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論是草木的花卉,孔雀的羽屏,美女的妝容……無不是:因循本能來,沖著本能去!被“炫彩”吸引是造物主植入作品的基因使然!
只有再也不愿經(jīng)受風(fēng)吹雨打的人和物,才肯敲著木魚念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且越念往往越念念不忘!
宋之前,祖先造就了哪些色彩?
回首華夏文明史,宋之前,我們的祖先所造器物有改變性狀的(不是折花編成冠這類),無非五金器(金器、青銅器、鐵器、銀器、錫器),漆器(古代大漆只有黑、紅、金色),陶瓷器(粗陶、彩陶、印文陶、黑衣陶及青瓷、白瓷、黑瓷)等。
這些器物中,最耀眼的應(yīng)數(shù)金屬鑄造的青銅器,最多彩的要數(shù)“唐三彩”!無論商周的青銅還是春秋的玉器,都談不上多彩與玄彩并臻!
建盞的問世,給人間帶來怎樣的色彩感受?
建盞的釉,屬于我國古代結(jié)晶釉范疇。在燒制過程中,由于不同盞所處位置的窯溫和氣氛不同,釉水會變化出各種自然奇特的花紋。這種由于釉水本身的變化,而不是人工通過色釉控制產(chǎn)生的花紋,稱之為“窯變”。
建窯的成功,便是結(jié)晶釉的窯變花紋,但是由于燒成技術(shù)的關(guān)系,古代都采用龍窯和柴火燒成,窯內(nèi)各處的窯溫和氣氛都具有較大的差別,建盞不可能具有一致的釉色和花紋,并且也不是所有的盞都具有窯變的效果,這就使得燒成后的釉色花紋復(fù)雜多變。
歸納起來,建盞的釉色大致可分為五類:黑釉、兔毫釉、鷓鴣斑釉(油滴釉)、曜變釉和雜色釉。其中,黑釉、兔毫、鷓鴣斑、曜變同屬黑色釉類,區(qū)別在于后三者為“窯變”黑釉。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是古人對瓷器窯變的慨嘆?!案G變”并不稀奇,古龍窯燒瓷器,基本不可能一窯一色,不窯變都難!問題是,有誰的窯變能與建窯比肩?!
舉建盞某種配釉的窯變色譜為例:
1180℃前后,建盞呈現(xiàn)灰白釉
1200℃前后,建盞呈現(xiàn)灰皮釉
1270℃前后,建盞呈現(xiàn)黑金釉
1285℃前后,建盞呈現(xiàn)茶末釉
1290℃前后,建盞呈現(xiàn)鱔黃釉
1295℃以上,建盞呈現(xiàn)柿紅釉
建盞的釉色極其豐富,但名稱和歸類卻略顯混亂,從宋代史料上看,只有兔毫、鷓鴣斑兩種專稱,至于曜變、油滴、灰被等詞均源于日本。筆者結(jié)合文獻資料,對建盞釉色進行系統(tǒng)分類,以期條理明晰,簡約易讀。
釉色分類采取宜粗不宜細原則:
?烏金釉特點明顯,但一直被忽視,故放在第一位。
?兔毫只就顏色進行分類,至于劍毫、絲毫、斑毫等表現(xiàn)花紋狀態(tài)的不作細分。
?鷓鴣斑即油滴,曜變亦屬于鷓鴣斑,文中不作詳述,日后單獨撰文。
根據(jù)以上原則,將釉色總分為:烏金、兔毫、鷓鴣斑、雜色釉四種。
▌烏金釉
烏金釉即純黑釉,宋徽宗《大觀茶論》記載:盞色貴青黑,建窯烏金釉的特點是黑中泛青,釉內(nèi)散布狀若芝麻大小的金色或銀色結(jié)晶斑點,故名烏金。
建窯黑釉茶盞,隨著宋代點茶的興起,濫觴兩宋,其后,如范仲淹、梅堯臣、歐陽修、蘇軾、宋徽宗、陸游等人,對建盞的詠頌不乏?;蚨紴榻ūK的“斑斕之黑”,于實用之上所能觸碰到的韻沉又絢爛的美之境地,深以為最。
它擺脫了前代黑釉的呆板干澀,釉水肥潤、面多光澤,表現(xiàn)出一種端莊素雅的美感,這深合了宋人的審美意趣。其釉面表層或隱約開片,或是口沿一圈短毫,不一而足:
值得一提的是,起源于十五世紀末的日本金繕修補技術(shù),正是為了修復(fù)建窯茶盞而誕生,純黑底色的裂痕,經(jīng)由金漆修補,煥然重生。
▌兔毫釉
兔毫建盞的品鑒,不管是什么顏色的毫,“盞色貴青黑,條達者為上”。按毫的顏色分類,有銀毫、金毫、藍毫、黑毫、紅毫、灰亳、紫毫、彩毫等色,按毫的析晶程度分類,有析晶銀滴毫(小滴成線,可呈細小麥穗狀)、析晶彩毫、微析晶兔毫等狀,是在底釉上(烏金、黑、柿紅、黃)顯示出這些顏色或析晶形狀的色流紋流絲,析晶美感等,自然流淌,恰似兔毛懸浮在釉面上,又像銀光閃閃或金燦燦的光芒照耀星空。像這類以條(毫)為特征的建盞統(tǒng)稱為兔毫建盞。
兔毫釉是建窯最具代表性的品種,存世量也最多,顏色變化豐富,有金、銀、異毫等幾種。宋代文人雅士對兔毫也幾多吟詠:
?金兔毫
北宋大詩人黃庭堅《西江月》:“兔褐金絲寶碗,松風(fēng)蟹眼新湯,無因更發(fā)次公狂,甘露來從仙掌”,金絲寶碗指的就是金兔毫。
真正的金兔毫是指兔毫中金光閃爍,光澤很強那一種,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表面光澤容易失去,能保存完好至今的不多。褐色的兔毫倒較為多見,有些是在表面失去金光后變成褐色,現(xiàn)都歸入金兔毫之列。
?銀\藍兔毫
南宋陸游《村社雜書》:“東山石上茶,鷹爪初脫韝,雪落紅絲磑,香動銀毫甌。”,銀毫即是銀兔毫。
和金兔毫一樣,銀兔毫也應(yīng)是銀光閃爍,光澤感強的那一種。但其中銀光失去或是在釉表之下比較隱約的即呈玉白色。
銀兔毫中還有一類泛藍光者,多稱藍兔毫,是從銀兔毫變化而來,也列為其中,不常見,比較珍稀。
?異兔毫
《大宋宣和遺事》:“又以惠山泉、建溪異毫盞,烹新貢太平嘉瑞茶,賜蔡京飲之”中,對異毫盞有明確記述。
“異”乃不同常態(tài),色彩或紋理,不同于常規(guī)兔毫。名稱有鐵銹斑、野兔毛、毫變等等,但共通之處就是紋理狀態(tài)還是呈毫狀,故歸為兔毫之中。
兔毫紋的顏色變化是由窯內(nèi)“氛圍”不同而形成,氧化氛圍下易形成金兔毫,還原氛圍多產(chǎn)生銀兔毫,而異毫可視為“窯變”的結(jié)果。
▌鷓鴣斑
“鷓鴣斑”一詞在宋代文獻中常有出現(xiàn),如陶谷《清異錄》中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方輿勝朗》載:“兔毫盞,出甌寧之水吉。黃魯直詩曰:‘建安瓷碗鷓鴣斑?!鄙莺樵娭幸矊懙溃骸包c茶三味須饒汝,鷓鴣斑中吸春露。”陳蹇叔也在詩文中贊道:“鷓鴣王冕運輸宇,兔毫甌心雪作泓。”可見,宋代建窯不僅生產(chǎn)鷓鴣斑,而且也充分得到了文人雅士們的首肯。
因類似鷓鴣鳥胸前羽毛上橢圓形的斑點狀花紋,故名鷓鴣斑,日本稱之為油滴。
宋代提到鷓鴣斑的文獻資料很多,如陶谷《清異錄》:“閩中造盞,花紋類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和兔毫僅取形似的情況是一樣的,根據(jù)顏色可分為金、銀兩種。
曜變從花紋表現(xiàn)形態(tài)上看,亦屬于鷓鴣斑,只是釉表顏色更為獨特。
?曜變
“曜變”一詞也是源于日本,“曜”指日光,曜變即是隨著光的變化而發(fā)生色彩的變化。它是建窯最不可思議的品種,目前存世僅有3件完整器,均為日本國寶,還有半件殘品,于2007年在杭州出土。
?金鷓鴣
北宋詩人黃庭堅《滿庭芳》:“纖纖捧,研膏濺乳,金縷鷓鴣斑”中,即有對金鷓鴣這一品種的記載。特點是釉表的花紋呈橢圓形的滴狀。從存世量來看,極為稀有。
?銀鷓鴣
建盞采用高溫強還原燒制方法,銀鷓鴣釉面看上去色如銀鐵,晶體質(zhì)感強烈,兼有古樸與華麗之美。同時銀色中多少都會略泛藍光,這與當(dāng)?shù)赜允兴l(fā)色的金屬元素有關(guān)。
此外,鷓鴣斑的斑點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的毫中帶滴,有的零星幾點。簡言之,凡釉面形成斑點狀(稱滴狀也可)的皆可歸為這一類,如下圖:
▌雜色釉
除以上品種外,其他種類釉色均可稱為雜色釉。這一類產(chǎn)品是在溫度過高或過低情況下形成的,也有的復(fù)雜窯內(nèi)氛圍影響,非人力為之,無法控制,更不可預(yù)知。
建盞雜色釉主要有:柿紅釉、茶葉末釉、青釉、龜裂紋釉、灰皮釉、灰白釉、醬釉。筆者試舉柿紅釉、茶綠釉、灰被釉三種:
?柿紅釉
深紅色、紫紅色、紅褐色等褐色偏紅色系為主釉面者,均稱之為柿紅釉。其釉面或純凈或有各種小結(jié)晶斑點,純凈者光澤也不是很強。一般認為柿紅釉是由于燒制時溫度過高形成的。
?茶綠釉
綠茶之色,分黃綠、翠綠和墨綠,綠色映襯黑胎顯得深沉而又別有一番意趣。在供御進盞類盞中茶綠釉占有一定比例。
?灰被釉
這一類是指由黑灰到白灰變化的一個色系,黑灰色釉面猶如罩以白色薄紗,“灰被”一詞源于日本,此說也比較形象,故給予引用。
建盞的釉色之美遠不僅僅只以上幾種,在燒造過程中窯內(nèi)溫度、含氧量、風(fēng)向等的變化都會給建盞帶來不同影響。以上均是根據(jù)宋代老盞標(biāo)準進行的分類,現(xiàn)在制作的新盞斑紋和顏色都更加多樣。
1.《銀亳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度銀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銀亳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度銀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ji/3203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