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燈籠畫前批準的張思清制作燈籠畫時,孫女在旁邊看著。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志強 牛靜芳 文 記者 吳國強 通訊員 劉肖坤 攝影
核心提示|
“燈籠會燈籠會打著燈籠不瞌睡……”在這首兒時的歌謠里,燈籠在春節(jié)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小時候過年,挑著紙燈籠出門找小伙伴玩耍成為一代人的記憶,上面的燈籠畫更是孩子們的寵兒?,F(xiàn)在,各種電子燈籠粉墨登場,傳統(tǒng)紙燈籠已經(jīng)很少見,但是在安陽市內黃縣馬上鄉(xiāng)東四牌村有一位木版燈籠畫的傳承人,仍然堅持做燈籠畫的“守”藝人,昨日,記者來到這位傳承人張四清家中,拜訪了這位燈籠畫傳承人。
內黃縣馬上鄉(xiāng)東四牌村里幾個小朋友手持燈籠在玩耍
探尋|燈籠畫原來是這樣制作出來的
2月12日下午2時,記者驅車來到張四清的家,走進他家小院,窗臺上、廚房、各個角落都能看到制作燈籠的工具和材料,透露著他對燈籠畫的癡迷。
據(jù)了解,張四清今年51歲,是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木版燈籠畫”的傳承人,其父親和爺爺都是從事燈籠畫工作,他從小耳濡目染對燈籠畫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十幾歲開始他就開始自己制作燈籠畫。
材料高粱稈:是制作燈籠的“框架”。
走進院子西側的兩間房子里,里面放著一張桌子,雕版、刷子、宣紙等在桌上鋪開,靠墻的位置擺放著一摞一摞做好的燈籠。燈籠基本上以方形為主,每一面的紙上都有一幅畫,這些畫以戲劇人物為主,造型生動活潑,栩栩如生。
據(jù)張四清介紹,做燈籠要先將高粱稈根據(jù)模具刻個印兒,再用水泡上一天,增加其韌性,這樣不容易折。
說著,他就坐下來向記者演示如何做:他將泡好的高粱稈折成一個個正方形,用竹簽組合成框架,然后在印燈籠畫的木版上刷上墨,用裁好的宣紙印出,接下來上色,然后用糨糊糊在框架上,最后加上放蠟燭的底座,一個生動形象的木版燈籠就做好了。
“做成一個燈籠大概需要兩天時間,我一般都是一批一批地做。”張四清介紹。
制作燈籠畫的模版:這塊模版是清代制作的。
革新|雕刻更多卡通人物吸引年輕人
張四清平時都是給別人打工,每年一到冬閑時節(jié),他就開始印制版畫。
據(jù)張四清介紹,內黃燈籠畫從清朝康熙年間開始,到他這兒已經(jīng)第七代了,他家里現(xiàn)在還存有清代的老版五六十塊,民國版有20多塊,內容有:《西游記》《隋唐演義》《八仙過?!返葢蚯?jīng)典人物圖案。還有花、鳥、蟲、魚等充滿生活氣息的圖案。
做畫:給燈籠畫上色
“這種燈籠是紙糊的,里面放蠟燭,所以這種燈籠容易壞,蠟燭倒了燈籠就被點著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種燈籠一度被淘汰?!睆埶那甯嬖V記者,20世紀80年代開始,塑料燈籠和各種電子燈籠逐漸替代了紙燈籠,于是紙燈籠慢慢就沒人買了,他也就被迫停止做燈籠,燈籠畫制作也停滯下來。
2011年,內黃的燈籠畫被評為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張四清又重新拾起這門手藝,為了傳承這門手藝,讓大家重新愛上紙燈籠,他在燈籠畫上下足了功夫,將動漫畫弄到傳統(tǒng)木版上,吸引年輕人的有12生肖、喜羊羊、灰太狼等。
“去年我刻的燈籠畫雕版以楊子榮為主,今年增加了白雪公主、光頭強等卡通人物?!睆埶那甯嬖V記者。
上色后的燈籠畫美輪美奐
傳承|女承父業(yè)繼續(xù)制作燈籠畫
做好了燈籠,張四清就帶著到各鄉(xiāng)鎮(zhèn)村莊去賣,甚至還跑到安陽市區(qū)、鄭州等地售賣,這種傳統(tǒng)制作工藝新式設計圖案的燈籠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每年春節(jié)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
據(jù)了解,這種木版燈籠每個賣10元錢,雖然收入不是很高,但張四清表示,這種燈籠畫手藝和文化需要傳承,自己愿意做“非遺”傳承的“守”藝人。
同時,讓張四清欣慰的是,女兒張?zhí)硖韺艋\畫也有很濃厚的興趣,今年新創(chuàng)作的卡通人物都是女兒張?zhí)硖淼淖髌?,女兒畫好后,他再雕刻在木板上?
張?zhí)硖?995年出生,2017年畢業(yè)于南陽理工大學,學的是美術專業(yè),現(xiàn)在是一名美術老師。
裱糊:裁好上過色的宣紙,用糨糊糊在框架上。
“我學美術也是受我爸爸的影響,小時候就經(jīng)??此鰺艋\畫,從去年開始我就跟他一起做,感覺還是挺有意思的,以后我會接替爸爸做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傳統(tǒng)技藝?!睆?zhí)硖硇χ嬖V記者。
據(jù)張四清介紹,往年的燈籠每年能賣幾百個已經(jīng)不錯了,但今年制作的燈籠畫有所創(chuàng)新,再加上大家對這種傳統(tǒng)手工藝品越來越青睞,預計能賣1000個。
成品:制作好的燈籠點起蠟燭
鏈接
燈籠畫的前世今生
燈籠畫,民間美術品種之一,是彩繪于傳統(tǒng)燈籠之上、用于美化裝飾燈籠的一種特殊畫種,也是我國優(yōu)秀的民間美術品種之一,在我國已有千余年歷史。
燈籠是漢族傳統(tǒng)工藝品,起源于西漢時期,起初素白無圖,自秦代宮廷開始有了彩色燈籠。
制作好的燈籠
中國的燈籠又統(tǒng)稱為燈彩,東漢時期宮廷燈彩發(fā)展到民間。
南朝梁武帝時,出現(xiàn)了用紋飾華麗的錦加繪佛教、天人和神鬼故事等制成的燈籠,形成了燈籠畫。每年的農(nóng)歷春節(jié)、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的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
唐宋時期,隨著官定燈節(jié)假日制定,彩燈的制作進入盛世,燈籠畫的題材增多,繪制工藝逐漸增強。每逢元宵之夜,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遠遠望去,萬家燈火,形成“月華連晝色,燈景雜星光”的瑰麗景色。
同時,隨著年畫的發(fā)展和燈彩的盛行,特別是木版年畫的出現(xiàn),為燈籠更加經(jīng)濟有效地滿足廣大人民的需要提供了發(fā)展契機——利用木版年畫的木版水印工藝印制燈籠畫,然后裱糊在燈籠上,制作出更精美的燈籠畫燈籠。
明清時期,燈籠畫除手繪外,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的木版年畫作坊出現(xiàn)了專門的燈籠畫品種。
來源:大河客戶端
1.《燈籠圖案怎么印出來的看這里!兒時的紙燈籠帶給你幾多歡樂?探訪安陽內黃木版燈籠畫傳承人張四清》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燈籠圖案怎么印出來的看這里!兒時的紙燈籠帶給你幾多歡樂?探訪安陽內黃木版燈籠畫傳承人張四清》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gl/308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