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了今天上午的奧斯卡頒獎典禮,那你一定也看到了最佳影片差點搞錯的“烏龍事件”。不用笑,其實這也不是頭一次關(guān)于奧斯卡的爭議了,我們倫敦的同事就盤點了一下奧斯卡歷史上最“名不副實”的20部電影。換個角度看奧斯卡,你會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獎項的爭議從來就沒停止過。編譯/Janna

1.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第12屆奧斯卡最佳導(dǎo)演獎,1939年

《亂世佳人》是根據(jù)小說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改編的一部電影,講述了美國南北戰(zhàn)爭期間,郝思嘉與白瑞德的愛情故事。雖然它是一部流傳至今的經(jīng)典電影,也霸占著電影史上的票房排名榜,但“名不符實”的原因是,《亂世佳人》事實上由三個導(dǎo)演共同執(zhí)導(dǎo)而成,可僅僅只有維克多·弗萊明獲了獎,這未免有失公平。

2.戲中之王(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第25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1953年

不可否認,塞西爾·B·戴米爾作為一位傳奇的制片人和導(dǎo)演,在美國電影史上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佳作。如果有什么影片會取錯名字,那么非《戲中之王》莫屬了。這部影片就像一個吵吵嚷嚷的馬戲團,為了票房的考慮,將一個陳詞濫調(diào)套上一個“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的虛名,居然就成為了藝術(shù)的史詩。

3.環(huán)游世界八十天(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第29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1957年

并不是說這部電影不值得拿到這個獎項,而是對于第29屆奧斯卡整個評選標準的懷疑。畢竟在1957年,同期的好片實在是太多了,有《搜索者》(The Searchers)、《苦雨戀春風(fēng)》(Written on the Wind)和《禁忌星球》(Forbidden Planet)等佳作,還有《貴婦殺手》(The Ladykillers)、《大路》(La Strada)、《七武士》(Seven Samurai)等高質(zhì)量的國際影片??墒亲罱K卻將獎項,給了一個諷刺英國、挖苦美國民主政治的電影,總覺得帶了點兒主觀色彩。

4.埃及艷后(Leon Shamroy for ‘Cleopatra’)

第36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1963年

這個“史上最賠本的電影”、被過高評價的“歷史史詩”,的確重現(xiàn)了古羅馬時代的一段歷史,但對于克萊奧佩拉、凱撒和安東尼之間三角關(guān)系的刻畫,卻因為刻意搭建、過于賣弄的外部景觀而顯得不夠深入。如果不是為了追求最真實的效果,進行了極盡奢華的大規(guī)模布景搭建,就攝影技術(shù)而言,同期的《豹》(The Leopard),都要比它好得多。

5.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

第38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1965年

《音樂之聲》作為電影史上流傳度最廣、最為經(jīng)典的音樂片,居然被評為“最不符實”,肯定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其實這和時代的關(guān)系有關(guān),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對于好萊塢來說,是個在藝術(shù)與經(jīng)濟方面都頗為可怕的時代。這反映在人們對于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的支持度,達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與導(dǎo)演羅伯特一同角逐獎項的,只有《日內(nèi)瓦醫(yī)生》(Doctor Zhivago)、《一千個小丑》(A Thousand Clowns)等沒什么競爭力的電影,這讓獎項的得主毫無懸念,不免覺得含金量不夠。

6.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Une Homme et une Femme)

第3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66年

影片講述了兩個各失所愛的中年男女,在不斷的接觸中,由互相同情到互相愛慕,最終結(jié)為伴侶的故事。雖然劇情的發(fā)展讓人看起來很順利,令人興奮。但就現(xiàn)在看來,克勞德·勒魯什導(dǎo)演的這部浪漫愛情電影,劇情實在是老生常談、毫無新意。尤其是當影片中一直重復(fù)響起那首宛如呢喃般的“oh-so-French”主題曲,無端地讓人感到厭煩。

7.電話訴衷情(I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

第57屆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獎,1985年

這首歌來自于電影《紅衣女郎》(The Woman in Red),由美國黑人盲人歌手史提夫·汪達所唱,并登上了歐美幾乎所有國家的流行歌曲排行榜。在美國國內(nèi),幾乎人人都喜歡史提夫,并且有他們自己的理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首歌的歌詞確實有點兒口水歌的意味。這種令人發(fā)膩的浪漫民謠,一旦處理不好,便會讓人覺得low了一截。

8.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

第58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1986年

80年代中期的奧斯卡,突然沉迷于發(fā)掘、評選大量講述歷史和傳說的電影。熟知的有講述美國戰(zhàn)爭的《野戰(zhàn)排》(Platoon)、印度片《甘地傳》(Gandhi),以及中國的《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盡管這些電影的劇情、演員、表現(xiàn)手法等都是站得住腳的,但是大量涌入的這些片子不可謂不無聊,尤其是這種渲染殖民主義的所謂浪漫愛情片。

9.哈里和亨德森一家(Harry and the Hendersons)

第60屆奧斯卡最佳化妝獎,1988年

《哈利和亨德森一家》的化妝師里克·貝克,所獲得的奧斯卡化妝獎,作為奧斯卡歷史上第一次頒發(fā)的化妝獎,可是奧斯卡“最古老”的榮譽之一了。但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這位“大腳巨人”的妝容造型,這“最佳化妝獎”的名頭,好像有點兒過。

10.《為戴茜小姐開車》(Driving Miss Daisy)

第62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1990年

有時候,奧斯卡評委會好像很喜歡給自己找事兒,總是喜歡提名這些內(nèi)心感情戲很豐富的電影,可是這些觀眾又感受不到。這部溫情電影實力不差,但是在遇到以反戰(zhàn)情懷和個人風(fēng)格沖擊奧斯卡的對手們時,溫情就顯得不那么夠用了。另一方面,這部電影的票房遠遠未能達到預(yù)期的效果。

11.《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聞香識女人》(Scent of a Woman)

第64、65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1992及1993年

很少有演員是因為他們豐富微妙的感情戲,而拿到奧斯卡最佳演員獎,但是安東尼·霍普金斯和阿爾·帕西諾很明顯做到了?;羝战鹚乖凇冻聊母嵫颉分械谋硌?,確實很令人驚訝并充滿樂趣,就如他在《驚情四百年》種,將一個邪惡的吸血鬼刻畫的栩栩如生。而阿爾·帕西諾,也將一位失意、脾氣暴躁的退休軍官表演的恰到好處。可是這兩位在表達憤怒情緒時的表演,和他們的前輩邁克·柯里昂好像沒什么不同,這不禁讓人懷疑,奧斯卡是不是只好這一口兒?

12. 《阿拉丁》(Aladdin) ,《獅子王》(The Lion King)

《風(fēng)中奇緣》(Pocahontas)

第65、67、68屆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獎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這段時間,華特迪士尼公司好像將奧斯卡最佳歌曲類別的獎項全部包攬了,讓三首不值一聽的動畫原聲——傷感民謠類的歌曲贏得了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獎。從《阿拉丁》的《嶄新的世界》(A Whole New World)、《獅子王》里的《今夜愛無限》(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到《風(fēng)中奇緣》里的《風(fēng)之色彩》(Colors of the Wind)。這些歌曲雖然唱起來朗朗上口,可是歌詞幼稚,毫無意義。

13.《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第67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1995年

湯姆·漢克斯所飾演的阿甘,顛覆了日常人們心中固有的英雄形象,與傳統(tǒng)的觀念背道而馳,具有強烈的反傳統(tǒng)、反主流性。阿甘作為一個擁有成年人的身體,但思想保留在孩童階段的“傻”男孩,就算不斷失敗,但卻“屢敗屢戰(zhàn)”,最后通過自己的堅持獲得了成功。雖然《阿甘正傳》口碑很好,但事實上是一部“保守主義”電影:在宣揚60年代美國主流意識的同時,又否定前衛(wèi)的新文化。影片里越戰(zhàn)階段,將反戰(zhàn)的自由主義者描繪成小丑,還有美國南部對黑人的種族歧視,難道是值得宣揚的思想嗎?

14.《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

第74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2002年

在90年代后期,奧斯卡似乎已經(jīng)習(xí)慣將“最佳電影獎”,頒給他們能找到的含金量最低的電影,仿佛是靠此來避免爭議,如《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泰坦尼克》(Titanic)、《芝加哥》(Chicago)等電影。這個類別中,最糟糕的一部就是講述患有精神分裂癥的數(shù)學(xué)家約翰,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xué)領(lǐng)域潛心研究,最終獲得諾貝爾經(jīng)濟學(xué)獎故事的《美麗心靈》了。

15.《冷山》(Cold Mountain)

第76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2003年

影片講述了美國南北內(nèi)戰(zhàn)時期,一個名叫英曼的南部士兵,因受傷生命所剩無多,歷盡千辛萬苦返回故鄉(xiāng)冷山,只為了見上心愛的意中戀人艾達一面的故事。芮妮·齊薇格飾演了艾達的好閨蜜露比,并因此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座小金人。但芮妮·齊薇格在劇中老氣的裝扮、呆滯的表演、松弛的雙下巴,甚至還有臉上的魚尾紋,差點兒毀了安東尼·明格拉的這部佳作。不過奧斯卡組委會認為她值得這個獎項,我們也無權(quán)置喙。

16.《撞車》(Crash)

第78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2006年

2005年的電影圈,更多的目光都聚焦在帶有點兒政治話題性的電影上。同屆競選電影也有很多佳作,如:描述中東地區(qū)狀況的《慕尼黑》、同性戀題材的《斷背山》,到講述美國冷戰(zhàn)期間歷史的《晚安好運》等。《撞車》也是一部具有政治色彩的電影,以洛杉磯為背景,講述了由一起普通的撞車事故,而引發(fā)的一系列種族歧視問題的故事。這種針對美國國內(nèi)一直都存在的“種族歧視”問題所拍攝的電影,當然會讓他們更有共鳴,投票的時候有失偏頗了。

17.《阿凡達》(Avatar)

第82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2010年

拋開影片本身的質(zhì)量問題,最重要的在于,這部幾乎完全靠電腦后期特效制作出來的電影,為何被評為“最佳攝影”?攝影本身就是一種觸覺藝術(shù),需要深入了解鏡頭、焦距,熟練利用光線,通過不斷地尋找角度,來達到最完美的效果。如果這些工作,都可以靠人數(shù)眾多的后期特效團隊在電腦上完成,那誰還會真正地去鉆研攝影?如果按照這個評獎標準,那么皮克斯的動畫都有資格當選。

18.《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第83屆奧斯卡最佳導(dǎo)演獎,2011年

影片講述了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逝世,王位留給了嚴重患有口吃的艾伯特王子,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下,克服障礙,在二戰(zhàn)前發(fā)表鼓舞人心演講的故事。作為一部講述愛國情懷、積極向上的電影,《國王的演講》呈現(xiàn)出的卻是一個如電視劇般的表達方式,滿足不了對“最佳電影”這個獎項的要求。導(dǎo)演湯姆·霍珀在此之前一直在為電視臺工作,這就導(dǎo)致《國王的演員》看起來更多了一種英劇范兒,在電影方面還是欠缺了那么一點兒。

19.《藝術(shù)家》(The Artist)

第84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2012年

這是這些年來,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獎的黑白默片。如果把它的一幀幀定格,確實都是值得稱贊的好圖,但是就現(xiàn)在而言,默片大多數(shù)人還真的欣賞不來。從獲獎到現(xiàn)在,短短幾年之間,這部電影就被人們所遺忘了。但是鑒于電影里偶爾冒出來的瘋狂音調(diào)、毫無吸引力的劇情、夸張的動作、自鳴得意的表情等,對它沒有印象好像并不奇怪,甚至要不要花費時間去看它,都得斟酌斟酌。

20.《鳥人》(Birdman)

第87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2015年

對于喜歡這種喜劇題材電影的人來說,評分可以給它滿滿的五顆星,可是對此不感興趣的人,則就沒什么興致了。影片通過現(xiàn)實的邁克爾,和曾經(jīng)的飛鳥俠角色之間的不斷對話,表現(xiàn)出了現(xiàn)實羈絆和理想主義之間的沖突,具有魔幻色彩。但對于觀眾來說,很容易將“飛鳥俠”和邁克爾曾飾演的“蝙蝠俠”聯(lián)系在一起,甚至把它看成了《蝙蝠俠》的戲中戲?!而B人》雖是一部好電影,但作為奧斯卡最佳電影獎的得主,未免有點兒過于夸張了。

編后:看完上面的點評,你是不是已經(jīng)開始為你鐘愛的電影抱不平了?其實,我們倫敦編輯的觀點也只是歪果仁對奧斯卡的一種觀點。對我們來說,接下來的觀影清單上又多了一串選擇,只要有好的電影可以看,誰還管它是不是“獲獎”呢,還是趕緊找資源比較要緊。

1.《奧斯卡的尷尬 | 史上最名不副實的20部電影》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luò)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guān),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奧斯卡的尷尬 | 史上最名不副實的20部電影》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nèi)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zhuǎn)載時請保留本站內(nèi)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fangchan/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