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紐約時報》評論家Manohla Dargis在針對史蒂文·索德伯格的理查·基爾|??Rex Features

進入電影院去看《魔力麥克》這樣的電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去凝視里面的帥哥美女,這并不是什么出人意料的道理。一個世紀前,喧鬧的觀眾們擠著去看那些帥哥美女拍的電影,性感的珍·哈露和充滿異國情調的魯?shù)婪颉ね邆惖僦Z吸引了觀眾,原因很簡單,有個東西可以隨時隨地吸引觀眾,那就是性的吸引力。

很多人看電影背后的東西至少有一部分是由欲望驅動的,那為什么這個話題經常被擱置一邊不被談論呢?對于影評人來說,談論個人欲望似乎被認為是不成熟的。在評論界,有一種長期以來的態(tài)度,認為應該避免用第一人稱寫作,評論家應該保持一定程度的客觀性。

但對有些評論家來說,評論與自我保持距離的原則有時似乎與整個觀影體驗背道而馳。一些最有才華的批評家完全沒有遵守這一原則。寶琳·凱爾在她最令人難忘的評論之一——對維托里奧·德西卡的《擦鞋童》的評論中——一開始就講了一個關于與男友爭吵的趣聞。




《魔力麥克》|??Claudette Barius/Warner Brothers Pictures

如果說影評從來都不是客觀的,那么欲望也是如此。身體上的吸引力有一種奇特的、私人化的魔力——從這一點上說,它很像不可避免影響一個人的影評的元素:這個人的態(tài)度、背景和偏見。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去談論欲望。但談論女性的欲望,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雖然男人和女人都能從看漂亮的電影明星中獲得愉悅,但當女性完全表達出這種愉悅時,她們可以真正有所得。

面對一個長期以來排斥女性視角的行業(yè)和藝術形式,當我們分享最私密的個人印象時,它讓我們回到了本質:電影文化的敘事。這在其他學科中也是如此。例如,在文學界,優(yōu)先聚焦女性主體性已經成為核心。越來越多的非虛構小說的出版形式也越來越多,而這些形式曾經被認為是凌亂的或自我陶醉的。女性的私人回憶和傳統(tǒng)上被貶低的“女性化”傾向現(xiàn)在成為新的寫作新浪潮的素材。這種方法運用到電影編劇中的時候,必須包括我們的性欲。

只有當我們能夠闡明這種立場時,在評論中接受出現(xiàn)這種私人化的、生理性的反應才顯得有價值,否則影評就只會充斥男性化的“客觀的”批評技巧和電影分析。這并不是要拒絕這些技巧,而是要質疑強加給我們的男性化方法。女作家應該在必要時拒絕來自于僵化的傳統(tǒng)主義的壓力。




Magic Mike XXL ??BFI

▍被觀看的男性

在瑪格麗特·阿特伍德1988年的小說《貓眼》中,她寫道:”當我感到寂寞想念男孩子時,我懷念的是他們的身體。我研究他們舉著香煙的手……肩膀的坡度,臀部的角度。側面看他們,我在不同的燈光下打量他們。我對他們的愛是視覺上的:那是我想擁有他們的部分。不要動,我想。保持那樣,讓我擁有吧?!?br />

阿特伍德的視角和想要在銀幕上觀看男人并沒有多大不同。這是一種單向的凝視,在黑暗中安全地進行,把男人作為性客體。結果,男人罕見地成為了一種被動的生物,被女性欲望包裹著。他就在那里被人看著?!赌Я溈?》公映時的任何一群女性影迷就能證明觀看男人引起的真實快感,這部片子公然迎合了這種欲望。

阿特伍德筆下被塑造出來的被動的男性性客體,以及《魔力麥克》中對此的視覺化再現(xiàn),兩者如此有力是有原因的。當男人凝視著女人的時候,無論多么無辜,這種目光中都有一種主導性和對女性的所有權。在現(xiàn)實世界中,男人們可以在大街上肆意“視奸”女人或者是言語性騷擾女人,對此他們并沒有受到多少阻力,雖然近來反性騷擾行動越來越多。對男人們來說,這并不丟臉,他們毫無羞恥感。但是,當一個女人凝視著男人,還公開討論時,她是在重新奪回自己的欲望。她是在展示無論在電影史還是日常生活中長期以來被壓抑的大膽的性沖動。

對于女性的身體,女性自己經常像是游客,我們不斷被鼓勵著從外在的角度看待自己,并做出相應的調整。電影卻可以讓我們有機會向外看。另外,女人生活中還有另一件事:男人可能是危險的,即使是看起來有魅力的男人。但電影明星完全是另一件事。坐在黑暗的電影院里,盯著看他們是很安全的。電影可以給女性更多安全空間,讓她們沉迷于對男性的凝視,不回避、不間斷的凝視,而若是在現(xiàn)實世界里,這樣的行為可能很難找借口去解釋。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BFI

異性戀女性的欲望總是有些許可能會導致身體受到傷害,雖然承認這一點非常令人沮喪。而凝視《美國舞男》中的半裸的、古銅色肌膚的理查·基爾卻永遠不會讓你陷入危險。對我來說,看著《魔力麥克》里油光滿面的塔圖姆脫得幾乎一絲不掛的樣子,有一種顛覆性的快樂,是看脫衣舞娘永遠無法擁有的快樂。當然對于同性戀女性來說,需要的欲望不是對男性的凝視。但無論性取向如何,幾個世紀以來,女性都是作為性客體而存在的。事實是,銀幕上對女性的描繪,大多時候仍然是女性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附加功能”的幻想延伸:取悅男人,對男人有吸引力,讓自己的身體以某種方式成為公共財產。直男的欲望并沒有錯,但它沒辦法推動社會進步。

對純粹肉體美的物化并不是這種形式的女性欲望的唯一元素。欣賞一個電影明星和欣賞一個雜志上的人物或街頭的男人并不完全一樣。有無數(shù)演員,無論男女,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看上去毫無魅力,然而一上鏡就可以煥發(fā)光芒。演員的肢體動作是他的溝通方式,遠遠超過了情節(jié)或書面對白。他駝背的肩膀,拱起的眉毛,他在餐廳點菜或叫車的方式,都為他建立了一個故事,從一部電影延伸到另一部電影中。對我來說,要被他吸引,需要的不僅僅是顯而易見的東西。除了完美的六塊腹肌之外,這種身體敘事的形式也是同樣吸引我的東西,那是一種從表演的細節(jié)處迸發(fā)出來的人格魅力。所以,普通觀眾被欲望吸引去看電影,而對于影評人或電影學者來說,這也是同樣重要的一點。

以下是我的一些例子:白蘭度低沉的調情語調;塔圖姆小狗式的歡快模樣;史蒂夫·麥奎因的懶散羞怯的步態(tài);年輕的米奇·羅克,他的流氓姿態(tài)下隱藏著深深的溫柔;伊德里斯·艾爾巴,優(yōu)雅而又收斂,擁有強大內心;《窮街陋巷》中的羅伯特·德·尼羅,他身著皮衣,語速極快,是個亢奮的瘋子,就像要撕碎銀幕,他就是那種你母親警告過你千萬別碰的男人;詹姆斯·迪恩,心不在焉,隨意地把一根煙方向不對地塞進嘴里。




Gifted |??BFI

▍凝視明星背后的心態(tài)

對于那些希望被認為像男性評論家那樣理性的女性來說——這樣說出來似乎很荒謬可笑——討論女性欲望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因為討論女性欲望似乎印證了女性過去被認為“女孩子氣”“輕浮”“不嚴肅”等等的特征,對此女性似乎有一種真實存在的無法言說的恐懼。好像在暗示如果我們被電影明星所吸引,這看上去似乎會破壞我們作為影評人的專業(yè)性,或者打破了影評看上去還算有邏輯性的表面。

而《時代》周刊的影評人Stephanie Zacharek卻毫不畏懼這樣的標簽,以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將其擺在了面前。她在評論馬克·韋伯最近的家庭劇情片《天才少女》時,用了整整一個段落來描述克里斯·埃文斯健壯迷人的身體。“埃文斯的美有種荒唐的感覺。雖然他有著現(xiàn)代人的頭發(fā),但還是像一個四十年代的足球英雄,而他自己卻毫不自知。埃文斯還年輕,他應該多演一些不知道自己有多帥的小鎮(zhèn)青年。雖然看上去他好像很輕易地演了出來,但實際上肯定沒那么容易?!?br />

我希望有更多的女性能像這樣很舒適地寫出這樣的評論。但很多人害怕表達這種欲望,因為在這個以男性為主導的行業(yè)里,性的渴望意味著突出我們的 “他者性”,我們的性別差異,我們的個人印象,而這種方式一直是直男的禁忌。

現(xiàn)在的男性評論家們傾向于避免表達性欲,避免被認為是不尊重女性、懷有色意、或反女權主義。在很大程度上,他們應該注意這些事情。表達吸引力并沒有錯,尤其是涉及到明星、表演和敘事時,我從不主張男人們因為評論瑪麗昂·歌迪亞或克勞迪婭·卡汀娜的美貌而受攻擊。

但是,這種欲望的表達方式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因為一不下心就會變成冒犯而非真誠的贊美。最近光鮮亮麗的雜志對著名女演員的介紹就展示了如何不去觸碰這個話題。在一篇個人采訪中,無論受訪明星有多美,采訪者都應該把個人喜好放在一邊。但實際上,這對一些人來說,似乎很難做到。在電影領域之外,對女性外表的反復描述,坦率地說,會讓人感到毛骨悚然,也會讓人感受到作者高人一等的傲慢態(tài)度。

就拿一名男記者在《時尚》雜志上針對塞琳娜·戈麥斯所寫的這篇充斥著令人厭惡的物化女性的父權口吻的文章為例:“當我把圍裙從她那一頭巧克力色的頭發(fā)上套下并系在她那細腰上時,此刻的我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保護欲,而我想知道被她迷倒的那么多男人是否多年來也都有這種感受?!?br />

2016年,《名利場》對瑪格特·羅比的介紹更加趾高氣揚?!八?6歲,她很美,但不是模特那種超凡脫俗的美,而是更大眾化,看上去有些憂傷,慢慢你會覺得她挺美。她看上去是金發(fā),但發(fā)根卻是深色的。她看上去身材高挑,但其實是穿了很高的高跟鞋。她可以性感而又有氣質,就算全裸也是如此,但只表現(xiàn)在她的作品里?!?br />

事實是,女性已經習慣了被貶低為只剩身體和性。不知不覺中,男性作家們已經歡快地將女性身體殖民化了好幾個世紀——而且這種情況在主流名人新聞界和電影研究的隱秘世界中仍在繼續(xù)。因此,如果男性電影觀眾無法再表達自己的純真欲望,因為它已經被垂涎欲滴的色狼和墻上貼著海報的青少年所淹沒,我們知道該怪誰。也許這也是為什么對異性戀男性欲望的闡釋顯得如此陳腐的原因。




Giant |??BFI

像《五十度灰》、《暮光之城》和《魔力麥克2》這樣的電影都比大多數(shù)電影更多地迎合了女性的性幻想,但影評往往對此不屑一顧,或者說這樣的電影概念有問題,它們在電影圈內往往是充滿了爭議?!八槍Φ挠^眾是那些搞女子婚前單身派對的人?!边@是一位影評人對《魔力麥克2》的評價。真正接受女人貪婪的性欲還是一件新鮮事。而能夠說出“我愛丁丁”并在自己的心靈深處開辟出一條屬于自己的任性道路,這簡直是對看電影背后最傳統(tǒng)的原因的徹底顛覆。

編劇界的傳統(tǒng)主義者——尤其是業(yè)內杰出的男性前輩們,無論在社交媒體上還是面對面時——似乎很想告訴我,什么樣的意見才是值得尊敬的或專業(yè)的。但我已經厭倦了被告知什么是不體面或不合適的?,F(xiàn)實生活中的這些限制已經夠多了,我們應該提供女性更多的空間,讓她們可以既理性地分析,又能感性地表達欲望,既可以饑渴地凝視,又能去思考對這種饑渴意味著什么。

考察觀眾與電影的關系一直是電影分析的基石,也有很多新的嘗試。如前所述,文學作品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融合了回憶、文化批評和事實材料的混合類型作品充斥著市場,其中有一些出版物被改編成了電影。最近有兩部作品脫穎而出,娜塔麗?萊熱的《Suite for Barbara Loden》和杜爾加·楚·博斯的《Too Much and Not the Mood》——這兩部作品都是印象派的、漫談類的書,作者在對所討論的作品進行精辟的批評的同時,也有個人的思考。所有關于“女性化”的骯臟聯(lián)想——輕浮、情緒化、自百式——現(xiàn)在都被用來重新定義文化寫作。在這一過程中,它們迫使我們重新考慮這種寫作的元素和界限。

電影批評是否也會從這種混合化中受益?在一個不受傳統(tǒng)影評形式影響的“標題黨”網絡社會中,我想知道印象派的電影寫作是否會有更徹底的未來。我不禁覺得女性在這方面走在了前面。我們與電影的關系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由夢想、憤怒和性欲所推動的,如果我們對這一主題進行探討的話,心理學見解可能會是創(chuàng)作源泉。女性的渴望這個原本邊緣的主題就是一個完美的起點。




CHRISTINA NEWLAND

一位出生于美國紐約、生活英國諾丁漢的自由撰稿人,曾為《衛(wèi)報》、《VICE》、《GROLSCH FILM WORKS》、《CANVAS》和《VERITé FILM MAGAZINE》等雜志撰寫過關于電影和文化的文章;也是諾丁漢 "水門電影館"的電影策展人,專注于放映上世紀70年代好萊塢鮮為人知的珍品。

原文于2020年4月3日發(fā)表于BFI網站

翻譯:小雙 @迷影翻譯


1.《欲望女人 女性的欲望:電影中的女性凝視》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欲望女人 女性的欲望:電影中的女性凝視》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nei/355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