育出了抗蟲、抗倒伏、畝產(chǎn)1000公斤的“矮腳南特”水稻。他表彰了兩位“泥巴人才”,并積極組織農(nóng)業(yè)科技推廣人員。受陶鑄關懷的啟發(fā),新會培育出了較好的“矮化粘”,東莞培育出了“珍珠矮化”等著名新品種。這些矮米后來傳到江浙等地,為解決我國人民的吃飯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以陶鑄為“班長”的省委正確決策下,廣東農(nóng)業(yè)發(fā)展迅速。到1965年,全省糧食不僅自給自足,而且全國商品糧增加到10億公斤。
陶鑄為廣東的工業(yè)建設付出了很多努力。國民經(jīng)濟恢復時期,陶鑄從實際出發(fā),高度重視“五小”產(chǎn)業(yè),量體裁衣,將廣州僅有幾十人的小紡織加工廠擴大為三大紡織廠。他還致信中央委員會,批準在廣州建設一家造紙廠。由于廣東是國防第一線,“一五”期間重點工業(yè)項目沒有一個落戶廣州。陶鑄認為,廣州的工業(yè)建設應該以輕工業(yè)為重點,但絕不能只滿足于輕工業(yè)。為此,他決定擴建廣州重型機械廠,建設廣州氮肥廠、廣州鋼鐵廠等一批重工業(yè)工廠。廣州重型機械廠的擴建需要2000多噸液壓機。當時國內只有三臺液壓機。陶鑄親自聯(lián)系了中央有關部門,最后給光中分配了一個。在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陶鑄舉辦廣交會,促進工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1965年,陶鑄離開廣州赴京之前,廣東工業(yè)總產(chǎn)值達63億元,是1949年的近十倍。
1.《陶鑄 廣東今天的繁榮,與湘人陶鑄曾主政15年打下的基礎分不開》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陶鑄 廣東今天的繁榮,與湘人陶鑄曾主政15年打下的基礎分不開》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jiaoyu/1379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