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期,是書法大師輩出的時代,董其昌是其中最光輝的一位。

董其昌

(1555-1636)

明朝末年文人、書畫家,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居士,官至禮部尚書,其著作《畫禪室隨筆》是明代最具代表性的繪畫論,對后世影響極大。

董其昌出身貧寒之家,37歲中進士后,仕途春風得意,青云直上,先后當過編修、講官,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而他能在書法取得很大成就,竟純屬偶然。

明隆慶六年(1572),17歲的董其昌參加會考,松江知府衷貞吉在批閱考卷時,董其昌的文才本應名列第一,因嫌其考卷上的字寫得太差,遂將第一改為第二,將字寫得較好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為第一,這件事極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鉆研書法;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評書法自敘答》回憶說:“吾學書在十七歲時,先是吾家仲子名傳緒,與余同試于郡,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書拙置第二,自是始發(fā)憤臨池矣。”

“初師顏平原(真卿)《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世南),以為唐書不如魏晉,遂仿《黃庭經(jīng)》及鐘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征仲(征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彼麑W習研究了絕大部分名家,因此,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

董書最大的特點是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圓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說是集古法之大成,“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保ā睹魇贰の脑穫鳌罚?/p>

盡管,董其昌對自己的小楷最為自負,但,后世卻公認其行草書法造詣最高;康熙帝曾寫過一長段跋語加以贊美:“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于褚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經(jīng)意處,豐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云卷舒,頗得天然之趣。嘗觀其結構字體,皆源于晉人。蓋其生平多臨《閣帖》,于《蘭亭》、《圣教》,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zhuǎn)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顏真卿、蘇軾、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晉人;趙孟頫尤規(guī)模二王,其昌淵源合一,故摹諸子輒得其意,而秀潤之氣,獨時見本色,草書亦縱橫排宕有致,朕甚心賞,其用墨之妙,濃淡相間,更為絕。臨摹最多,每謂天姿功力俱優(yōu),良不易也?!?/p>

由于康熙帝的鐘愛,致使董書得以風靡一時,清代早期,天下人皆學董書的熱潮,一時追逐功名的士子,幾乎都以董書為求仕捷徑,在當時,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書法家無法比擬的。

董其昌沒有留下一部書論專著,他在實踐研究中得出的心得、主張,散見于其大量的題跋中,董其昌有句名言:“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边@是歷史上書法理論家第一次用韻、法、意三個概念劃定晉、唐、宋三代書法的審美取向,這些看法對人們理解和學習古典書法,起了很好的闡釋和引導作用。

董其昌一生勤于書畫,又享高壽,傳世作品很多,可當今董其昌的書畫流傳卻很少,是什么原因呢?這就不得不說起“民抄董宦”的一段事。

據(jù)《民抄董宦事實》記載:1616年(萬歷四十四年),董其昌的兒子及仆人,因毆辱前往董家無理鬧事的生員范啟宋家婦女,后來由于董其昌的仇家煽風點火,松江、上海、青浦等地的一些中下層知識分子和亂民張貼揭紙,并在兒童婦女中造謠傳唱“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的歌謠。董其昌逃往歸安避難數(shù)月。三月十五日,當?shù)剜l(xiāng)民以至上海、青浦、金山等處的報怨者將董家200余間畫棟雕梁、朱欄曲檻燒成灰燼,董其昌搜集的古今珍貴書畫篆刻收藏,全付之一炬,董其昌的大多數(shù)作品也隨大火化為灰燼。這也是后世傳言的董其昌書畫成就高超,人品卻低劣的根據(jù)。

董其昌的人品或許遜色,會使人對他的印象稍覺遺憾;但書法總帶給人美的享受,這就足夠了;不是嗎?

1.《董其昌丨書法作品賞》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董其昌丨書法作品賞》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ji/27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