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北宋中后期的文壇領袖,作為一位從底層走出來的詩人,無論是他在文學上的成就,還是他的人品,那都是值得人們尊敬。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在這900多年來,一直是深受人們的喜愛。并且他并不像一般傳統(tǒng)的文人,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那也是別具一格,往往可能只是那么寥寥數(shù)語,不僅描寫的很是抒情,同時還充滿了一種深刻的哲理,有著一種高尚的品德,這也正是他作品里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其實中國歷史上有無數(shù)偉大的文豪,可是蘇軾正是由于他與眾不同,為此才能夠令他始終成為了中國文學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其實人們之所以會喜愛蘇軾,文學的成功是一另一方面,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使得是他作品中所傳遞出來的那一份哲理,以及他對于人生的那份從容;盡管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他并不如意,處處遭受了打壓與排擠,可是他依舊能夠從容地面對,不管是在什么樣的處境之處,那都是能夠保持文人的風骨,并不會害怕困難和挫折,也正是這樣的一種精神,更是感動了無數(shù)的讀者。
蘇軾的后半生更是顛沛流離,自從“烏臺詩案”之后,他的人生便是發(fā)生了戲劇的轉變,先是被貶到了偏遠的黃州,此后又是惠州和儋州,他這樣的一種人生經(jīng)歷,也使得他的作品顯得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有說服力,寫得更加的有哲理,而我們讀他的作品,如果能夠真正地理解透那份哲理,最終為自己所用,相信對于自己的人生一定是會有幫助。譬如他的這首《琴詩》,那就是很特別的一首作品,整首詩看似寫得很普通,可是處處充滿哲理。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可能初讀這首詩時著實很覺得平淡無奇,但這首詩其實是講述了彈琴的道理,對于彈琴不僅要有熟悉的技法,同時還要有深厚的情感,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演奏出一首優(yōu)美的曲子。雖然這首詩是在描寫如何彈好琴,其實更多的還是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的理解,更是告訴了我們一個古老的道理,人那就是要有情感,做任何的事情都要用心,還有就是熟練的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更加的優(yōu)秀,才能夠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yè)。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這開篇的第一二句寫得就很特別,也很是有哲理,如果琴上有聲音,放在箱中為何它就不會響?在這兩句詩中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對于琴的理解,同時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琴想要發(fā)出聲音,還需要人去演奏,也只有這樣才會發(fā)出優(yōu)雅的聲音。而做為人一定也有自己的位置,只要找到了合適的位置,才能夠有所作為。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那如果聲音是從指頭上發(fā)出,可是為什么我們的手指上聽不到呢?最后這兩句又是進一步地闡述了這種觀點,那人與琴彼此相存,誰也離不開誰,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演奏一首曲子,才能夠發(fā)出優(yōu)美的動人的琴聲。所以這最后兩句,同時有著深刻的哲理。
蘇軾的很多詩其實都充滿了哲理,而他的這首《琴詩》,雖然通篇看似平淡無奇,可是那一份深厚的哲理,卻是令人贊嘆不已,同時也正是這樣的一份哲理,才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哲理。而作為讀者只要能夠真正地讀懂這首詩,那對于自己的人生一定是會有幫助。
1.《【若言】專題蘇軾這首《琴詩》看似平淡無奇,其實充滿了哲理,讀懂了受益終生》援引自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傳遞更多網(wǎng)絡信息知識,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侵刪請聯(lián)系頁腳下方聯(lián)系方式。
2.《【若言】專題蘇軾這首《琴詩》看似平淡無奇,其實充滿了哲理,讀懂了受益終生》僅供讀者參考,本網(wǎng)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3.文章轉載時請保留本站內容來源地址,http://f99ss.com/yule/3329341.html