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志(電視劇)
今天說的這個“怪物哥斯拉”
身高5米,體長8米
角像鋒利的刀,皮像盔甲
那是秦朝時期最先進的武裝力量
在地球上已經(jīng)生活了5000多年
在土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
找不到安身之處
世界上最大的蹄類動物
美麗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消失了。
最終,打敗他們的不是奧特曼
像螞蟻一樣的人類。
版畫古代犀牛畫本身/互聯(lián)網(wǎng)
犀牛這么可愛
你怎么能殺犀牛?
今天要介紹的這位收藏家很不出名。他的收藏更加冷淡。這就是——犀牛角裝置。(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美國作家)。
1898年,一位名叫王永英的學者在藥店買了一種叫“龍骨”的中藥,考察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一篇令人吃驚的甲骨文。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刻甲骨文的龜類和骨類包括犀牛角,在殷商時代犀牛角可以用藥物治療。
殷墟甲骨文也自行/互聯(lián)網(wǎng)
那時,人們的養(yǎng)神方法是“按角”,將犀角做成酒杯,在裝酒的時候,希望能融化犀角神奇的藥效——解熱解毒、精神止血。
從今天的科學解釋來看,犀牛角裝酒純粹是封建迷信,防病作用幾乎為零。
青建論犀牛角雕刻水面文爵杯圖
唐代犀牛角的高級可與夜廣州媲美。
犀牛杯作為國禮贈送給了日本宮廷?,F(xiàn)在,這見證了中日友好犀牛杯,在日本國家鄭昌源保存得很好。
日本鄭昌原唐朝犀牛杯圖片本身/互聯(lián)網(wǎng)
現(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最精巧的犀牛角旗,主要集中在明清兩代。首先,我們要感謝一個人,即鄭和。
鄭和去西方之前,犀牛角主要向外國人進貢。在鄭和海歸之前,帶來了很多非洲犀牛角。當時文人開始瘋狂地在犀牛角上創(chuàng)作。
這一創(chuàng)作浪潮持續(xù)了200多年,直到乾隆末期。他們用完犀牛角后才想罷休。因此,現(xiàn)存最尖端的犀牛角機主要集中在明清兩代。
人左右的犀牛角雕
清代犀牛雕紋小方塊瓶畫本身/
故宮到了現(xiàn)代,犀角依舊很貴,比黃金都貴。
上個世紀70年代香港的中藥店里,50克亞洲犀牛角售價約3000港元,當時50克黃金的價格僅僅值800港元而已。
被取走犀角的犀牛 圖自/攝圖網(wǎng)
富貴的背后是殺戮。古人說:蚌以珠剖體,象以齒焚身。貝殼因為珍珠而被解剖,大象因為象牙而被殘殺,犀牛也一樣。
1922年,因為非法獵殺犀牛猖獗,中國境內(nèi)最后一頭小獨角犀(爪哇犀)被殺。至此,野生犀牛已在我國絕跡。
非洲犀牛 圖自/攝圖網(wǎng)
1993年,一封國務(wù)院的紅頭文件明確禁止售賣犀牛角。
而在遙遠的非洲大陸上,犀角買賣和走私軍火、人口販賣一樣,可以獲得豐厚利潤。每年,約有4000多名非法分子,拿著AK47在非洲獵殺著犀牛。
目前,非洲野生犀牛已減少了95%,對于犀牛而言,最大的敵人永遠是人類。
2018年,世界上最后一頭白犀牛已經(jīng)滅絕。 圖自/攝圖網(wǎng)
2016年,馬未都以收藏家的身份擔任“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前往遙遠的非洲,參與犀牛的保護行動,倡言道:“背負殺戮的收藏一文不值”;“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在利益面前,曾經(jīng)鮮活的生命也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已,你說鬼神可怕?那你可曾見過人心?
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馬未都 圖自/網(wǎng)絡(luò)
一位醫(yī)生
見證了犀角器的輝煌
葉義是香港的一位著名醫(yī)生。很難想象,一位從醫(yī)救人的醫(yī)者,會喜歡渾身沾滿殺戮的犀角器,某種意義上,他也是促成野生動物傷害的人員之一,可他似乎與獵殺者不同。
最初,葉義收藏犀角的那個年代,犀角還是未被禁止的收藏品,由于品類小眾,幾乎沒有人會作假,因此,他曾收藏過最頂尖的犀角藝術(shù)品。
香港醫(yī)生藏家·葉義 圖自/網(wǎng)絡(luò)
上個世紀70年代,他的收藏之富,早已享譽中外。當時,香港還在英國的殖民之中,與大陸幾乎是斷聯(lián)的狀態(tài),所以,多數(shù)人對他的了解甚少。
直到1985年故宮專門舉辦的《葉義先生捐獻犀角杯》展覽,人們才第一次知道了這位神秘的藏家。
明代·犀角雕錦地蟠螭紋杯 圖自/故宮
他幾乎憑借一人之力,撐起了故宮犀角器的半壁江山。在當時,故宮館藏的犀角器只有120件,其中81件都是葉義捐贈的。
當時,除了上海博物館里有幾十件犀角收藏之外,其他博物院幾乎很少有犀角的收藏,它們大多都集中在國外或是私人藏家手里。
清代·犀角雕夔紋三足杯 圖自/故宮
葉義是收藏大家,除代表犀角品類之外,他還是香港著名竹刻藏家。當時他還與香港藝術(shù)館合作,聯(lián)合舉辦過一個大型的竹刻展覽,一共展出了211件竹刻藏品。
期間,他們還合著了一本《中國竹刻藝術(shù)》的專著,向大眾普及竹刻知識。
《中國竹刻藝術(shù)》上下冊 圖自/網(wǎng)絡(luò)
自古,強者之間都是暗自較量的。葉義在收藏圈是出了名的眼光毒辣,他玩鑒定唯一的對手是王世襄先生。
我們都知道王世襄先生是家具界公認的泰斗人物,除家具之外,竹木牙角漆,他幾乎無一不通,而葉義就曾經(jīng)向他發(fā)出過戰(zhàn)帖,比的是竹刻,結(jié)果我們不得而知,但這波較量似乎從未停止過。
王世襄先生離世之后,將此生收藏的80件明清家具,悉數(shù)捐給上海博物館,而葉義將自己收藏的81件明清犀角器,全部捐給了故宮,數(shù)量上正好多出一件。
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 圖自/網(wǎng)絡(luò)
1984年葉義逝世,他將所藏的竹刻藏品,全部捐贈給香港藝術(shù)館,促使香港藝術(shù)館一度成為擁有最精巧、最全面竹雕藝術(shù)品的公立博物館。此外,他還將129件瓷器捐給臺北故宮博物院。
葉義的畢生收藏,傾數(shù)捐給博物館,未曾留給兒孫半分,這是一種無私的家國情懷。
清代·犀角雕山水人物圖杯 圖自/故宮
心有靈犀一點通
犀角的藝術(shù)表達
唐代李商隱曾借犀角為愛題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作者的靈感來自于古代的通天犀,這種犀牛的紋理首尾相連,被當做通靈的神物。
就像李商隱和愛人的情感,他們雖然相隔兩地,不能時常見面,但心與心之間卻是心意相連的。
清代·犀牛角 圖自/故宮
靈犀是愛情的美好,但在現(xiàn)實中,犀牛的纖維是極其容易被破壞,因此,就增加了工匠在雕刻中的難度。
一般而言,雕工好的犀角器傳世品是非常少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界中,犀牛的角是用來打架的,所以經(jīng)常會有損傷,次要原因是人為的破壞和消耗。
清康熙·犀角雕荷蓮水草紋杯 圖自/故宮
如果不是葉義的慷慨相捐,我們今天很難看到如此精美的犀角器,那是明清工匠凝結(jié)而成的工藝之美。
譬如雕刻名匠:鮑天成、尤侃、尤通等人的犀角作品。
清代·犀角雕彌勒佛 圖自/故宮
鮑天成是明末江蘇一帶著名的雕刻能手。
在雕刻技法上十分嫻熟,一般在犀角器中執(zhí)壺的器型是十分鮮有的,這件壺的流和柄均采用了鏤刻圓雕的技法,氣勢矯健,生動鮮活,是明末犀角藝術(shù)中稀有的珍品。
明代·鮑天成款犀角雕螭紋執(zhí)壺 圖自/故宮
這是一件用非洲犀角刻成的菩薩像,制作者的名字已經(jīng)不得而知,但這件作品的雕工十分別致。
頭戴發(fā)冠,身披廣袖法衣,左手捏念珠,右手托如意,雙目微閉,端坐于桃花座之上,衣紋飄逸自然,自然柔和,值得細細鑒賞。
清代·犀角雕桃花座菩薩像 圖自/故宮
明代著名牙角雕刻家尤侃,鳳仙花染色技法聞名,他因手藝高超和技術(shù)精湛,在康熙時被征入皇宮造辦處。
后來人們就不再稱呼他的名字,而叫他 “尤犀杯”。
明代·尤侃款犀角雕葡萄禽鳥紋杯 圖自/故宮
明代·尤侃款犀角雕山水人物圖杯 圖自/故宮
工藝至上
犀角從未消失!
現(xiàn)今,工藝技術(shù)正在不斷地進步,我們不需要以破壞自然為代價,犧牲生命去滿足我們的需求。其實,像犀牛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點翠,我們現(xiàn)在完全可以用鵝毛去代替翠鳥的羽毛。
在博物館里一些歷代仿制品中,我們依舊可以看到犀角的身影,它們記錄著犀角曾有過的高光、絢爛的時刻,某種程度上,存在即是意義。
清代· 德化窯白釉瑞獸仿犀角杯、九螭杯三只 圖自/雅昌藝術(shù)網(wǎng)
清晚期 五彩九龍圖仿犀角杯 圖自/雅昌藝術(shù)網(wǎng)
清早期· 銅仿犀角杯 圖自/雅昌藝術(shù)網(wǎng)
清代·沉香木雕防犀角杯 圖自/中國嘉德
竹雕·仿犀角爵杯 圖自/雅昌藝術(shù)網(wǎng)
最后,我們應該感謝那些默默為中國文博做出貢獻的人,正是因為有葉義這樣的收藏家,不遺余力的收集中國文物,我們才有機會看到如此精美的犀角雕。
福禍相依,面對那些生命的犧牲,我們才能警示過去珍視當下。
犀牛的家園正在消失,冰山也在緩慢溶解,我們,何去何從。
「參考文獻」
1.《當收藏成為事業(yè)——捐獻大家葉義醫(yī)生的精神追求》
撰文:大力
審稿:初戀、古一翻
圖片:除特殊備注之外,圖片版權(quán)均來自大力
1.《【犀牛角杯】心中有一只“犀?!痹趯ふ抑袊詈蟮母缢估?。》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犀牛角杯】心中有一只“犀牛”在尋找中國最后的哥斯拉。》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ji/296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