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10日下午,北京大學教授安品忠編輯的《花旗銀行在華掠奪紀實——追討2.5億美元內幕大揭秘》本書在北京國際酒店會議室正式舉行了首次發(fā)行儀式。
《花旗銀行在華掠奪紀實——追討2.5億美元內幕大揭秘》首發(fā)式
這本書剛一發(fā)布,就迅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該書也迅速出圈。這本書除了介紹美國花旗銀行在清末民國時期對于中國的大掠奪之外,還主要講了一件曾引起巨大轟動和糾紛的海外凍結資產(chǎn)追討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娣存款案。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據(jù)書中介紹,所謂的金娣存款,最開始時2.5億美元,原本是民國時期貴州軍閥周西成的在美國花旗銀行的存款。
周西成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軍閥之一,也是貴州桐梓系的領導人。其麾下的軍隊,也是民國時期貴州各路軍閥部隊之中最能打的一支。周西成在民國貴州擁有極其深厚的影響力,包括后來的“貴州王”王家烈,也是他一手提拔的。
所以,如果說這樣一個曾統(tǒng)治中國一省之地的軍閥在美國銀行有存款,似乎并沒有什么可奇怪的。
周西成
那么,周西成又是如何存入巨款的呢?
同樣據(jù)這本書介紹,周西成的第1筆存款是在1927年3月3日存入的,當時,存入的東西并不是現(xiàn)金而是黃金,總價值為6,000萬美元。
第2筆存款則是1928年5月13日存入的,這一批是商業(yè)貨物,價值為9,000萬美元。第3批則是在1938年10月14日存入的,這一次則是現(xiàn)金,數(shù)額更是高達1.5億美元。
因此,三次存款共計3億美元。而存款的地點也不是國內,而是當時英國人占據(jù)的新加坡,3億美元存款存入了花旗銀行在新加坡的金成道分行。
但是,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周西成取出了5,000萬美元。所以,他的存款剩下的為2.5億美元,這也正是“2.5億美元存款案”的數(shù)字由來。
在取出5,000萬美元的同時,周西成還將剩下的2.5億美元存入了美國花旗銀行紐約總行。而負責這項工作的則是其機要秘書金娣。
不過,雖然都是周西成主導,但這2.5億美元的存款并不是都周西成一個人的,而是以周西成為首的貴州桐梓系軍閥們的,這些錢也是以18個人的名義存入的。而周西成最為信任的機要秘書金娣,正是其中一個。
而且,書中還羅列了極為詳細的證據(jù)。據(jù)說,由于當時正處于第2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周西成本身也擔心戰(zhàn)爭的風險,因此,他還專門要求花旗銀行特別發(fā)行了一套精密完備的存取款文件,上面不但標注了“特別發(fā)行”、“不可撤銷”、“無時間限制”等字樣,而且還做了1正3副四套取款文件。
存款憑證之一
當時,僅這些取款文件就使用了高達8公斤的黃金。再加上其他絲板銀、金板、無色套印板、金屬板等文件,證明材料高達100多件。
然而,雖然存款人采取了多種方法證明自己的巨額存款。但是,1949年,隨著國民黨敗退臺灣,存款還是發(fā)生了意外。因為,當時不承認新中國的美國趁機凍結了中國的資產(chǎn),花旗銀行也趁機吞沒了這筆存款。
而當時的金娣為了躲避戰(zhàn)亂,多次輾轉藏地,最終悄悄隱居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小山村里,對這筆資產(chǎn)完全無能為力。新中國成立之后,因為中美沒有建交,在小山村的金娣又消息閉塞,從此,這筆巨款就這樣沉寂下來。
直到1979年,隨著中國與美國完成建交,中美兩國達成了解凍中國在美資產(chǎn)的協(xié)議,金娣存款才終于有了取回的可能。然而,據(jù)當事人自己描述,“因其多年在深山寺廟隱姓埋名與世隔絕”,所以,直到1990年,金娣才知道存款可以取回。
那么,這筆在1941年存的2.5億美金存款,如今有多少錢了呢?此時,距離存款已經(jīng)高達60年,60年連本帶息,已經(jīng)翻番至12億美元,如果折合成人民幣,更高達100億元。
此時的金娣也已經(jīng)90多歲高齡了。她聽聞被凍結的資產(chǎn)可以取回之后,隨即委托其侄孫熊安軍前往美國取款。
但是,由于對在美國解凍資產(chǎn)一無所知,熊安軍又結識了邵連華,并委托他一起奔走解凍資產(chǎn)。隨即,1997年11月,邵連華以金娣代理人的身份向美國花旗銀行追討存款,但是,這一要求卻被花旗銀行拒絕了。
邵連華
不甘心的邵連華等人因此將美國花旗銀行告上了美國的法庭。然而,因為律師拒絕、美國領事館拒絕給證人提供簽證等諸多原因,美國法院始終沒能開庭。
隨即,邵連華又轉向國內求助,2000年12月24日,國內多名法律專家及學者在北京召開了關于金娣存款的論證會,最終,專家們認為,根據(jù)憑據(jù)上記載的“在世界上所有分支機構提取均有效”的規(guī)定,認定中國法院對這筆存款有進行法律訴訟的管轄權。
專家的結論也就意味著,金娣、邵連華等人是可以向中國法院提起關于這筆巨額存款的訴訟的。但是,專家論證會開完三年多的時間,邵連華等人一直沒有向中國的法院提起訴訟。
自然,花旗銀行更加有恃無恐,2001年7月31號,花旗銀行中國區(qū)總代表處還出具了一份報告,報告上認為:這些憑證并非花旗銀行所發(fā)行,可能是其偽造的花旗銀行存款憑證,此次事件與歷年來許多假冒事件相似。
但是,邵連華等人顯然沒有氣餒。他們一方面堅持按要求花旗銀行在華機構兌換存款,另一方面也開始廣而告之,進行宣傳,尋求幫助。
而諸多報道此事件的媒體,卻開始兩極分化,有的認為這件事是真的,有的人則認為,所謂的百億存款案有諸多疑點,而這其中最著名的,則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臭名昭著的方舟子。
2004年4月,還沒有臭的方舟子在網(wǎng)站上發(fā)表了兩篇文章,旗幟鮮明地認為金娣存款就是個騙局,為此,他還羅列了5條證據(jù)。
第一,周西成是1929年戰(zhàn)死的,但是,邵連華等人卻提出這筆存款是在1938年存入,還在1941年取過款,已經(jīng)戰(zhàn)死的人顯然無法存取款,因此邵連華等人的說法有明顯漏洞。
方舟子
第二,這筆存款的金額太過龐大,根本不是周西成所能擁有的。要知道,當時南京國民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才有3億美元,位于西南偏遠山區(qū)的周西成居然能斂財3億美元,簡直是天方夜譚。
第三,《京華時報》記者曾到邵連華所說的金娣老家——湖北大冶株樹村調查,卻并沒有發(fā)現(xiàn)此人的存在。而當記者拿著金娣的照片讓村民辨認時,村民卻認為這是本村的五保戶,并說他從未離開過本地。而號稱金娣侄孫的熊安軍,還在1996年被武漢市青山分局收審,而他被收審的原因,就是涉嫌詐騙。
第四,周西成的后人也表示不知道有金娣這個人的存在,同時認為這是個騙局。
第五,邵連華等人提供的存款憑證上面也有錯誤。因為,存款憑證上周西成的英文拼音被寫成拼音字母,然而,這套字母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才公布的。在1938年時,中國人的英文寫法是韋式拼法,兩個寫法根本不一樣。
所以,方舟子認為,所謂的金娣存款根本就是詐騙,甚至,他還給出了憑證偽造的原型——“是根據(jù)蔣介石發(fā)行的金圓券偽造的”。
對于方舟子的人品我們姑且不作討論,但是,單純看金娣存款,按方舟子提出的疑問來看,確實有些道理。
作為貴州桐梓系的軍閥頭子,也曾擔任過貴州省主席的周西成,死亡的時間是十分確定的,1929年,周西成率部與滇軍作戰(zhàn)中中流彈死亡,年僅36歲。所以,1938年周西成存款,1941年取款的事情顯然不可能發(fā)生。
民國貴州地圖
當然,對此邵連華等人也有解釋,他們說1929年周西成所謂的去世是炸死,并非真的去世。我們姑且接受這種觀點,但是,正如方舟子質疑的第2條,貧困的經(jīng)濟落后的貴州,即便周西成真的刮地三尺,能斂財3億美元嗎?
要知道,周西成雖然曾擔任過貴州省主席,但他也從未真正地控制貴州全省,最多時也只是控制了貴州大部而已,其他地方依然被貴州軍閥占據(jù)。
連貴州全省都未能全面占據(jù),擔任貴州省主席的時間又只有短短幾年,在“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的貴州,居然能斂財三億美金,無論怎么看都是天方夜譚。更何況,當時的美金可是和黃金掛鉤的,遠不是現(xiàn)在超發(fā)的美元可媲美。
雖然邵連華等人也有理由,說這是販賣鴉片的錢,但是,這個數(shù)字依然顯得太過夸張。而且,更令人疑惑的是,作為一個野心勃勃的軍閥,周西成如果真的能斂到巨額的財產(chǎn),他第一時間應該擴軍購買武器,進一步擴大勢力才是,為什么會將其存到銀行,隱居當起守財奴呢?
而隨著方舟子等人的質疑文章刊登,對于百億凍結資產(chǎn)存款案的質疑越來越多。例如,有的人質疑,即便周西成真的在美國銀行存了2.5億美元,那么,如此巨額的財富,為什么只讓自己的機要秘書知道,他的家人竟然一無所知?這既不合規(guī)也不合理。
存款憑證
又如,從80年代開始,國內就接連爆出了多起以解凍中國在美凍結資產(chǎn)為名的詐騙案,而這樣的詐騙案的通常手段,就以某個歷史名人為由頭,以他們的巨額資產(chǎn)被美凍結需要解凍為由詐騙錢財。
巧合的是,在金娣存款爆發(fā)之前,在金娣所居住的湖北省大冶市,就有人以周西成存款為由進行詐騙,并因此發(fā)了財。
再如,作為此次案件的最關鍵當事人,據(jù)說已經(jīng)90多歲的金娣,從始至終都沒露面。出面的一直是號稱金娣侄孫的熊安軍。
還有,邵連華曾稱金娣是清華大學畢業(yè)生,但是,有人查閱清華大學畢業(yè)生檔案之后發(fā)現(xiàn),民國時期的清華大學畢業(yè)生,并沒有金娣這個名字。
而隨著越來越多媒體的質疑,邵連華等人的反應也比較奇怪,他們并沒有憑借手中的證據(jù)在中國和美國對花旗銀行提起訴訟,以證清白。
反而接連將中國青年報社、搜房媒體、天津日報社、方舟子、江西日報報業(yè)集團等媒體和個人訴訟至法院,認為這些媒體和個人“違背客觀真實公正的新聞報道準則,肆意歪曲事實真相攻擊原告”,所以,要求這些媒體和個人“給他們進行道歉并賠償”。
然而,法院經(jīng)過一審和二審之后,均駁回了邵連華等人的訴訟請求。邵連華等人也毫不氣餒,2011年,他們再次提起了名譽權訴訟案,這一次被告的是北京阿里巴巴公司,因為其旗下的雅虎網(wǎng)站再次刊登了百億存款案,并將其視為騙局,然而,這一訴訟邵連華依然敗訴。‘
時至今日,百億金娣存款仍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無論是媒體提出的諸多疑點,還是當事人的種種行徑,都讓人對于這個鬧得沸沸揚揚的百億存款存在諸多疑惑。
但與此同時,美國凍結中國在華資產(chǎn)的事情確有發(fā)生。而且,以西方金融機構的一貫貪婪和無恥,他們能昧下大量二戰(zhàn)時期被害猶太人的財產(chǎn),黑掉一些中國凍結資產(chǎn),似乎也并不讓人意外。
所以,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也許隨著更多的證據(jù)出現(xiàn)會真相大白,也許會徹底淹沒在歷史之中,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1.《關于100公斤黃金照片我想說2004年,90多歲老婦稱在花旗銀行有12億美元存款,方舟子跳出打假》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關于100公斤黃金照片我想說2004年,90多歲老婦稱在花旗銀行有12億美元存款,方舟子跳出打假》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caijing/205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