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宗奇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發(fā)展小組組長
第一個問題:“語文素養(yǎng)”的內涵是什么?
“語文素養(yǎng)”是2000年修訂的《綱要》中提出的概念。以前提到“語文能力”,把“課程標準”改成“語文素養(yǎng)”,放在四個基本概念的第一位。很多老師對此不熟悉,不習慣。那么,什么是“修養(yǎng)”?字典解釋為“日常修養(yǎng)”。這里的“語文素養(yǎng)”是指學生平時的語文修養(yǎng),包括思想感情、語言積累、語感和思維,以及一些語文能力,如讀寫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以及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這些都涵蓋在語文素養(yǎng)的范圍內。在這里,我重點講講語言積累和語感。
至于語言積累,自《修訂綱要》提出以來,就引起了教師的關注和重視。過去語文教學差、效率低的原因是忽視了語言的積累。至于“語感”,江蘇教育版小語種教材編寫組的老師們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在編寫教材時把“閱讀背誦課文”放在首位。我們也把“語感”寫進了《大綱》的修訂,現在已經寫進了《課程標準》。有人對此表示歡迎和欣賞,有人說不明白:語感是什么?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有些能力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的。這里我想說一下這個問題,主要是語感兩個方面。
一方面,語感包括人們對語言結構和應用方式的掌握。光有結構模式還不夠,還要掌握應用模式。我們鄂巴習慣說中文,但可能沒什么感覺。其實語文包含很多規(guī)則。除了結構,還有一些背景(語境背景、文化背景等。).最近在報紙上看到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日本學生去中國參加托??荚?。一些問題困擾著他們,比如:這個歌手最近怎么樣?后面提供了四個選項,分別是紅、黃、藍、白。日本學生選擇了“白色”。因為按照他的理解,“白”是純粹的,沒有什么亂七八糟的八卦,但標準答案是“紅”。這是文化背景的問題。因此,語感既有對結構模式的掌握,又有應用背景。另一方面,語感也是一種語言反應機制。有些人語感很好,能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任何障礙。語言和語言的結合很順暢,他們經常不假思索的說出來;有些人記住了很多東西,但一般來說,反應不快,表達跟不上思維。這就是語言反應機制的不同。語感應該包括這兩個方面。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注重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yǎng),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1.《語文素養(yǎng) “語文素養(yǎng)”的內涵、意義及影響分別是什么?》援引自互聯(lián)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語文素養(yǎng) “語文素養(yǎng)”的內涵、意義及影響分別是什么?》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fangchan/74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