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團隊-吳畋
字數(shù):2516,閱讀時間:約9分鐘
編者按:西班牙大文豪塞萬提斯在他晚年的短劇《偽裝的比斯開人》中,借著風(fēng)塵女子克里斯蒂娜之口,道出了當時歐洲軍人中人盡皆知的常識:西班牙步兵一度堪稱整個歐洲最優(yōu)秀的步兵。從1525年生擒法國“騎士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帕維亞會戰(zhàn),到1643年在法國統(tǒng)帥大孔代面前雖敗猶榮的羅克魯瓦會戰(zhàn),可以說西班牙步兵毫無爭議地享有歐洲第一步兵的稱號。他們的手下敗將里不僅有騎士之國法蘭西的驕悍騎兵、奧斯曼土耳其依靠“血稅”精心打造的耶尼切利,也有荷蘭、瑞典這樣經(jīng)歷過“軍事革命”國度里所謂的“新式軍隊”。
姐姐,你該知道,那些打仗的人正在討論是騎兵還是步兵好,據(jù)他們調(diào)研所知,還得是西班牙步兵最好。
——塞萬提斯《偽裝的比斯開人》
從帕維亞到羅克魯瓦,西班牙步兵最強大
作為一個海外殖民地遠達各大洲、歐洲屬地遍布各地的龐大帝國,西班牙軍隊的步兵也是魚龍混雜,但其中最為重要的部隊單位則是主要由核心屬地西班牙、意大利和南尼德蘭兵員組成的團級單位tercio,也就是中文網(wǎng)絡(luò)上各種明清之際穿越小說中流傳甚廣卻實屬誤譯的“西班牙大方陣”。本文就來理清關(guān)于所謂“西班牙大方陣”的具體情況和相關(guān)誤傳。
▲塞萬提斯劇作《偽裝的比斯開人》,他曾長期生活在西班牙軍隊和塞維利亞、馬德里兩座大都市“不那么正派的環(huán)境”里,聽到類似的對白并將它寫入劇作實在是不足為奇
實際上,tercio一詞字面意思是“三分之一”,其具體出現(xiàn)緣由眾說紛紜,有人覺得它出自將舊部隊以三個單位為一組加以整編的舉動,有人認為它源自中世紀軍隊習(xí)慣性分成三個“戰(zhàn)隊”的傳統(tǒng),有人主張這個名字來自西班牙軍隊在意大利半島的三個主要駐地,還有人指出它可能與步兵的三種主戰(zhàn)兵器有關(guān)……總之與“大方陣”毫無關(guān)聯(lián),因此,筆者在此冒昧將其譯作“三一團”。
▲收藏于埃斯科里亞爾宮殿的尼科洛·格拉內(nèi)洛畫作《西班牙三一團在特塞拉諸島登陸》,這幅已成為西班牙國家遺產(chǎn)的濕壁畫描繪了1583年西軍將法軍逐出亞速爾群島的情形
正如上圖所示,許多人固有印象中的“tercio”就是周邊配有若干火槍兵、中心則是龐大笨重“長槍森林”的方陣隊形,英文和中文材料中的“大方陣”大約就是這樣看圖說話的典型結(jié)果。但“三一團”實際上僅僅是一個團級行政單位。從16世紀末開始,西班牙步兵在實戰(zhàn)中往往是從一個或多個“三一團”中抽調(diào)部隊編成一千人左右的“中隊”(escuadrón)作戰(zhàn)單位,而且中隊里的長槍兵幾乎總是少于火槍兵,有時甚至只能占到總兵力的1/3左右。
▲17世紀上半葉部分會戰(zhàn)中西班牙步騎兵中隊人數(shù)狀況
真正的西班牙長槍方陣——排個隊也得絞盡腦汁
當然,西班牙中隊里的長槍兵的確會結(jié)成方陣(cuadro),不過方陣種類也頗為繁雜,存在escuadrón cuadro de terreno(中隊野戰(zhàn)方陣,橫縱人數(shù)比例為7:3)、escuadrón cuadro de gente(中隊戰(zhàn)士方陣,橫縱比例1:1)、escuadrón de doble frente o doblete(雙倍正面中隊,橫縱比例為2:1)、escuadrón de gran ferente(大正面中隊,橫縱比例3:1)等多種類型。
▲筆者自繪西班牙中隊示意圖,圖中灰色部分為長槍方陣,紅色為衛(wèi)陣,深黃色為袖陣
在16-17世紀的歐洲,有不少兵書花費了大量篇幅講述如何根據(jù)長槍兵具體人數(shù)和列隊目標迅速計算出應(yīng)當排成具備多少列縱深的隊形,這實際上已經(jīng)涉及到開平方根計算:假定一個擁有名長槍手的中隊需要列成橫縱人數(shù)比例為的方陣,那么它就應(yīng)當使用縱深為
列的隊形。比如說,若是一個擁有175名長槍兵的500人中隊列成橫縱比為7:3的野戰(zhàn)方陣,它就應(yīng)當排成前后
列,左右
伍的隊形??墒?,考慮到人數(shù)往往并不湊巧,徒手開平方根后取整也并非易事,這些兵書就時常會附有計算表格以供查表,后來,以達維拉·奧雷洪·加斯東為代表的軍人們干脆主張無需考慮計算細節(jié),直接根據(jù)實際狀況將方陣排成5-9列即可。
▲出版于1632年的西班牙兵書《軍事規(guī)章、命令和中隊隊形》中給出的方陣列隊橫-縱人數(shù)表格,上方為開平方根過程,左下為戰(zhàn)士方陣,右下為野戰(zhàn)方陣,A列代表長槍兵人數(shù),B列代表前后深度和左右寬度
長槍方陣在列隊和機動時,每名長槍兵大約可以占據(jù)3×7尺(約96×224厘米)的空間,而后一旦投入步兵交戰(zhàn),前后距離就會大大收緊,但左右間隔仍然大體維持原有狀況,前者是為了讓后列長槍兵投入戰(zhàn)斗,后者則是要讓長槍兵能夠充分運用手中5-5.5米長的兵器,不至于因太過密集的隊形妨礙使槍,時人認為,長槍方陣決不是一線平推了事,使用長槍就像從前使用劍盾一樣,是一門復(fù)雜精細的個人手藝,長槍兵個人就更不應(yīng)當抱有依賴左右協(xié)助的想法。以17世紀初的兵書作者為例,沃爾豪森在《步兵兵法》中認為長槍兵對戰(zhàn)時人均占地應(yīng)為1.5×1.5步(大致相當于3×3尺),《兵法原則》的作者比永則認為長槍方陣在突擊敵軍時應(yīng)當給相鄰兩人之間留出1尺隔離空間。只有在抵抗騎兵沖擊時,長槍方陣才得收緊成“肘挨肘、肩并肩”的最密集隊形——這是因為長槍在對付騎兵時會斜向上45°角插在地里,長槍兵左手握槍,右手準備拔劍,因而可以收攏到極限狀況,而在對付步兵時卻需要雙手使槍,也就需要更大的活動空間。
▲電影《傭兵傳奇》中羅克魯瓦之戰(zhàn)的西班牙反騎兵方陣
其實,西班牙人的這種隊形間距并不算是特立獨行,早在公元前1世紀,“戰(zhàn)術(shù)家”阿斯克列庇歐多圖斯就給出過外形與它頗為相似的馬其頓軍陣列隊狀況:“疏開隊形”人均占地是4×4肘尺(約185×185厘米)、“密集隊形”是2×2肘尺(約92×92厘米)、最密集的“鎖盾防御隊形”則僅有1×1肘尺(約46×4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