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覺得保護動物是個很容易的事,只要圈一片地,把動物扔進去,就能保護它們了,事實真的如此簡單嗎?

在澳大利亞,有一種食肉動物叫袋獾。我們都知道在澳洲大陸上曾經生活過一種食肉動物叫袋狼,也叫塔斯馬尼亞虎,它原本是這里最大的本土原生食肉動物,后來滅絕了?,F(xiàn)在澳洲大陸上現(xiàn)存體型最大的本土原生食肉動物,就是袋獾了。

袋獾全身呈黑色,晝伏夜出,叫聲又很難聽,所以被冠上了“塔斯馬尼亞惡魔”的外號。它們雖然曾經稱霸這片大陸,但隨著人類的入侵,貓、狗、狐貍等動物的引入,袋獾最后在澳大利亞大陸上幾乎滅絕,只在周邊一些海島上還茍延殘喘。塔斯馬尼亞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島嶼州,因大海的隔絕,保留下了較多珍稀動物,名字前面冠著“塔斯馬尼亞”頭銜的動物,多半是在這里躲過了來自入侵動物的劫難。

澳大利亞有一些科學家,多年來一直擔心袋獾會步袋狼滅絕的后塵,一心想要保護袋獾,他們想到的辦法就是在一些島嶼建立袋獾保護區(qū),讓袋獾在上面繁殖。

爪爪是不太明白這些科學家是怎么想的,如果一個海島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里本身就包含了袋獾,那么在上面建立保護區(qū)無可厚非。但這些人卻選擇了一些袋獾并未涉足過的海島,其中就包括塔斯馬尼亞東海岸的瑪麗亞島。

瑪麗亞島是一個什么地方,這里從來沒有過袋獾這樣兇猛的食肉動物,3000多只珍貴的小藍企鵝在上面繁衍生息,把這里當成它們的繁殖地之一。

2012年到2013年,這群科學家在瑪麗亞島上放生了28只袋獾,到了2016年,袋獾的數(shù)量已經增加到了一百多只。然而這并非什么好消息,因為島上3000多只小藍企鵝,幾乎一只都不剩了。

除此以外,一種叫做短尾賊鷗的海鷗,也在瑪麗亞島上消失了。

對此,這群放生的科學家是如此解釋的:小藍企鵝在發(fā)現(xiàn)瑪麗亞島上有了天敵以后,決定離開這里另尋新的繁殖地點,本來小藍企鵝的分布也挺廣泛的,少一個繁殖的海島也沒什么關系,重要的是袋獾的數(shù)量上升了。

短尾賊鷗同樣是一種分布廣泛到全世界范圍的鳥類,這些科學家對它們在瑪麗亞島上的消失,也并不在意。

然而另外一些科學家和動物愛好者,并不認同他們的做法,就算從總數(shù)上來說,小藍企鵝和短尾賊鷗的數(shù)量并沒有因為這一小撮袋獾的出現(xiàn)而大量減少,但放眼在瑪麗亞島這個島嶼上,它原有的生態(tài)平衡已經被破壞得很嚴重了。

而且失去了這兩種重要的鳥類,瑪麗亞島上的袋獾未來要捕獵什么動物來果腹呢?由于海島相對來說環(huán)境很封閉,哺乳動物無法靠游泳的方式從別的陸地跑到這里來,也沒法從這兒離開,而鳥類一旦覺察到某個海島環(huán)境變得惡劣,就不會再駐足這里。這就意味著這片海島根本不足以支撐袋獾的存在,總有一天袋獾會把這島上的動物吃光,最后自己也會逐漸消亡。

爪爪覺得,如果真的要保護袋獾,還是應該把它們放在更為廣闊的澳大利亞大陸上,在那里建立保護區(qū)。不過以澳大利亞現(xiàn)在消滅流浪貓狗的政策來看,袋獾恐怕一時半會還很難回到稱霸陸地的時代,畢竟還有那么一群人因為貓長得可愛,還想要“保護”澳大利亞荒野里游蕩的流浪貓呢。

1.《[爪爪的二團兒]在小島上放生瀕危動物袋獾,幾年后袋獾多了,3000只小藍企鵝沒了》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爪爪的二團兒]在小島上放生瀕危動物袋獾,幾年后袋獾多了,3000只小藍企鵝沒了》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uoji/189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